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山沟中的军阀 > 第三零五章 新舰之征途贰级两栖攻击舰

第三零五章 新舰之征途贰级两栖攻击舰


  海军陆战队之前是隶属于海军的一个兵种,可是随着李斌的一纸大令,海军陆战队从海军中独/立出来了,成为了与陆海空三军平起平坐的军种(当时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二炮的存在)。

  按照新规定,海军陆战队可以拥有自己的火力支援舰、登陆舰、补给舰等相应舰只。

  对海军陆战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登陆舰而是火力支援舰。

  海军陆战队的任务就是抢占滩头,因此海军陆战队并不缺少登陆舰。

  而海军陆战队在抢占滩头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敌方的阻击。这时候,火力支援舰的重要/性/就表露无疑了。

  之前登陆台/湾的战斗中,西联军能够这么快夺下滩头阵地,除了新颖的攻击方式外,四艘新式两栖攻击舰舰载武装直升机的火力支援也是一大助力。

  正因为这样,海军陆战队在成为独/.立的军种后,对新式更大吨位的两栖攻击舰的需求更为迫切了。

  海军陆战队对新式两栖攻击舰的要求为,在战舰的长度、宽度、吃水深度、排水量等指标上,要相当于女娲级航空母舰。为了满足海军陆战队所属的飞机起降,也要配备阻拦索、阻拦网等降落装置。在至关重要的载机量上,海军陆战队认为至少要常配二十架固定翼飞机,四十架直升机。

  同时海军陆战队还要求,这些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可以依据实际情况临时调整搭载数量。

  实际上海军陆战队也是不得不这么要求,万一海军没有尽到掩护职责,导致海军陆战队和陆军的战舰、人员直接暴/露在敌方的枪口下,那海军陆战队和陆军那还不损失惨重呀。

  所以说,有时候多配备点固定翼飞机也不错。

  由于在台/湾登陆作战行动中的经验教训,海军陆战队也希望自己的两栖攻击舰能够实现固定翼飞机的起降。

  而在当时能够在两栖攻击舰上起降的飞机就那么几种,让这几种飞机搭载在两栖攻击舰上到是可以,但搭载的数量和种类就要仔细考虑一下了。

  由于两栖攻击舰的主要任务是实施登陆战战,因此搭载攻击机是肯定的;但在登陆期间敌方战斗机也可能会出现,执行打击己方攻击机的任务。如果己方没有制空权或者在登陆场上空的战斗机数量不足,那么己方攻击机无疑是最好的靶子。

  这样的话两栖攻击舰搭载战斗机也成为了必然选择。

  可这样一来,又势必会影响直升机的搭载数量。

  这样的做法无疑会造成矛盾。

  这时候fgj—11(十一)喷气式攻击机的出现无疑成为了解开这一难题最好的方案。

  fgj—11(十一)喷气式攻击机诞生之初的目的就是对敌方地面、海面小型目标进行打击,其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足以让其他的活塞式攻击机感到汗颜。而且其最大九百五十公里的航速(指在特定高度且无武器挂载条件下的航速)足以对初期的敌方喷气式战斗机构成压倒/性/的速度差,敌方喷气式战斗机除非采用伏击手段,否则很难击落它。

  为了让fgj—11(十一)喷气式攻击机能够顺利从两栖攻击舰上起飞,海军陆战队曾考虑让两栖攻击舰装上一台蒸汽弹射器,但由于蒸汽弹射器的造价和数量,这一想法最终不了了之。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注定,西联舰船研究人员成功在一艘两万八千吨级的平甲板试验舰上完成了舰载机滑跃甲板的起飞试验。

  西联的这艘两万八千吨级平甲板试验舰在建造之初就被赋予了两栖攻击舰的结构和航空母舰的外型。

  说白了就是这艘两万八千吨级平甲板试验舰在外形上看就是一艘有倾角甲板的航空母舰,但在舰体内部,其布置方式却符合两栖攻击舰的特征。

  这艘两万八千吨级平甲板试验舰有两部蒸汽弹射器,一部在战舰前部的战机起飞区,另一部在舰尾左侧。

  在测试中,两部蒸汽弹射器都能将fgj—11(十一)喷气式攻击机成功弹射出去。得知此事的海军陆战队甚至打算以此为蓝本,研制新式的两栖攻击舰。可真要是这样海军就该造海军陆战队的麻烦了,原因还是蒸汽弹射器的造价和数量。

