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甲申风云 > 第三卷 逐鹿 第九十九章 自败

第三卷 逐鹿 第九十九章 自败


  第九十九章自败

  闻听此事,耿仲明差点没吓死过去,夹带逃人,这可是犯了朝廷的深忌啊!孔有德离着太远,耿仲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尚可喜。

  当拿到尚可喜的回信,耿仲明都能感到尚可喜的满不在乎。“朝廷正在用人之际,大不了睁一眼、闭一眼了事!不要说老兄,就是小弟营中还有几百逃人,这算个屁啊!”

  孔有德接到来信,可不象尚可喜那般托大,越是仰仗着你,越要谨小慎微,这点道理怎么就不知道呢?于是,赶紧把罪过揽到自己身上,给多尔衮上了道请罪的折子。

  昨个,多尔衮的回信才到岳州,朝廷考虑到正在用人之际,以“航海投诚”有功为名,拟将尚可喜、耿仲明削去王爵,各罚银五千两。

  推算着,自己派出的快马还要一天就能将这个好消息带给耿仲明了,孔有德又是一阵悲伤,哭道:“三十几年了,自打降了朝廷以后,屡出征伐,云台从来都是跟在我身边,未尝独自带过一次兵。在京城,我就说要等着他一块走,他们早上催完晚上催,云台也糊涂,说什么,不就是行军吗?也不打仗,怕个屁?

  这倒好,连最后一面也没有见到啊!”

  又过了好一阵儿,孔有德平静了下来,瞅着孔择恩,“信是尚可喜来的?”

  “是!王爷已经赶到与靖南王的人马合兵一处了。”

  孔有德哼了一声,突然站起身来,一脚将才坐过的椅子踢飞,“匹夫安敢欺我!”

  孔择恩吓得一机灵,赶紧示意被吓得不知所措的仆人们速速退出去,凭着跟随老王爷十几年的经验,他已经隐隐地猜到,“尚可喜!靖南王之死跟他逃不了干系。”

  孔择恩猛抬头,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老王爷正平静地注视着自己,眼神如刀,仿佛一下就将自己的身躯劈开,那点小心思一下子就曝露在这光天化rì之下了。

  “两个人同时封在广东,而且也没有指明主次,摄政王好心思啊!不就一个广东藩的空帽子吗?这人心啊!”

  “说不定,这背后还有好大的文章呢?”

  “算了!大敌当前,本王也老了,实在没有jīng力管这等闲事了!你告诉尚可喜,兵强马壮的,不必来岳州了,就留在黄梅州,佟军门(佟图赖)要在走之前再攻一次九江,着他全力配合就是了!”

  不久,孔有德的推断就被证实。耿仲明畏罪自杀的消息传到běijīng后,清廷发了明诏,宽大得连惹祸的正主陈绍宗都免了死,只是平南、靖南两藩的兵力全部划归尚可喜掌管,耿仲明的长子耿继茂没有继承王爵,仅赏了阿思哈哈番的世职,还命统率其父旧部二千五百人马,在尚可喜的帐下听令。

  接下来,尚可喜带着耿继茂参加了佟图赖率领的满八旗对九江的围攻。十天以后,明磊的援军赶到,但出乎清军的意料,这些明军只是接走了近十万百姓和守军,就不慌不忙地撤退了。慑于粤军百战百胜的军威,佟图赖见好就收,由于害怕手下刺激人家,甚至传出严令,私入九江城者死!

  于是,明军撤走后的第五天,守在城外的清军才小心翼翼地摸进了这座空城。不管怎么说,九江是拿下来了,从武汉到金陵的水上交通算是恢复了。佟图赖不敢耽搁,带着大军班师还朝了。而尚可喜,可不敢驻防于此,这里离南昌这个明磊的大本营实在太近了。

  可佟图赖走后,江南的最高统帅是人家孔有德,人家二话不说,将自己的王府迁到了长沙,接着,便将他的折子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还说什么!明摆着是为耿仲明的事怨恨自己,但人家说了算啊!此事就算闹到摄政王那里,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尚可喜明白,谁叫自己贪便宜收了耿仲明的兵马,白得了好处,总是要给人家出力吧?没法子,只好硬着头皮,战战兢兢地留守九江了!

