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 五十四章 宗教与经济

五十四章 宗教与经济


  宗教问题,这是一个相当麻烦的问题,民间有着非常多的信徒,手段过于激烈带来的后果会很麻烦。现在这个时代,信徒们的盲从心理是不可想象的,一旦和尚与道士们的问题得不到合适的解决,蛊惑起来民变那才是最麻烦的。

  延续千年的宗教其力量也是相当的庞大的,历朝历代的皇帝对待这个问题上都是相当的谨慎,对于这个问题朱慈煃也是非常谨慎。现在他就找来马士英具体商谈这个问题。

  “皇上,此事的确需要慎重。以史为鉴,华夏大地经历了四次灭佛运动,次次都是动荡不安,除开第一次北魏太武帝意外,后三次,却都对经济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而本朝一直抑制宗教,现在的佛寺道观却依然如雨后春笋,陛下此时整顿正是时候,只是手段上还需谨慎。至于这佛寺和经济的关系,还请陈大人为皇上解说。”

  朱慈煃看了看在一边的陈子壮,示意陈子壮说话:“皇上,我们就说这第二次灭佛运动吧。南北朝代之时,北周的开国皇帝孝闵帝宇文觉和明帝宇文毓很虔诚地信佛,佛教在其境内长盛不衰,势力庞大异常。直到北周武帝时,其认为寺庙的免税已经影响到国家税收,于是勒令毁像破塔烧经,令僧尼还俗。共还俗僧人300万人,退寺院4万座。300万僧尼,占据北周人口的七分之一还多,一个国家七分之一的人以及更多的田地没有赋税,对一个王朝来说是致命的。”

  朱慈煃心中暗吸一口冷气,太夸张了吧…………七分之一的人口是和尚尼姑,这造反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只听陈子壮继续说到:“僧尼还俗给社会增加了劳动力和军队士兵来源。废除寺院,使大量土地回到国家手中,同时从精神上也打破了人们对于佛寺万能的幻觉。这次灭佛在大一统、君权集中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

  马士英又补充了起来:“皇上明鉴,宗教是很难灭绝的。南北朝两次灭佛之后,却依然未能消亡他们,到了唐朝,佛教大兴,再一次影响了国家经济。唐武宗时,大中型寺院将近5000座,小型庙宇更是多达40000余座,僧尼近30万人,寺院奴隶达15万人。全国寺院占有良田数十万亩,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相对封闭的庄园,寺院内部的经济大权掌握在住持手中。僧尼们极少耕种,而是靠农民耕种寺院土地以收取地租和发放高利贷作为经济来源,这种做法使寺院财富得以迅速膨胀起来,以至达到了‘十分天下财,而佛寺有七八’的程度。在朝廷内部,有30多名僧人被封官重用,其中不乏有司徒、司空、国公等一类的显官贵爵,有的甚至被封为将军而参与军机事务,涉及国家军事机密:至于那些虽无官爵但与权贵交往密切因而气焰嚣张的僧人,更是屡见不鲜。”

  朱慈煃点头,这样的时候,若还不动手,那这皇帝也就没办法当。陈子壮再次补充:“佛教大兴之时,万千良田免税,无数人便将自己的田地挂靠在寺庙之下,享受免税的待遇。这就是‘居士’的出现,这些居士给予寺庙大量的钱财,而这些钱财本是应该上缴国库的,这也是国家税赋流失的一条道理。而佛教大兴之时,各个寺庙的佛像解围铜铸,无数信徒将铜钱给予寺庙,寺庙将之融化铸造佛像,对于国家的经济流通也有着相当的阻碍。”

  朱慈煃点了点头,也表态了:“以此来看,灭佛是很有必要了。依爱卿所言,每次灭佛之后,必然是经济告诉发展、国家统一强盛的前兆。”

  马士英与陈子壮俩人点头,事实的确如此。只是朱慈煃疑惑:“本朝对于寺庙道观,一直管理甚严,灭佛灭道是用不着。只是要让他们与百姓一般缴税,却不好办了。”

  听这两个老家伙说了半天,朱慈煃心中也明白,他们还是有所保留的。封建王朝之中,很多皇帝是要借助宗教来统治的,否则宗教怎么可能保存的下来?

  “皇上不必担心,现下人们关注的更多为满清的‘剃发易服令’,至于寺院僧道,他们却是做不出什么事情。崇祯十年。全国寺院道观一共两千多座,在籍度碟四万三千份,虽然不多可也不少。虽不至于灭佛灭道,只是要他们缴税便可。如同惯例,重新丈量土地,让他们缴税即可,只是办此事的人选上还是要谨慎。”

  朱慈煃也明白,马士英主张抑制即可,而陈子壮是坚定的消灭宗教主义者,这两个人都不合适。在说,内阁离不开马士英,要是没有了内阁,他自己就要累死喽:“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

  “翰林院庶吉士张家玉正合适。”

  张家玉,此人的资料朱慈煃也看过,19岁中秀才,22岁中举人,29岁中进士,可谓文采斐然。更难得是,此人有胆略,有气节。‘好击剑,任侠,多与草泽豪士游’是他年青时候人们对他的评价。在弘光朝之时任翰林院编修,清军入南京之时,张家玉携带家人南逃,九死一生跑到福州投效了自己,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参知政事。

  北伐开始之时,数请上阵,不过都没有成行,只有最后同朱大典一起参与了后期的北伐之战。在军中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要不然朱慈煃也不会对他的资料了解的如此清晰。

  “好,便由他来主持此事。朕记得他现在还是翰林院庶吉士兼十三师参谋吧。拟旨,升任张家玉为大理寺少卿,卸去其十三师参谋一职,主持全国寺庙土地丈量。各地督抚,着力配合。”

  等人都走了,朱慈煃又发了一道旨意给十三师师长魏翔兴,要他调派五百精兵配合张家玉行事。这意思也就很明显了,一旦有必要,可以武力解决问题。

  张家玉并不是什么信徒,文武双全,也是不可多得的人物,正是最好的人选。若此事办的好,以后自己有的是地方用到他。

  朱慈煃明白,这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但是宗教这东西,是无法完全禁绝的。就是到了现代社会,宗教依然存在,自己没必要吃力不讨好的去消灭他们。佛道两教在明代已经衰微,只要他们乖乖纳税就是了,反正度碟的发放是掌握在朝廷手中,也是控制着他们的命脉,按图索骥,他们想跑也跑不了。

  目下官绅一体纳粮已经开始,商品经济也开始了发展,虽然要走的路还很漫长,不过只要能抵抗住满清人的入侵,就算没有自己的出现,明末的社会体系都已经是现代社会的萌芽了,甚至不用自己去刻意诱导,神州大地一样会屹立于世界之巅。


  (https://www.biqwo.com/dudu/156/156450/805624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