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手足无衣 > 第一章,6

第一章,6


  2、三不管*混星子

  天色徐徐明朗,天津卫渐渐从睡梦中苏醒了——

  空气中缭绕飘送着豆浆、茶汤的热蒸汽,一点点蒸腾晕开;赶早市的菜贩子开始用清越的声音满街叫卖;店铺也纷纷打开门,挂上了招牌或布幌;清道夫在街上一下一下地扫着,把尘土从路的中间移到路边去,就堆在那里;牵骆驼的麸子正在道旁的边路上迟缓地走着,尘土被那柔软的蹄子杨起来,笨重的铜陵响着;时而有电车穿行而过,到站时打铃的声音清脆悦耳,顶上喷着一股短促的煤烟;有洋汽车按着沉闷刺耳的喇叭威风凛凛地冲过,扬起一路飞尘;胶皮的两条腿、两个轮子也在马路上穿插翻转;人流开始了穿梭流动……被夹在建筑物和建筑物之间的街路,形成着纵横的脉状河流,人马、车辆、错乱的步伐就像迅速奔流着的液体似的——一个城市光景,两个时代风貌,不可调和地拼凑在一起的步履,天津卫就这样由轻浅到喧繁,开始了每日的奔忙运转。

  街巷里,穿梭往来的胶皮车夫可谓是一幅流动的市景风俗画,画中是对比强烈的两大色块,灰暗的、清苦的;油光的、安享的。然而车夫的眼睛似乎已茫然无察,他们只为生计不住地奔波着。有年轻的、腿脚好的,跑得又快又稳,路过歇脚喝早茶的闲人都忍不住拍掌、喊好。

  伏翼就是这样一个好胶皮。可他座儿上的这位财神爷根本不懂天津卫其实是一座平民城市,当他听到路人喝彩,还以为是因为他,于是他又惊喜又得意地扬手向路人致意,倒引来了一阵起哄,有人不客气地喊了过来:“洋鬼子,人家胶皮跑得好,你倒来充大尾巴鹰!”

  饶是伏翼跑得快躲得远,这洋鬼子也半天下不来,倒也再一次见识了,天津卫的爷儿们其实真不怕洋人,只是被官家压着,不得不怕。伏翼也善解人意地闷笑在肚里,倒是洋鬼子自己撑不住笑了出来,扯动脸颊的瘀伤,就有些呲牙咧嘴的,他边笑边冲伏翼喊:“好了好了,你慢儿跑。让我好好瞧瞧这天后宫。”

  这条街上有一座古庙,原名叫“天妃宫”,后改为“天后宫”。要了解这一带的历史,还要从这座古庙谈起。

  这座古庙是海神庙,它所供奉的海神娘娘,在史书和传说中都真有其人。史书记载着她姓林,因出生后一段时间不会哭,故起名林默。她生在海岛,娴于水性,遂有一个美丽传说流传在民间:“能乘席渡海,云游岛屿间,人呼神女,又曰龙女”。传说,是这么流传开来的——据说,在北宋宣和年间,赴高丽使臣路允迪的船队在海上遇风涛,7只船沉没了6只,剩下的最后一艘,是因为得了林默的守护,一路与虾兵蟹将死斗不退,终于救得一艘生还。后来,由于路允迪的奏闻,对林默的崇信渐渐得到了官府的承认和皇家的抬爱。南宋绍兴二十六年,他们将林默封为“灵惠夫人”;南宋绍熙元年,又封为“灵惠妃”。

  这时,海在人们的心目中,仍是由皇家公管封赏的,因此,海灵也还是人,是食人间福禄的贵人。

  金元在古文化街一带设“直沽寨”之后,到元代延佑三年,又在原地设“海津镇”。元代建都北京,为维持朝廷军政开支,在南方搜刮大量粮米,通过内河和海路北运,史称“漕运”。当时,船队载着粮米从刘家河(今江苏太仓浏河镇)出发,出长江口沿着海路北上,进入海河,驶到古文化街附近的三岔口,再卸下粮米,装到小船上,沿着北运河运往北京。此外,在当时成为繁忙“漕运”枢纽。随着地位的提升,林默也水涨船高,其间,封号一提再提,经历了由夫人到妃、由妃到天妃的过程。在元代泰定三年,这里建起了“天妃宫”。这座古庙的香火一直很盛,元代张翥写的一首诗,生动地描写了当时祭祀的盛况:“晓曰三汊口,连樯集万艘。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入庙灵风肃,焚香瑞气高。使巨三奠毕,喜气满宫袍。”

  而尽管如此,你不难可以看出,此时,无所不管的皇帝老儿已经放弃了海上的管辖,把海灵由皇家贵人拜封到了天人的地步,元在衰退。而林默的英灵也被他们用一个神庙拘在了天津卫,再不能四海游侠,浪迹天涯。

  到了清代康熙二十三年,漕运持续发展,对这位“保护神”也作最后一次晋封,封号为“护国庇民昭灵显应仁慈天后”,达到皇封的最高品级,由天妃改为天后,民间俗称“娘娘”。“天妃宫”也就成了“天后宫”。

  ——很正规的高品级,而人们浪漫的想象力也在衰退,传说成了皇说,众口成了官口,文化渐渐僵化,习俗渐渐成了信奉,成了规矩,成了愚昧。但文化、思想和经济、现实比起来,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没有人会在意。

  那时,“天后宫”前有一片空旷地带。随着大批人员和南货的到来,“宫前集”应运而生,这里出现人烟茂密、集市繁盛的新局面。明清两代“漕运”不断,对海神的崇奉不衰,所以“宫前集”在很长的一段年月里,始终是一个百物云集、熙熙攘攘的场所。不知从哪个时代开始,庙前逐渐形成了街道,建起大大小小的店铺原来日出而设、日暮而散的集市,被店铺的经营活动所代替。宫南大街、宫北大街就是这样出现的。

  洋少爷忽然记得看过清代乾隆末年画家江萱所绘《潞河督运图卷》中有一段画,就断续画出了宫南大街、宫北大街的街景:店铺鳞次栉比,廊舍华丽整洁,有的院落花木扶疏;铺面多是前檐满敞形式,有烧锅店、钱号、肉铺、海味店、药铺、布店、米面铺、酱园、烟铺、饭馆、客栈等,在几处稍许宽敞的角落,还有商贩驻足叫卖;街上的行人、车、桥络绎不绝;绿瓦红墙的“天后宫”和彩绘华美、平台宽广的宫前戏楼,格外引人注目。从中,使人们领略到100多年前的繁荣景象。

  显然,繁华成就了一段历史,也成了一段历史。


  (https://www.biqwo.com/dudu/155/155682/831478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