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神罪大明 > 第十八章 破敌

第十八章 破敌


  秋风过,飞云卷,天地满是苍凉。

  一场本该已经结束的战斗,却在不经意间发生了巨变!

  攻守逆转,人数占据优势的清军,竟然遭到了明军的左右夹击。

  如果这个时候有人能够在高空朝下看过去的话,会发现清军的主力部队被明军挤压在中间,而且前方的清军在往后退,后面的还在往前冲。

  这一退一冲直接造成了大量清兵摔倒,紧接着的就是相互践踏。

  偏偏那些刚被派上战场的五百满洲八旗立功心切,对人群的拥挤不管不顾,只知一味的朝前方冲锋,见到有人后退就以为是逃兵,直接挥刀砍杀,使得清军的混乱程度在不断的加剧。

  在清兵们咒骂声,惨叫声中,明军迎来了他们等候已久的机会。

  野战之中,一举歼敌的机会!

  开战前,秦风把军中善战的老卒都安排在了左右两翼,防御强度远比中军主阵要牢固的多。

  中军主阵的大部分人是由孟达带领的蒙山卫老弱组成,战力不高,遭到优势兵力的清军攻击时,自然难以坚守。

  而实际上,秦风从未想过守住中军主阵,他要的就是清军突入主阵之中。

  他的主阵就像是一块诱饵,一块清军无法拒绝的诱饵。

  当然,秦风抛出了诱饵,即使清军能够上钩,他能不能真正做到让猎物入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清军本身。

  结果,这支清军绿营没有让秦风失望,一切尽在他的预料之中。

  在清军发动攻击后,发现敌方中军脆弱,而两翼十分牢固,使得一些胆小怕死的清军士卒们不由自主的朝中间靠拢。

  而一个人往往可以带动许多人,清军的全线突击很快就成了集中突破,加上秦风故意不断后退,使得清军在没有杀伤敌方太多兵力的情况下,慢慢的靠拢到了一起,朝敌方主阵越陷越深,自身的施展空间却是越来越小。

  卓尔翰没能及时发现这一情况,他也从来没有想过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这是他思想中的一个空白,或者说他常年生活在精锐的满八旗军队之中,忘记了他此时率领的是一支用来维持地方治安,战斗力十分低下的绿营部队。

  一支没有多少战斗精神的队伍,一支只能打顺风仗的队伍,他们在进攻遭遇左右两翼的顽强抵抗时,自然会下意识的选择避重就轻,朝着容易突破的中路靠拢。

  而中路的尽头是奔腾不息的大源河,是一条直到看见了才会发现的死路!

  冲在最前面的清军傻眼了,他们想退,可后面的人不清楚前方的情况,还在盲目的冲击,两侧的清军同样叫苦不停,他们感受到一直处于防御状态下的明军,突然发起了猛烈的攻势。

  明军蓄谋已久,两翼兵马配合默契,长枪兵,刀盾手徐徐而进,如泰山压顶般朝清军碾压过去。

  占据兵力优势的清军聚拢成了一团,就像是一群迷失的羔羊,彻底没了方寸,你拥我挤乱成一片。

  在明军的左右夹击之下,茫然无措的清军死伤惨重,根本组织不起来有效的反击和防御,只能被动挨打,各自为战。

  终于,在明军凌厉的打击下,绿营官兵表现出了他们一贯的作风,那就是逃跑,有多远跑多远,离开这个可怕的地方。

  清军溃败了,一泄如注!

  远处的卓尔翰看的目瞪口呆,狠狠的擦了下眼睛,依然改变不了眼前的事实。

  他跳上了身边的战马,登高一望瞬间如遭雷击。

  映入卓尔翰眼帘的是相互踩踏,死于非命的清军士卒,是众志成城,奋勇向前的乱匪贼子!还有那五百进退不能的满洲八旗!

  卓尔翰看的心如死灰,罗明堂却是忍不住喜形于色,在两名亲兵搀扶下,站在马背上的他恨不得大吼一声,来宣泄刚才的苦恼。

  战败与否,罗明堂一点都不在意,反正责任是由卓尔翰这个主帅来担当,他这个文官知府最多受到朝廷的几声斥责,减扣些俸禄而已。

  罗明堂此时脑子里想的只有一样,那就是五百满八旗的鞑子活着逃出战场的越少越好,如果能让卓尔翰成为光杆司令,那他报仇的机会将大大增多。

  卓尔翰不知罗明堂的想法,可此时他也同样关心那五百满洲八旗,那是他的骨血,不,是整个大清朝廷的骨血。

  如果五百满洲八旗有个闪失,这份罪过那就太大了,他卓尔翰即使是个贝勒,估计也逃不了削爵流放的下场。

  短暂的惊慌过后,卓尔翰到底有几分硬汉本色,并没有彻底乱了分寸,人还未跳下战马,已经冲着罗明堂大喊道:“罗知府,你立刻让手下的两百亲兵强攻敌军右翼,对方兵力不足我军一半,只要阵脚被打乱,这场仗我们还能反败为胜。”

