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福运宠妻 > 第三章:庸碌无为

第三章:庸碌无为


  大伯殷庸,娶妻赵氏春花,育有两儿一女,大堂哥殷仁,大堂姐殷兰,三堂哥殷礼。

  二伯殷陆,娶妻卫氏添英,育有三儿两女,二堂哥殷义,二堂姐殷倩,四堂哥殷信,四堂妹殷清,还有八堂弟殷平。

  老三殷武,也就是这个身体的爹,娶妻贺兰齐桑,原本该是两儿两女的,不过,大儿子殷智,也是跟这个身体龙凤胎的哥哥两岁的时候丢了。殷槿下面还有一弟一妹,女孩子中排行老六的妹妹殷月和排行在男孩子中也是老六的弟弟殷和。

  下面还有四叔殷为,娶妻江氏大丫,一儿一女,女儿殷俏,儿子殷善。

  当殷槿知道亲爹和叔伯们的名字的时候还奇怪了一下他们的名字起的奇怪,后来一连起来更是万分的好奇了。

  庸碌无为!

  不光父亲这一辈,几个堂兄弟的名字也是含义满满。

  仁义礼智信和善平!

  还有她们几个女孩子的名字,这都不是一个地里刨食的能取出来的。正常的乡下人家取名都是像大姑、二姑她们那样,大花花,大丫丫了什么的,最多费心点的取个春花、秋花了什么的算是不错。狗蛋狗剩、铁柱、铁栓了,乡下人会来一句贱名儿好养活,越贱的名儿越好活。

  殷槿挺庆幸自己没有那好养活的贱名儿!

  祖父是个大字不识几个的,而祖母的来历、、、根据这几年殷槿不时偷听、咳,光明正大听(毕竟她是个孩子,大人话不设防,被她听去),总结,祖母身世大有来历。咳,曾经当过读书识字的官家姐,后家里犯事被发配了边疆。从她曾经看过的阿奶取下的抹额下右边额头上那个烙印上的‘刑’字殷槿知道这事是真。

  至于为何阿奶身为犯官家眷为何能嫁给了阿爷这个良籍为妻,从阿爷每次犯懒,不想干活后跟阿奶争吵的几回殷槿知道零。

  殷槿还发现亲爹和叔伯们都还认识字。

  还有三个姑姑,大姑殷大花,二姑殷花是祖父前面那个妻子生的,姑殷婉儿,光听这名字都能分出妥妥阿奶亲生的。

  还没分家,他们这一房真真是人不少!

  这么多人住一块,殷家的房子也是挤挤巴巴的。中间三间堂屋,住的是爷奶和还没出嫁的姑。左右厢房,大伯家住东厢,二伯家住西厢。爹和四叔成亲后住不开,在正屋后面对着又左右起了两座东西房住自家和四房。所以,殷家的住宅奇奇怪怪地。

  不过,不独殷家的宅子这样,村子里很多人家建的房子乱七八糟的很多。乡下人也不注重美观,人多了,不够住起房子住人,谁还管美观不美观。

  殷家的厨房建在西边,乡下最不缺的就是石头,随便垒了下,上面搭上树枝叶子,只要保证能正常做饭,下雨不漏雨就是一个简陋的厨房了。殷槿走到厨房处看到是大姐在做饭,殷槿顿时放心了,忙问,“大姐,是你在做饭啊,有贴的杂粮饼子吗?有没有荠材,我吃荠材。”

  今做饭轮到大房,幸好不是大伯娘在做,她那手艺、、、不敢恭维。

  殷槿那一脸庆幸逗得殷兰好笑,“大爷家里出了那么大的事儿,我娘去看看了。”

  “的好听,看热闹去了呗!”

  大伯娘那性子,她还不知道,哪儿有事都少不了她。

  自家娘什么样子殷兰当然知道,也不争辩,家里现在除了阿奶,她和三妹都去大爷家了,顺便就起来大爷家的堂姑姑来,“哎你,珍珠姑姑怎么就非要去做妾呢?阿奶,妾是半个奴才,正房想打就打,想发卖就发卖,有什么好呢?”

  殷珍珠,也就是今跳河的那位,大爷家的堂姑姑。

  “心大,想过使奴唤婢的日子呗!”就怕,有那个心,没那个命!殷槿在心里想。

  珍珠,珍珠,大爷大奶三四十上的时候又有的她,作为闺女,老两口真的可谓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如珠如宝的宠着她了。上面两个哥哥生的侄儿都比她大,两个嫂子也是把她当闺女养,从没上过地,连村里姑娘都必要做的都没见她挖过几回。这在乡下来真是被家里人如珠如宝的养大的了!

  找的婆家也是下石村一户不错的人家,娘家离得近不,男方是独子,上面五个姐姐都嫁了人,家里开磨坊,有一头驴。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家里要是有个大件的家畜就跟现代家里开了宝马一样,日子那是真过的。这样的人家,殷槿想,要是她长大了能找个这样的人家过日子那也不错的。只要勤勤恳恳,不作死,过它个悠闲田园生活直到老去那也是不错的。

  而至于什么穿越一回要作他个轰轰烈烈,或是弄个富可敌国什么的,殷槿是想都不会去想那累死饶事儿。

  再,真的过上了这古代真真实实地日子,殷槿觉得前世那些中的穿越成村姑就逆袭通过做生意致富发财,以前卫的知识赚钱有多么不靠谱。

  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做生意,没有人买,没有关系,你生意能做得起来吗?而且,古代更是一个没有人权的社会,更没有知识产权一,你方子刚拿出来没准就被人盯上,有点权势就能整的你家破人亡,一个民,拿什么发家致富。

  所以,殷槿穿过来了解了世情后从来没想过拿什么点子赚钱一。当然,最主要一点,身在这个乱世,前些年珈玉关都还在人家敌国大梁手里呢!

  大梁人根本就不把东禹的缺人,就是大梁的平民大街上遇上随便打杀,强抢那都是平常事。记得刚穿过来的时候每到秋收那些大梁人就会骑着马到村里来烧杀抢掠,根本不管种地的老百姓怎么活。

  这个时候,别赚钱,就是想活着都千难万难。虽然,后来大梁人站住脚后发现再这样屠杀下去东禹人就快没了。没了众多的东禹人,只会放牧的大梁人不会种地,那钱和粮食哪儿来?


  (https://www.biqwo.com/dudu/222/222172/119074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