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甲申风云 > 第二十八章 风起 上

第二十八章 风起 上


  二月过后,桂林的朱由榔、湖南的周明磊,甚至福建的鲁王朱以海都知道了一个震惊中外的大事件,清江西提督金声恒举全省之地反清归明了。

  永历二年(顺治五年、1648年)的正月二十七日,金声桓、王得仁在明弘光朝大学士姜曰广等人的劝说下,在江西南昌打出了反清复明的旗号,擒杀清江西巡按董学成、布政使迟变龙、湖东道成大业。

  “文、武强半从贼,尽弃顶带而换冠裳”,少数不愿追随反清的官员均被捕。金声桓自称豫国公,王得仁称建武侯,姜曰广以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的名义号召远近。另有明朝旧官刘思赉、余应桂也列名其间,金声桓的中军官宋奎光为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王得仁的妻弟黄天雷为兵部侍郎锦衣卫同知;至于江西地方官则以王得仁幕中书记陈芳为江西巡抚,金声桓的幕府书记吴尊周为巡按江西监察御史,其他司道官也大抵是两家的幕客。

  和金声恒一同起事的王得仁,原本是清总兵王体中标下游击,绰号王杂毛。当年,王体中原是大顺军镇守德安的大将白旺部下,1645年五月初李自成突然遇难,大顺军内部发生混乱,王体中乘机杀害了白旺,率领部众向阿济格投降,被授予副总兵官职,并命令与金声桓一同进攻江西。闰六月,清廷下达的剃发令传到了江西,金声桓即率部遵令剃头。七月二十一日,王体中领兵从抚州回到南昌,坚决拒绝剃头。金声桓认为这是除掉王体中的最好时机,私下联络王得仁,于七月三十日假称议事把王体中刺杀,从此俩人结为生死一体的政治同盟。

  反清之后,摆在金声桓、王得仁面前的任务是向何方进兵。二月初,王得仁授命北上拿下九江,为全军顺江而下南京做好准备。二月十四,王得仁领兵进抵九江,清镇守九江总兵冷允登带领部下士卒五千名开城响应,接着占领湖口、彭泽。清九江知府吴士奇等地方官都来归附,王得仁命部将吴高接管九江府防务。

  对于兵不血刃地占领九江府的一府五县之地,王得仁和手下对局势很是乐观,参军胡澹甚至提出了一个奇袭南京的建议:“乘破竹之势,以清兵旗号服色顺流而下,扬言章抚院(指章于天)请救者,江南(指南京)必开门纳君,其将吏文武可以立擒。遂更旗帜,播年号,祭告陵寝(指明孝陵),腾檄山东,中原必闻风响应,大河南北,西及山、陕,其谁得而为清有也?”

  王得仁很重视这个建议,一面派兵入长江,收取大小船只;一面派使者回南昌请示金声桓。

  而此时,由于王得仁的占领九江,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北、安徽许多地方的复明势力迅速响应,一时风起云涌,形势颇为可观。清湖广总督罗绣锦惟恐金、王义师进攻武昌,不得不采取缓兵之计,派人致信说:“人心未死,谁无汉思?公创举非常,为天下倡,天下咸引领企足,日夜望公至。但赣州东西要害,山川上游,公欲通粤,则赣介其中;公欲他出,则赣乘其后,计莫若先下赣,赣下则楚地可传檄定矣。”

  而在南昌城内决定金声恒军命运的军事会议上,对于王得仁大举出兵东下南京的方案,多数人都表示赞成,说:“此上策也。若西取武汉,连衡郧襄,与湖南何氏(指何腾蛟)鼎足相投,此为中策。万一不然,攻城破邑,所过不留,重为流寇,此出下策。虽然,审能如是,竟亦不失中策。待永历帅六师,堂堂正正而后北伐,清兵猝至,婴城自守,则无策也。”

  “且慢!”黄人龙却大唱反调道:“三策皆非也。不闻宁王之事乎?赣州李氏(指李兰池)在彼啊!”

  金声桓一介武夫不知史事,愕然询问详情,黄人龙就将昔者明宁王宸濠,反于江西,以不备赣州故,为赣州巡抚王守仁所擒的旧事讲了一变。但真正打动他的还是最后一句,“大帅不夺赣州,广东周明磊几万人马陈兵南雄,志在必得啊!真要到了此人手中,恐如刘备借荆州,有去无还啊!”

  黄人龙的一席话使金声桓顿时改变了主意,传令调回王得仁军,并在三月上旬亲自率领主力南下进攻赣州去了。

  而在另一边,只剩下舟山一屿的鲁监国朱以海于1647年的十月间,突然受到邱辉的拜会。其为鲁王送来了一大批粮草和兵器,并将一封明磊的亲笔信交给了朱以海。信上,明磊说了一大堆好话,最后给朱以海出主意,说“舟山弹丸之地,不足以成大业。福建永胜伯郑彩、定波将军周瑞可为倚靠,以鲁王之雄才,必可占据福建,以此中兴大明!”

