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血宋 > 27.第二十七章生子不举

27.第二十七章生子不举


  大片的稻田在田野上随风飘摇,金色的稻穗迎着阳光闪耀,秦武骑着黑风,看着面前大片即将成熟的稻田,不由的心情也随之激荡起来,看来今年应该收成不错,百姓们又有一个丰收年了。

  虽然大宋早就把占城稻已经引进了,但是大宋大部的土地并没有得到有效推广,只是在荆湖路,淮南路,江南路,两浙路一带大量种植,广南路虽然也有种植,但番禺这边还没推广开。

  但是即使这样,南宋的平均亩产量达到了恐怖的312斤,这个数字和解放后的1952年的产量一样,可见宋人对土地的开发已经接近极限,但是即使如此,老百姓的生活并不算多好,也只是能吃饱饭,有衣穿罢了。

  想想其它朝代,什么盛世也不会有大宋这么繁荣富裕吧,可就是这样的富裕时代,普通老百姓依然是维持吃饱穿暖的基本状态罢了,可这才是值得去炫耀的,富人不管哪个时代都是富人,而穷人只有宋朝的穷人有饭吃有衣穿罢。

  看着这片丰收的景象,明年秦武打算在番禺推广堆肥法,稻鸭共育法,并且全面推广占城稻,至少让农户能提高些生活水平,至少能能吃的起肉食,这也算秦武一个小小的目标吧。

  堆肥法和稻鸭共育法能提高产量这是无疑的,南方因为水流充沛又无黄河的泛滥,对旱涝的抵抗能力要强的多,所以粮食的产量还是相对稳定的,但是相对的台风也是南方沿海地区特有的大灾。

  南宋的农税各地差异很大,总体来说还是不高的,大约是钱5,米15斗,虽然田赋不高,但各地官府会征收各种杂钱附加,包括折那,支移,脚钱等,而这些钱并不会收到国库,多半尽了各地主官的腰包。

  而正因为如此税收则又多了一项弊端,因为农户手里没有闲钱缴税,只得把刚打下来的新稻谷低价卖给粮商,才能按时缴纳赋税。

  可以想象粮商又会怎么压榨这些农户,广州府的粮店大概一石米大概卖一贯五到两贯钱,而番禺农户每石新米大抵只卖得三五百文便是好的,难道只是因为我等人民勤劳,便要受尽这等压迫剥削么。

  …

  今日秦武正是在县衙呆着莫名烦闷,便带着黑风来乡下转转,看着满眼的金黄,秦武的心情莫名奇妙的好了起来。

  这里属于泥湾乡,紧挨番禺县城的南面,丁大全他们丁家正是这泥湾乡的大族,秦武骑着黑风看到前方有个小村子,便想着正好去讨碗水喝。

  一个恬静的小院子,被整个篱笆包围住,可以看到一个清瘦的老妇人正在院子里喂鸡,倒是一副恬静的田园之家,秦武牵着黑风,喊了一声:“老人家,能不能讨碗水喝。”

  那老妇人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自顾自的在那里喂鸡,只是嘴里好像还在絮叨着什么。

  秦武又叫了一声,老妇人这才反应过来,急忙歉意道:“噢,小哥稍等,老身这就取水去。”

  秦武看着眼前安静的农家小院,好像听到屋子里隐约传来的哭声,便有些好奇这家发生了什么,见老妇人已拿水来,便顺口问道,

  “老人家,家里可是有什么难处么,我见老人家愁眉不展,屋子里也似有人哭泣,如果家里有什么困难,不妨说来听听,实不相瞒,在下与县尊也是熟识的,说不定可以帮些忙。”

  老妇人见秦武如此问,好像也是憋了一肚子的话,有些不吐不快的样子:

  “唉,小哥不知,这件事县里老爷也帮不上忙啊,是我家媳妇儿,此前连生三胎都是女娃,前两日又生了第四胎,可惜还是女娃。

  老身本来也想留下做个根苗,以后收个赘婿也好继承家业,可我那儿子却是不想留,硬是偷偷溺给死了,只是可怜现在我家连个血脉都没了。”

