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第三罗马 > 3 巴黎 2

3 巴黎 2


  150万法郎能在1861年干什么?

  如果兑换成外币的话,可以兑换20-25万美元,5-6万的英镑,或者50万卢布;如果购买土地,可以购买5000亩灌溉良好的葡萄园;如果变成终生年金,可以有8-15万的终身年金;如果购买牡蛎,可以吃500万个……

  这笔钱虽然看起来很多,但是如果一旦进入期货期权和债权市场,就什么也不是了。但亚利的目的就在于期权市场。

  1861年除了断断续续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印度土公的叛乱以外,几乎世界都是太太平平的;除了新大陆。

  没有错,就是发生在新大陆北方的联邦(北方)和邦联(南方)统一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双方都在1861年末采用了禁运棉花的政策,以要挟欧洲获取欧洲力量的承认和支持。邦联是欧洲最主要的棉花供应者,曼彻斯特-利物浦和罗讷河谷以及西里西亚的棉花都仰仗于邦联的棉花供应。如果一旦出现禁运外加印度北方的动乱,在伦敦的棉花期货价格将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增长。

  但现在离禁运期还有几个月。

  亚利在前世作为一个不逊色的律师,恰好是一个不能说是权威或者是达人,勉强可以算是专家的期权保障律师。他对伦敦和法兰克福的期货市场不能说是了如指掌,也可以说熟悉交易所的各种诡计。

  亚利的目标是英属印度的长绒棉。以抵押卖空(BuyingonMargin)的形式,几乎包揽的能够买到的所有在1862年6月前交割的印度棉。

  按照他在巴黎联系的期货代理人的说法,完全是“大象穿针眼”式死法;不过按照亚利的计算,刨除债务,他能有50倍左右的纯收益。他现在就等待邦联出具禁运决定就好。

  ——————————————————————

  那笔交易是纯净赚,亚利把它能够调集的所有财产甚至是高利贷都投入了巴黎和伦敦的期货市场。

  到了九月份,亚利面临着非常严重的生存危机。他的花销几乎微薄,可是他甚得不向俄国驻法国大使借了几千法郎用于周转生活。他偶尔会出现在俄国大使的晚宴上,但绝大多数时间,他会独自一个人在离他家不远的咖啡馆,带上一本字典并花上一两法郎,要一份咖啡和奶酪蛋糕,在那儿的露天座位晒着太阳,呆上大半天看书或者看报纸,留意着新大陆的情况,多多少少有点和“下流人物”同流合污的意思,尽管这里是圣日耳曼区。

  他经常去的咖啡馆名叫Cafe-Des-Champes(作者杜撰,不过确实存在这么一个咖啡馆,但不在圣日耳曼区,而且是最近几年新开的)。因为亚利正在吃力地学着土耳其文,咖啡馆老板总认为,亚利是居住在库尔德斯坦地区的亚美尼亚贵族,非常熟悉波斯和土耳其的文化,刚刚抵达巴黎,没有什么朋友,这给亚利带来了很多烦恼,但亚利没有拆穿自己的身份,此原因倒不是什么类似的“扮猪吃虎”的设定,而是他现阶段生活确实拮据,不想为自己“高贵的身份”丢脸,尽管在很多普通民众看来,这已经是相当闲适的生活了。

  今天又是一个晴天,他读着用土耳其文写得《苏莱曼大帝》,最近他的法语口语突飞猛进,因为他已经快受不了舌头打两个弯的土耳其语了。

  “先生,这里有人坐么?”CafeDesChampes并不是什么知名的咖啡馆,即便偶尔客满,自恃贵重身份的圣日耳曼区居民也不会寻求拼桌或者做出无礼的举动。因此,这还是亚利第一次被除了服务员以外的人打扰。

  亚利做出了一个不耐烦的表情,望向了打扰者。

  此人穿着灰色的西装,衬衣和脖巾有些皱巴巴的,因为背对着阳光,亚利没有看清打扰者的面容。不过就衣服看起来,这个人不是在旁边闹哄哄拉丁区【注1】上学的学生,就是某个在政府上班的小公务员。

  “没有,但先生,我不喜欢有人与我分享同一张桌子。”亚利在观察这个打扰者的时候,用余光发现确实咖啡馆已经客满了。听咖啡馆老板说,有一个地理学会【注2】要在这里开研讨会。

  话说,亚利自己也的一件稍微有点褶皱的上装,在加上他年轻的面孔,如果说他也是在索邦的学生的话,没人会表示惊讶。

  “噢,很抱歉先生,我以为您也是这个学会的一员呢。”亚利终于看清了这个人的长相,长脸,鹰钩鼻,深眼眶,颧骨也不是很高。如果从脸看去,这个人应属于不算太文雅,也不算太粗暴的人。

  “没关系,不过现在,先生,请让我读完这本书。”亚利毫不客气地发表了驱赶这个不速之客的宣言,不地道的法语口语让他的口气相当强硬,丝毫没有表现出委婉的意思,“您要找的学会在里面。”

  年青人涨红了脸,这样直白的拒绝让他很难堪。这个学会正在研究从伊斯坦布尔修建到巴格达的铁路计划的研讨会,被店主听到之后,店主便怂恿这群人让那个孤独的亚美尼亚人进入讨论,没准能够给他们什么有用的资料也说不定。这个年青人便自告奋勇地承担了说服亚利的工作,但明显,这样直白的反感让年青人很不适应。

  年青人红着脸进入了店内,亚利继续以拄着咖啡桌的姿势,读着书。

  此后,他又被打扰了。

  “先生。”听起来这应该是一个中年人的声音,亚利不耐烦地转过头去,看向他。

  这次来的人比上次那个年轻人看起来好很多,上装,裤子以及皮鞋上没有一丝褶皱或者灰尘,稍微有些灰白的头发,外加一对松弛的招风耳。

  “先生,我们能够请你到屋里来参与我们的讨论么?”中年人看出了亚利表现出的不耐烦,用语更加委婉,“我们没准还能为阁下带来利益呢!”

  “我现在兴趣泛泛,也不需要阁下们的友谊。”亚利还是一样,不过他话锋一转,“不过你能提供一些我感兴趣消息,也不是不能商量。”

  “请说。”中年人也不怎么喜欢亚利这种轻视他们的态度,用消息换消息这种类似商业交易的行为也让他感观不畅,不过他们确实缺乏类似的信息,无论是商队带来的地理志还是俄国人编纂的地形图都让他们难以理解库尔德斯坦的地理环境,因此如果能从一个现成的当地人口中得到一些具体信息当然再好不过。

  ————————————————

  注1:拉丁区,是巴黎大学校和科研机构的主要所在地,有先贤祠,法兰西科学院等著名机构,离圣日耳曼区不远,但大多数都是学生,因此是“闹哄哄”的。

  注2:巴黎大学的前身-索邦大学位于拉丁区

  ;


  (https://www.biqwo.com/dudu/49/49341/265444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