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目击未来 > 014 半山财富

014 半山财富


  这个洞同上面的洞不一样,里面方方正正,就像是一间密室。那发光的东西就搁置在洞中的一块条石上,杨易走过去,发现是几颗核桃大小的珠子。他用手电筒在珠子上一照,珠子登时流光溢彩,橙红、黄绿、浅蓝,几种颜色交替变幻。杨易即便再不懂行,也知道这几颗珠子就是传说中的夜明珠……

  夜明珠外,这间暗室中还放置着其他一些东西,杨易细细搜寻了一遍,除了一盒宝石首饰,最多的就是银锭和铜钱,银锭足足放满了五个一人高、两三个人合抱的大瓮,铜钱更多,散落地堆放在地上,像个小山。此外,在另一块条石上,则放有一排木架,木架上搁着几个长方形木盒,大小能有十六开。另有些用黄绫包裹着的条状物也放在木架上,也不知道是什么。

  半山禅寺数百年积攒下来的香财,果真是非同小可!怪不得寂灭和尚一直都惦记着……东西太多了,尤其是银锭。银锭大小不一,形状也各不相同,有的像船,有的像饼,有点像碗,简单一点的就是一个长条状……其中不少银锭上还錾刻着铭文。铭文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多的达几十字。少的只有两三个字,如“使司”、“店户”、“地丁银”等。杨易估计,如果把这些银锭全部拉走,恐怕面包车也得跑上十几个来回。

  杨易在洞里停留了将近三个小时才走,走的时候,把夜明珠、那一盒子珠宝首饰以及用黄绫包裹着的条状物带着了。至于银锭,他只捡了几块铭文较长的带走,仅有的一点古董知识告诉他,银锭上面錾刻的铭文越多,承载的内涵就越丰富,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就越高,收藏市场的成交价当然也越高。而铭文较少的银锭,值得解读的意义很小,收藏价格偏低。没有铭文的银锭就不值什么钱了,价格也只略微高于白银的市场价……至于其他的东西,都放在下次来了再说。东西在这里放了上千年都没丢,他也没什么可担心的。

  回到市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杨易匆忙地回到单位,随便找了个理由,跟林克成解释了一天没来上班的原因。好在林克成与张宾为人不同,也不深究,任他轻松搪塞了过去。

  回到家中,杨易躺在床上休息了片刻,拿出电话打给了高中同学刘丹。刘丹和老公王二中在市里的古玩一条街开有店铺,据说这些年倒腾出了数百万的资产。杨易想向他咨询一下银锭的市价。至于那一盒子珠宝首饰,杨易并不打算露给他,他估计以刘丹夫妻现有的实力,这些珠宝首饰随便拿出一件,就不是他们的经济条件能承受的了的。

  电话很快打通,刘丹听说杨易手中有东西想卖,自然极感兴趣。双方很快约定晚上六点半在“三绝面馆”见面。

  “三绝面馆”是一家以卖刀削面为主的小饭馆,位置就在古玩一条街上。面馆中的鸡蛋、丸子、豆腐号称三绝,据说用祖传秘制的手法炮制。杨易六点半准时到了“三绝面馆”,要了两个凉菜等在那里,而刘丹夫妻则将近七点的时候才到。一见面,刘丹老公王二中就双手合十,脸上带笑,连说抱歉,说是店铺的生意太忙,接近打烊的时候又接连成交数桩生意,这才来的晚了。他口中虽说着抱歉,可举止行为却看不出有半点抱歉的样子,仿佛杨易提前到这里等他是理所应当。在与杨易说话时,也他流露出一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模样。

  杨易多年前见过王二中,那时的王二中是市工艺品厂的一个技术工人。当时的工艺品厂主要靠手工制作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卖给前来旅游的客人。后来工艺品厂不能及时应对市场变化,做出的产品样子老旧,没有特色,再加上产能落后,所以很难接到订单。单靠散客无法养活,处于破产境地。

  厂子里发不出工资,迫使王二中这样的技工就只能在外谋生……那时的王二中极端落魄,总是穿着一件工厂的制服,走起路来弓腰塌背。与人相处,从不敢正脸看人,说起话来就像是蚊子哼哼,一副卑躬屈膝的猥琐样子。可几年不见,王二中早已没了当年的一丝痕迹。他看着比从前胖了不少,个子也似乎因囊中鼓胀显得高了。穿着虽不太得体,但一看就知道浑身上下都是值钱货。仅脖子上挂着的那小指粗细的金链子,粗略估计就要两万多,更别说他那腕上戴着的贴着名牌商标的手表。但是让杨易想不明白的是,这么热的天,王二中却戴着一顶帽子……

