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第三罗马 > 16 华沙

16 华沙


  亚利没去管帝俄在远东的行动,如何让东方帝国在一份帝俄收益的条约上签字是内阁和阿莱克西斯的事情。

  出于蚊虫的原因,亚利不太喜欢夏天的圣彼得堡和克里米亚,除了自己居住的阿尼奇科夫宫,他夏天的官方住所只有远离城市的彼得霍夫宫或者芬兰的温泉庄园。除非是为了访问希腊,不然亚利也很少在传统的帝俄夏宫克里米亚驻足。达格玛在乔治在巴库不幸罹难之后寡寡欲欢。为了安慰达格玛,亚利把立法餐的职责交给了阿莱克西斯后,带着达格玛,去克里米亚度假。

  可能因为皇帝长时间没有使用过利瓦迪亚行宫的关系,宫殿外墙已经有些破旧而且缺乏维护,不过房间内的设施还算整齐。

  达格玛和亚利已经过了持续将近10年之久的热恋和短暂互相厌恶的时期,现在的达格玛对亚利而言反而像亲人一般——甚至,按照亚利的表述,皇后本人已经成为了阿尼奇科夫宫固定的一部分:他知道,达格玛就在那里。

  乔治之死对亚利的伤害也是巨大的,达格玛那种难以平复的伤痛不同,亚利在乔治葬礼之后的几天之后就可以毫无异状地出现在克里姆林的沙龙内举办酒会,在席间,他与莫斯科的金融家们谈笑风生。至少在表面上,完全看不出他是一个在两周前刚刚失去唯一儿子的父亲。

  等到了利瓦迪亚,坐在自己的阳台享受海风的时刻,亚利自从去年积累的颓态不可避免地显现了出来,在人前一直保持坚毅并精力旺盛的皇帝像一个老人那样蜷缩在自己的躺椅里。照顾的人和被照顾的人正好相反了,好在宫廷的仆人们尽职尽责,至少没发生需要皇后来照顾皇帝的情景。

  亚利在克里米亚呆了整个夏天:在白天时,亚利总是一个人在宫殿正对着黑海的阳台的躺椅上休息;有的时候,达格玛会在另外一张躺椅上陪着亚利;而在夜晚,他会在自己的书房里忙到很晚,甚至他经常在书房或者地图室内就寝。在整个1901年的夏天,包括亚利和达格玛在内的100人居住的利瓦迪亚与之前处于的半荒废状态没什么不同——都是一样的静谧——亚利在疗养中需要一个静谧的环境,以至于仆人们的交流不得不低声说话。

  亚利在7月下旬的时,精力稍稍地恢复了一些。他与杜森卡的双胞胎结束了远东的军事训练之后来到塞瓦斯托波尔述职,因为距离比较近,亚利偶尔会在去雅尔塔与他的两个儿子见面。至于说亚利这么做到底是不是有些对自己忽视马什切斯基双生子的存在而内疚,估计只有亚利自己才知道。

  ————————————————————————————————————

  亚利于九月份的时候和达格玛一起回到了圣彼得堡。亚利除了因为修学旅行在巴黎和伦敦呆得时间比较长以外,从来没像1901年的夏天那样连着好几个月的时间都在克里米亚。

  克里米亚的旅行让亚利紧绷的神经得到了调节,至少从亚利回城顺道去塞瓦斯托波尔视察帝俄黑海舰队司令部的时候开始,已经在亚利身上看不出任何在雅尔塔宫殿里那种萎靡不振的样子。皇帝的目光坚定,说话的语气非常沉着。亚利说道,帝俄陆海军的目标是为了和平,这个和平不仅仅是帝俄自身的安宁,而且是整个世界的安宁。

  亚利在规程时,并未选择哈尔科夫的东乌克兰线路,而是取道敖德萨-基辅-明斯克那条更靠西边的铁路经维尔纽斯回到圣彼得堡。在基辅和明斯克,亚利和达格玛访问当地学校和孤儿院,晚上会在下榻的酒店内与当地贵族和工业家开酒会。他也偶尔访问当地大学,给学生们演讲并回答一些问题。在规程途中,亚利的日程逐渐增多,到了圣彼得堡时,亚利已经完全恢复成帝俄需要的“强人”。

  在他的书房,只有一些不算特别重要的电报需要他处理。他收到的第一封电报并不是什么特别紧急的事情,他伦敦的剧院经理说有一个波兰乐团希望把亚利填词作曲的音乐剧《悲惨世界》去华沙和克拉科夫公演,想询问亚利的意见。

  跟亚利‘借鉴’自韦伯的对舆论“无害”的《歌剧魅影》不同,雨果的《悲惨世界》直接描写了巴黎学生要求柿油的1832年的革x命,在很多情况下这样的情形不由得会让观众联想到同时期的波兰起义和时间近似的十二月党人起义。

  以至于亚利负责的安全机构直接不允许这部由“旅居伦敦的亚美尼亚人”改编的法国名著进入帝俄。

  这样的安排本来没有什么问题的。帝俄的出版审查部门可以按照权限,直接拒绝这部作品的引进;亚利在伦敦的剧院经理也以这个为借口搪塞要求把这部作品引入帝俄的商人。可是在1900年,俄属波兰的塞姆(相当于帝俄的杜马)改变了作品审查制度,亚利需要重新选择一个可以拒绝波兰人的借口:亚利陷入了两难,作为名义上的作词谱曲的“原作“,一方面他希望能看到这一名作在整个帝俄公演;而作为帝俄的皇帝,这样的作品上映无疑会刺激某类人的神经,从这样的作品中得到启发:亚利似乎也明白波兰人在这方面的意图:帝俄的审查制度决定了这样的作品必将跟帝俄的舞台无缘,然而作为自主自治的个体,在波兰上演却没有这样的顾虑——尤其是现在的波兰当局希望有这样的作品来鼓舞其人民追求柿油的精神。

  在考虑了很多因素之后,亚利欣然决定同意波兰剧团的请求:但给出了一个条件,这部作品要在华沙的大歌剧院进行首演;波兰人很给面子地同意了。作为华沙大歌剧院的主要赞助人,剧院经理也向皇帝发了一份邀请。

  ;


  (https://www.biqwo.com/dudu/49/49341/276195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