  于是海军陆战队不得不谋求一种仅靠fgj—11(十一)喷气式攻击机自身的动力就能起飞的方式。

  为此很多人的脑细胞不断死去。

  知道一名舰船研究人员在家里看到自己的孩子玩滑板的时候才突然开窍了。

  他是由于最近思考让fgj—11(十一)喷气式攻击机依靠自身的动力就能起飞,想得太烦了才出来放松一下。

  当时这位舰船研究人员的孩子正在一处游乐场玩滑板,只见他的孩子从一处长约八米、宽约五米的半圆形水泥筑体的一段踩着滑板跳下,随后在其内部不断移动,速度越来越快,直到最终猛然跃起,跳上另一端。

  这一场景让他想到了很多。

  孩子能跳上去首先是是因为他有动力,而且其速度够高;飞机能飞上去首先也是因为其有动力,而且其速度够高。孩子上去的时候他掌握了自己的方向、速度、自身重量等因素;飞机上去的时候也是如此……

  于是他马上回到自己的研究员,用一架小比例的木制模型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尽管他的验证因为诸多限制,并没有完全成功,但却为同小组成员打开了另一道大门。

  而同小组成员的最终研究成功就是滑跃式起飞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在不依赖蒸汽弹射器的前提下,飞机依靠自身动力升空。

  后来这艘两万八千吨级平甲板试验舰被送回船厂进行改造,改造主要是将原本平直的起飞区甲板改为呈十二度向上翘起,当然了这只是舰首那部分的起飞区甲板是这样,起飞区其他地方的甲板可是一点没变。

  改造完后,有数架fgj—11(十一)喷气式攻击机到达舰上进行实际测试。

  测试的结果表明,改造后,fgj—11(十一)喷气式攻击机能够依靠自身动力起飞,但不可能实现满油满弹起飞。而且起飞时也必须像当下世界上其他国家航母舰载机那样,选择适合的风向。

  尽管不能满油满弹起飞而且还要选择适合的风向,但对海军陆战队来说那不是问题。

  fgj—11(十一)喷气式攻击机本来就是近距离对地攻击机,他们一般不需要考虑满油满弹起飞,只要满弹起飞就行了,油料的问题完全可以交给加油机负责。

  等到该级舰正式建造时,该级舰的排水量大幅降低(主要是去掉蒸汽弹射器,改小了倾角甲板的倾角度),好在也有两万多吨。

  原先被设置在舰岛附近的两处起飞点也被更改在了舰尾。这样改是因为如果起飞点设置在舰岛附近,会影响战机起飞;战机起飞发出的噪音对舰岛内的人员也是一种伤害。而且起飞点被设置在舰尾也增加了战机的起飞距离,变相增加了战机的带弹量和载油量。这样一改,原定的挡流板也被取消了。

  当喷气式飞机成为舰载机主力后,由于喷气式飞机在起飞时会向后喷出强大的热气流,为保证飞机后部的人员、设备的安全,挡流板应运而生。挡流板挡的就是飞机起飞时修好后喷出的气流。既然起飞点都被放在舰尾了,拿着挡流板也肯定不需要了。而当后来喷气式飞机越来越重后,这样的起飞点设计反而能适应更重的喷气式飞机在两栖攻击舰上起飞。

  新式两栖攻击舰位于舰尾的两处起飞点,和后世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相类似,都是为战机满弹少油起飞而准备的。

  你还别不信,在后世的航空母舰中,中国pla海军和俄罗斯海军的航空母舰都是前苏联制造的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只不过后来苏联解体,中俄两国通过不同手段得到了这两艘姐妹舰。

  由于苏联在制造这两艘航空母舰的时候没有研制出蒸汽弹射器,因此两艘航母的固定翼舰载机不得不采用滑跃式起飞方式。这两艘航母每艘都有三处起飞点,两处在舰岛前方不远处,呈左右布置,距离舰首一百零五米,人们习惯将其成为近起飞点;第三处所在位置与舰岛后部几乎平行,其位于靠近舰身左侧的近起飞点后九十米,距离舰首一百九十五米,人们习惯将其称为远起飞点。

  一般来说,两艘航母的固定翼舰载机起飞用的是近起飞点,但在执行某些特殊任务时,固定翼舰载机会满弹少油起飞,这时候会使用远起飞点,升空后的油料补给可以让加油机承担。

  当然了,既然是两栖攻击舰,自然少不了搭载两栖坦克、登陆艇之类登陆作战用装备。

  两栖坦克就不多说了,说说新式的登陆艇。

  之前登陆台/湾的作战中,西联军海军陆战队不但使用了两栖坦克、直升机等新式装备,老式的登陆舰船也用了。

  实战表明,老式的登陆舰船还是有巨大用处的,特别是在滩头上快速放出船舱内的车辆、人员方面要快很多。

  但如果敌方在海岸线附近有强大的对地打击炮兵,而己方又未能完全压制敌方炮兵,那么这些航速缓慢、防御力又不高的老师登陆舰就是敌方对地打击炮兵最好的刷战绩的存在。

  连带着已经登陆的部队都会受到压制,甚至因此全军覆没。

  于是海军陆战队不得不寻求一种在海面上能够更高速行驶,不需减速就能直接上岸;上岸后能快速放下所载武器装备、人员;成功卸载后能快速回到己方登陆舰队处,搭载下一批要登陆武器装备、人员的运输工具。

