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宋皇商 > 第五十五节:定计

第五十五节:定计


  苏槿儿依旧是住在了王诩的家中,由于丁花和冉儿语言不通,且又不懂得中原习俗,所有倒是苏槿儿和冉儿的关系逐渐密切。

  次日,王诩刚用过早饭,朱桂便登门拜访了。王诩着丁强带着冉儿和苗阖夫妻上街游玩,自己和苏槿儿留下来接待朱桂。

  “这位是报社的朱桂朱主编,这位是苏珊阑苏公子。”王诩将二人介绍给彼此,此时的苏槿儿依旧是男儿装扮。

  二人见礼后,便落了座。

  “报社的细作可找出来了?”王诩直入主题地问道。

  朱桂点头道:“能肯定是谁,但是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所以若是报官...”

  “不,不要报官。”王诩出言打断道,“既然他弄来了细作,我们也不好拂了别人好意,那就将计就计吧。”

  “我们先去找两个人。”王诩心中有了第一步计划,也是他检验苏槿儿能力的第一步。

  丁强驾着马车,将三人带到了杨冶的住处,同时又找来了孟纯。王诩见人都到齐,于是开口道:“各位都是我王诩信得过的人。”说着,王诩故意看了一眼苏槿儿,然后又才说道:“也就不再拐弯抹角了......”

  王诩对四人道出了自己的计划,然后孟纯和杨冶就出了门。紧接着,王诩又向苏槿儿以及朱桂告之了自己的第二步计划。

  苏槿儿听完,窃窃地抿嘴一笑,没想到自己中意的人儿不仅长于诗词,而且头脑也是精明过人。她的这些小动作一一地落入了王诩的眼里,王诩虽不明白她所笑为何,但笑容一展,随即便露出了女儿般特有的妩媚神态。

  “苏公子,我会把石勇派给你,以后让他和各处联络。”

  “是”苏槿儿眼神熠熠地看着王诩,她明白王诩的话便是要她完全地负责这两件事,她没想到王诩会如此看重她,这不禁让她心中有些异样的滋味。

  “子贵兄,以后还望多多提点。”苏槿儿乖巧地接过话语,向王诩表明她自己已经进入角色了。

  回家的马车上,王诩看着车帘外慢慢流过的景色,忽然说道:“苏姑娘,你还是先搬出来吧。”

  苏槿儿一听,看着王诩毫无表情的侧脸,心中没来由地一疼,扯了扯自己的衣角,压着声音道:“嗯。”

  “如今,你有了个新的身份,不适合和我住在一起。待做完这些事,要搬回来,还是怎么样,都随姑娘的便。”王诩进一步地解释道。

  依旧是平淡的声音,在苏槿儿听来却异常的温馨,仿佛一块糖糕含在了嘴里,当即说道:“苏某定会不负公子所托。”

  回到府宅,苏槿儿丝毫不怠,便立刻招呼石勇,帮着自己搬出了王诩的宅子,好在什物简单,没到一个时辰,便裹成包袱,装上了马车。

  看着石勇驾着马车远去,王诩开始有些佩服苏槿儿做事的决断力了。

  安排妥了两件事,王诩思量着该什么时候去找夏彦,据马华所说,自己最初设定的让票号流通的想法被黄礼给搅合了,目前是什么情况,只有见了夏彦才能进一步知晓。

  “公子,夏公子来了。”丁强来到前厅告诉王诩。

  “说曹操,曹操到。快请他进来。”

  夏彦一见到王诩,颇有些激动地上前攀住王诩的肩膀,左看看右看看,见身上似乎没什么问题,才舒了一口:“邵牧,听说你去了崖州那蛮荒烟瘴之地,可把我给担心坏了。爹听说了以后,也是有些着急。”

  王诩洒然一笑,“我倒是没有什么。”想要打听一下夏陆的消息,便问道:“叔父近况如何?”

  “我两个弟弟夏桑和夏淮才回来,爹忙着和他们对账呢。”夏彦说到账上,脸上一凝,叹气道:“和钱庄掌柜们谈票号的事没有谈妥。”

  王诩露出笑容道:“堂兄不必太过丧气,说说具体的情况。”

  夏彦坐下,将前些日子和钱庄掌柜们谈票号的事一一地讲述给了王诩听。

  “票号都印好了,委实可惜了。”夏彦不无叹息道。

  “这也有我的过错。”王诩走时,也给夏彦留了一封信,他从来没有轻视过任何对手,他害怕的便是黄礼会在他走后给夏彦他们设套。所以,便让他们以逸待劳,等着自己回来。

  王诩问道:“这些钱庄掌柜们最后是拿了黄家钱庄的票号了?”

  夏彦有些恼地点点头道:“嗯,他们让的给钱庄掌柜们的利比我们的高。”

  王诩一笑道:“当初和买酒的行商们商议此事,便是在酒楼里,所以这件事被黄礼知道了也不足为奇。他插手也是自然,不插手才是一个怪字。这票号的流通目前来说只是一个试水,他黄礼愿意帮忙,我也乐见其成。不过,他做了初一,我们也要做十五。”

  夏彦眼睛一睁,问道:“邵牧这是何意?”

  “票号印了就不要浪费了,把他们用出去。不仅要把印好的票号用出去,还印更多的票号。”

  “请邵牧明言。”夏彦听得有些似懂非懂。

  王诩伸出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木桌,好整以暇地说道:“他黄礼愿意去做行商的们的生意,就让他去做。我们就做杭州城里的生意。我王家在杭州城的影响力大过其他任何地方,而且也有钱庄在杭州城里,我们在杭州城有极高的信誉度,所以推广票号应该不是问题。”

  夏彦沉吟了一会儿,又问道:“还是像以前一样的吗?”

