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第三罗马 > 9 婚约

9 婚约


  亚利在当晚并没有去温存,亚利仍然没有办法接受那么的某种关系。无论是他接受的教育和精神上的某种迷信,都令他在潜意识上对这种不贞的关系很厌恶,虽然多森卡长得很像他前世的那个匈牙利女友。

  尽管这样,更令他厌恶的是他还要参照尼古拉的意愿,去娶那个丹麦公主多格玛。为此他愿意放弃一切权利能让他彻底享受自由。无论是他的秘书,还是贴身男仆都反对亚利这样做。

  “为何要这样做?为了虚无缥缈的宗教戒律,就值得殿下放弃职责而把皇帝和皇后陛下抛之不顾?”尤里说道。

  “瞧你说的,难道宗教戒律不重要了么!我们之所以是斯拉夫人,正因为我们遵循正教的领导,即便在公教统治欧洲时候也不例外。”亚利回答道。

  “我无法接受这样的懦夫行径。殿下你这样做,是把正教的美德放到了一边而单单的自私罢了!”尤里质问道。

  “我为什么不能自私?难道只因为我是帝俄皇储、大公,所以我就理所应当地做出违心的牺牲,甚至我都无法得知这种牺牲是不是值当的。”亚利反问道,“这样的行为称不上是懦夫行径,只是愚蠢罢了。”

  亚利并不对这桩婚事反感,甚至他在总参学院上学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他的爱情不由自己做主,但这桩亲事的对象已经变成了尼古拉的未婚妻,这就让他十分郁闷了——尤其是当他在尼斯得知,丹麦的多格玛和尼古拉已经在哥本哈根如胶如漆,连皇帝和皇后都认同了多格玛在帝俄皇室的成员身份了之后——在他尚保持童X的前提下,他就更在意多格玛的婚前贞洁。亚利早就明白他内心深处的自私,正因为这种自私,他也才变得相当独立和孤僻。

  “我想知道,在殿下你心目中,婚姻到底是怎么一桩事?”尤里抓住亚利在反驳之后的片刻犹豫,问道。

  “男人和女人灵与肉的结合。”亚利回答道,在他看来,人首先应该在乎自己,然后才会在意别人,“而婚姻,正式这种行为的黏合剂,正如砖块之间的水泥那样,只有这样,才能够不脱落。但我和那位丹麦公主,正如铁块和石块一样,即便有水泥,也难以长久,不如提前分离。”

  “可是,殿下如何确定,自己就是个铁块呢?”尤里问道。

  “您认为呢?”

  “我想请您认真考虑这件事。”尤里继续劝诫到,“这不仅事关殿下和皇室,还事关所有帝俄的人民。”

  亚利没有答话,他端起了他面前的那杯茶望着里面的茶水。

  “殿下!?”

  “我会仔细考虑的,按现在这样的情况,恐怕很难得出任何新的认知。”亚利终于把已经凉透的红茶喝了进去,没加糖和奶的红茶显得很苦涩,他意识到除了最近因为女演员的**遭到他训斥而与他闹情绪的弟弟弗拉基米尔大公之外,包括他个人理性在内的所有因素都反对他抛弃权利让他去跟多森卡结婚,甚至与皇帝关系渐渐疏离的皇后这次也不会站到亚利那一边。

  一场违拗亚利意志的婚姻已经无法更改,而且皇帝已经决定和丹麦签署条约,并让亚利去哥本哈根去向丹麦公主求婚。

  ————————————————————————

  到了1866年春,一切无事,从圣彼得堡到诺夫哥罗德,从哈尔科夫到顿涅茨克,从莫斯科到图拉,从萨马拉到阿斯特拉罕,很多的现代工厂如雨后春笋一般在这些工业区出现以满足跨西伯利亚的铁路的钢材需要。诺贝尔带着他几个弟弟从斯德哥尔摩返回圣彼得堡【注1】,亚利提供的帮助让瑞典人无法拒绝,在得到亚利的资金支持之后,这名事业遭受挫折的工业家安家到了圣彼得堡,这里有他童年熟悉的一切。

  在与诺贝尔和谈完毕之后,亚利很疲劳,深秋在南乌克兰发生的学生运动牵扯了他很多精力,在谢苗诺夫团和库班哥萨克进驻亚速之后,这场因土地税改革引起的反动运动才慢慢地平复下来。

  亚利在1月份曾经请皇帝赴华沙以减免与波兰民X主义者的矛盾,虽然最后皇帝并未成行,但作为婚姻问题的交换,允许亚利在波兰市中心为在几年前建立教堂。这样的举动赢得了不少波兰人的非常矛盾的好感——他们为这些柿油的殉道者建立祈祷堂,可偏偏祈祷堂是帝俄的皇储在这里建设的——有些波兰人甚至梦想能在亚利统治后使得波兰独立。若干年后,这些人确实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只不过代价大了一点。

  在北高加索,皇帝在亚利建议下推行的土地税改革让很多哥萨克村庄都不知所措,因为他们的土地原则上仍然属于帝俄皇室而不是他们的。这些哥萨克村民们无法得知是否应该向政府交税——他们都是自由民,农奴改革并不适用于他们——他们更希望耕种皇帝的土地而采用兵役的方式回报效忠的皇帝,皇帝似乎也很欣赏哥萨克的这种忠诚,限制了土地税在北高加索哥萨克地区的实施。

  亚利超负荷的工作让迫切地需要一段假期来缓解精神上的紧张,他在复活节之后向皇帝提出了要求,得到了应允。

  他的目的地是奥地利帝国的萨尔茨堡,他最近听闻,那里修建了一个温泉旅游区。尽管芬兰的温泉别墅也相当适合,但亚利联想到即将发生的普奥战争,变更改了他的计划,前往萨尔茨堡度假。

  亚利明确地知道他无力改变即将发生的普奥战争,但并不妨碍他发一笔战争财,如果可能,甚至可以通过发这么一笔战争财而将奥地利给彻底由内到外肢解掉。

  为此,他联系了法兰克福的犹太财团,请这些人联系在维也纳的犹太人,亚利决定在维也纳打一场漂亮的金融狙击战。

  ——————————————————————————

  注1:诺贝尔在圣彼得堡读过的他的童年,他的父亲,埃曼纽埃尔诺贝尔(1801-1871)是帝俄的军火供应商,诺贝尔一直在尼古拉-津宁指导下学习化学,18岁的时候,才离开圣彼得堡去巴黎。

  ;


  (https://www.biqwo.com/dudu/49/49341/265446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