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清史稿 > 二百七十一 三

二百七十一 三


  曹溶,字鉴躬,嘉兴人。明崇祯十年进士,官御史。清定京师,仍原职。寻授顺天学政。疏荐明进士王崇简等五人,又请旌殉节明大学士苑景文、尚书倪元璐等二十八人,孝子徐基、义士王良翰等及节妇十馀人。试竣,擢太仆寺少卿。坐前学政任内失察,降二级。久之,稍迁左通政,上言:“通政之官职在纳言,请嗣后凡遇挟私违例章疏即予駮还,仍许随事建议。”又言:“王师入关,各处驻兵,乃一时权宜。今当归并於盗贼出没险阻之地,则兵不患少。其閒散无事之兵,遇缺勿补,遇调即遣,则饷不虚糜。且当裁提镇,增副将,以专责成。”又言:“诸司职掌无成书,请以近年奉旨通行者,参之前朝会典,编为简明则例,以重官守。”擢左副都御史。疏请时御便殿,召大臣入对,赐笔札以辨其才识,有切中利弊者,即饬力行,勿概下部议,帝并嘉纳。擢户部侍郎,出为广东布政使,降山西阳和道。康熙初,裁缺归里。十八年,举鸿博,丁忧未赴,学士徐元文荐修明史。又数年,卒,有倦圃诗集。

  宋琬,字玉叔,莱阳人。父应亨,明天启中进士。令清丰,有惠政,民为立祠。崇祯末殉节,赠太仆寺卿。

  琬少能诗,有才名。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吏部郎中。出为陇西道,过清丰,民遮至应亨祠,款留竟日,述往事至泣下。琬益自刻厉,期不坠先绪。调永平道,又调宁绍台道,皆有绩。十八年,擢按察使。时登州于七为乱。琬同族子怀宿憾,因告变,诬琬与于七通,立逮下狱,并系妻子。逾三载,下督抚外讯。巡抚蒋国柱白其诬,康熙三年放归。十一年,有诏起用,授四川按察使。明年,入觐,家属留官所。值吴三桂叛,成都陷,闻变惊悸卒。

  始琬官京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辈酬倡,有“燕台七子”之目。其诗格合声谐,明靓温润。既构难,时作凄清激宕之调,而亦不戾於和。王士祯点定其集为三十卷。尝举闰章相况,目为“南施北宋”。殁后诗散佚,族孙邦宪缀辑之为六卷。

  沆,字子餐,馀杭人。顺治十二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性退让,或讥弹其诗,辄应时改定。有皋园集。

  施闰章,字尚白,号愚山,宣城人。祖鸿猷,以儒学著。子姓传业江南,言家法者推施氏。

  闰章少孤,事叔父如父。从沈寿民游,博综群籍,善诗古文辞。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以员外郎试高等。擢山东学政,崇雅黜浮,有冰鉴之誉。秩满,迁江西参议,分守湖西道。属郡残破多盗,遍历山谷抚循之,人呼为施佛子。尝作弹子岭、大阬叹等篇告长吏,读者皆曰:“今之元道州也。”尤崇奖风教,所至辄葺书院,会讲常数百人。新淦民兄弟忿戾不睦,一日闻讲礼让孝弟之言,遂相持哭,诣堦下服罪。峡江患虎,制文祝之,俄有虎堕深堑,患遂绝。岁旱,祷雨辄应。康熙初,裁缺归。民留之不,得,乃醵金创龙冈书院祀之。初,闰章驻临江,有清江环城下,民过者咸曰:“是江似使君。”因改名使君江。及是倾城送江上,又送至湖。以官舫轻,民争买石膏载之,乃得渡。十八年,召试鸿博,授翰林院侍讲,纂修明史,典试河南。二十二年,转侍读,寻病卒。

  闰章之学,以体仁为本。置义田,赡族好,扶掖后进。为文意朴而气静,诗与宋琬齐名。王士祯爱其五言诗,为作摘句图。士祯门人问诗法於闰章,闰章曰:“阮亭如华严楼阁,弹指即见。予则不然,如作室者,瓴甓木石,一一就平地筑起。”论者皆谓其允。著有学馀堂集、矩斋杂记、蠖斋诗话,都八十馀卷。

  闰章与同邑高咏友善,皆工诗,主东南坛坫数十年,时号“宣城体”。

  咏,字阮怀。幼称神童。祖维岳,知兴国州,清介无长物。咏食贫励学,屡踬名场,年近六十,始贡入太学。词科之举,咏与焉,授检讨。闰章称其讨优入古人。兼工书画,有遗山堂、若岩堂集。

  时同举鸿博又有泰州邓汉仪,字孝威。以年老授中书舍人。亦工诗。游迹所至,辄以名集,逐年编纪,凡七集。诗家咸推重之。

  王士禄,字子底,济南新城人。少工文章,清介有守。弟士祜、士祯从之学诗。士祯遂为诗家大宗,官尚书,自有传。士禄,顺治九年进士。投牒改官,选莱州府教授,迁国子监助教,擢吏部主事。康熙二年,以员外郎典试河南,磨勘罣吏议下狱。久之得雪,免归。居数年,起原官。学士张贞生、御史李棠先后建言获咎,力直之,人以为难。寻又免归。母丧,以毁卒,年四十有八。其文去雕饰,诗尤閒澹幽肆。有西樵、十笏山房诸集。

