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晚明之我是崇祯 > 第131章 大明医学院

第131章 大明医学院


  众人一听朱由检要让眼前这个落魄的郎中去当他的御医,顿时一阵惊讶,但是没有人敢吱声,毕竟皇帝此时也是一身便衣。

  吴又可看了看眼前的朱由检,他不知道朱由检的真实身份,但是看到朱由检可以从考院里面出来,说明一定是达官贵人。

  吴又可犹豫了一下,行医者有自己的清高,虽然吴又可现在的样子非常狼狈,但是他也不能随便屈身别人的。

  但是,略微犹豫了一下的吴又可随后又看了看朱由检,他看朱由检一脸的真诚,感觉应该不会是假的。

  吴又可从陕西千里迢迢来到南京,一路上几乎和乞丐差不对,好不容易到了南京,此时吴又可已经没有一文钱了。

  眼下也无法进入考院,吴又可身上又没有钱,活命都是问题了,索性不如暂且找一个安身的地方住下。

  吴又可认定就是下一场科举考试还需三年,他既然来到南京了,就暂且住下,找一个安身的地方先活下去,日后的事情再做打算。

  “既然公子诚心邀请,在下愿望,只是在下有言在先,它日在下想要离开,公子万万不可阻拦。”

  吴又可朝着眼前的朱由检说道,他决定暂且跟随朱由检回去。

  朱由检顿时一脸欢喜,然后说道:“自然,先生想要离开,随时都可以离开。”

  吴又可随后点了点头说道:“希望公子能够遵守承诺。”

  说完之后,朱由检令人给吴又可准备一匹马,然后打算一同离开。

  但是吴又可不会骑马,无奈的朱由检只能下马和吴又可并肩步行,一众侍卫也不敢吱声,就这样跟在后面朝着皇城走去。

  “先生从陕西来,不知那里的情况如何”

  朱由检和吴又可并行走在一起,朝着吴又可问道。

  吴又可听了朱由检的话之后,顿时一声哀叹,然后说道:“连年战乱,陕西、河南尸骨累累,村落十庄九空,瘟疫横行,就是恶兽都无法生存。”

  吴又可一脸感叹,他从陕西进入河南,然后转入江南,因为他是郎中的身份,所以到哪里都会受到尊重,就是李闯和吴三桂的军队士兵也不会为难吴又可,这是他们内心对行医人的尊重。

  朱由检听了之后,心中也非常难受,好好的大明朝,短短十余年就变成这个样子,这里面不仅是天灾,更重要的是人祸。

  贪官污吏横行,地主豪强圈地囤积粮食,百姓没有饭吃,自然是要站出来造反的,加上官府征战不断,百姓赋税沉重,贪官污吏乘机大肆搜刮,这样的朝廷怎么可能不亡。

  朱由检心中感伤,同时发誓一定要改变这一切。

  朱由检朝着吴又可又说道:“崇祯十四年,中原大地爆发伤寒,死者不计其数,陕西、河北也亦是如此,当初医者都使用各种治疗伤寒的方子救治,皆无效果,先生不知有何见解。”

  大明在经历了多年战乱之后,在崇祯十四年的时候就开始大规模地爆发瘟疫,传染盛行,河南、陕西最为严重,死伤无数,五六月间益盛,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

  那时整个朝堂都震惊了,当时的大明皇帝朱由检曾下令御医研究救治方子,下发各地救治百姓。

  当时御医和各地行医的郎中们都认为是伤寒,纷纷开出各种治疗伤寒的方子,但是终究无效。

  后来得知伤寒的方子无效之后,御医和各地郎中也使用了各种手段,但是还是没有任何效果。

  恐慌的情绪蔓延到了整个大明朝,最终入冬之后瘟疫得到了控制,这才让天下人心稳定了。

  这件事情对大明影响非常大,朱由检知道吴又可的瘟疫论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的。

  虽然瘟疫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有医书记载,并且有过一些治疗的方子,但是古往今来对瘟疫的详细分析和论述没有,甚至对这种可怕疾病的性质都没有分析清楚。

  朱由检此时提出这个问题,就是为了验证眼前的这个男人是不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名医吴又可,也就是瘟疫论的创作人。

  吴又可听了朱由检的话之后,也有些诧异,他没想到朱由检竟然询问这个问题。

  但是吴又可身为郎中,还是立刻说道:“公子,崇祯十四年时,在下就在陕西,也看到了因病致死的百姓,虽然外观看似伤寒,但是在下认为此乃瘟疫所致。”

  朱由检随后诧异地说道:“当时也有医者认定是瘟疫,但是使用各种治疗瘟疫的方子也没有见效,不知先生为何这般肯定。”

  吴又可摇了摇头,然后说道:“瘟疫只是概论,历朝历代都有记载,但是皆无有效治疗的药方,而且当年大瘟的瘟疫也有很多种,在下对死者病情进行过仔细观察,记载了多种瘟疫的病情,发颐瘟、大头瘟、虾膜瘟、瓜瓤瘟、疙瘩瘟,这些病都不是六淫之邪所致,而是四时不正之气所为,其症状与伤寒相似而实际迥异,”