  大军回师的路上,摄政王的圣旨下来了,“着固山额真刘之源率领本部,赶往浙江,受靖南将军陈泰节度!”

  与得手得的自己都犯嘀咕的佟图赖相反,此时,屯兵浙东的陈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完成了进攻舟山的准备。

  当时,别看朱以海退守舟山时rì不多,但浙江毕竟是鲁王起家的地方,根基深厚。在舟山竖旗没有几天,浙东的局面就粗具了规模。等到陈泰杀到,张名振、阮进、王朝先等几万主力驻于舟山;闽安伯周瑞、平虏伯周鹤芝屯于温州的三盘;宁波府四明山寨的王翊、王江、冯京第等义师同舟山相呼应。

  陈泰原打算杀朱以海一个立足未稳,也没想到一上来鲁监国为首的兵力还这样强盛,特别是舟山群岛地理位置,满洲八旗兵均不熟悉海上作战,所以,陈泰并没有急着进攻,而是驻扎下来,采取了政治上招降瓦解、军事上利用汉军进攻的对策。

  顺治七年(1650年,鲁监国三年)正月,江南江西河南总督马国柱报告:“舟山伪佥都严我公率部投诚,并献进剿机宜,愿充向导。”

  闻听这个消息,陈泰大喜过往,立即让马国柱把严我公请来,如获至宝,几乎每天都要亲自召见两次,并飞报摄政王,授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实为招抚沙埕、舟山等处招抚使,立即携带敕书前往浙江招降明方文武官员。

  于是,严我公即以清朝钦差大臣的身分派遣使者进入四明山寨和舟山群岛到处游说。在他的策动下,这年三月鲁监国所封开远侯吴凯降清,陈泰立即加封吴凯为沙埕侯、总统沙埕、舟山、大岚、东白海岛军务总兵官

  接着,鲁监国下义安伯顾奇勋降清,被陈泰封为舟山伯、舟山总兵。随同降清的明开平将军姜君献被任为归义将军,安远将军王用升为怀义将军,翼义将军陈龙为慕义将军,总兵陈德芝为招抚(即严我公)标下右营总兵、雷虎彪为后营总兵、杨子龙为前营总兵,明副使吕一成为沙埕监军副使,高树勋为舟山监军副使,“俱赐敕印并貂帽蟒袍等物”。

  通过这些叛徒,陈泰得悉了浙东四明山方圆几百里明军的虚实,兵分两路,对四明山寨抗清义师展开大规模的扫荡。应该说,年纪轻轻的陈泰,用兵还是够狠辣的,出海前扫平内陆,一来绝了舟山岛的外援,二来,也解除了大军的后顾之忧,免得各路义军趁着空虚再次蜂拥而起。

  正当陈泰一座山寨一座山寨地扫平“匪患”的时候,清廷各府县的大员们实在有些扛不住了,陈泰招来的这些“高官显爵”既没有多大实力又没有粮饷,弄得地方上不但难于安插,而且供养起来也颇感吃力。

  于是,浙闽总督陈锦给朝廷递了折子,抓住陈泰乱许愿说‘果投诚归顺,予必使将军富贵无极,子子孙孙世世不绝,山河带砺,与国同休’这句话,狠狠揍了一本。结果,兵部当然站在陈锦这边,一句称赞的评语“诚为确论”,让陈泰挨了个软钉子!

  正当这场招抚闹剧草率收场,四明山尚有王翊率领的五营人马坚持的时候,中国人那个老毛病有犯了。既是是被明磊称赞为“南朝三个半”的张名振也不能幸免。在舟山,爆发了他同王朝先,这两股最大军事集团首脑间的冲突。

  王朝先崇祯朝就官拜平西将军了,原来在舟山受到肃虏侯黄斌卿的压制,内心深为不满,才同张名振、阮进策划了刺杀黄斌卿的行动。而等到事后论功行赏的时候,有了黄斌卿的前车之鉴,这兵权当然要交给对朱以海自己最忠心的大将手里啊?可朱以海处理得实在不够老到,连个怀柔的甜枣都不给人家,就傻楞楞地发明诏委以张名振节制诸军大权!

