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第三罗马 > 5 改革 2

5 改革 2


  整个帝俄在亚利的改革计划中,需要非常多的金钱。

  亚利通过期货、金融机构和从苏伊士运河公司的并购先期为自己积累了一笔款子,不过这笔钱是亚利的个人财富,促进投资可以,但如果投进基建存属杯水车薪。

  作为一个后起的国家,需要从先进国获得技术,又得不断地去投入搜寻潜在的殖民地和市场,从这些地方获取收益,以稳定生产销路。先进国可以通过资金技术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后进的国家;而后进的国家通过商品贸易和政治利益控制更加落后的国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不列颠和法兰西为首,德意志,意大利,帝俄与美利坚为二层,而其他国家为三四五层的金字塔式结构。

  在第二层结构的只有德意志和帝俄稍稍好一些,剩下的三个国家的崛起都与英法的金融密不可分,甚至德意志在崛起的时候,也需要依赖长期敌人法国的借款;如果依照21世纪的标准,法国就是在资敌,而在19世纪中晚期,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生意就是生意。”

  亚利需要资本积累,为此,在担任皇储期间,他推行了帝俄财产税和居住税——只要居住在帝俄,除了儿童,学生,宗教人士以外和无论是有无国籍,都需要向当地政府缴纳一笔税务;有财产的比没有财产的缴税更多。

  这样的一笔税收当然得到了很多有产者甚至是农民的反对,而对占有土地而且负债累累的帝俄某些贵族更是灾难性的——他们的担保全都归属了帝俄农民银行,亚利就是通过这样的税收和金融手段,一点点地筹集再建设的资金。

  ————————————————————————

  除了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改革,最应当得到重视的还是亚利推行的人口和教育改革。

  《义务教育法》作为帝俄兵役法的补充,不仅仅把征兵的主要性别——男性划为了被教育的主要客体,而且包括了所有帝俄的女性。

  亚利的志向就是不搞性别差异,两世为人,他都很敬佩并认识到帝俄妇女在生产生活方面的贡献。他希望未来的帝俄妇女能够独立并实现妇女权利的解放,他在所有的法案中用词都是“普通民众”而不区分男女“国民”或者“公民”。以借此彻底结束妻子和女儿对丈夫和父亲之间的附庸关系。

  帝俄的人口增长率在整个19世纪都位居欧洲第一,平均增长率都能够达到世界第一。不过单独的劳动生产率并未有什么质的增长,全国2/3都是贫困的农民,这样贫困的农民必然不是亚利追求的“受统治阶层”。他需要所有的帝俄国民能成为德国下萨克森或者巴伐利亚那样的富裕阶层。除了必要农业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之外,普及义务教育是亚利长期的追求目标,以求让最贫困的阶层能够获得真正的解放。

  ————————————————————————————

  亚利需要为帝俄争取崛起时间,为了稳定局势加入了三国同盟;亚利打心底愿意跟不列颠处理好关系——与德意志相比,不列颠对帝俄的安全影响更大。

  不列颠和帝俄在近东,中东,中亚和远东漫长的国境线均存在较大的利益冲突:帝俄借亚美尼亚和库尔德斯坦问题向波斯湾地区施加政治影响力,已于1878年的4月份占领了基尔库克并把这里作为库尔德斯坦的首府移交给了库尔德人。这样的安排让波斯汗国非常不满——在大不里士生活着将近100万库尔德人和将近15万阿塞拜疆人【注1】,帝俄的所作所为无异于对波斯的分裂。这样的奥斯曼自治政策当然不可能被接受,只可惜不列颠已经签订了君士坦丁堡协议,获得了塞浦路斯和地中海东岸的直接管辖权,于是便放任帝俄在亚美尼亚,卡尔斯和特拉布宗以及库尔德斯坦的帝俄自由行动。

  阿富汗,也在《俄英协约》之前的库什卡事件【注2】与帝俄交恶,至于拥有广袤边界的东方帝国,更是视帝俄如同心腹大患。

  这些与帝俄的邻国和缓冲国都把“远交近攻”的手段玩了一个透彻,他们倒是能够正视帝俄在当地的强势,宁愿引入志在夺取市场和软政治势力的不列颠以抵抗帝俄在这些地区的扩张。

  双方已经在中亚达成了一项协约,把阿富汗和吐蕃两个地区作为缓冲带,停止在中亚而不是波斯的敌对行为,现在两国的主要争议问题是在君士坦丁堡和远东,只要帝俄在中亚的总督不作死,不去寻求彻底把不列颠从南亚次大陆驱逐出去,帝俄和不列颠就“不存在解决不了的矛盾”。

  以此为契机,在不列颠远征阿富汗惨败之后,不列颠开始考虑协调与帝俄在中亚的关系。在君士坦丁堡协议之后,亚利向格拉德斯通内阁保证,除了商品贸易,因为疾病防疫和宗教问题,帝俄不会寻求在印度的政治利益。

  经过了漫长的谈判和考虑,尤其是亚利公布了改革计划之后,无论是对内的冲击还是亚利的工业计划,都需要集中国内力量对付可能的内乱,而少考虑扩张:不列颠议会终于1881年末通过了与帝俄在中亚的妥协议案。虽然没有结束俄英在机动的敌对,却解除了俄英接近的最大障碍;这样的一份条约最终变成了俾斯麦心病,这位睿智的政治家害怕俄英接近,最终取代三国同盟的地位。

  ——————————————————————————

  注1:这个数据是根据伊朗1880年的人口数和2010年人口数按比例推算出来的,不准确;

  注2:库什卡事件,原本发生在1885年的阿富汗-帝俄边境危机,消息一经传播,让不列颠几乎与帝俄在中亚开了仗,为了避免危机,两国在未经阿富汗同意的情况下,划定了阿富汗的边界,让阿富汗成了缓冲国;这样的协议让帝俄南进扩张路线停止,也减轻了不列颠在阿富汗的势力影响。

  ;


  (https://www.biqwo.com/dudu/49/49341/265450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