  对海军陆战队的要求,西联的相关科研人员那是骂/娘不已。他们认为海军陆战队疯了。可以说,他们一致认为,能够满足海军陆战队要求的就只有直升机。可是当时直升机的载重量并不是很高,最多只能运载或者吊载吉普车之类的轻型车辆,想要单独运重点儿的东西,那也是有心无力。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那时候的直升机由于其装备的发动机功率实在是低了点,即使多装几台也要考虑到底行不行得通。可是在那时候直升机的确是最佳选择,

  也许是天无绝人之路,气垫登陆艇在这时候出现了。

  气垫登陆艇完全依靠地表效应产生的升力来支撑自身重力,因此在任何表面都可以正常行驶。

  由于气垫登陆艇的大小不一,因此其装备的动力引擎也数量不一。一般来说,至少一具,最多有四具。当然了,也不排除有些人异想天开地装上十多二十具的情况。只不过这种情况几乎不会出现罢了。

  如果没有围裙,你会看到气垫船就像个盘子似的悬浮在地面上方很近的地方。两者之间不接触。在其下方会很安全。

  记得后世成/龙主演的电影《红番区》中,就有最终的boss被气垫登陆艇推倒在地,最后只是与气垫登陆艇接触的衣物被吸光的场景。

  西联最初的登陆艇只能运载步兵,车辆什么的就算了。

  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载重更大的登陆艇出现了,已经具备搭载两辆步兵战车的能力了。

  海军陆战队得知此事后马上派出专人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气垫登陆艇拥有比传统登陆艇更好的登陆能力。

  传统登陆艇仅能通过全世界百分之十五的海岸,而气垫登艇则可对百分之七十的海岸进行登陆作业。

  而且气垫登陆艇的速度更是让传统登陆艇望尘莫及。

  传统登陆艇的速度大多在十二节以下,装备有机枪或小口径舰炮,吃水浅,机动灵活,可深入到登陆舰不能到达的浅水区和岸滩登陆;但续航力小,航速低,耐波性差,活动范围受到限制。

  而气垫登陆艇具有较高的航速和独特的两栖性,这是传统登陆艇无法企及的。

  由此海军陆战队希望获得一种载重更大的气垫登陆艇。

  海军陆战队最初的要求很简单,要求该型气垫登陆艇的造价要适中,能够大规模采购;长宽高要适中,能够顺利装进已有的两栖攻击舰中;能够运载一辆四一式步兵战车和至少二十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者四辆三六式步兵战车和全副武装的四十名士兵。

  可以说海军陆战队的要求还是比较合理的。

  气垫登陆艇的研究人员很快拿出了最初的设计方案。

  按照该方案,气垫登陆艇研究人员试制了一艘气垫登陆艇,该艇在测试期间表现出色,十分符合海军陆战队的需要。可看在那高昂的造价上,海军陆战队表示:还是算了吧,你们气垫登陆艇的研究人员还是拿出一款相对弱化版的吧。

  气垫登陆艇的研究人员也知道他们制造的这款气垫登陆艇的造价有多高,就算海军陆战队大规模采购,单位造价也只会让人难以接受。

  于是根据先前的经验,气垫登陆艇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了一款载重相对弱化版的气垫登陆艇。

  该型气垫登陆艇去掉了原型的很多东西,比如说降噪设备、六管二十五毫米加特林机炮、大口径火箭发射器,同时减小了长宽。这样一来造价终于降低了,终于能够大批量制造了。

  量产的气垫登陆艇保留了两挺十五毫米重机枪和两做七联装五十五毫米榴弹发射器作为自卫火力。

  载重上能运载一辆三二d坦克(海军陆战队版本的三二c型,稍微加强了正面防御能力,着重加强了顶部防御能力,重量达到了四十三吨)和四十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者两辆三零a式水陆两用坦克(或两辆三六式步兵战车)和全副武装的二十名士兵。

  说起三零a式水陆两用坦克,李斌又是一肚子郁闷。因为这所谓的三零a式水陆两用坦克实际上就是后世中国的六三a式水陆两用坦克。

  该型坦克战斗全重有所增加,乘员仍为四人。在改进设计中,着重考虑海上作战需要,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在战斗部总体设计和底盘改进中,加大了发动机水上功率,提高了喷水推进器工作效率,增加了前后浮箱,提高了浮力储备,使其在海上抗风浪能力大为提高,整车航行姿态好,能在五级风四级海浪条件下正常航行。由于发动机水上功率有所提高,并优化设计了车体外形,使其最大航速达每小时十四公里以上。