  吴又可对瘟疫研究的非常深入,接触了大量尸体,对瘟疫致死之人的发病之处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得出了多种瘟疫种类,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并且得出瘟疫是通过气传播。

  朱由检此时已经可以断定眼前的这个人就是瘟疫论的吴又可了,心中顿时非常欢喜,这次和当初遇到宋应星一样,真是捡到宝贝了。

  就在此时,一个侍卫急匆匆地来到了朱由检身前,然后将一份参谋部的文书交给了朱由检。

  “陛下,参谋部送来的文书。”

  朱由检看到是参谋部的文书,立刻接过来看了起来,随后大喜,这里面是记录京城锦衣卫破坏满清科举考试的事情。

  “好,好,好。”

  朱由检看到满清科举考试的卷房被焚毁了,顿时大喜,同时欢喜地说道。

  就在朱由检一脸欢喜的时候,他身边的吴又可已经惊呆在原地了。

  朱由检略微收敛了一下心神,然后看向身边的吴又可,只见吴又可呆呆地站在原地看着朱由检。

  吴又可心中一阵震撼,他没想到眼前的男子竟然是大明朝的皇帝,随后吴又可就一阵懊悔,他应该想到的,能够自由进出考院,而且身边还有这么多侍卫,除了大明朝的皇帝,还有谁有这般特权,在科举考试的时候自由进出考院。

  “草民拜见陛下,草民不知真龙天子,冒犯龙颜,请陛下降罪。”

  吴又可立刻跪在地上,然后朝着朱由检行礼。

  朱由检看到吴又可跪在地上,立刻将手中的文书交给了身边的侍卫,然后蹲下身子将吴又可搀扶了起来。

  “先生快快请起,先生乃是救民性命的医者,朕本该向先生行礼才是。”

  朱由检将吴又可搀扶起来,然后感叹地说道。

  在朱由检心中同样对医者充满了敬意,尤其是眼前的吴又可,在瘟疫之后,世人都纷纷回避之时,吴又可亲自进入病死荒废的村落,检查那里的尸体,总结瘟疫的病样,总结创作了瘟疫论。

  当时的吴又可也非常落魄,这才更加难能可贵,所以吴又可才是大明的才俊和英雄,为中医的进步贡献了巨大力量,所以朱由检非常敬重吴又可。

  “不敢,不敢,草民只是做行医之人本分之事而已。”

  吴又可激动地说道,他对朱由检的赞赏非常感动。

  朱由检将吴又可搀扶起来之后,双手握着吴又可的手臂说道:“吴又可,朕授你御医院官事,领大明医学院学正。”

  吴又可听到朱由检的话之后,立刻挣脱朱由检的双手,然后又跪在地上听旨。

  “草民不敢,不敢授。”

  吴又可紧张地说道,朱由检竟然直接授予了他御医的官职。

  “吴又可,这是朕的旨意,你必须接受。”

  朱由检一边强硬地说道,同时又将吴又可搀扶了起来。

  “谢陛下隆恩。”

  起身的吴又可只能谢恩了。

  同时吴又可有些诧异,前面说道的御医院官事就是皇帝的御医,而且要高于一般的御医,吴又可清楚这个官职,但是朱由检后面说道的大明医学院学正,就令吴又可有些不解了,大明什么时候有医学院了,吴又可是头一次听到这个词。

  但是吴又可已经来不及思考了,眼前的人就是大明皇帝,吴又可有些激动和紧张,感觉好像在做梦一般。

  朱由检看着一脸激动的吴又可,然后说道:“朕准备建立一座医学院,专门用来教授郎中,先生就是医学院的学正,为大明培养更多的郎中,救治更多的百姓,等到科举考试结束了,明医科取士之人,全部交给先生,作为医学院的授业老师。”

  吴又可听了朱由检的话之后,这才明白朱由检说到的那个医学院是怎么回事了。

  吴又可明白如果按照朱由检的这种想法之后,顿时有些激动,如果真的这样做,将会大大加快郎中的发展和人数的增加。

  现在大明的郎中多数都是师徒关系,一些名医只收一两个弟子,甚至有的只收一个弟子,然后将毕生所学全部传授给一个人。

  也有的是家族传承,对外都严格保密,一些有效的秘方都是保密不对外视人的。

  无论是师徒传承,还会家族传承,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名,这些人都会顶着一些名家的字号行医,比如一些郎中世家,还一些派系传人之类的,这些人都渴望自己能够后世留名。

  但是这样就限制了医学的传播和发展,朱由检就是要打破这种禁锢,要建立学校这种大规模培养郎中的部门,同时编制各种治病药方,推广到大明的各地,只有这样才可以造福大明百姓。

  本章完


  (https://www.biqwo.com/dudu/141/141591/772893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