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第三罗马 > 12 国家杜马

12 国家杜马


  亚利按照他的行程,把达格玛和他两个孩子送到哥本哈根去消夏,自己则前往柏林与俾斯麦就细节问题进行谈判。

  因为框架性的协议已经被德皇与亚利的铺就,接下来的谈判没受多大阻碍就完成了细节性的讨论。在柏林,亚利应邀去帝国议会演讲,阐述他对于司法机构对决策机构的意义——拥护决策机构决定是爱国,而反对未必不爱国。不过,亚利同样提出,对不遵守社会秩序和他人生活秩序的集会和罢X工应当进行彻底的压制。

  亚利在柏林大学演讲的题目与他在议会的题目如出一辙,都是如何避免政府权力滥用云云。对帝俄和德意志的未来发展和帝俄在未来的挑战,他提也没提——说了也没有用,不过亚利还是第一次为柏林大学进行演讲的外国君主,而且演讲的还是类学术课题,不能说博得了这些学生们的好感,只要也没让德意志后来的议会议员们厌恶。

  ————————————————————————

  等亚利回到圣彼得堡,某些在暗地里对皇帝很不满的人马上停止了窃窃私语,即便在3月份与俾斯麦的交谈中亚利未达成消除关税壁垒的成就,这次也应该算弥补了上一次的某种过失。

  各地的选举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按照亚利的要求,1883年-1885年是一个500人的看守议会期,85年之后则是完整的一千人杜马大议会期,议员只要获得所在选区多数支持可以连选连任——这是国家杜马,也就是议会下院。

  而议会上院,则被称为最高苏X维埃,不是部长会议或者御前会议,本质是按照行政区划形成的议会上院——议会上院没有提案权,只有表决权;而人数上,上院也少得多,只有下院的四分之一。

  至于贵族希望保留的“先天”席位,则被完全废除,亚利曾经希望效仿不列颠的上议院或者法国复辟时期的贵族院为这些贵族为上议院保留席位——这种考虑后来没有进入帝俄的宪法——其原因是在亚利《土地改革法案》和农业银行的催收之后,帝俄很多贵族被债务催收压垮了。在经济上的失势让这些贵族失去了在帝俄政务上的影响力。

  至于士兵和官僚两个群体,也被边缘化了,帝俄宪法只要是行政机关人员就不能进入帝俄最高的决策机构;这样可以尽量避免行政权力干预立法和司法,固化某类社会群体的统治地位。

  而帝俄正教教会,则非常特殊,正教教会跟英国国教一样,同样奉君主为最高领袖;亚利把曾经的权利分离出去之后,帝俄教会变成了一个类似于从属于世俗权力的一个宗教机构——这是帝俄的教士阶级不可能接受的——这样的解决方案是,帝俄的教会被授权进入帝俄的司法系统对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进行监督;在最高苏维埃,也给予教会进行旁听而且参与某些委员会的权利。

  总体来说,帝俄的国家杜马完全地是照搬不列颠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议会系统和任职制度,只是把后世更多法案的中心部分,代入进了成文化的宪法法典中——即所谓的“人民的意愿”【注1】。

  ——————————————————————

  这就是1882年下半年看守杜马选举前的法律前提,真实的普选情况是,很多缺少教育的农民和市民非常盲目地就选举了当地“德高望重”的贵族士绅成为了他们的代表人。在这一点上,因为没有为贵族特别设置上议院,从而很多在乡间从事农业的小贵族和自耕农反倒占据了第一届国家杜马的大多数席位的候选人,至于一直呆在圣彼得堡、莫斯科、基辅和明斯克的大贵族,受限于选举地区的资格限制,反而变得更少了。

  帝俄的宪法让大贵族们陷入了两难,倘若他们回到自己的庄园从事农业生产再被选举为议员从而进入政局,就要抛弃在中心城市已经取得的关系和地位,与被他们瞧不起的乡绅竞争竞选当地的议员;若他们要留在大城市,就要接受挑战——他们有免试进入帝俄高等院校受教育的权利,而从事帝俄的行政(包括武装力量)和司法领域进行工作——随着帝俄各项事业受教育因素的加强,凭借着已经受优良教育贵族的某种先天的优势,帝俄大贵族反而更容易取得成功。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这些贵族仍然组成了大部分帝俄中央政府的要害职位;这不仅仅是某种妥协,亚利对现实认识清楚——帝俄的君主专X制在帝俄各个角落的势力,让亚利可以不忌惮贵族们的反对——他们确实也能够起到减缓柿油势力的过于膨胀。倘若使得曾经的帝王近臣们走到了对立面,亚利才真的变成孤家寡人,也无力将自己的意志灌输到帝俄的运行中——以此为前提,亚利重新修复了与代表大贵族势力的保守派关系,这种君主-贵族间的“和善”在几年之后成功地让同情在鞑靼斯坦与阿斯特拉罕接壤地区的某些暴X动的社会党人下台。

  ————————————————————————

  第一届制宪会议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亚利的头衔。

  说起来,帝俄的君主之前一直依照斯拉夫的习惯,以“凯撒(Tsar)”为称呼;不过,这样的称呼在彼得大帝时期被改成了拉丁文的“皇帝(Imperator)”。而几年前,在席卷巴尔干的俄土战争中,保加利亚的国王也自称为“凯撒(Tzar)”,因而如何定义亚利的头衔,成为了问题。

  亚利头衔不仅仅是一个称呼问题,在帝俄的不断扩展中,帝俄皇帝相继打败了金帐汗国的后继者——克里米亚汗国,喀山汗国和萨马拉汗国——而且在波尔塔瓦战役之后,被征服的公国领的法律地位则完全不一样,更不要说在拿破仑战争中获得的波兰与芬兰——中亚和西伯利亚边疆区的地位也成问题。

  这样的结果就是,第一届杜马会议马上对帝俄的宪法解释进行了部分修改,改动之后,亚利的头衔变成了:

  “奉天承运,所有罗斯人的皇帝和独X裁者,罗马帝国皇帝,波兰国王,芬兰大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大公,君士坦丁堡的守护者,以及其他”

  在这样一个头衔产生之后,整个帝俄开始筹备第一个“宪制”“民选”的皇帝的加冕礼。

  ——————————————————

  【注1】:人民的意愿——刺杀亚历山大二世的组织名称;

  P.S.终于结束了国内的各种麻烦事,感谢大家关注。

  ;


  (https://www.biqwo.com/dudu/49/49341/265451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