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神罪大明 > 第四百九十二章 对决

第四百九十二章 对决


  士气高昂,战意滔天!

  三堵墙的骑兵们脱颖而出,在文安之的认可下,那老将举刀斜刺长空,大吼道:“儿郎们,鞑子就在当面,随本将杀过去,斩将夺旗,立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功劳!”

  短暂的发出了一声动员令,那老将便一马当下,向清军阵地冲去。

  “杀!”

  大片的马刀斜指苍穹,随着一声杀气腾腾的大喝,士气正旺的骑兵随之杀出。

  “杀!”

  近千人的骑兵驰出数十马身,第二梯队的士兵依样举枪亮刀,大喝一声,再度策骑杀去。

  “杀!”

  “杀!”

  “杀!”

  三堵墙的骑兵化作一个个小队,皆以锲字形冲锋阵形向前冲去,数十个小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箭头,直扑清军中军本阵。

  文安之见到三堵墙如此威势,不禁抚须赞道:“赵老将军,真英雄也!”

  三堵墙的老将名为赵胜,曾经是闯王李自成的贴身护卫,李自成身死后,他就领导起了闯军残余不多的三堵墙骑兵。

  “大明威武,我军必胜!大明威武,我军必胜。”

  步阵中的明军将士们,或以刀击盾,或以枪顿地,震撼人心的‘轰轰’声中,用一声声的呐喊为冲锋出去的三堵墙同伴们助威起来。

  清军看到明军仅有余骑,竟视他们如无物般迎面杀来,清军阵前的一个将领激怒的须发飞扬,紧握枪杆长振声大呼道:“迎敌!”

  殷雷滚滚,连绵不绝,赵胜带着一千骑兵,践地狂飚,径直撞进了清军的本阵,一时人仰马翻,杀声盈野。

  怒潮汹涌,如山呼海啸,整个平原上到处都是狂奔的战马,半空中到处都是锋利的长枪、雪亮的钢刀,旌旗舒卷,往来冲杀,三堵墙冲进了清军本阵,就像一锅沸油中浇了瓢冷水,立时炸裂开来。

  此时,明军中另有一支骑兵,人数在三千左右,他们不是三堵墙,却是川地明军中仅剩的骑兵队伍,乃是文安之多年来费尽心思组建起来,乃是他掌握的杀手锏,此刻正一动不动的站在步阵右侧。

  三千铁骑静如山岳,肃杀无声,唯有战旗猎猎,更增加无形压力,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蜂拥而出?

  因此清军没有派出骑兵阻拦三堵墙,他们需要留下机动人马应对明军后续更强烈的攻势,从而在赵胜千余铁骑硬冲本阵时,只是在刚开始的时候受到了比较大的伤亡,等到突破外层防御,却是如鱼得水,东挡西杀,悍勇无敌,把清军本阵搅得天翻地覆。

  赵胜是拼了老命了,后有援军,后顾无忧,他只是一味地向前、向前、向前,撕裂、撕裂、撕裂,纵骑游走,率领所部如汹涌的波浪般进退散聚,从容自如,整个清军本阵都被撼动了,随着惯性,整个清军阵营都像一口大锅里的水,激裂地荡漾着,阵形大乱。

  文安之时刻关注了战场的形势,突然高声道:“厉将军,胜败在此一举,你部可以冲锋了!”他看到赵胜冲乱了清军阵形,已然有机可趁,经验老到的文安之立即抓住时机,断然下令。

  厉天行是文安之入川时,带在身边的亲信,也是那三千骑兵的统领,他听到文安之的军令,毫不犹豫的拱手道:“末将领命!”他早已按捺不住,答应一声后举起手中长枪,大喝道:“兄弟们,莫让赵老将军专美与前,叫三堵墙的同胞们瞧瞧咱们兄弟的手段,杀啊!”

  “杀啊!”