  士祜,字子测。十岁时,客或疑焦竑字弱侯何耶?坐客未对,即应声曰:“此出考工记,‘竑其幅广以为之弱’也。咸惊其夙慧。康熙初,第进士,未仕卒。士祯辑其诗为古钵山人遗集。

  当是时,山左诗人王氏兄弟外,有田雯、颜光敏、曹贞吉、王苹、张笃庆、徐夜皆知名。

  雯,字紫纶,号山姜,德州人。康熙三年进士,授中书。先是中书以赀郎充,是年始改用进士,遂为例。累迁工部郎中。督江南学政,所取士多异才。每按试,从两骡,二仆随之,戒有司勿供张。授湖广督粮道,迁光禄寺卿,巡抚江宁,调贵州。时苗、仲猖獗,粤督议会剿,雯谓:“制苗之法,犯则治之,否则防之而已,无庸动众劳民也。”议遂寝。丁忧,起补刑部侍郎,调户部,以疾归。康熙中,士祯负海内重名,其论诗主风调。雯负其纵横排奡之气,欲以奇丽抗之。有古懽堂集。

  贞吉,字升六,安丘人。与雯同年进士,礼部郎中。诗格遒练,有实庵诗略。兼工倚声,吴绮选名家词,推为压卷。

  光敏,字逊甫,曲阜人,颜子六十七世孙也。康熙六年进士,除国史院中书舍人。帝幸太学,加恩四氏子孙,授礼部主事,历吏部郎中。其为诗秀逸深厚,出入钱、刘。吴江计东谓足以鼓吹休明。雅善鼓琴,精骑射蹋鞠。尝西登太华,循伊阙,南浮江、淮,观涛钱塘,溯三衢。所至辄命工为图,得金石文恆悬之屋壁。有乐圃集、旧雨堂集。

  苹,字秋史,历城人。少落拓不偶,人目为狂。雯见其诗,为延誉。尝赋“黄叶”句绝工,人称为王黄叶。康熙四十五年进士,当为令,以母老改成山卫教授。闭门耽吟,介节弥著。有二十四泉草堂集。

  笃庆,字历久,淄川人。拔贡生。早受知施闰章。会徵鸿博,有欲荐之者,辞不应。诗以盛唐为宗,有昆仑山房集。

  夜,字东痴,新城人,本名元善。举鸿博,不赴。有诗集。

  陈恭尹,字元孝,顺德人。父邦彦,明末殉国难,赠尚书。恭尹少孤,能为诗,习闻忠孝大节。弃家出游,赋姑苏怀古诸篇,倾动一时。留闽、浙者七年。一日,父友遇诸涂,责之曰:“子不归葬,奈何徒欲一死塞责耶!”恭尹泣谢之,乃归。既葬父增城,遂渡铜鼓洋访故人於海外。久之归,主何衡家。与陶窳、梁无技及衡弟绛相砥砺,世称“北田五子”。已,复游赣州,转泛洞庭,再游金陵,至汴梁,北渡黄河,徘徊大行之下。於是南归,筑室羊城之南以诗文自娱,自称罗浮布衣。

  恭尹修髯伟貌,气幹沉深。其为诗激昂顿挫,足以发其哀怨之思。自言平生文辞多取诸胸臆,仆仆道涂,稽古未遑也。卒,年七十一。著独漉堂集。王隼取恭尹诗合屈大均、梁佩兰共刻之,为岭南三家集。

  大均,字介子,番禺人。初名绍隆,遇变为僧,中年返初服。工诗,高浑兀奡,有翁山诗文集。

  佩兰,字芝五,南海人。童时日记数千言。顺治十四年乡试第一,又三十一年始成进士,年六十矣。佩兰夙负诗名。既选庶吉士,馆中推为祭酒。不一年假归,里居十五载。会诏饬词臣就职,复入都。逾月散馆,以不习国书罢归。结兰湖社,与同邑程可则,番禺王邦畿、方殿元及恭尹等称“岭南七子”。有六莹堂集。

  可则,字周量。顺治九年会试第一。以磨勘停殿试归,益恣探经史。十七年,始应阁试,授内阁中书,累迁兵部郎中。出知桂林府,以敏幹称。其官都下,与宋琬、施闰章、王士禄、士祯、陈廷敬、沈荃、曹尔堪辈为文酒之会,吴之振合刻八家诗选。可则诗曰海日堂集。

  殿元,字蒙章。康熙三年进士。历知剡城、江宁等县。置祭田以赡兄弟,而自携长子还、次子朝侨寓苏州。父子皆有诗名。所称“岭南七子”,并其二子数之也。殿元著九谷集;还,灵州集;朝,勺园集。


  (https://www.biqwo.com/dudu/21/21021/123534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