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目击未来 > 023 求援

023 求援


  眼见杨易还在从编织袋中向外掏着银锭,杜文涛觉得自己的心实在是承受不住了,杨易今天带来的这些货,最少都是昨天的五倍,若是全收了,只怕两千万都打不住。虽说出手就能获取暴利,但关键是,现在他拿不出两千万。他今晚为收杨易的银锭,只准备了七百万,这已经是他公司的全部流动资金了。

  “休息一下吧!老弟,先进屋喝口水!”杜文涛使出了缓兵之计,他决定请援兵了,虽然这样一来会使他今后的利润大幅缩水,但事已至此,他实在是被逼得没了办法。

  杨易虽年轻力壮,但这一天不停地把这些银锭搬来运去的,也的确累了。杜文涛的建议大和他的心意,他当即接受,随着杜文涛进了屋。

  杜文涛的家里简直就像是个小型的博物馆,琳琅满目地陈设着各类物品。他招呼杨易坐下后,笑着说,“这些多数都是赝品,我从小就喜欢这东西,装修房子的时候,就把这些复制品摆出来。”然后他招呼保姆给杨易沏茶端水果,自己躲到屋中打起了电话……

  再出来时,见杨易正盯着一个酒器发呆,就笑着说,“这个是元代蒙古人的酒器,不过也是赝品。”

  杨易说,“这玩意儿我见过,不过不是喝酒用的,是草原上蒙古人喝酸马奶用的。”杨易想起来在幻境中拔都大帐门旁放着的那个杯子,跟这个很像,只不过拔都帐内的那个杯子的个头好像比这个大,上面缀满了宝石,这个上面却什么都没有。于是他说,“真品的杯子,上面应该镶着宝石什么的,属于蒙古王公贵族的专用品。”

  “你见过真品?”杜文涛显得有些吃惊。

  “见过。”杨易的回答却轻描淡写。

  “啊!在哪儿?你有吗?”杜文涛有些激动。

  “我手中没有!不过我见过。”他用手敲了敲,说,“真品是金的,不是铜的。”

  “对呀!对呀!我听卓世文提到过。他说那年他带队去欧洲交流,见过这杯子的真品,那是欧洲的一个传教士当年从蒙古带回去的。卓世文也说杯子是金的,上面缀满宝石。他还说是酒器,是蒙古贵族饮宴用的。我当时就问他,怎么有这么大的酒器。他回答说蒙古人酒量大,能喝!原来是盛酸马奶的,这个老卓……”

  听杜文涛提起卓世文,杨易信口说,“卓老师昨晚还给我打电话了。”

  “他给你打电话干什么?”杜文涛隐约地感觉到一丝不妙。

  “没什么,就是邀我参加一个什么明代文物研讨会!”

  “你答应了?”

  “没!我跟他不熟,再说也没时间。”

  “嗯嗯!不去也好,老卓他们那些人在事业单位待的久了,想法跟咱们这些人不一样。他们无论干什么都讲奉献呀,贡献呀的,不如咱们真金白银来的实在。”杜文涛隐晦地暗示杨易小心卓世文。

  两人正聊着,门铃响了。杜文涛的老婆于美萍去开了门,进来个矮个子的男人,腋下夹着个小皮包,这男人粗壮敦实,大脑袋直接架在肩膀上,看不出脖子在哪儿……

  杜文涛迎了上去,拍着男子的肩膀介绍给杨易,“小杨,这是张总,我的生意伙伴!”

  杨易起身,跟张总握了握手。

  张总手里玩儿着一串小核桃样的串珠,大咧咧地说,“东西呢!先看看吧!”

  杨易听他这么说,狐疑地看了看杜文涛。杜文涛赶忙解释,你的货我们两人一起收。

  杨易点点头。他只管卖,至于谁买,他并不在意,只要给钱就行。

  进入车库,张总一眼就看到了堆放在地上的编制袋子及银锭,当时就捂着鼻子“呵”了一声,“这都是什么呀!”

  “是什么你自己看!”杜文涛说。

  张总走过去,吃力地蹲下身,捡起一块银锭站起,在灯下端详了一阵,然后对杜文涛说,“拿个电筒。”

  杜文涛从车库里找了个十六头的无影电筒递给他。张总打开电筒,又在银锭上看了一阵儿,又问,“有秤没?”

  杜文涛说,“不用称了,是真货!我都收了一批了。”

  张总瞥一眼杜文涛,语气中满是质疑,“这么多,都是真的?”

  “废话!”杜文涛明显跟张总很熟,“不是真的我叫你来干嘛!”

