笔趣阁 > 重生之大科学家 > 一一〇、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一〇、柳暗花明又一村


  见王阖运和老大人一样,都说见荣庆有些麻烦,孙元起有些不解:"壬老,我与荣尚

  书往日无怨,近日无仇——哦,不错,因为我曾为张大人草拟过学堂章程,与他意

  见相左,是有些矛盾。╔ ╗()不过这点事并非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人家荣尚书宰相肚里

  能撑船,不至于见面就给我难堪吧?再说,他一个堂堂的户部尚书,何苦与我这等

  小芝麻粒儿为难呢?"

  王阖运微微摇头:"侍讲学士可不是小芝麻粒儿!“

  旋即又道:"百熙,你把事情想得忒简单了。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情爱,却有

  无缘无故的仇恨。只要有个由头,这个仇恨便会越来越大,乃至不死不休。那宋朝的

  丁谓,原是寇准的下属,后来官至参知政事,对寇准最来崇敬。只因一次吃饭,丁

  谓见寇准胡须上不小心沾染上菜汤,便主动给他擦拭。寇准笑着说道:‘参政是国

  家重臣,哪能随便给官长擦胡子么?'就这一句话,惹恼了丁谓。等丁谓拜相后,便一再排挤寇准,凡和寇准关系好的官员全部贬谪出京,最后连寇准也被贬

  到雷州当司户参军。╔ ╗你说,他们这才多大的仇隙啊?"

  孙元起心想:看来权势大了之后,心眼反而小了,任何一个不起眼的过锗都能引来

  暴风骤雨般的打击,任何一个闪光点都能获得封官进爵的赏赐。究竟是权势放大了

  人的喜怒哀乐,还是权势扭曲了人的价值观?

  王阖运见孙元起不说话,又道:"除了你曾在张野秋手下做事,与他政见不合之外,

  恐怕他对你还有许多成见吧!“

  "哦?"孙元起可想不起来自己什么时候招惹过这位荣尚书。

  王阖运伸出枯瘦的手掌,先弯曲下大拇指:"首先,荣尚书是蒹古正黄旗人,而你是南

  直隶汉人,这就是一个成见。

  "在顺治、康熙、雍正年间,满蒹旗人代有英杰。在底定中原、剿灭流寇、平定三藩

  、征准格尔中立下赫赫战功,自然便对舞文弄墨的南方汉人看不起。那时候,旗汉

  之间已经畛域分明了。

  "随着康乾盛世的到来,那些娴习骑射的旗人逐渐沉迷于安逸,对舞刀弄棒没了兴趣

  ,对于子曰诗云更看不上眼,一来二去,便一代不如一代。╔ ╗到了嘉庆、道光年间,

  凡有战事,出征必以旗人领军而多是汉将立功。(而赏赐时又重旗人而轻汉人,所以汉

  人又渐渐看不起昏聩的旗人,旗汉畛域更趋明显。

  "咸丰、同治以来,内则平定发、捻、回诸乱,外则御侮英、法、曰诸夷。历数立功

  的良将名臣,如林文忠公则徐、胡文忠公林翼、曾文正公国藩、左文襄公宗棠、李

  文忠公鸿章等,无一不是汉人:而昏圌庸愤事的乱臣如楼彰阿、琦善等辈,无一不

  非旗人。

  "按照当时那种情势。朝廷应该顺应潮流,破除旗汉之限,化天下为一家,如果这样

  ,则大清洗刷旧习、重振颓势,中兴可成。谁成想汉人立功在外,宫里头为了制衡和

  制约,反而在朝中大肆提拔满蒹旗人。如此一来,旗、汉之间已经如同水火。你说,

  作为蒹八旗的荣尚书会破除疆域。对你没有成见么?"

  孙元起这才意识到,为什么孙中山的十六字纲领里面会有“驱除鞑虏"一条,原来这

  是广大汉圌族知识分子期待已久的政治诉求!

  接着,王阖运又弯下了食指:"其次,荣尚书是学中学的,而你是学西学的,这也是

  一个成见。╔ ╗

  "中学从小背诵四书五经,写八股文,学试帖诗。言必称孔孟,行必法圣贤。在他们

  看来,西学无非奇技淫巧,与修齐治平的宏大理想来比,都是细枝末节、等而下之的

  。

  "而学西学的,心里又何尝不会嘲笑他们那些学中学的迂腐不通事理呢?你将心比心

  。就能知道他会不会对你有成见了!“

  孙元起心里暗暗点头:不错,我是看不起那些迂腐的读书人。可,我不会一竿子打死

  一船人啊!王阖运又弯下了中指:"第三,荣尚书是料班正途出身的进士。而你是特赐的进士,

  这也是一个成见.

  "虽然国朝对于满蒹旗人参加料举较为宽松。中试比例十倍于汉人,但终究是料举正

  途,艰辛磨难亦复不少。╔ ╗幼时寒窗苦读,从县试、府试到院试,从院试到乡试,从

  乡试再到会试,再从会试到殿试,数十年努力终于考圌中进士。

  "而你不过是邀天之幸,蒹宫中一时欢喜,便获得了赐进士出身。连老夫这种行将就

  木、心如死灰之人都有些嫉妒,何况别人!你说,他会对你有成见么?"

