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第三罗马 > 41 第二次巴尔干危机

41 第二次巴尔干危机


  亚利的案头不断收到塞尔维亚、保加利亚、亚美尼亚和希腊的士兵在虐X杀波斯尼亚的绿教教徒的报告。

  波斯尼亚和黑塞戈维亚的反抗是由波斯尼亚人反抗奥斯曼的暴政引发的,到了最后他们只是换了一个又一个征服者。这些可怜的“陷入歧途”的“斯拉夫兄弟们”夹在公教和正教之间,他们要么选择完全转教,要么选择被宗教清洗。

  而保加利亚的去奥斯曼化更是血腥的令人作呕,狂热的正教教徒将中世纪的十字军风格的复仇强加给信奉绿教的村民们,在皮特里奇的85000人口中,活过“宗教净化”的只有25000人口规模的正教教徒。

  至于希腊,一些国家复仇主义者开始组成爱琴海盗,不断袭击因去武装而的失地——伊兹密尔港周围地区,这些希腊海盗劫掠一次之后再返回在劫掠。

  帝俄对此表示了最强烈的谴责,亚利分别从这三国召回所有帝俄的军政人员和大使;并通知德意志和不列颠两个欧陆重要的列强:帝俄势力正式脱离巴尔干,要求这两个国家在不损害巴尔干国X家X主X权的前提下进行对骇人听闻的暴行干预,维护稳定。

  这样的行动正中不列颠和德意志的下怀,在帝俄废止与多国的互助条约之后取代了帝俄在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权利,而帝俄支援最多的塞尔维亚则与被俾斯麦孤立的法国签订了同盟条约,以保障不受不列颠支持的保加利亚的或者受德意志支持的匈牙利的入侵。

  现在的帝俄实在是众矢之的:在俄土战争中,帝俄受益领土上除了一直被不列颠所抗议的君士坦丁堡之外并无实际合法进项(缴获奥斯曼国库的金币另计),亚利所推进的抑制策略受到了圣彼得堡各个阶层的不满,但还是进行了主动收缩,帝俄从巴尔干的烂摊子中抽身回来。

  自从8世纪保加尔人和斯拉夫人进入巴尔干之后,那里一直不消停,即使连续十多次的十字军东征,蒙古入侵和奥斯曼入侵也没让那儿彻底平复下来,反而在一次又一次的迫害与起义中一次又一次地消磨着占据那里的大国力量。从保加利亚帝国11世纪到21世纪的一千年里,所谓的斯拉夫兄弟之间也是龌龊不断。

  这样进行历史认知,亚利似乎可以理解为何奥属加利西亚王国的波兰人看不起这些在巴尔干居住的斯拉夫人了。亚利感觉帝俄在巴尔干的使命和目的已经达到,干预太多反而会让当地居民对帝俄反感,保存一份与帝俄的兄弟般的感情就能让帝俄在巴尔干成就很多事。

  ——————————————————————————

  达格玛在君士坦丁堡会议期间来到了浓郁拜占庭和塞尔柱所代表的东方特色的第二罗马,与她同行的还有短暂回帝俄省亲的希腊王妃奥尔加,希腊王室为帝俄皇储夫妇提供了他们在科孚岛的别墅让亚利和达格玛在享受亚德里亚的海滨阳光。

  亚利很不喜欢在北纬四十度线以南的地区,不仅仅是因为气候原因,而且还有蚊子和苍蝇——这两个不经意间就带来死亡的物种,但为了自从亚利胞兄尼古拉谢世之后就从未访问过南欧的达格玛,亚利接受了乔治和表妹奥尔加的邀请,在科孚渡了几天假期。

  达格玛已经33岁了,与14年前相比,变得更加成熟,尤其成了亚利一双儿女的母亲之后,这份魅力又加上了一点母性的光辉。

  这是达格玛自受孕生子之后第一次访问除了波罗的海国家以外的地方,听着拥有埃斯库罗斯余韵的语言让达格玛的访问倍感新鲜。在君士坦丁堡的帝俄皇储夫妇在接下来对雅典的正式访问中得到了两人远甚于帝俄国内的热烈欢迎。

  希腊是除了保加利亚以外从俄土战争中获利最大的一方:约阿尼亚、艾泽萨、南马其顿与爱琴海诸岛获得了解放。这样的成果是在未付出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完成的。在亚利在巴尔干的几个月中,达格玛曾经试图说服自己的弟弟与帝俄一道参与对奥斯曼帝国的进攻,却没有效果,为了安抚不列颠,亚利将上述地区授予不列颠支持的希腊以换取格拉德斯通内阁对君士坦丁堡协议的支持。

  不明其中意味的希腊各界认为是希腊王室与帝俄王室之间良好的关系才使得希腊在君士坦丁堡条约中获得了照顾,获得了全境解放。

  无论是乔治一世还是奥尔加经常在哥本哈根和圣彼得堡见到亚利和达格玛,两家人关系甚好:亚利不会不知趣地否决希腊民众对他们的美好观感,希腊未付出一兵一卒就得益于君士坦丁堡协议是事实,但这只是这个宰割奥斯曼帝国的副产品而已,不列颠担心近东局势失控,也愿意让希腊作为制约帝俄的存在发挥作用。

  ——————————————————————————

  随着奥斯曼帝国的急剧衰退,中东变成了一个扑朔迷离的局面。

  首先是帝俄借俄土战争时期,在库尔德斯坦和特拉布宗部分区域建立了两个保护性质的帝俄卫星国——亚美尼亚大公国和库尔德斯坦大公国,然后借着与伊朗的良好关系的便利将触手伸向了巴格达和巴士拉;不列颠得到塞浦路斯之后,见奥斯曼帝国已经无法维持,出兵占领了叙利亚和黎巴嫩;高地贝都因人也在不列颠和帝俄的默许下进入麦加和麦地那;埃及和约旦帕夏见到奥斯曼的无力之后宣布约旦脱离奥斯曼帝国成为了主权国家。

  亚利曾经考虑过把德意志拉到这个中东乱局中把水搅浑,俾斯麦何等老道,在中欧和近东两个问题被帝俄绑架之后,不想被帝俄绑架第三次,即使他希望能够维持德意志和帝俄的和平,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吃哑巴亏。

  现在的中东和近东的乱局让亚利很难堪,稍微处理不慎就会导致英德两个列强与帝俄发生战争;而日渐对帝俄在巴尔干扩张不满的匈牙利也有可能会加入这个阵营对帝俄进行封锁;本来大好的不列颠孤立局面就因为帝俄的自身野心而变成了对帝俄孤立的严重局面。即使帝俄退出巴尔干,也不能让这两个国家产生放心的感觉,在这样的外交压力下,亚利的抽身计划还要继续。

  奥斯曼帝国因为欠债和威望已经没有办法成为制约帝俄的要素了,在东地中海,缺少缓冲地带的俄英就会直面冲突,直面冲突就会有加剧的可能,在冲突加剧之后极易擦枪走火而导致英俄全面战争。以帝俄的实力,单独对抗不列颠并不困难,甚至把不列颠赶出印度也不是不可能,困难的是能否确保德意志的中立和如何处理南亚发生的骤变。

  在亚利一筹莫展之际,在1879年发生了针对匈牙利的第二次巴尔干危机。

  ;


  (https://www.biqwo.com/dudu/49/49341/265449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