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极品老板锻造师 > 第二十五章 分销商疯狂退货

第二十五章 分销商疯狂退货


  我的春节,在朴素中安静而过。

  回到省城的第一件事,我心一横,花了800多元为自己置办了一身西装、衬衣和皮鞋。剪了头发,人也精神了不少。新的一年,我有着更加宏大的工作计划。

  春节对我的影响微乎其微,近乎狂热的工作激情,没有让我形成节后综合症。很快,我便投入到了紧张而又意义非凡的工作中去了。

  不过,年后上班的第三天,小萝莉向杨老板提交了辞呈。她的辞职理由显得很单纯,说自己能力有限,没能给公司带来任何产品和帮助,这份薪水,她受之有愧。

  杨老板没有挽留,愉快的结束了和小萝莉的雇佣关系。我当然知道,小萝莉的离开,可能意味着办公室还有更大的变动。

  果不其然,小萝莉离开后的第四天,文静的唐爽也辞了职。虽然杨老板不甚清楚,但我却知道,每天在办公室里眉目传情的唐爽和小萝莉,八成是恋爱了。

  我记得杨老板曾经无意中给我说起过,他说唐爽是个有同性恋倾向的人,不过,他和小萝莉的恋爱关系,却让这个说法不攻自破。

  得,就这样,我这个办公室主任华丽的成了一个光杆儿司令。硕士研究生姐姐离开,大高个儿被炒鱿鱼,小萝莉和唐爽纷纷离职。看来,公司的开年之举似乎有些不顺,杨老板虽然明里没说,可他不悦的心情却展露无遗。

  很快,两家公司2005年的财务总账出炉,总体来说,销售业绩同比上涨了3.2%,销售利润却下滑了将近7%,且未收款项竟然达到了销售总额的四分之一!要不是《我把你看穿》在2005年底担当起了拯救业绩的重要角色,恐怕这个数字会更难看。

  杨老板很着急,大老板更恼火。开完公司高层会议回到办公室的杨老板,看起来情绪并不怎么高。

  随后,他召集我和杨女士在他的小办公室里开公司全体会。针对公司当前发展的严峻性,杨老板传达了大老板的会议精神,那就是要求金海岸公司继续加大人才招聘力度,力争以更优质的作品开拓更大的市场,形成核心竞争力。不过大老板也表了态,在全公司经费预算下调的前提下,不减少金海岸公司的预算和投资,相反,还要适当增加。

  大老板的支持虽然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却也让杨老板倍感压力。在我们激烈讨论了公司当前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后,杨老板定了一个十六字方针:加大人才招聘力度,百花齐放多出精品。

  杨老板还特意吩咐,要让我更多的参与公司决策和运作管理。这第一件事,就是和他一起当面试官,对前来应聘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考核。

  一般来说,年后有一波辞职高峰和找工作高峰,拿了年终奖翻年就辞职的人很普遍,他们前脚离职后脚又开始找工作。

  所谓的一起面试,实际上就是我帮着杨老板把把关,主要还是他主持,我作补充。其实在这一刻,我感觉自己很骄傲,想到去年还是在这间办公室里,杨老板正坐在办公桌的那头对我进行面试。而到今天,我竟然和老板坐在一个办公室,对求职者进行面试考核。这是用金钱买不到的荣誉,我很珍惜。

  面试的流程也很程序化,一般来说是先让应聘者做简短的自我介绍,这个过程,基本上可以断定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究竟如何,这个第一印象分占比很高。紧接着,杨老板会让求职者谈一谈对出版行业的看法和对他们自身能力的评估,然后会询问对方的薪资要求和期待。一般到了这个时候,如果对某一个人还有进一步了解的欲望,我会问他们几句诸如兴趣爱好、读过哪些书之类的看似毫不相关的问题,但我却时常从这些细节里,对一个人进行更为细致的判断。