  “这也太夸张了吧!”张总用脚稍微踢了一下编织袋,“就用这玩意儿装着?这是谁干的啊!这不糟蹋东西呢!”

  “不好意思张总,来的匆忙,一下子找不到别的东西装。”杨易一本正经地又说,“不过只要东西是真的,用什么装都是真的,您说是不是?”

  张总看了眼杨易,没说话。他走到杜文涛身边,说,“走,咱们合计合计!”

  杜文涛抱歉地对杨易说,“您进屋再喝杯茶,一会儿就好,一会儿就好!”

  杨易点点头……卖过两次银锭后,他大概也对这东西的行情有所了解,他在搬运的时候就大概计算过,这批银锭的脱手价格应该在两千七百万左右。如此大的金额,别说杜文涛要与张总商量一会儿,就算是商量一个晚上都不过分。

  当下杨易拿着一个茶杯,悠闲地在杜文涛家里欣赏他的那些赝品。还真别说,有些赝品的工艺还真不一般,至少杨易就认为几乎达到了乱真的地步。比如赝品中有一副临摹张旭的草书《古诗四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仿得很逼真。

  大概过了四十分钟,杜文涛跟张总算是商量完了,两人走到杨易身边。杜文涛说,“我跟张总定下来了,这些银锭我们全要了,嗯!不止这些,凡是你手上的我们也全包了。”

  杨易看着杜文涛,笑了一下。他的这一笑把杜文涛笑的紧张的不得了……在茶舍的时候,杨易笑了一下,结果杜文涛不得不求救兵,害的利润缩水。刚才杨易又笑了一下,把杜文涛刚刚振奋起来的豪情壮志一下子就给笑没了。

  杜文涛的计划是这样的,只要给他半个月的时间,他就能把手上的银锭脱手,到时手中就有了现金,然后再收购杨易的银锭,再脱手,手上又有了现金……可杨易的那一笑,让他感觉杨易根本不可能给他半个月的时间。

  没半个月,有一周的时间也行。凭他杜文涛跟张总两个人联手的实力,一周也勉强能周转的开了。他最担心的是,杨易连一周的时间也不给他,而是……

  “我卖谁也是卖。”杨易说,“先把今天的交易做了再谈。”

  “好!”杜文涛一口答应,然后开始点货验货。三个人整整忙了一个晚上,终于在天明破晓前,完成了交易,共计人民币两千七百六十八万。这次杨易没给打折,只是把尾数捌万元给免了……然后杜文涛签了七百万的支票给杨易,张总签了两千零六十八万的支票。到这会儿,杨易才知道张总的名字叫张晓辉。

  杨易拿了支票,对杜文涛与张晓辉说,“那我先走了……嗯!今天有点累了,晚上就不交易了,明后天吧!我再拉一车来。”

  杜文涛最担心的就是这个事,他和张晓辉面面相觑。如果杨易再拉一车银锭过来,他二人说什么也付不出款来,“不着急,不着急,老弟也累的厉害,多歇两天吧!”杜文涛打定注意,如果杨易再拉银锭来,他就把手中的银锭便宜出手变现,哪怕是少赚个百八十万,也不能失信于杨易……

  “哎!对了杜总,”杨易说,“能不能把你那副张旭的《古诗四贴》借我两天,我想看看真的和假的有什么差别!”

  杜文涛摘下《古诗四贴》递给杨易,“还借什么借,送你了……”他突然反应过来,刚才杨易好像说……他说要拿这幅《古诗四贴》干什么了?他想起来了,杨易要拿这幅赝品去和真迹做比较……

  他问,“真迹在你手中?”

  “那倒没有,我手中有一副张旭的《草书心经》,没有这幅《古诗四贴》,我就是闲着,想比较一下真假的差别!”

  “什么?《草书心经》?”杜文涛觉得自己有些抓狂,这小子什么来路,难道家里是开博物院的?就算是开博物院的,也不可能藏着《草书心经》这样珍品呀!他说,“《草书心经》那可是国宝了,迄今为止只有碑刻的版面露过像,但在民国时期也不见了踪影,不知道被什么人给私藏了,从此不见天日。如果一旦发现了写在卷轴上的,那……那……轰动,那会造成多大的轰动啊!”杜文涛都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他心底暗骂,“这小子,到底还他妈是人么!他是从哪儿突然蹦出来的,以前怎么从没听说过?”

  最后:感谢“天地闲人”投了那么多的推荐票。

  ;


  (https://www.biqwo.com/dudu/26/26075/140810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