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宋皇商 > 第一百五十四节:丁强忽然出现

第一百五十四节:丁强忽然出现


  刚送走二人,王诩正要关门,忽然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回头一看,“丁强!怎么是你!”

  “是二夫人派小的来的。(。纯文字)”丁强依旧是不善言辞,摸着脑袋憨憨地笑着。

  他乡再见故人,王诩心中有说不出的温暖,一把抱住了丁强,狠狠地拍了拍他的后背。

  “公子,小的也是想你得紧。”丁强有些不好意思地表露着自己的想法。

  “走,进屋再说。”王诩拉着丁强走进了小院。

  二人坐下,王诩方才问道,“你怎么就先到了秦州,我还在汴京城的时候接到过槿儿的信,说是要让你来,没想到你就已经到了。”

  “二夫人说,公子在秦州人生地不熟,可能会有些不便,所以就差小的先来探探路。”丁强照实说着。

  “二夫人?”王诩来北宋也已经有些时日了,知道还没有什么所谓的三妻四妾之说,除了一个妻,其余的全是妾。

  “就…就是苏姑娘。”丁强知道王诩为人随和,不拘礼节,所以也就没有忌讳地说了出来。

  “她还真是敢大胆创新。”王诩无奈地笑笑,苏槿儿向来争强好胜,虽然嘴上说不要名分,但是这么一个说法,显然是要个名分,还不能是妾,而且排位还在第二。

  不知到槿儿这么个排法梦瑶会不会有意见,王诩暗忖,冉儿自然是排在第一了,“你是什么时候到的?路上有没有遇上什么麻烦?”眼前的事才是重要的事,王诩暂时将苏槿儿的“胡作非为”放在了一边。

  “小的一个月前就到了,带着好些东西,不然应该更早些到的。路上就是封河了难走些。但是后来出现了一种冰车的东西,就好得多了。”

  王诩没想到冰车已经开始广泛传播了,“你是如何知道我住在这儿的,我昨儿才来的。”

  “小的安顿好之后,就着人拿着公子的画在几个城门等着公子,这办法虽然笨,但是保险。免得和公子错开了。”丁强笑着回答,丝毫没有半点的辛苦意思。

  “难为你了,你既然知道我来西北任职,为何直接去渭州?”王诩想来,自己上任的事通过书信已经传到了江南,丁强在秦州费了如此大的劲等着他应该有什么事。

  “本来小的也是打算直接去渭州。但是夏桑少爷让小的务必在秦州候着公子。”

  “是不是江南出了什么事?”王诩有些担心,在江南的经营应该是最费心费力的。

  “不是江南,是凤翔府。之前公子让夏桑少爷把纺织院开设在原料产地,夏桑少爷就照做了。本来咱们在凤翔府就有些买卖,所以,夏桑少爷就让凤翔府的鲁掌柜在凤翔府开设毛织品的纺织院,织造毛织品。但是纺织院一直都没能开设起来。”丁强一边想着,一边说。忽又补充了一句。“去渭州之前,秦州是必经之路。公子有可能绕过凤翔府,但是一定会来秦州,所以小的就在秦州候着公子,若是再到渭州,处理凤翔府的事就太远了。”

  “这也是夏桑告诉你的?”

  “是任远少爷。”丁强如实地回答。

  任远心思果然缜密,计算也是很到位,还好当初听了叔父的话,收拢了任远,王诩心头暗想。

  “究竟是为什么凤翔府的纺织院开设不起来?”

  丁强坐直了身子,认真答道,“小的来秦州之前去过凤翔府,听鲁掌柜说了,据他说,咱们的纺织院刚开始还办得不错,但是只办了一个来月就办不下去了。一方面是收不到毛料,另外一方面招募的雇工都忽然之间不做了。小的到凤翔府的时候,鲁掌柜直吐苦水,说纺织院的生意没有了,还连累了原来的生意。”

  “有人使坏?”王诩眯着眼看向虚空,仿佛是在自说自话。

  丁强点头道,“鲁掌柜也是这样说的,咱们的纺织院效率太高,纺织出来的毛织品价格又低。所以引得很多凤翔府的商人们不满,鲁掌柜猜测,他们是联合在一起了,应该不是一家两家。”

  在江南一家独大,对于手工业发展对原有利益集团的冲击王诩还没有什么感受,直到现在,才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了,“他们愿不愿意接受合作?就像咱们在江南做的一样,让他们或是出钱,或是出人,待毛织品出售之后,给予相应的分成?”

