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帝女凰途 > 第484章 王师

第484章 王师


  堂廷侯,陈前侯,王家众兄弟各为小将,也穿着铠甲回了一礼,道:“各位保重。”

  沈君瑜对他们道:“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此去,兴王道之师,非为争一时意气,望各位能谨守约束,不负黎民。若遇险,多劝公主,莫要涉险。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也不可复生,望各位谨记。一路珍重。”

  他率领京城众官往下一拜。

  几人眼眶都红了,下拜道:“谨记沈相良言。定与主君一心,各位珍重。”

  李君玉有些不舍,却还是下了马,鼓声鸣金,三万余人发出呼喝一声,高举戟戈,顿时有一股英雄之气荡气回肠在各人心间。

  队伍中响起男儿的唱声: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不少来送行的百姓与学子都沾湿了衣襟。队伍肃静,静静的送着甲兵慢慢离去。

  此去,可能会阴阳相隔,然而,这是他们的信仰,为了家园,为了思安,为了安宁,为了永远不会再有战争,为了信念而战。

  一个个红了的眼眶,心中有悲愤,也有希望,有不舍,更有满满的荡气回肠的信仰。

  李君玉一袭披风,队伍整齐划一,渐渐远去了。

  她的背影就像立在百姓心中的一座山峰,给了他们的力量,他们知道,有她在,再苦再难的生活都是暂时的,都会慢慢过去……

  有许多百姓自动自发的跪了下来,对着李君玉祈福。

  魏离圭回过头看也略有些吃惊,福王的表情也微有些微妙。

  魏离圭红着眼眶又笑了,道:“这就是百姓的心声,这样的祈愿之力,可以上达天听!”

  沈君瑜眼中全是那红色披风的影子,心中染过一丝不舍和担忧。

  大军的声音还远远的传过来,里面有百姓的家人,有他们的亲人,也是他们的希望,渐渐的许多学子也跟着唱了起来,就算声音渐渐听不见了,只能听见风声,也有很多学子不愿意回转。

  不少人看到沈君瑜,还是第一次见,也没上前打扰,只是远远的弯身拜了一拜。

  其中俱都是敬重之拜,或慕千机门门主之名的人。

  沈君瑜很清瘦,然而立于雪地之中,却如鹤立鸡群,人群中,第一眼便能看到他,外貌出众,却不凌厉,是温和的气质。

  他忙虚扶了扶,道:“各位,恩科将近,各位早些回转吧,莫要冻着耽误了恩科,公主在前线打仗,咱们帮不上,但至少能尽己之能力一二,还望各位与我同心,共同守好京城防御,全赖各位了……”

  “相爷……”众人红着眼睛道:“谨遵相爷吩咐。相爷也请保重。”

  说罢便一一回转。

  到了此时,俱众一心,这种感觉,真的是令在场各位有一种说不出的豪气。

  沈君瑜上了马车,咳了一声,道:“各位速回吧,衙门还有一堆事等着吧,打仗打的是粮草与银两,还望各位多多担心了……”

  众人应了一声,便依言一一回转。

  福王也上了马车,对寿王笑着道:“看到了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心的长城,谁能攻得破呢?!”

  寿王半晌无语,道:“罢了,恩科之事,咱们也插些手吧,能做些是一些事,也许以后也能多些功劳和赏赐。”

  福王笑道:“人才济济,以后要习惯泯然于众人,”

  “这样也是好事啊……”寿王笑着道:“不过公主的两个兄弟与她感情还真是好,竟到三十里外去等着了,也不嫌冷,十里长亭送别啊?!”

  福王听了轻笑。

  京郊外,李景熙与李景瑾已经红了眼睛,将酒一饮而尽,道:“姐姐一定要平安回来,一路珍重。”

  李君玉道:“京城交给你们了,母亲,妹妹们,全赖你们兄弟仰护。倘若京成万一有失,你们一定要护着他们,跟着君瑜离开京城,京城失了还可以再夺回来,人死却不能复生,一定要记住了最最紧要的事,你们性子急,也一定要以性命为重。”

  李景熙已是哽咽了,红着眼睛道:“……嗯。”竟是半天说不出话来了。

  李景瑾红着眼睛道:“咱们兄弟等嫡姐平安归来,此去一路保重。”

  李君玉拍了拍他的肩,笑着道:“事不宜迟,我们得走了……”

  两兄弟对两侯与王氏兄弟也道:“……各位,一路珍重。”

