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神罪大明 > 第六十二章 震动

第六十二章 震动


  独山县,清军驻地。

  三日前,赵布泰终于攻下了独山县,歼灭了明军二千余人,可以说是南下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清军取得了一场胜利,作为主帅的赵布泰心情应该不错,可此时他正端坐在书案前,凝视着面前的二份战报,神情极其难看。

  等把两份战报看完,赵布泰缓缓抬起头来,他面前的一众将领立刻躬下身去,端起了肩膀,他们已经听说了线国安全军覆灭的消息,此时只等着赵布泰咆哮风雷,却不想他竟然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众人诧然,悄悄抬起头来向上望去,就见赵布泰双手扶案,过了半晌,忽地豁然大笑道:“我们一路南下还没有碰上过一个真正的对手,可事实上对手早就出现,偏偏我等还茫然未知,当真是可笑至极!可笑至极啊!”

  阴厉的笑声中,清军众将个个鸦雀无声,生怕赵布泰迁怒到他人身上。

  张国柱却是壮起胆子,起身朗声道:“大帅,杨再兴区区一个千户,不久之前还是一个丧家之犬,任谁都想不到他会有如此本事,先后把我们的两支兵马都干净利落的吃掉,此人当真是我军大患,若是不及时铲除,怕是会有后顾之忧。”

  他说完立刻低下头,表现的十分恭顺。

  有人开口,其余众将心中也都微微一松,纷纷附和张国柱所言。

  显然,张国柱又小小的露了一回脸。

  可惜这次张国柱没能把话说到点子上,赵布泰闻言只是莫名的一笑,目光中微微露出自嘲之色,说道:“杨再兴?你们到现在还以为我们的对手是那个明军千户吗?”说到这里,他又是摇头苦笑,他的对手不是明军千户,却是一个连千户都不是的山贼头子。

  张国柱心头一紧,心想难道线国安全军覆灭并非那个杨再兴所为,他念及这里下意识的瞥向了桌案上的两份战报。

  赵布泰注意到张国柱的眼色,直接把二份战报递给了他,神色凝重道:“这是从衡州府传来的战报,你们都拿过去看看吧!”

  张国柱恭敬的接过战报,低头看了片刻眼中就流露出了惊讶之色,其他众将看过之后同样都感到万分意外,想不到那支被重创之后逃进深山的蒙山军竟然死灰复燃,不仅消灭了衡州府的留守部队,还千里进军出现在了广西境内。

  至于线国安所部被消灭的真正凶手,恐怕就是这支神出鬼没的蒙山军。

  张国柱看过战报之后,眼神就不断的变幻着,各种设想充斥在他的脑海之中,他是越想越觉得心惊。

  那支蒙山军实在太过太诡异,它是如何消灭赵布泰留守在衡州府的兵马,又为什么会出现在广西,它的实力到底有多强可以一口吞下线国安的五千兵马?

  太多的疑云,太多的不解......张国柱现在唯一可以确定的只有一点,蒙山军是在逼赵布泰大军回援,而且在全歼线国安的五千兵马之后,赵布泰恐怕已经没有了选择。

  而正如张国柱所想的一样,赵布泰在沉思良久之后,霍然站了起来,目光一厉,森然道:“明日一早,全军返回广西!”

  延缓了和其它两路清军会师的时间,赵布泰一定会受到清廷的斥责甚至问罪,可是如果后方不稳,导致全军粮草供给难以支持的话,那后果将无法想象。

  权衡利弊之下,赵布泰很是无奈,敌人的实力不明,如果再分兵回援可能又会落得个线国安全军覆灭的下场,安全起见只有全军返回。

  ******************************************************

  昆明,滇池河畔。

  自从张献忠死后,其余部投靠了大明永历,使得永历一朝曾有过一段十分鼎盛的时期。

  那个时候,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再加上夔东十八家的人马,少说也有精兵十多万。还有江浙沿海的郑成功,凭借着海上贸易带来的巨大财富,养兵更是超过二十万,而且装备十分精良,整体战力完全不在满清八旗之下。

  虽然满清控制着华夏大半的土地,资源兵力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可是南明永历正是因为地盘较小,不会像清廷那样为了控制全国各地,导致兵力太过分散,从而在局部战场上反而难以应对有着兵力集中优势的明军。

  另外能够坚持到南明永历朝的明军统兵将领,几乎没有一个是懦弱之辈,其中很多人在军事上有着极高天赋。

  因此,南明永历朝初期,明军的综合实力不如清军,却还能在各条战线上保持战略进攻的态势,让清廷一再考虑裂土封疆,结束南北对峙的僵局。

  清廷甚至因为畏惧,还耗费巨资打造了一条抵御明军进攻的永久性防线。

  可是,自从永历内部矛盾激化,孙可望谋乱失败,投靠满清之后,明清双方的态势瞬间逆转,在清军三路南下之后,雄才大略的李定国似乎也难以避免南明永历小朝廷的覆灭。

  滇池,又名昆明河,位于昆明西面二十里处,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多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

