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情愫三国 > 第一章

第一章


  风和日丽,烟柳画桥。

  城中楼可百许,运河穿梭其间。岸边石墩良多,细小的柳枝随着清风抚动人心。粼粼跃动的波面闪闪地惑人眼芒,漂浮的缕缕荷叶上伫着的是清秀的荷花骨朵,未开放完全,娇滴滴地任人欣赏。

  河面上的少女艳若桃李,融于画般之景。不禁让人惊叹江南女子的水灵秀气。以至于根本就没有人说的清到底是景衬美了人,还是人衬美了景。南国城池的光景是这般无可挑剔。

  虽是清早,东吴首城的京口已是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小贩的极力宣扬,奸商的漫天要价,小孩的哭闹打骂……一时间如同揭开大锅,市井之声不绝于耳。

  紫杉楼上。各式摆式古色古香,暗朱色调沉着大方,横添典雅之意,让人不禁心头一暖。

  正是汉献帝建安之年。这日楼阁之上,喧哗声依旧。古朴的栏边正正襟危坐着一风烛老者,显得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其装扮不由得引起皆众侧目:留着一头黑白间杂的过肩长发。面上沧海桑田,刻画着不知多少人生的沉沦与跌宕。特别是那双灰白的眼珠,似乎有些一种噬人心神的魔力。

  老者就安静地端坐在一旁,侧听着人们的言谈。邻坐一中年男子持着青花茶皿,喈叹唏嘘不已,“如今这年头,中原军阀不计其数,边关偏远之地亦有蛮、羌侵扰扰,北上不说十室九空也相去不远。我们这安乐之地倒也极为难得。”

  “是啊,”一旁立刻便有人附和起来。

  “刚才这位仁兄的话不假,当世这天下,能有我们这般安逸的乐土实为不多了,亏得了江东孙家几代的苦心经营啊。”说话的是一个肥富的壮年男子。

  先前这些话都听在怪异老者的耳里,漠然无比,他还是一言不发,怔怔出神。

  “可不是嘛。”旁边又有书生打扮的白衣书士插言。

  “民间亦有谣传,:‘江东三代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一十二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吴地。’”

  “听口音,小哥莫不是凉州人士?”那名中年男子放下手中的清茶。

  “这位大哥端的真个好见识,”书生打扮的小生不禁心生佩服,“小弟正是凉州威武人士,因闻听江东之地秀美如画,人杰地灵。故此不辞辛苦,千里迢迢而来。哈哈,果然是名副其实啊。”

  中年男子不禁有些飘飘然,捋了把到胸长的胡须,“呵呵。见识多广倒谈不上,只是往日走南闯北,所经之地颇多,各地口音倒是听得出个大概。

  这边已经没人搭话了,又有人出声了,“听闻这段,袁公路和曹孟德已经在磨刀霍霍了。大战一触即发。”

  肥胖的男子摇了摇头,“这位兄台,这话你就只说对了一半,是袁绍磨刀霍霍,而曹操嘛……。”

  肥胖男子的意思很明了,曹操就像是案板上等着挨宰的大肉。他这话一出口就引起了不少的附和声。

  “那不知你为何下这般断定?”有人向他表示抗议。肥胖男子笑了笑,轻抿了口茶,开口道:“这不是明摆的事实嘛?袁公路身世显贵,四世三公,兵多粮丰,手下文武出众,这还不够吗?”

  抗议之人哑然了,确实如此。他反驳不得。

  “兄台这话就说得太过绝对了。”顺着声源望去,正是先前自称来自凉州的书生样小生。

  此时艳阳正如被一只大手提携些,众人交谈间,已然升至半空中,焕发出绝色的夺目光彩,圈圈光晕映着在河中、花间,五彩之色扑闪不定。

  给读者的话:

  说明下,本书为了剧情,一些人物时间就调整了(你应该在想不了解三国历史就这样说,对吧?)。但请不要漫骂,我就是想写个三国大背景的故事,一些大的历史时间不会变化,变也不会变得太多。谢谢O(∩_∩)O


  (https://www.biqwo.com/dudu/42/42921/239670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