  三千骑兵分作两路,呈钳形向清军主力包抄过去,与此同时,清军骑兵终于动了,也是兵出两股,呈雁翅状迎了上来。

  潮水般的碰撞下,箭雨、刀山、枪林,汇聚成了一副悲壮的画面。

  清军是在撤退中被迫迎敌,上至将领,下到小卒,并没有交战获胜的决心。而赵胜和厉天行像在较劲儿一般亡命厮杀,两者在心志上的不同,很快显现在战局之中,在明军骑兵潮水般的压迫力,清军未现颓势,整个军阵却向后退了一些。

  仅仅是片刻的后退,激战中的气势便完全不同了,明军骑兵开始占据上风,已渐渐形成了压着打的局面。

  又战了片刻,清军骑兵率先选择了后退,文安之看到清军主阵并未动摇,明白无法做到一战而下,不想两支主力骑兵伤亡太大,也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这一战,清军算是完败,他们引以为傲的骑射再也不是克制大明的利器,清军上下悲观的气氛迅速蔓延了开来。

  屋漏恰逢连阴雨,船破偏遇迎头风,就在人心惶惶、上下不安的时候,蒙山军主力部队日夜兼程,终于赶到了这个意外决战的战场上。

  蒙山军的参战让明军士气达到了巅峰,他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和清军对峙,而是分兵对清军进行一定规模的合围,全歼清军的意图显露无疑。

  事关川东战局的一战,更是关系到天下命运的一战,满达海的主力若也败亡,那对清廷的打击可以说是致命的,试问他们还能拿得出多少野战兵力?

  参战双方都明白这场战役的重要性,明军目标坚定,誓要利用这次千载难逢的战机,获得一场歼灭性的大胜,清军亦是没有选择,他们不能败,也根本败不起!

  文安之兴奋的面红耳赤,这样的机会他不知等了多少年,过去只有在他的梦境中出现过,而今日终于变成了现实,此战若是不能全胜,他必会悔恨终生!

  宋明辉亦是激动,他没想到清军这般大胆,竟然用数万弱兵掩人耳目,主力偷偷的绕过了通县,他心惊之下却也无比庆幸,如果不是清军意外暴露,成功突袭了保宁城外的明军,川东战局恐怕会发生剧变。

  而现在,剧变依旧会发生,可老天爷却站在了大明这一边!

  宋明辉不会辜负了这份天意恩赐,他迅速扎下营寨,亲自巡阅三军,安排谍报、通讯、集结、部署、逆袭、阻截,以及辎重、粮草、军医、后勤等一切军务......

  清军阵中,主将也在亲自巡阅三军,鼓舞士气。他一领靛蓝色盘领窄袖长袍,外罩细鳞锁子甲,胸前一方亮闪闪的护心宝镜,兜鍪及护项上饰着纯白色的银狐毛,头顶银盔上一束长长的雉羽飘扬,衬得此人英武不凡。

  清军败而不乱,很大程度正是因为此人的存在,他肩负着不可战胜的传说,他是无数人追赶的目标,他就是大清摄政王多尔衮!

  大敌当前,清兵们不会关心多尔衮为什么死而复生,他们只知道只要多尔衮在军中,他们就不会败,因为多尔衮从未败过!

  多尔衮巡视完毕,形单影只的来到军前,眺望着远方的明军营地,只见十里连营,旌旗猎猎,人喊马嘶,一片喧器。

  当日,多尔衮领着一队人马,冒险冲出城门,明军反应不及,也没有把那队清军太放在心上,于是在付出了几乎全部手下后,多尔衮成功突围而出,找到了满达海的大军,并从他手中接过了大军的指挥权,做出了绕过通县强行军的决定。

  如果这个决定是满达海做出的,相信会有无数人反对,可无人敢抗拒多尔衮,中原大地可以说是多尔衮一手打下的,何人有资格质疑他的决策?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多尔衮不可能算到所有的意外,可眼下的局面并没有让他失去信心,明军主力汇聚到了他的面前,也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忽然,多尔衮的目光被一样东西吸引了。蒙山军的秦字战旗下,有人向前走了几步,站定脚步,向他的方向望来。

  多尔衮猜想这人应该是宋明辉,在秦风不在的时候,只有宋明辉能领导蒙山军,可不知为何,他心中莫名的涌起一股隐忧,而宋明辉的名声也是显赫,但还不至于给多尔衮带了这般感觉,难道秦字战旗下的人不是宋明辉?