  “这个小的不大清楚,要问了鲁掌柜才知道。他已经跟着小的来了秦州,不过,据他说,这群商人里有好些个是和西夏人做私冒的,很是强硬蛮横,估计很难。”

  王诩抚着下颚,思量着即便是有个别人可以不在乎利益,但是不可能所有的人都不在乎,能拉过来几个算几个,这事还得见了鲁掌柜再说,“不急于一时,待见了鲁掌柜再议。你不是说你带了些东西来吗?带的是什么?”

  “公子你还记得你离开杭州的时候让小的去种田的事吗?”丁强说着,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神色。

  “玻璃大棚实验成功了?”王诩“蹭”地站了起来,激动地抓住了丁强。

  丁强没料到王诩有这么大的反应,愣了愣才点头答道,“起先做了几块田,都没弄成,要不是苗死了,就是枯黄。后来小的才发现,这什么…玻璃大棚也是需要通气,后来小的又琢磨这着,冬天不够暖和,在里面放了个炭炉子。这苗就一天比一天好了。”说完,丁强脸上展现出了农人特有的喜悦。

  “两季水稻?”

  “嗯,是两季。第一茬不用玻璃大棚,只有土肥水足,就能长得好,第二茬就需要了,不然挨不过冷天,苗就得冻死。”

  “太好了!玻璃大棚在江南开始推广了吗?”王诩兴奋地问道,如果能大范围地推广开,粮食问题就能解决不少。

  “小的给任远少爷说了,他就让李家去试,开始的时候只拿出了几亩田试,现在应该都用上了。不过,有些田到了夏季要受洪涝灾害,有些田水不充足。所以,现在能用上不是太多。”丁强颇有些惋惜。

  王诩点点头,收敛了些兴奋劲头,能迈出去这一步就已经很不错,“杭州的工学院开始治理太湖周边的河道问题了吗?”王诩忽然记得上次给苏槿儿回信的时候,他一再地强调这个问题,让她不要舍不得梳理河道的钱,要为长远打算。

  “小的离开杭州的时候,工学院就已经开始动手了。”

  王诩盘算着,马华在京城接下了入中和籴的差事,太湖河道治理之后玻璃大棚铺开,江南对朝廷的粮食供给也有了充足的保证,剩下的就是西北的事了。

  “哦,公子,小的这次来就是带来了裴山长改良的制作玻璃的工艺,现在的玻璃能做得很平展了,而且效率也提高了不少。我离开杭州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的窗纸都换成了玻璃,还有平常用的器皿也是,毕竟这东西比瓷器便宜不少。”丁强一一汇报着自己的知道的事。

  “瓷器现在还有人买吗?”王诩想知道瓷器的制作和买卖是不是朝着自己设计的方向走去。

  “有,当然有。现在瓷器做得,那叫一个精细,咱们铺子里的瓷器,个个看着都是晶莹剔透,熠熠生辉的。不过,就是卖得太贵,一般百姓都不买了,来往的尽是达官贵人。”

  听了丁强的话,王诩心头就踏实多了,将瓷器由日常用品变成奢侈品,然后提高附加值,就是他一直追求的,“卖得怎么样?”

  “好着呢,越是做得久,越是精贵的瓷器,越是有人肯花钱买。”

  瓷器走上了精益求精的线路,正是王诩想看到了的。

  “对了公子,我这次来,还带了不少工学院改良和设计的新型农具,二夫人说,公子你可能会用得上,就让我带来了。”

  苏槿儿贴心的举动让王诩很是感动,这样伶俐聪慧的女子,何处去寻觅,“东西现在什么地方?”

  “在我租住的小院里,离着这里不远,我带的东西多,又很重要,所以一路上都不敢住客栈。”

  “辛苦你了,今天先好好休息。”王诩计算着,赴了游师雄的宴会,还得在秦州多待上几天。(。)


  (https://www.biqwo.com/dudu/154/154512/797511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