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之霸王孙策 > 96、陆康之死

96、陆康之死


  陆俊自许都回来后不久,就向孙策告假,前往庐江郡.

  孙策明白,庐江郡太守陆康快要不行了。

  陆俊作为陆康长子,如今必然要在其父身前守着。与陆俊一同前往的还有陆康幼子,刚刚10岁的陆绩,以及陆康从孙,14岁的陆议(陆逊)。

  庐江郡郡治舒县城内,太守府卧房的床榻上,已经昏迷了数日的陆康缓缓睁开了眼睛,浑浊的双眼竟然蓦地迸发出了一丝光亮。

  坐在床边的陆俊顿时明白了过来,这恐怕就是人们常说的回光返照了!

  陆康嘴唇嗡动着,似乎在说着什么。

  陆俊附耳听去,这才听清,老人家是要喝水。

  “快,水!”陆俊对身后的弟弟陆绩和从侄陆议吩咐道。

  很快,一杯温热的蜜水便端了过来,只见陆议一手拿着水杯,一手拿着一个银勺子,舀起一勺水,递到陆康的嘴边。

  七八勺蜜水过去,陆康似乎又精神了一些。

  原本陆康的身体就已经不是很好了,所谓人活七十古来稀,其言不虚。

  自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陆康的身体就顿时垮了下来,一日不如一日。

  常常有庐江郡百姓,看到年迈的太守大人,在士卒的搀扶下,缓缓的登上舒县城楼,遥望着西北方向,那里是许都的方向。陆康所忠于的皇帝陛下,就困在许都城中。

  陆康不是三岁的孩子,也不是幼稚的书生,他历经宦海数十年,清楚地明白曹操所玩弄的把戏。

  什么“奉天子以令不臣”,不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嘛!

  曹贼狼子野心,与当年的董卓有什么区别?

  不过是一个做的露骨,一个披上一层纱布罢了。而相比董卓,曹操这种慢慢放血的手段,显然高了不止一筹。

  所谓温水煮青蛙,不外如是。

  当人们习惯了听从曹操的命令时,皇帝是谁还重要嘛?只要慢慢来,总归会有那么一天。自己不行,还有儿子嘛!

  历史上的曹操终归没有等到那一天,他不愿向庞大的世家豪门妥协。而他的儿子曹丕选择了妥协,因而顺理成章的称帝,没有遇到丝毫的阻碍。原因很简单,人们已经习惯了曹氏家族的统治。

  陆康当然能看得懂这些,常说人老成精,他有什么看不明白的?

  当知道袁术称帝的消息之后,陆康更是直接呕血三升,卧床不起。

  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个直接僭越称帝,这天下是真的要乱了嘛?大汉朝廷,真的要完了嘛?

  陆康在心中不断的问自己。

  似乎是的。

  有汉以来数百年,一直到今天,陆康似乎已经看不到希望了。再出现一个光武帝一般的人物,好像根本不可能。如刘璋、刘表一般的人物,陆康哪里看得上眼?

  陆康始终是忠于大汉朝廷的。

  他为大汉效忠了70年,眼睁睁的看着大汉是如何走向衰败,眼睁睁的看着今天祸乱四起,诸侯混战。

  可是陆康不仅仅只是大汉的庐江郡太守,陆康还是吴郡四姓之首,陆氏家族的族长。他还肩负着陆氏家族兴盛绵延的重任。

  陆康可以死,可是陆家不能断。

  陆康拼着最后一口气爬起来,他要留下自己最后的嘱托。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陆康感觉自己好受了许多。

  嗓音有些嘶哑,但好歹可以让床边的陆俊、陆绩、陆议三人听到。

  “子行(陆航)不在,你们三人就是我陆家的希望。大汉已经不行了,让我一人为朝廷尽忠即可。景秀,你和子行既然选择了吴侯,那就好好一心为其效力!”陆康说道这里喘了一口气,缓了缓,又继续说道:“公纪,你自幼聪慧,为父不能看着你长大了。吴侯已据有江东,且如今蒸蒸日上。等到了年纪,你自可在吴侯麾下出仕!”

  说到这里,围在床边的陆俊三人,都留下了眼泪。

  三人悲痛万分,虽然早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是到了陆康吩咐后事的时候,仍然止不住的流泪。

  陆康最后将目光看向了陆议。

  只见陆康用苍老的大手抓住陆议那有些修长的左手,缓缓说道:“伯言,你自幼失怙,是我抚养你长大。我比所有人都了解你,你是我们吴郡陆氏的希望所在。子行、景秀和公纪之才皆不如你,他们三人做一郡太守恰如其分。而你不同,你是出将入相之人,记住我的话,效忠吴侯,助他一统天下,解百姓离乱之苦!”

  说罢,陆康松开了紧握着陆议的手,仰天长啸:“陛下,我先走了!”

  随即咳血不止,终于闭上了眼睛。

  整个太守府内哀嚎不止,哭声一片。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4月29日,庐江郡太守陆康去世,享年71岁,这要比真实的历史上多活了2年。

  消息很快便传了开来,袁术和孙策相继得到了消息。

  与孙策的哀叹不同,袁术早就想一脚踢开这个又臭又硬的家伙了。只是陆康在庐江郡民望太深,袁术也不敢动什么手脚。

  好在陆康的做法也与历史上不太相同,对于袁术的要求一般也算是配合。

  不过陆康既然死了,袁术自然要重新任命新的太守。

  寿春县内,新修的宫殿中,一身龙袍,头戴皇冠,腰缠玉带的袁术,看起来还算有模有样,可是却丝毫没有天子的仪度和风范,感觉倒是像沐猴而冠。

  台阶下,站着两排文武。

  刚刚从秣陵出使回来的袁胤正站在宫殿中央,低头垂手,一个宦官刚刚从袁胤手中接过了孙策的亲笔信,递给袁术。

  袁术没有急着拆开信件,他已经从袁胤的话里知道了孙策的态度,心中有些不太高兴。

  过了一会儿,袁术才开口说道:“仲嗣,你出使江东辛苦了。庐江郡太守陆康刚刚去世,你再去舒县一趟,替朕慰问一下陆氏族人,顺便接替陆康担任庐江郡太守。”

  袁胤一听,心中大喜,忙不迭的跪下说道:“微臣遵旨,谢陛下隆恩!”

  袁术微微颔首,淡淡的说道:“好好防备江东!”

  顿了一下,袁术随即说道:“诸君退朝吧!”

  随着袁术的声音落下,一个太监公鸭般的嗓子响起:“陛下有旨,退朝!”长长的尾音拖着,要多难听有多难听。

  伴随着退朝的声音,一众文武叩谢之后,纷纷离去。

  看着众臣离去的背影,袁术拆开孙策的亲笔信,原本还算平静的脸上,胀的通红。

  “混蛋!”袁术怒吼一声,撕烂了孙策的亲笔信,扔在了台阶之上。

  周围的宫女太监们一个个战战兢兢地立在一旁,不敢言语。而袁术本人则靠在龙椅之上,胸口不断的喘着。

  ...

  ...


  (https://www.biqwo.com/dudu/28/28294/154962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