  “老人家,难道四个孩子都是被溺死了”秦武压下心中愤怒问道。

  秦武虽然知道南宋有这个陋习,甚至临安也听说过,但是秦武以为这也只当少数人家出现,现在竟然有四个孩子全被溺死,也然拨动秦武的逆鳞。

  “唉,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官家规定所有孩子都要分家产,男娃女娃一样,可是如果女娃多了,那我家男娃就什么都没了,以后怎么继承家业啊。”老妇人叹气道。

  秦武听完心里沉甸甸的,小民的心理就是如此,如果生子能让家里多分田地,他们会生上十个八个,如后世那个时期,如果子女要分走财产,在这个家族传承重于一切都时代,很多人宁愿独苗独根也要留着家业传承。

  给老妇人留下一锭银子秦武便回县衙了,如果孩子没有生下来,堕胎便算了,可是当孩子出生后,还被溺死,这不是等同杀人么。

  秦武有些愤怒,让人叫了典吏来,想详细询问一下这个继承法的事情,典吏正是负责本县的法律文书,对这种生子不举的现象自然了解的很清楚。

  在典吏的解释下,秦武也渐渐了解,这时代的人们可不只是溺死女娃,男娃一样要被溺死,因为有些农户对律法不太懂,以为女孩要分一样的家产。

  原来这种情况还真是由朝廷规定的《户令》引起的,户令规定,如果家里老人去世,那家里所有的孩子都要均分家产,未婚的女孩拿男孩的一半,出嫁的拿三分之一。

  虽然户令的初衷可能是想提高女性地位,是尊重女性的想法,可这种政策导致的后果确实朝廷不可预料的,而这种政策的执行者们为什么没有上报,或者这个国家的决策者为什么没有更改呢。

  这可就导致了现在的精英教育法,就算大地主如果生了十个孩子也分不起的,所以最好的模式便是二子一女,如果稍有不合心意的便溺死,甚至“余者皆弃”。

  悲哀啊,在没有科学堕胎的时代,计划生育已经出现了,而且是自发的,人民富裕了,当然要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更好的生活水平,但是如果孩子多了,也会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和后来的社会多么惊人的一致。

  以秦武看来,导致生子不举的原因主要是三点:

  第一,朝廷规定的《户令》是主导原因,以前的大户人家还可以庶子,嫡子之间区分,让嫡子享受好的待遇,继承大部分财产。庶子则是靠着数量取胜,如果一个孩子成才,就可能支持家族百年繁荣。

  小户人家男孩看的重,女孩养也就养了,给大户什么做丫鬟,家里也能得些帮衬,但是如果现在要分财产,那这些多余的孩子就可以不要了。

  第二,就是大量的中产阶级,孩子过多就没有能力继续享受高品质的生活,而且孩子少一点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水平,提高成才几率。

  大家可知道南宋大量的私人书院,什么岳麓书院,白鹿山书院,去这里上学可价值不菲,和现在的高级教育机构一样一样的,想要供养一个孩子读书就已经很难了,在多也养不起啊。

  第三,就是空间的压缩了,因为当时宋朝金国的战争是一个长时间的战争,北宋大量的居民有足够的撤离时间,导致大量的北方汉人迁移到南方。

  各个阶级的士大夫,地主,商贾,匠人,农民都要在南方的土地繁衍,导致的土地资源紧张。

  所以才有杨万里写的“荒山半寸无遗土,耕遍沿堤锄遍岭。”也才有亩产312斤的惊人产量了。

  想要改变这个现状,只能想办法提高农村的收入水平,让他们能多一分选择,至于地主们生多少孩子,秦武一点不关心,无论多少土地他们都不够分,所以根本不在秦武的考虑范围内。

  而农民提高收入一个靠提高田产和养殖业,在就是让农闲的时候能做一份工,多一份收入自然是最好不过,另外就是建立孤儿院了,从小就在福利院长大点秦武,自然不会陌生。

  至于中产阶级,秦武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人家乐意享受,不愿意降低生活水平,乐意溺死孩子,你有什么办法,哎,这和后世一样的悲哀。

  但是不管是占城稻的推广,堆肥法,还是稻鸭共育法,包括秦武想的义务教育还有孤儿收容院,都需要知府大人的支持,秦武便是打定注意,必须要去一趟广州城了。


  (https://www.biqwo.com/dudu/116/116275/607102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