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神罪大明 > 第四百五十七章 咒水之难

第四百五十七章 咒水之难


  顺治十八年五月二十三日,缅甸国王的弟弟莽白在群臣支持下发动宫廷政变,处死了莽达,自立为王。新国王看到许多大臣前来祝贺,惟独永历未到,感到很生气。

  其实永历并不是不想来,而是因为坐吃山空,经费上陷入窘境,拿不出多少像样的贺礼。可莽白认为他们根本不像贫穷之人,觉得他们欺骗自己,于是对永历等人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再加上听闻在清军步步紧逼之下,永历政权大势已去,便生出了除掉他们的念头。

  莽白借口永历不送贺礼,便派使节前去索要,结果也没得到什么贵重的东西,又命使节当面责备道:“我已经劳苦多时,你们的皇帝及大臣应该重重感谢我。前年五月,我王打算杀掉你们,还是我力保不肯。你们这些人毫不知恩报恩。”

  使节说完愤愤而去。永历官员极力辩解,但对方不为所动,自此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同年七月十六日,缅甸国王莽白决定铲除永历随行官员。他派人通知永历朝臣过江议事。鉴于双方关系紧张,文武官员心怀疑惧都不敢去。

  十八日,缅甸使者又来说:“我王恐怕你们怀有别的企图,因此想让你们一起到河边共同‘饮咒水’’,对天盟誓。借此也可以加强贸易往来,否则我们就断绝关系,你们的生活就会更加艰难。”

  永历朝臣不知道该怎么办,世镇云南的黔国公沐天波答复道:“你们的宣慰司原是我朝封的地方,今我君臣到来,是天朝上邦。你的国王该在此应答,才是下邦之礼,如何反将我君臣困在这里?今又如何行此奸计?尔去告知国王,就说我天朝皇帝,不过是天命所使,今已行到无生之地,岂受尔土人之欺?我君臣虽在势穷,量尔国王不敢无礼。任尔国兵百万,象有千条,我君臣不过随天命一死而已。但我君臣死后,自有人来与尔国王算账。”

  话虽如此,在缅方坚持下,南明还是不得不派人前往。可谁去赴约?朱由榔最后决定由大学士文安侯马吉祥,太监李国泰等人前往,但两人提出要由黔国公沐天波同去。沐氏是西南边境各邦国、土司重视的人物,马吉翔等认为有沐天波在场,不致横生意外。缅甸君臣为实现其计划勉强同意。

  次日黎明,马吉翔等召集大小官员渡河前往缅军驻地塔下,准备‘饮咒水’盟誓,仅留内官十三人和跛足总兵邓凯看守行宫。

  等到上午,文武官员到达塔下即被缅兵3000人团团围定。缅方指挥官命人将沐天波拖出包围圈。沐天波知道横生变数,夺取卫士的刀奋起反抗,杀缅兵九人;总兵魏豹、王升、王启隆也抓起柴棒还击,终因寡不敌众,都被杀害。

  其他被骗来‘饮咒水’的官员全部遇难,其中包括马吉翔、马雄飞、王维恭,总兵王自金、陈谦等,总兵改授通判安朝柱,锦衣卫掌卫事任子信和金书张拱极、丁调鼎等,内官李国泰、李茂芳等,吉王府官张伯宗等。

  后来统计,这次‘咒水之难’共被杀四十二人。缅军谋杀永历派出的扈从人员后,随即蜂拥突入永历君臣住所,共诛杀三百多人,同时搜掠财物女子。

  永历见到大势已去,仓促中决定同中宫皇后一起自缢。

  侍卫总兵邓凯规劝道:“太后年老,飘落异域。皇上丢失社稷已经是不忠,今丢下太后又不孝,何以见高皇帝于地下?”

  永历帝这才放弃了自尽的打算。

  最后缅兵把永历帝、太后、皇后、太子等二十五人集中于一所小屋内,对其余人员及扈从官员家属滥加侮辱。

  永历帝的刘、杨二贵人,吉王与妃妾等百余人大都自缢而死。缅兵搜刮已尽时,缅甸大臣才在通事导引下来到,假惺惺的喝令缅兵:“王有令在此,不可伤皇帝及沐国公。”

  可是,沐天波已经在‘饮咒水’时被杀。

  永历朝廷住地尸横满地,显然无法居住,缅甸官员请朱由榔等移往别处暂住。沐天波屋内尚有内官、妇女二百余人也聚作一处,母哭其子,妻哭其夫,女哭其父,惊闻数十里。洗劫之后,幸存人员已无法生活,附近缅甸寺庙的僧众送来饮食,才得以苟延残喘。

  二十一日,缅方把永历君臣原住地清理以后,又请他们移回此处,给他们送来了食物和衣服。二十五日,又送来铺盖、银、布等物,说:“缅王实无此意,都是因为晋、巩两藩杀害地方百姓,缅民恨之入骨,因而报仇罢了。”

  永历经此番打击,对前途已完全失望,但也不愿意回到故土。十一月十八日,永历对总兵邓凯说:“太后又一次病倒了,如果天意不可挽回,鞑子来杀朕就让他来杀好了,你就不要管联了,但是希望你能使太后骸骨得归故土。”

  而缅甸莽白之所以没有立即杀掉永历帝,只是觉得永历帝奇货可居,说不定能从满清那里卖得一个好价钱。

  缅甸和云南只不过相隔一水,永历遭遇大祸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李定国的耳中,令他悲愤欲绝,恨不能马上率军杀进缅甸,救出永历并为死去的南明朝臣报仇。

  可是白文选等人却不赞同入缅,他们好不容易取得磨盘山之战的胜利,又把吴三桂的主力困在昆明,同时四川,贵州又不断传来明军捷报,天下大局可谓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大展雄图的绝佳机会,切莫因为缅甸之变而分心。

  李定国也明白事有轻重缓急的道理,缅甸方面的军队实力很弱,若非永历愚蠢至极,入境时让御林军放下了兵刃,又哪里会遭遇如此大劫?只是缅甸地形复杂,再加上气候等原因,明军虽然在战力上具备绝对优势,但想要消灭莽白却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做到的。

  而一旦李定国的大军深陷缅甸泥潭,那云南形势说不定又有变化,甚至影响到整个抗清大业!可若是不救出永历,等到消息传得天下皆知,对于抗清军民之心亦是巨大打击。

  李定国深受困扰,直叹老天无眼,当年他挥军北伐,一路势如破竹,更是两蹶名王,天下震动,结果孙可望闹出政变,使得他前功尽弃。如今他在清军南下,明军遭受重挫之后,又是力挽狂澜,在磨盘山上重创清军,可咒水之难的发生,岂不是让他再一次重蹈覆辙?

  似乎一切早有定数,李定国再如何努力,终究难以改变。可朱慈烺的意外到来,却让定数有了变数。事实也证明了,朱慈烺确实改变了很多东西......


  (https://www.biqwo.com/dudu/133/133814/762734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