  王阖运平生自视甚高,在科举道路上却是非常蹉跎,只获得举人的功名,故而有此

  一说。孙元起点点头:这好比当年高考,自己辛辛苦苦、拼死拼活考上985高校,而

  同专业的某同学成绩一塌糊涂,是托着关系进来的,自己最初见面时是不怎么待见

  他。将心比心,这个成见可以有。王阖运随即弯下了无名指:"第四,荣尚书也曾任过翰林院侍讲学士,你现在也出任

  此职。

  "不过,荣尚书是光绪九年会试中式,当时年仅二十四岁,端的是少年得意。三年后

  中进士,通过考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再过三年,考试优等,散馆后授为翰林院编

  修,这时候他与你一般年纪。虽然如此,已经够他骄傲的了,因为我大清的惯例是'

  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他三十岁任编修,加上又是旗人,黑头公是

  指日可待。不想之后仕途艰涩,等他熬到侍讲学士的时候,差不多已经是不惑之年

  了!

  "而你这个洋进士、野翰林,居然在不惑之年,便已经是侍讲学士。你让荣尚书心里

  如何平衡?能不对你有成见么?"

  这好比985高校学生凭自己真本事考上公务员,在基层辛苦奋斗二圌十圌年,爬上副

  处。而同办公室的小青年,是三流民办高校毕业,靠关系进入公务员队伍,入职之

  后便参加中央党校培训,出来就是副处。你说这样两人见面,能不擦出火花么?

  王阖运又曲下最后的小拇指:"加上你们之间本来就有成见,这五个叠加在一块儿,

  你说,你去见这荣尚书是不是有麻烦?"

  "那,我能不能不去见他?"孙元起又想当缩头乌龟。

  王阖运和老大人一样,很坚决地不同意孙元起的想法:"不可!绝对不可!荣尚书在

  任管学大臣时便简在帝心,很快转任礼部尚书,兼在军机处学习。在去年是否立宪

  的争议中,又遵循皇太后之意,认为立宪时机尚未完全成熟,需要从长计议,并奉S

  草拟懿旨。由此可见他深得圣宠。如今他是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最近一两

  年间必定出任协办大学士。你能不去拜见?

  "而且他是咸丰九年(1859)生人,现在不过四十有七,只要不出纰漏,至少要留在

  中枢二圌十圌年。如果你因为此事开罪了他,以后掣肘之事必然层出不穷。真到那

  时,就悔之晚矣!“孙元起有些沮丧:"那我该如何是好?自己送上门,让他羞辱一

  番?"王阖运却拈着胡子劝解道:"这事倒也不难解决!“

  "哦?"孙元起闻言眼前一亮,连忙拱手请教,"壬老,还请您赐教!“

  王阖运也不谦让:"荣尚书仕途蹭蹬,在光结二十五年(1⑧99)任山东学政后才开始

  出现了转机,随后便青云直上。听说这里面的关键,就是他在此期间结识了当时的

  山东巡抚袁项城宫保,并受到袁宫保的赏识。通过袁宫保,荣尚书认识了更多的显

  贵要人,从而有了上援,开始了上进之路。“

  孙元起有些纳闷:怎么突然扯到袁大头了 ?难道要我去拜他的码头?

  "袁宫保现任直隶总督,衙门在保定,朝中有事,常常隔三差五地进圌京。"王面运依

  然不急不慢地说道,"如今荣尚书虽然显贵,却不忘旧恩,所以每次袁宫保进圌京,

  必然邀至家中小坐,热情款待。“孙元起似乎听出了 一点意思来。

  王阖运又道:"据说袁宫保对于百熙校长也是青眼有加,R恨未能一见啊!“孙元起站起身,朝王阖运深深地鞠一躬:"谢谢壬老点拔!“

  王阖运也站起身:"百熙校长客气啦!对了,你新进官圌场,怕是对一些礼节,尤其

  是翰林院之间礼节还不是很懂吧?你且坐下,老夫和你稍微说说吧!“翰林院还有自己一套游戏规则?孙元起不免有些好奇。

  王阖运说道:"平时官圌场上使用的名刺拜帖,上边名字不过铜钱大小,这是惯例。

  R有你们翰林院的官员有些特殊,是用大字名刺,姓名几乎要占满全幅纸。"说着,从边上拿来一张

  拜帖,现场演示给孙元起看。

  "这个规则不懂,是要闹笑话的!"说着,王阖运把写好的拜帖递给孙元起,"当年李合

  肥中堂在翰林院的时候,便用这种大字翰林名刺去拜访美国公使。结果美国公使不

  懂咱中国的规矩,看到字大满纸,还以为是瞧不起自己,便给自己弄了一个更大字

  的名刺还给李合肥。李合肥见了也很生气,认为是欺负自己,结果用了一个五六尺

  长的名刺回敬了回去。一时传为笑谈。“

  孙元起暗自抹把汗.如果你要是不说,我真的得闹笑话!


  (https://www.biqwo.com/dudu/0/555/32275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