  明磊搭理鲁政权除了政治上的考虑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为了结识与李定国、郑成功一起并称南明三杰的张煌言。(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

  而此时的张煌言不过二十七岁,还是一个小小的兵科给事中。邱辉虽然不看不出眼前这个白面书生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主公既然这么交待了,他还是多次请张煌言饮酒赴宴,算是结识了。

  等邱辉离开了舟山,朱以海在朝会上商议明磊的提议,张名振与张煌言都是极力支持,最后决定由张煌言加右佥都御史出使福建。

  这是张煌言第一次崭露才华的机会,趁着郑成功新败潮州实力减弱的机会,挑拨郑彩拥鲁王自重,果然顺利带回了郑彩的臣请移驾福建的表章。

  史载:1648年(顺治五年,永历二年、鲁监国三年)正月,鲁监国在长垣誓师,“提督杨耿、总兵郑联皆以兵来会。进郑彩为建国公、张名振为定西侯,封杨耿为同安伯、郑联为定远伯、周瑞为闽安伯、周鹤芝为平夷伯、阮进为荡胡伯;加东阁大学士熊汝霖太子太傅,司票拟”。

  朝政初步就绪后,鲁监国的军队开始着手收复失地了。仅在上半年,鲁监国就收复了闽东北三府一州二十七县,省会福州几乎成了孤城。

  六月,监国朱以海甚至亲临福州城外的闽安镇指挥攻城。南明君主之中,朱以海是比较勇敢的,监国绍兴时敢于到钱塘江前线犒劳军队;这次在福州未克的情况下能够驻跸于闽安镇;后来在清军三路进攻舟山时又能亲领舰队出海迎战,比起隆武帝朱聿键“亲征”而踌躇不前,永历帝的望风逃窜,确实值得称赞。

  眼看福建形势翻覆,清朝浙江福建总督陈锦赶紧向北京发出求救奏章:“我国家定鼎以来,干旄所指,无不披靡,未有如建宁之贼死守难攻者。类而推之,可知闽省之贼非懦弱而易剿者。今建府一城之贼虽除,其余属县以及延平府属漫山遍野,无处非贼。若福州以上各府尚梗阻无耗,见在侦剿,大约处处皆然也。况漳、泉逼临大海,犹贼类出没之乡;江西见在叛逆,更贼党通联之处。故闽省虽云已入版图,较之未入版图之地,尤难料理。”

  到七月间,多尔衮也有些害怕了,一连派出济尔哈朗、谭泰两路大军,都还没有捷报传回,现在福建又闹起来了。看来江南无宁日了。于是,先告诫陈锦,“贼势盛,宜死守不攻。则贼内乱必起,待援军至,里应外合,福建可定矣!”

  其后派遣礼部侍郎陈泰为靖南将军,率领梅勒章京董阿赖(即东阿来)、刑部侍郎李延龄以及李率泰、济席哈、祖泽远诸将统兵南下福建,配合浙闽总督陈锦大举反攻。

  事情确实被多尔衮料中了,虽然几路大军围攻福州不下,但各处清军悉数龟缩城中不敢出城迎战,外部环境的宽松,内讧的苗头就又露出来了。

  郑彩的拥戴鲁监国,原本就是希望重演郑芝龙操纵隆武帝于股掌之上的故伎。见大势一定,郑彩迫不及待地开始夺权了。六月十七日,他悍然击杀大学士熊汝霖。义兴侯郑遵谦愤慨不平,郑彩又命部将吴辉诱擒杀之。鲁监国对郑彩的跋扈自雄、擅杀大臣极为不满,当他得知熊汝霖、郑遵谦遇害后,大怒曰:“杀忠臣以断股肱,生何益耶?欲跳水死。左右与彩力劝止,遂究首谋十余人磔之”

  而此时,郑彩的异军突起让郑成功也害怕了,害怕这位表哥做大了再夺取自己的郑家家主的宝座,于是想趁着建国公郑彩引兵福州,蒲田只有郑彩之弟定远侯郑联据守的机会,袭取之。但厦门到蒲田,近五百里之遥,还隔着清军据守的泉州,如之奈何啊?

  得知此事的施琅一拍大腿,道:“这有何难?以亲亲通好为名,挑选二千精锐押着一千石稻米给郑联送去,当官都不打送礼的,他郑联怎能不让咱们的船只靠岸呢?趁着晚间的酒宴,攻其不备,相机夺取兵权,还不易如反掌?”

  郑成功大喜,当即用施琅为先锋,兵进蒲田。

  此时的郑联正因为缺粮发愁,又认为郑成功毕竟是自家人,没有多想就准许他们靠岸,还亲自前来迎接。

  八月十五日半夜,郑成功军突然将郑联部士卒缴械,随即捕杀郑联。郑联的部将陈俸、蓝衍、吴豪等人都被收编。郑彩部下将领杨朝栋、王胜、杨权、蔡新等人也在郑成功的招徕下,渐次来归。郑彩从此一蹶不振,后来请郑芝龙的母亲黄氏代为疏通,郑成功才让他返回厦门闲住,终老于该地。


  (https://www.biqwo.com/dudu/40/40137/212667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