  我们这个行当跟模特、主持人、歌手不太一样,长相并不是第一位的。只要能力强,人品还过得去,那就可以胜任。可按照杨老板的话来说,有这种能力的人,真的是可遇不可求。

  事实印证了我们之前的判断。要找到一个能力和要求都和公司相契合的职员,真是难上加难。

  我很纳闷儿的是,当我是一名求职者的时候,我发现竞争者太多,工作相当的不好找,恨不得马上有老板说录用我。可今天,当我作为一名旁听“面试官”时才发现,怎么求职者如此少?这么多职位,就是很难遇到合适的求职者。

  一般来说,有能力者,其要求大大超过了杨老板所能提供的范畴。而急于想谋求职业的求职者往往故意压低标准,只求一个职位,可惜这一类求职者确实离要求太远。

  雇主和职员永远都存在这样一种矛盾,职员希望干得少、薪水高,雇主希望职员多干活、少拿钱。两者之间,就在互相的博弈中忍耐或是分道扬镳。

  前来求职者虽然络绎不绝,但真正有实力却又要价合理的人就那么一两位。在面试关杨老板和我直接淘汰的人,他一般会说一句:“谢谢你来面试,请等待我们的通知。”而对于真正有意愿合作的人,他则会说:“我们彼此都思考一下,欢迎随时来电话。”

  不得不说,跟着杨老板面试求职者的这两三周以来,我见识了超过70位求职者的不同风格、不同性格。

  有报社记者辞职应聘,漫天要价的;有当过制作人,想要将杨老板取而代之的;有纹身靓女性格豪放,直接想要当公关的;有抱着一摞奖状证书,支支吾吾说话的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小学未毕业,却出版过十几本畅销书的当地作者;有公务员、教师想要前来兼职的;甚至,还有借此机会来推销保险和录排业务的。

  说不上阅人无数,但短时间里与这么多不同类型的求职者一起切磋过招,我感觉好充实,更有一种潜在的乐趣。

  比如有一位极有个性的求职者,他是一位初中毕业就辍学外出打工的青年。他的简历上写着生日是1989年,可面容却显得快要到三十岁似的。他是第一个敢于在办公室和杨老板掰手腕、对抗分辨的人,杨老板说什么,他就反对什么;杨老板说他不适合我们的岗位,他却觉得非常合适;杨老板笑着请他离开办公室,他冷静如初反问为何杨老板要坐在办公室里。

  诸如此类吧,我感觉整个面试过程,就像是在经历着千奇百怪的被浓缩的人间万象。可三周之后我发现,这样的面试方式会极大的耽搁杨老板和我的工作时间,因为前前后后面试了70多位求职者,真正有可能合作的不到两位,这样的效率,确实不怎么高。

  当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杨老板时,他说他也正在思考这件事。经过商议,我们决定改变一种面试方式,先在海量的求职者中粗选一些合适的对象,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先电话通知他们写作一篇文稿,根据文稿质量,前后累积到一定数量的求职者时,我们再来集中面试。这样既能避免时间被碎片化,也能提高面试效率。

  即便这样,我们前前后后忙碌了一个月时间,可办公室里依然只有杨老板、杨女士和我三个人而已。这可与杨老板之前订的十六字方针大有出入啊!

  这天下午,接二连三的电话打到办公室,杨女士不停的接听电话,处理的却是同一件事——分销商退件!

  分销商退件,就是退货的意思。在这个行业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长期合作的分销商,一般来说是先销售而付款。一本新书出版,它的最佳销售周期是出版后的1—3个月,持续期是4—6个月,衰落期一般出现在6—10个月这个时间段里。也就是说,一般的分销商,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可能这么早就把新出版的图书退回来的,《我把你看穿》出版才不到2个月!

  更恐怖的是,退件行为并不是一两家分销商,而是四面八方几十家分销商同时退件,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看着堆满一地的新书,杨老板猛吸着香烟没有说话。这一刻,他似乎无法看穿退件事件背后的隐情。

  ;


  (https://www.biqwo.com/dudu/158/158251/809205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