  改进后的新型两栖坦克火力有较大提高,换装了一百零五毫米低后坐力坦克炮,在两千米距离上可穿透垂直厚度二百六毫米的均质装甲,破甲弹的破甲厚度为四百毫米,摧毁一千毫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工事,消灭敌有生力量。在火力控制系统方面,使用二代光点式火控系统,并配新研制出来的双向稳定器,具备静对动射击和夜间射击能力,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武器系统射击精度和首发命中率。实验和演习表明,该型坦克配置大威力火炮及火控系统后,其总体性能大为提高。

  后世的六三a式坦克在攻击能力上可比这款山寨货强多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叫科技实力没达到呢?

  最终,这款气垫登陆艇被冠以“鳄鱼”的代称,进入海军陆战队服役。

  同时新研制出来的双旋翼直升机也诞生并配发给海军陆战队。

  尽管zty—1(一)型通用直升机/性/能优异,但其载重量是硬伤。为此西联军方也希望获得一种载重量更大的直升机。

  在新式直升机研制之前,西联直升机研制人员已经意识到单旋翼直升机由于发动机功率和直升机旋翼长度、强度的原因,想要再次提高直升机的载重量,就必须重新设计。

  有了这样的想法,西联直升机研究人员决定在新式直升机上采用纵向双旋翼,同时加长机长、机宽。

  等到李斌看到这款直升机的时候,李斌有点迷糊——这款直升机应该称之为ch-46(四六)海骑士直升机,还是ch-47(四七)支奴干中型运输直升机呢?

  其实也难怪李斌迷糊,关键是这款直升机实在是太像这两者的综合体了。

  严格的来说这款直升机像后者的地方比较多,像前者的地方主要在于其后部的起落架存放部位和飞机尾部是完全闭合的。

  后来李斌才了解到西联直升机研究人员为什么会这么设计。

  在后世,ch-46(四六)海骑士直升机的主要用户是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由于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作战范围都是在海洋和沿海地区,因此其必须具备在海面上漂浮的能力。这样一来尾部必须是封闭式,以此来防止进水。机身前方的舱门也是半开式,用来救援落水的己方人员或者打捞起落水物资、设备什么的。

  在后世,ch-47(四七)支奴干中型运输直升机很多国家都在用,但最大的用户还是美军和英国皇家空军。

  自后世的二战结束后英国已经陷入了衰落中,英国皇家空军的行动大多都是伴随着美军。因此不提英国皇家空军对该型直升机的使用也罢。

  由于美国在二战结束后四处“点火”,作为美军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直升机,该型直升机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接受战火考验。

  美军对该型直升机的运用主要是让该型直升机承担运输己方人员、物资、装备的任务。

  说白了,ch-46(四六)海骑士直升机的作战范围大多在海上和海岸线附近;ch-47(四七)支奴干中型运输直升机的作战范围大多在陆地。

  这样一来,同出一门的两者就变成了两种直升机。

  后来该型直升机有了zsy—1(一)直升机的正式编号。其中z代表直升机,s代表双旋翼,y代表运输。

  后来中国复兴军海军、陆军、空军、海军陆战队,四个军种根据各自的不同需要获得了符合各自需求的该型直升机。

  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得到的该型直升机与原型机几乎完全一致,被赋予zsy—1(一)a直升机的正式编号。

  陆军、空军得到的该型直升机与后世的ch-47(四七)支奴干中型运输直升机几乎完全一致,被赋予zsy—1(一)b直升机的正式编号。

  有了fgj—11(十一)攻击机(提前诞生的后世前苏联su(苏)—25(二五)蛙足攻击机的舰载型)、气垫登陆艇和双旋翼直升机,新式两栖攻击舰也就有了更加强大的战斗力。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其锋利的爪牙足以让世界各国为之头疼。

  后来该型两栖攻击舰被正式命名为新舰之征途贰级两栖攻击舰。

  至于为什么被命名为征途贰级两栖攻击舰,还不是当初西联军登陆台/湾的时候,西联军投入了四艘新式的两栖攻击舰,现在的征途贰级两栖攻击舰就是以其为蓝本设计的,不叫征途贰级两栖攻击舰才有鬼了。至于前者当然叫征途壹级两栖攻击舰了。

  后别分别这两型舰看的就是那个的舰首往上翘。不翘的征途壹级两栖攻击舰,翘的是征途贰级两栖攻击舰。


  (https://www.biqwo.com/dudu/49/49057/262058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