  众人将酒一抿而尽,然后上了马,跟着李君玉走了。

  两兄弟紧随几步,才停了下来,看着人走远了,才收拾了酒桌等物回京城。

  谢风感慨道:“公主与两位小王爷感情真好。”

  李君玉笑了笑,道:“幼时倒不曾时时伴着成长,但是骨肉兄弟,本就是血肉相连,以心换心而已。两位不也是形影不离。虽无血缘,却胜似兄弟……”

  陈前侯笑着道:“对,以心换心而已。”

  王氏兄弟辈份浅,也不好说话,只是笑了笑。

  离开京郊,一路开始急行军。

  纵有风雪,依旧挡不住他们的热血般的心。

  沈君瑜回到相府,莫名的觉得书房里有点冷清了。他默默的静坐了一会,压下思念,这才开始处理政务。

  还有很多事要做,与其沉浸中,不如做些实事,能给她解决后勤军需的实事。

  宫中太庙高台之上,慕容楚遥望了一会大军的身影,直到长蛇般的队形渐渐消失了,他才带着一身的风云与寒气下了高地。

  慕容沣万分不舍,道:“走了吗?!”

  “走了……”慕容楚道:“表妹她于战事上一向极有天赋,姑母莫要太过忧虑了,她本就是为战而生的,战场上的她,才是真实的她。那里自有她一片天地。姑母,莫要太过担忧了。”

  “嗯。”慕容沣太知道她从小的与众不同,压了压不舍,道:“最近娆儿也不知道怎么了,怎么感觉她在躲着你,也不肯出寝宫了……”

  慕容楚低头不语。

  慕容沣道:“也许是我多心了吧,罢了,玉儿要走,她也不舍,现在估计又去密室了,这孩子怎么就不肯放过自己呢……”

  正帝没死,她也知道了,正因为如此,她才心惊肉跳的,只觉得顾长娆这样沉溺着不是办法。

  慕容楚又何尝不是这样想,一时间更是沉默。

  “上次还说要调你出外宫,是我坚持,才留下你的……”慕容沣道:“楚儿啊,娆儿的压力已经极大了,你莫要逼她。给她些时间吧……”

  慕容楚苦笑一声,他想要的从来不是她的回应,他只想守在她身边,然而她连这一点卑微的感情也不愿。

  总是躲着她。

  慕容沣正想着事,外面李君歌等人已经求见了,她便忙叫她们进来。

  “参见母亲……”五个姐妹忙进来行礼。

  “一家人何必多礼,快起来吧……”慕容沣看到她们心情好了些。李君歌道:“今日嫡姐出征,我们怕母亲难受,便想来陪陪母亲说说话……”

  慕容沣心中一暖,道:“好孩子,快坐下,外面冷着呢……”

  想到天寒地冻,女儿还要急行军,一时心中便是一痛,又忙压了下去。便热闹的与她们说着话打发时间。有她们陪着,在宫中的日子似乎也没那么难熬了。

  慕容楚还是来到了密室以外,却没有靠近,默默的站了好一会。

  顾长娆一直没有出来。

  乐正霖在乐府之中,没有出城去送征,他身体不好,李君玉就来拜别过,特意叮嘱过叫他不要出城去送征。

  可是听着她出城远去了,一时心中也有点惆怅。

  “父亲……”他的长子乐弘进来,恭敬的跪伏了下来,道:“儿子进京晚了一步,还是没来得及拜见一回公主。”

  “不怪你,冰天雪地,叫你赶进京,也为难你了……”乐正霖道。

  “不为难,一路上遇到很多同进京的师兄弟和其它学子们,一路相伴而来,倒并不为难……”乐弘道:“只是不知父亲有何吩咐,师兄弟们也同问,叫我顺便问问父亲……”

  乐正霖道:“此次恩科,你与我的弟子们一道下场一试吧……”

  乐弘吃了一惊,怔了一下,道:“师兄弟们下场并不奇怪,可是父亲不是说过,乐家人,不会出仕吗?!”

  “此一时彼一时,世道不一样了,你父亲素有狂士之称,但那时狂妄是为避祸,是对朝廷失望不满,现在不一样了,更何况父亲更担了一个帝师的身份,以后咱们总是少不了要为新朝出力的……”乐正霖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连孔夫子都说遇明君则出,遇不贤君则保全自身,咱们乐家幸运啊,现在到出仕的时候了……”乐正霖道:“弘儿,经史典藉,你已经学的够多了,父亲希望你的眼界离开书本,多看看这天下黎民苍生。”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https://www.biqwo.com/dudu/111/111226/606459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