  结果可想而知,资历最老、功劳最大的王朝先当然不干了,他的手下也大感鲁王处置不公。王朝先不敢招惹鲁王,就跑来威胁张名振,声称要公开宣传袭杀黄斌卿的主谋是张名振。

  这下,张名振害怕了,不为别的,舟山岛上,黄斌卿的旧部尚多,大敌当前,万一生了内变,可如何是好?当下便找来阮进密商,干脆先发制人,就定在次rì早晨由阮进派手下的jīng干心腹一举冲入王朝先在城中的府邸,结果了这个老匹夫了事。

  这等事,当然是说干就干了。一开始,还是很顺利的,舟山岛的水军驻扎在城外,王朝先身边的侍卫也就四个,可摸进王朝先的寝室,麻烦来了。王朝先毕竟也是一员宿将,听到风声,根本来不己穿衣服,就一骨碌爬起来,伸手夺下一柄钢刀,将冲进房中的这几个士卒斩杀殆尽,一下窜了出来,如下山的猛虎势不可敌。

  王朝先趁势跑了出来,就近跑进了首辅张肯堂的宅邸,张肯堂请他避入内室。此时,阮进率部一举包围了相府,并带着几十名劲卒闯了进来。听到窗外张肯堂大骂阮进的声音,瞅着阮进是铁了心了,就算能溜出相府,恐怕也出不了城了,估计是在劫难逃了!

  王朝先一咬牙,将才上身的衣物复又褪了下来,就这样**着身子大大方方的来到庭院,反与阮进对仗庭中,没几个回合就被一拥而上的乱军砍死了。事后,张名振即将谋害黄斌卿的责任推到王朝先身上,说他“擅杀斌卿,忘谊不赦”。

  但是,事情并未因此了结,王朝先的旧部愤恨不平,更有张济明、吕廷纪两员大将,逾墙坠城,夺得船只驶往宁波,向陈泰投降,告以舟山虚实,愿意充当向导。

  为了安抚王朝先的部众,张名振只得请王翊下山。趁此机会,陈泰分兵,一路由张济明指引着奔了奉化,另一路由吕廷纪带着超小路绕过了余姚,两军一前一后,会师于大兰山下,彻底完成了对王翊部的合围。

  听到自己部下被围的消息,王翊不顾劝阻立即动身复还山中。只可惜他赶到的时候,所留诸将,早已死伤殆尽了。王翊彷徨无所依,带着随从摸下山,没走出四十里,竟被数百地方团练兵团团围住,活捉了去。

  陈泰连夜审讯王翊。五花大绑的王翊一进中军大帐,竟一屁股坐了地上,嘿嘿一阵冷笑,“毋多言!成败利钝,皆天也。汝等何所知!”

  王翊是四明山最大也是最早一股起事的义军,陈泰身边的这些地方将领早对其恨之入股,见陈泰无奈地点了头,哪里还用得上士卒,这些人聚在一起,竟亲自动手,给了王翊一个乱箭穿身。

  史载:“或中肩,或中颊,或中胁,王翊文丝未动,如贯植木,洞胸者三,尚不倒地,乃斧其首而下之,始仆!”

  其后,刘之源赶到,陈泰调集各处战舰,准备大举进攻了。而这些在鲁王军中主帅张名振眼里,不值一提。面对张煌言的质疑,他更是侃侃而谈。

  “玄箸(张煌言的字)过虑了。蛟关天险,海上诸军又熟识风信,足以相抗,清军必不能猝渡。只需留阮进守横水洋,而我等引主力奉王直捣吴淞,必可引敌来援,如此,我军乘势就可在远洋一举全歼清军主力了!”

  此计听起来很有些道理,于是乎,张煌言陪着鲁王跟随张名振御驾亲政吴淞了。他们出发的第三天,陈泰终于等来了大雾弥天的好时机。于是,赶紧率众将会师祭旗,登上战船,趁着弥漫的大雾,乘cháo蜂拥渡海而来。


  (https://www.biqwo.com/dudu/40/40137/212674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