  夏天戴帽子的人杨易也见过,有的人因为谢顶,带个帽子遮掩,可那种帽子都是很浅的帽子,到发髻处而止。可王二中头上的那顶帽子,却把整个后脑都给遮住了,一直遮到脖子处,若不是颜色不同,有点像是二战期间日军戴的那种的帽子。

  王二中把一个巴掌大的、鼓鼓的皮包从腋下放到桌上,看了眼桌上杨易点好的凉菜,说,“这些哪够,再要点东西……”他拉开皮包的拉链,一叠厚厚的钞票像是像是终于得脱束缚,争先恐后地向外拥挤着。他抽出几张百元钞票,大声吆喝,“来三颗鸡蛋。三个丸子,三块豆腐,再来三碗刀削面……”说话的声音高的让人侧目。

  刘丹瞪了一眼王二中,低声对杨易说,“他这个人就这样,你别在意啊!”

  杨易笑了笑,没说话。

  王二中点完餐,问杨易,“你有什么东西要出手,带了吗?”

  杨易从包里掏出一块外形像个莲花的碗状银锭,放在桌上,“就这个,你们常年跟古玩儿打交道,门道熟,给估个价!”

  “是马蹄银,这品相也太好了吧……”王二中十分不屑地从桌上拿起银锭,在手中掂了掂,指着银锭正面錾刻着的铭文说,“这玩意假的太多。市面上能见到的,十有八九都是假货,尤其是品相这么好的,假的可能性更大。上面刻的字,也都是现代人仿上去的,你看这字刻的多清楚,就跟刚刻上去的一样,假的像是工艺品,没太大的价值。”他见杨易似乎不信,又说,“现在古玩市场的猫腻太多……前些年的时候,咱们南边的上河村有几座古墓被当地村民盗挖了,村民挖开古墓一看,里面除了些棺材板子和几捆成卷的绢布外,什么都没有了。其实这座幕早在古时候就被盗挖过好几次了,值钱的东西早就被扫荡一空,现在的人在里面当然什么也捞不到。就在那些村民失望的时候,从南边来了几个人,用很便宜的价格收走了那几捆绢布,他们甚至连那些旧棺材板子也都给买走了。当时村民都认为那几个南边来的人脑子进了水,花钱买那些不能用的烂布和已经糟了的木板子,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后来他们才听说,那些墓葬里的绢布和棺材板子都是做高仿古玩的绝好材料。你想啊!现带人要做仿古画,做好后裱在古时候的绢布上,再装入用旧棺材板子做出来的盒子里,即便是用仪器,也轻易鉴定不出真假。因为那些绢布跟做盒子的木头,可都是货真价实的老东西。就算画是假的,收藏的人也看不出来。”

  王二中指着银锭上的铭文,“银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铭文上,只银锭是不值什么钱的。但如果现代的人拿块老银锭,在上面刻上铭文,这银锭的价钱一下就上去了,这就跟我刚才说的新画裱老布的意思是一样的。”他用手摸了摸银锭上面的铭文,又说,“不过这块银锭是五十两马蹄银的高仿,看着倒也挺漂亮,蒙蒙刚入行的生手估计差不多。现在类似这块马蹄银的真货,市场价在二万块钱左右。嗯,你这块想多钱出手?”

  “我就是想让你给估个价,暂时没打算出手。”杨易淡淡地说。

  王二中放下银锭,看眼刘丹,神情中露出不满,似乎在说,“你同学怎么这样,不卖约咱们干什么?难不成是显摆来了?”

  刘丹忙打圆场说,“二中,咱家旁边的老杨不是专收银锭吗?不如明天让他看看!”他又对杨易说,“明天上午你找我,我让别人再看看怎么样?”

  “好!”杨易说,“银锭你先收着,我明天还要上班,怕是没时间,你找人看过后,打电话给我就行。”

  “那就这样……”王二中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夹起小皮包,率先站起。

  ;


  (https://www.biqwo.com/dudu/26/26075/140809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