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甲申风云 > 第二十章 遭遇 下

第二十章 遭遇 下


  有些事情就是如此的巧合,明磊和孔有德的想法出奇的一致,在严关到兴安的几十里官道上,竟先后相中了这个周围连人家都没有的地方,实属天意!

  孔有德吩咐耿仲明:严关一定要守到戌时,才能领着九千大军追赶过来!这才带着全军再次踏着月色出发了。

  清军是沿着灵渠的东岸前进的,这样的好处,一个是河滩附近,地势还算平坦,二来,接近水源,饮水方便。孔有德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全军上下只吃早晚两顿饭,这样,一旦饿了,随时都可以弄个水饱儿。

  由于行军速度的差异,当太阳高挂天际,大概中午十一点左右,尚可喜的前军已经和孔有德的中军拉开十里的距离。

  此时,一匹快马飞跑到尚可喜跟前,“王爷,紧急军情!怀顺王(耿仲明)已经和明军的大队人马接触上了,正在剑锋岭和怀中报子岭一线凭险据守,大将军要您迅速赶奔松山!”说着,立时调转马头,回老营交令去了。

  早有中军官打开地图,几十员参将、游击围拢在尚可喜周围,掐指算算,离松山不过七八来里地了,于是下令,“全军急行军,赶奔松山。”接着,点手吩咐加派十几个斥候前去松山侦查。

  地图上的松山其实指的是一片方圆几平方公里的小山岭,通往兴安的官道就是从片山岭的西南一路斜插到东北的。松山这些大大小小的山头没有一个挺拔高耸的,根本不能算得上是山,一律全是山势平缓的高坡而已,故而都没有名字。

  明将赵印选和胡一青在松山已经埋伏了许多天了。灵渠就在松山的西侧,在他们俩看来,官道和灵渠之间的这一片山林,纵深不过一里多地,根本没办法隐藏。为了不使行踪败露,他们远远地躲在官道东面二里外的一个山洼里,从官道一路过来都密布了岗哨。这回,畏惧明磊的阴狠,他们真是少有的带头严守纪律,这么多天都不敢生火,而且取水都是半夜才派人摸黑去。每天就是躲在山洼里,别说讲话了,就是大气都不敢出,一边啃着干粮,一边在心里骂娘。

  此时,正靠着山石晒着太阳冲盹儿的胡一青、赵印选被手下的刘参将给扒拉醒了。胡一青眼巴巴地看着刘参将伏在赵印选的耳边低声嘀咕着,心里那叫一个别扭,但有什么法子,谁教自己被贬了呢?等刘参将退到一旁,赵印选赶紧凑过来,“兄弟,清军的斥候过来了!”

  “真的!有多少?”一听终于盼来了清军,胡一青一下将刚才的不愉快扔到脑后,立时来了精神。

  “有十四个,说是骑着马顺着官道而来,先跑到西面去了,我寻思,多半远路而来,先到灵渠边饮马去了!”

  胡一青点点头,“赶紧让东边官道旁的岗哨撤回来,我亲自过去看看!”

  很快,胡一青攀上一里外松山最高的山头,赶紧扎进了杂树丛。胡一青举起单筒望远镜,远远地就看见十几个清军骑兵,一窝蜂似的纵马登上官道旁的山包,也没有分散纵深搜索,也没有向东面再前进几个山头,就乱哄哄地绝尘而去了。

  胡一青看得直摇头,“这是什么事啊!早知清军的斥候稀松得如此不堪,自己哪还用受这么大罪啊!

  其实不光胡一青,就是明磊也没料到,南征以来一连串轻易而来的胜利,使清军的骄傲已经从将领传染到了每一个士兵。此时,即便受挫于桂林城下,清军中的流行的看法也是,“这些明军,就会躲在高大的城墙后面,没胆子和咱们野战。”这些斥候根本就不相信胆小的明军敢在半路劫杀他们,当然就糊弄过去了。于是,他们在松山放马跑上临近官道的几个山包转了一下,就回去交令了。

  正午时分,一路小跑的尚可喜的前军终于赶到了那个在地图上只是一个小黑点的松山。看着大军陆续进入山坡间的官道,立马在西面的一个高坡上,举目四望,尚可喜满意地点点头,“不错,大将军独具慧眼啊!这里土石相间,杂树丛生,荒凉得没有一户人家,很利于步兵作战,绝对是一处绝佳的伏击地点。”

  突然间,尚可喜一眼看到三四百丈外的东面山头上隐隐有金属的光芒闪烁,不觉心头一凉,斥候不是刚刚报过平安吗?难道说是刚刚摸上来的?但说什么,都已经晚了。

  片刻之间,角声四起,东面无数山头上竖起数十杆大旗,一时间,火炮声隆隆,箭如雨下。赵印选、胡一青是滇军出身,手下别说装配火枪,见都很少见到,自然只能在弓箭上下一番苦功了。他们所使弓相当大,虽说比不上真正满八旗的,但至少和尚可喜手下的不相上下。而且他们身上都带着两种箭,一种轻,箭头小而尖,用一于远射;另一种较重,箭头呈三楞形,大而宽,用于近战。