  彼此相距太远,看不清五官眉目,可是两个人似乎都想极力看清了对方的模样,就这样久久的凝视着那一线人影,整个战场也不经意的静了下来,只有呼啸的风,卷动大旗,还有那不识趣的马儿,偶尔长嘶几声。

  两道目光越过军营、越过战壕、越过城墙,交织着,流动着,对视许久,多尔衮忽然大步反身走去,背影满是决然之气。

  而就在多尔衮回到大帐前时,远处一阵厮杀声打破了战场上的宁静,多尔衮停住脚步,暗暗叹息一声:“出手好快啊!”

  蒙山军加入战团,让明军实力大增,可双方需要取得联系,然后再统一部署,这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多尔衮认为下一次激战不会那么快到来。

  多尔衮又返回军前,忽然发觉有点异样,厮杀声不仅来自正面,清军营地的其它三个方向也有不小的动静,难道明军是四面围攻?

  这不可能!明军的兵力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四面监视倒是可以,围攻的话只会造成兵力分散,给清军逐个击破的机会,明军统帅不会犯下这种低级的错误。

  那么剩下的解释只有一个,明军是在混乱视听,他们四面围攻,主攻的方向其实只有一个,清军分辨不清的情况下,只能分散守御,主攻方向的明军压力就会大减。

  可明军主攻方向会是哪里?

  正面的可能性最大,毕竟按照常理,明军不可能这么快的调整部署,不过军中无常态,一切都有可能。

  而蒙山军加入战局时,出现在了清军后方,若是此次明军攻击以蒙山军为核心,那主攻方向就是来自于后方。

  多尔衮嘴角泛起冷笑,下令道:“派出千骑攻打正面明军,如果攻击顺利,可尝试突击左右两侧,万一遭到强烈抵抗,立刻撤回,不可恋战!违令者,斩!”

  你战你的,我打我的,多尔衮一出手就想化被动为主动。

  若非明军主攻方向,在清军千骑的冲击下,一定会原形毕露,或者陷入守势,多尔衮的简单一招就能分清明军主攻的方向。

  疏朗的星空下,大地呈现着浅灰色,从天空望下去,可以清楚的看见一支清军骑兵冲出营寨,从激烈的喊杀声和火把剧烈的摇晃,可以看出清军骑兵已经和明军交上手了。

  刀如匹练,鲜血四溅,不断有人应声落马,不过此时人命如狗,谁还理会谁的死活。一个清军骑兵挥刀斜劈,刚刚将一名明军士卒劈成两半,一枝长矛已闪电般从旁杀到,噗地一声自小腹贯入,直入腑脏,神仙也救不活他了。

  类似的场面在到处上演,钢刀在昏暗里疯狂地挥劈,无情地撕裂骨肉,如砍瓜切菜一般,一个人倒下,便有更多的人扑上去,随即又被汹涌的浪潮吞没,成为一具残缺不全的尸体。

  重大的牺牲换来的是一个方向接着一个方向的试探,这支千余数量的清军骑兵就像飞蛾扑火般无所畏惧,义无返顾。

  他们是死士,在离开军营的时候,多尔衮当众做出誓言,他们必需完成正面和左右三个方向的试探,只要做到的,他们人人都有重赏,可若是有畏敌不前者,杀无赦!夷九族!

  因此,千余清军骑兵完全不怕一头撞进明军主力中,人人皆是效死拼命,哪怕下一刻就死也心甘情愿。

  这部清军骑兵所过之处,人尸马骸横七竖八,断头戳肢惨不忍睹,鲜血混合泥污,满地暗红,难辨敌我,巨大的牺牲,和亡命的勇气,让他们只用了一炷香的时间就完成了任务。

  多尔衮看到骑兵归来,眼中闪过一道异芒,轻声道:“出兵接应他们入营。”

  清军早有准备,寨门轰隆隆打开,又有千骑呼啸而出,顺利的把之前出击的同伴带回了营寨,只见亡命冲杀归来的骑兵们,脸上几乎全都带着庆幸之色。

  千余人出战,折损三百左右,这样的代价远远低于多尔衮的预估。当然,主要原因在于清军骑兵所试探的三个方向,全都没有遇到明军主力!

  战场上的喊杀声弱了不少,可来自于清军营地后方的杀声却越来越逼近,多尔衮回转望去,脸色变幻不定的喃喃道:“真的是以蒙山军作为主攻吗?”


  (https://www.biqwo.com/dudu/133/133814/762738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