  传说滇池集天地之灵气,自从汉朝时便有很多高才隐士居住此地。

  严冬已至,山中草木凋零,满是一番萧瑟之气,远远看去一条白花花的溪涧在山林间曲折穿行,忽隐忽现,别有一种韵致。

  溪涧的岸边有人正骑驴缓行,其中一人一身布衣,头戴纶巾,好似山野农夫,可细看之下会发现他骨骼宽大,相貌看似平常,可双眼极其的凌厉,好似一把出鞘的利剑一般,只是眼神中隐约带了几分忧愁。

  同行的还有个垂髫童子,只听那童子问道:“师父,今日来找那人,可是为了鞑子入寇之事?”童子年纪不过十二三岁,可说起话竟有几分老气横秋。

  布衣男子眼中闪过一丝伤怀之色,说道:“军国之事,还不到你需要关心的时候。”他刚直的脸孔上多了几分柔和:“师父俗事烦身,日后恐怕没时间再传授你本事,今日来这里,是想把你托付给那人,由他传授与你,不比为师差上多少。”

  童子低下头,并不回应。

  布衣男子叹了口气,他知道童子和自己感情极深,此时听自己要离他而去,心中必然十分不舍,可童子又有着与他年龄不符的老成,懂事通理,知道此时挽留只会徒增伤感。

  这时,远处林中突然传来一阵歌声,声音响遏行云,歌词中满是缥缈脱俗之意,令人心旷神怡,不禁陶醉其中。

  布衣男子深提一口气入了小腹,大声道:“故人来访,劳烦先生了。”

  他的声音初听来并不甚高,但越到后来越是宏大,到了最后两人两旁的林中半里内鸟儿都被惊起,仿佛猛兽入林一般。

  歌声静了半响,有人答道:“你这俗人,就会坏人兴致,还把鸟儿吓着了,实在不雅。”

  说话间,便见见面林中走出一人来,那人身量不高,体型十分魁梧,大冷的天只披了件单薄的长衫,背上有一张弓,手上提着一只麂子,口中说:“你怎么来我这里了,还带个小儿过来。”

  布衣男子拱了拱手,说道:“东方先生,今日前来是有事拜托与您。”

  魁梧汉子名叫东方不才,虽然叫做不才,但实际上却恰恰相反,他是个才华横溢,天资极高之人。

  东方不才本就聪慧,少时又得异人传授,对于内气吞吐,拳脚摔角之术颇为精通,只是性情孤傲,不愿屈身于世俗之中,便常年隐居在滇池河畔。

  机缘巧合之下,他和布衣男子成了至交。

  东方不才听完布衣男子的来意后,不断摇头道:“李定国,枉你一世英雄,还未与鞑子决出胜负,竟然已经来我这做托孤之事,你以往的雄心壮志哪里去了,你就一定觉得自己会败吗?”说到最后东方不才横臂扫在旁边一棵小树上,咔嚓一声树干竟断为两截。

  布衣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威震天下的晋王李定国。

  他看了东方不才一眼,没有解释什么,只是淡淡道:“老友,铮儿就交给你了。”

  东方不才知道李定国意志坚韧,同时也是一个十分理智的人,看来真的是大厦将倾,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不禁叹道:“天命如此,终究不是人力可以改变。”他看向童子道:“他是你的幼子吗?”

  李定国面露遗憾之色道:“他不是我的儿子,可比我的儿子更重要!”

  东方不才闻言一愣,却很快露出恍然之色,点头道:“我明白了,你尽管放心,我会全力护他周全的。”

  李定国心头一松,眼中尽是感激之色,正欲躬身拜谢,身后突然跑来一人,人还未停就已急不可耐的喊道:“父王,紧急军情!”

  来人是李定国的长子李嗣业,他负责昆明的城防,若是一般的事,派亲卫来通知李定国就行,亲自过来必有要事通报。

  “何事?”李定国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难道前方战事进一步恶化了?

  “广西提督线国安战死了!”李嗣业双眼放光,兴奋道:“赵布泰已经放弃了独山县城,全军撤回了广西。”

  “情报可否准确?”李定国严肃地盯着儿子看了一会儿,猛地开口喝问:“若敢谎报军情,严惩不贷!”他知道儿子绝不敢瞒报,可消息实在让他感到意外。

  无论是线国安战死,还是赵布泰撤军,只能说明清军遇到了巨大的麻烦,可是广西一地并没有可以与赵布泰大军抗衡的明军精锐。

  李嗣业知道他所说确实很难让人相信,所以过来时带上了布置在前线战场上的细作,伸手朝后一指道:“父王,具体情况你可以亲自询问细作。”

  李定国深吸一口气,语气沉声道:“传!”


  (https://www.biqwo.com/dudu/133/133814/762695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