  卓尔翰说的没有错,此时明军看似把清军困住,实则就像是皮薄馅厚的饺子,只要有一支生力军狠狠的戳上一下,明军的那层皮可能就会被捅破,胜利的天平将会再一次的倒向清军。

  这也是秦风为什么要让中军缓缓后退,而不是一下子把清军引诱进来的原因。

  他要清军优势明显,却离胜利好像总是差了一步,以为只要再加把劲就能彻底击溃敌军,这样才能让清军把预备队投入战场,从而失去了在关键时候,逆转乾坤的机会。

  罗明堂不懂军事,不知道他的二百亲兵是否真的可以改变战局。但无论如何,他都不会给卓尔翰翻身的机会。

  于是,罗明堂像是没听见卓尔翰的话般,双目无神,惶恐不安的自言自语道:“这是怎么了,我军要败了吗?不可能,我军不会败,一定是下官看错了。”说着,他拉过身边的一个亲兵,大吼大叫道:“告诉我,是本府看错了,看错了!”

  卓尔翰气急,战况恶劣至极,几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偏偏罗明堂一副失心疯的模样,而那二百亲兵只有他才指挥的动。

  罗明堂见卓尔翰气急败坏的朝自己走来,眼中寒光一闪而逝,随即脖子一歪,翻起白眼竟是昏了过去。

  卓尔翰大骂了一句鼠辈,上前伸手欲要抓向罗明堂的衣领,却被人用身体一档,只见一个身材消瘦,脸上有一条狰狞伤疤的男子正冷眼看着他。

  董齐扶住装晕的罗明堂,面对气势汹汹的卓尔翰,他的脸上不见丝毫畏惧之色,冷声道:“贝勒爷,知府大人昏厥,还请您多多体谅。”

  卓尔翰顾不上董齐的无礼,用极其严厉的语气命令道:“立刻出兵,若有畏惧退缩者,定斩不赦!”

  董齐不为所动,淡淡道:“贝勒爷,我们的职责是保护知府大人的安全,至于其它的事情,恕我等不能从命!”

  卓尔翰一愣,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侍卫竟敢违抗自己的命令,他右手按住刀柄,眼看就要发作。

  衡州副将孙德礼急忙出声劝慰:“贝勒爷息怒,董齐也是护主心切,还请你老多担待。”一边说着,一边抹着额头的细汗,见到清风寨的乱贼这般厉害,孙德礼忍不住的一阵后怕,又对自己能从对方手里活着逃脱感到幸运至极。

  卓尔翰一脸阴沉,手上青筋暴起却是迟迟没有拔刀,因为罗明堂的亲兵们都用一种很危险的目光盯着他。

  这二百亲兵只效忠于罗明堂,也只有罗明堂才有资格给他们下达命令。

  卓尔翰恨极,可也无可奈何。

  突然,卓尔翰的耳边传来一声刺耳的尖啸,他心中顿时一惊,听出了这尖啸声是军中响箭独有的声音。

  敌人在给谁发响箭,难道还有后手不成?

  卓尔翰全身微颤,他不敢再想下去,可事与愿违,他的猜测成为了现实。

  一支出现在了他身后的视野之中,数量大概有五百左右,带起滚滚烟尘朝着这边冲锋而来。

  秦风亮出了他刺向敌人致命的一刀!

  三千蒙山卫明军,二千人对面迎敌,五百人散布在附近警戒,还剩五百人为的就是这最后一击。

  无兵可派的卓尔翰面如死灰,他很清楚这从后方冲过来的乱贼对此时此刻清军所能起到的杀伤力,那绝对是毁灭性的。

  清军本已经在溃败,后方敌人的出现彻底击溃了他们的意志,纷纷丢掉兵器,脱掉盔甲,只恨少长了两条腿般亡命奔逃。

  而许多清兵连逃跑都放弃了,索性跪地乞降,只求能活一条性命、

  战到这里,大局已定!

  罗明堂和他手下的两百亲兵早就没了踪影,五百明军杀到时没有遭遇任何阻拦,顺利的和主力会师于大源河岸。

  秦风看到胜负已分,眼中并无多少喜色,反而爆发出一阵精芒,挥刀砍死了一个挡在面前的清兵后,对孟达喊道:“孟达,我给你留下八百人马,这里的清军溃卒就交给你了。”

  孟达兴奋道:“将军放心,清军溃卒我保证可以俘获九成。”

  得到孟达肯定的承若,秦风二话不说,领着其余明军朝着北方追击而去,沿路对或逃或降的绿营官兵不管不问,他的眼里只有逃脱的五百满八旗的鞑子。

  明军对清军到底只是两面夹击,清军的后路依然通畅,而满八旗的鞑子又是后来才投入战场的,一直处于战场的后方,逃脱起来自然也最为迅速。

  这一次冒险和清军野战,真正的目标却是那五百满八旗鞑子,秦风就算是跑断了腿也不会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日落西山,残阳似血。

  鞑子在亡命奔逃,明军紧追不放,一场你追我逃的生死赛跑成为了双方之间最后的终极较量。


  (https://www.biqwo.com/dudu/133/133814/762690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