  在明军近乎疯狂射出的箭雨里,清军倒下了一大片,阵型也被打乱了,剩下的步兵纷纷将盾牌举过头顶,提着大刀向东面的高坡冲了上来。

  赵印选看得清楚,将手中令旗一摆,“换箭!”的吼叫声此起彼伏地远远出去。“平举!放!”随着各营主将的大喊,明军的弓箭手纷纷搭上重箭,直接瞄准已经看得见眉眼的的清军,纷纷射出。

  也就二三十丈的距离,清军的盾牌还习惯的高举,但明军的箭雨已经不是来自天上,而是平着就射过来了。由于是上坡,许多清军是胸口、腹部甚至大腿中箭,一时间密密麻麻地倒下不下千人。鲜血顺着山坡流了下去,在官道旁汇成一个个的血坑,看着都令人胆寒。清军的气焰一下子被打下去,跑下来,纷纷向西面的高坡退了过去。

  尚可喜恼怒地看看身边有些惊慌的手下,大骂道:“慌什么慌!没看到对面的明军是一群蠢蛋吗?如果他们能沉住气,让开咱们。或者等着咱们埋锅造饭,或者等着大将军的中军到来再杀出来,我等唯败而已!说不定这个松山就是我等的葬身之地了!

  现在,只要我军坚持到大将军的中军赶到,有胜无败!有什么可怕的!”

  主将是一军之魂,听了尚可喜的话,他身边的二十几员参将、游击各个兴奋得摩拳擦掌,按照主将的调遣,纷纷上马,赶奔西面的各个山头,收集队伍去了。

  其实也不能责怪伏击尚可喜的赵印选和胡一青。任谁也没有想到一路大军的前军和中军会拉开如此远的距离,理所当然地以为也就眼前的这近万清军呢!再说了,这都憋了多少日子了,凡是血气方刚的汉子,哪会不嗷的一声就冲了出来?

  胡一青远远地发现了尚可喜的帅旗,见那里也就百十号人,觉得是个机会,便带上全军唯一的五百骑兵偷偷溜下山坡,小步向这里跑来。

  尚可喜早就看到鬼鬼祟祟的一支明军骑兵向这里运动过来。但他一点也不放在心上,要论起马上厮杀,全军有一个算一个,有谁敢在爷的马前走上三十回合呢?尚可喜冷眼看着一员明军参将带着这些不知死活的明军,骑着矮小的滇马,由慢跑变成疾驰,向这里勇敢地冲了过来。

  连话都懒得说,只是冲着胡一青的方向一扬下巴,尚可喜高举钢刀第一个冲下了高坡。十几个膀大腰圆的年青偏将哪敢怠慢,一催战马,也将像离弦的箭一样,高速冲了下去,随后是上百名亲兵卫队。

  尚可喜算计的很准,和胡一青接战刚好是在半山腰。胡一青由下往上,正是旧力已尽,新力未生的时刻,尚可喜借着战马向下的冲劲,一个力劈华山,胡一青举刀相迎。瞬间,两把刀就撞击到了一起,胡一青就觉得耳边一声巨响,眼前一黑,大刀一下飞出去几丈远,哪里还敢停留,接着两马一错蹬的机会,胡一青掉头就跑。也不管身后如何刀光乱闪,马匹左右腾跃了!转眼间冲在最前面的几十个明军都被砍到了马下。

  也就仗着他打着参将的旗号,尚可喜堂堂的王爷,才不稀罕一个小小的明军参将的脑袋,没有追杀他,算是保住了性命。而他的这些手下,一见主将跑了,也很快被杀得狼狈而逃,又被清军在背后射杀了不少。

  尚可喜可不知道逃走的那个是这些明军的两个主将之一,还继续立马高坡,竭力搜寻明军的主将的旗号到底在什么地方,好用“擒贼先擒王”的办法直取敌人主将!但是在一片滚滚流动的混战中,竟然没有找到那丈八的帅旗所在,真是稀奇。

  “不能眼看着这些跟着自己东征西讨的弟兄们再枉死了!”就在这刹那间,尚可喜算是下了狠心。于是,飞快传令将手下的骑兵召集过来,按标准的战斗队形排成五个横队,前两个横队都是手使长枪的重骑兵,后三横队匀为使大刀的轻骑兵。

  欺负明军的那些许骑兵被自己轻易地打掉,尚可喜率领的两千骑兵象是进入了无人之境。在这些高低纵横的山坡间,这些骑兵可以任意驰骋,重骑兵一马当先,平举长矛,以极高的速度,冲击明军步兵的阵型,狠狠地撕开一个缺口,跟上的轻骑兵立时在尚可喜的带领下冲进密集的人群,左右砍杀。一旦速度降下来,不能冲击时,立刻分散地跑回来,往往在跑动中就重新排好队列,一个反身,就可重新打开缺口,继续砍杀。如此反复突击,明军没有不被打散的队伍了。


  (https://www.biqwo.com/dudu/40/40137/212665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