  “不,嗯……现在流通的铜钱是不是只有这一种?”王诩记得以前接触过宋朝的钱币,在他的印象里,宋朝钱币多而杂,很是不值钱,所以没有太多涉猎,如今有夏彦在面前,他也想弄个明白。

  “这个邵牧可能有所不知。”说着,夏彦从袖中掏出几枚钱币,摊在手上,“这是小平钱,也是两浙地区使用最广泛,最好用,也最受百姓喜欢的钱币,价值就是一文。这个呢,是折二钱,价值是两文。这是折三钱,当然也就是三文。还有这个,是当五钱,也是目前最大的铜钱。除此之外,在陕西和四川诸路,流通的是铁钱,较之铜钱更加笨重,而且时常是以一千当八百兑换铜钱。”

  王诩终于弄明白了心头的疑惑,经夏彦这么一说,他对票号的推广更加有信心了,百姓喜欢小平钱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其轻便易带,:“铜钱笨拙,若是少带些上路,还显不出其缺点,一旦上了几贯之后,就很是不便。所以,我们这次推广票号不仅要面向大商贾,还有普通的百姓,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票号带来的便利。”

  顿了顿,王诩又道:“在四个城门口和码头再开设五间小些的钱庄,让商贾百姓,进城便能钱换票,出城就能票换钱。”

  听王诩说完,夏彦眼前一亮,随即问道:“那该如何取利?”

  “毫厘不取。”

  夏彦已经听过王诩太多的震撼之语,是故这次也没有太过惊讶:“邵牧的意思是?”

  “票号的流通,本就能带来无形的利益。”

  “无形的利益?”

  “对。方便百姓商贾此为一也,其二便是聚财以散。”作为科班出身的他,完全明白银行的获利模式,也完全知道纸票子是不值钱的,只有作为储备金的铜钱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夏彦有些明白地点了点头道:“邵牧以为印多大的额度比较好?”

  “以一贯起印吧。”王诩估摸着一贯铜钱的重量。

  “印出之后,如何让百姓和商贾知晓此事,又来用我们的票号呢?而且若时间拖得太久,保不住黄家和其他商人也会照着我们的做。”夏彦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这个不难。我们的票号有水印做保障,有很好的安全性,不会被仿造,这是其他商人们难以做到的。至于说让百姓和商人们知晓,那就更简单了。用报纸就能办到,只要堂兄印出足够的票号,我便会着朱桂留下一整张报纸版面,来写这个事,并且交给百姓和商人如何识别水印。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嗯...至于印多少的问题,就由大哥你来拿主意了。”

  夏彦没想到报纸还能有如此之功效,不得不佩服王诩的卓识远见。

  “哦,对了,我记得大哥说过,东南向来缺钱,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作为富家子弟的王诩虽然不能体会,但是夏彦有此一说,必有他的道理。而且,若东南真的缺钱,那么针对相应的弊病,就能推行更有效的经商策略。

  夏彦没想到王诩会忽然问道这个问题,笑着答道:“其因有四。铜钱外流是其一,我大宋铜钱铸造精良,历久弥新,不易折损。所以高丽、倭国、辽国、西夏、吐蕃、大理都用的是我大宋的铜钱。虽我大宋有明律,不许铜钱外流,但一枚铜钱流向海外,其利有甚者能达十倍之多,所以许多商人甘冒奇险,贩运铜钱出海。其二乃是用钱铸器,好的铜钱被收集起来,铸成铜器出售,获利三倍有余,此项亦是被律例不容,但风险不及贩钱出海,所以,很多百姓都愿意用钱铸器。第三,乃是私铸铜钱,一文官造的精良铜钱入炉重铸,能获三至四文劣质铜钱。最后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铜钱滞留不行。东南商贾入中粮草之后,便从京中取了茶引或飞钱回来换取茶叶或铜钱。但是地方官吏不愿意支出铜钱,所以往往愿意给商人们茶叶,而所给茶叶利益厚于飞钱。因为茶课一项,乃属于朝廷,而地方所储铜钱属于地方。所以,久而久之,商人们就更愿意要茶引,这样一来,就造成了茶、盐两引的流通乃至泛滥,而铜钱却始终处在一个地方,没有流动开。”

  经夏彦一说,王诩便明白了七七八八。看来茶引和盐引在北宋就应该充当了纸币或是有价证券的作用,只是制度上还没有完善,这样一来,朝廷为获得利,势必滥发茶引和盐引,就会导致两引贬值,最终还是会伤及朝廷财政。

  “入中粮草和茶引盐引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王诩想要弄个明白。

  “这个为兄也不甚清楚,不过夏淮回来了,他经常跟着船进京,他对此很是明白。至于交引嘛,还是得去找任远,交引铺是他在照看。”

  夏彦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王诩的变化,虽说经刘权一事之后,任远嘴上没有那么诋毁王诩了,但是夏彦知道他心里还是不服。

  “明天先见见夏淮吧,至于任远那边。过些时日再说......我亦知道叔父有自己的立场,所以,这些日子我不便去拜望叔父,还望大哥替我向叔父请一声安。”

  夏彦对于王诩的明理很是感动:“为兄一定会尽全力劝服任远的,爹那边我会带到的。”

  虽然王诩很是不喜欢任远,但是夏陆一心想保他,王诩也无可奈何。现在正是要丰满羽翼的时候,所以,只能结友,不能树敌。

  ;


  (https://www.biqwo.com/dudu/154/154512/797501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