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明朝之未来 > 第三章 号召

第三章 号召


  元朝灭亡以后,蒙古朝廷退回草原,在蒙古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大小游牧集团,或称“兀鲁思”,或称“土绵”(万户)。明初,蒙古分裂为东西蒙古。

  西蒙古又称卫拉特人(或称瓦剌、额鲁特),其首领继承了元朝太师的称号,游牧在杭爱山以西、天山以北的草原。

  东蒙古人(鞑靼)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是北元的本部所在。蒙古大汗的牙帐就在东蒙古。

  明成化六年,蒙古大汗大元汗(明译为达延汗。全名孛儿只斤巴图蒙克。明代史书称其为“小王子”。)创立喀尔喀汗国。达延汗即位以前,在东蒙古中央地带已经形成了六个大万户,但是除了大汗所在的察哈尔万户,其余万户都在异姓贵族统治之下。

  达延汗经过长期的斗争,结束了异姓贵族对各部的世袭统治权,在东蒙古确立了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直接统治。

  左翼三万户有察哈尔万户、喀尔喀万户、兀良哈万户(这个兀良哈部不是兀良哈三卫的兀良哈,而是世代为黄金家族守护不儿罕山陵寝的部族);右翼三万户是鄂尔多斯万户、土蛮万户(蒙郭勒津)、永谢布万户。左翼三万户由达延汗直接统治,达延汗驻帐于察哈尔万户;右翼三万户由济农代表大汗行使管辖权,济农驻帐于鄂尔多斯万户。这六万户除兀良哈万户以外,达延汗把其余五个万户都封给了自己的儿子领有。

  达延汗共有十一子。达延汗将其第六子阿鲁楚博罗特与第十一子格埒森扎分别分封到喀尔喀万户的左翼和右翼。喀尔喀万户早在达延汗或者更早的时代就游牧在今哈拉哈河流域(“喀尔喀”是“哈拉哈”的不同汉语音译,部以河得名)。

  巴图蒙克死后,喀尔喀左翼随蒙古大汗打来孙南下大兴安岭驻牧,所部号称“山阳喀尔喀”,即“内喀尔喀五部”,实际上脱离喀尔喀万户而自为一部。

  右翼格埒森扎从哈拉哈(喀尔喀)河流域和克鲁伦河附近向西面发展,与兀良哈万户接壤,并与之发生了矛盾。蒙古大汗博迪率领各部征讨并瓜分兀良哈万户,格埒森扎分得了原兀良哈万户的牧地和部分属民。其结果,喀尔喀万户的势力一直延伸到杭爱山,尽有漠北草原。

  之后,喀尔喀渐渐发展为东至额尔古纳河,西至科布多,南临大漠,北与布里亚特蒙古接壤。

  喀尔喀蒙古就是漠北蒙古,即为外蒙古。

  格埒森扎死后,其七子析产,形成七个游牧集团,习惯称“七和硕喀尔喀”或“七鄂托克喀尔喀”。

  “和硕”——和硕是指城或国,等同于汉朝的国,不是国家,是王国。

  “鄂托克”——汉意“营”或“部”,是元、明两代蒙古“万户”下设行政建制,称千户。它是组成万户的小领地名称。战时每个鄂托克要根据人口的多寡提供一定数量的军队。一般标准是一千。

  之后,七鄂托克喀尔喀渐渐形成为札萨克图汗、土谢图汗、车臣汗等三大部,互不统属。

  如今喀尔喀三大部下,有众多因为与历来各部大汗有亲近的血缘关系或因为战功,而被各部大汗赐予而建立的鄂托克。

  鄂托克下还有名为爱玛克的单位。爱玛克是彼此有亲族关系的家族集团。几个爱玛克组成一个鄂托克,甚至一个大的爱玛克就是一个鄂托克。

  游牧于同一地区(努图克)的同族阿寅勒集团称之为爱玛克,它是近亲家属的结合,是由渊源于一个共同祖先的人们结合而成。

  阿勒寅是组成爱玛克的最基本的单位,阿寅勒是同姓或近亲组成的同一个努图克上游牧的,以禹儿惕(帐幕、蒙古包)为核心的蒙古社会最小生产单位。

  相当于统计草原人口使用的基本单位落,一般一落是5到15人。

  蒙古部落中还有一个特殊的部落——“塔布囊”。“塔布囊”为为第五王之意。

  成吉思汗在建蒙古国中,者勒蔑累建功勋。成吉思汗就把自己的独生女儿华荫公主斯琴思其格力克下嫁给了者勒蔑的终日战而不食不饮不知**的儿子吉布其其格(亦作也孙帖额)。

  成吉思汗说:“我将独生女许给济拉玛子,非因其子仪表非凡、聪明过人,乃当讨伐萨尔拉格五部时,者勒蔑伤其父母所生之驱,毅然拔刀砍伤自己的肩膀。今念其功,我将亲生骨肉许给其子,以为嘉奖,合于社稷兴望之大理!如今吉布其其格已定为我家女婿,因此,其待遇应与四子同。

  “塔布囊”“生男世尚公主”、“生女世为后”。到现在已形成一个强大的族帮群体,明廷称之为朵颜(朵颜即那彦),蒙古人称朵颜卫为兀良哈。

  朵颜卫——兀良哈与泰宁卫——翁牛特、福余卫——乌齐叶特被明朝笼统称作朵颜三卫或兀良哈三卫,把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的驻地统称为“兀良哈地区”。

  而王皓来到的这个蒙古部落是一个特殊的爱玛克。这里的人基本没有血缘关系。

  这里的人基本都是因为各种原因从附近各部落里逃出来的阿达克昆(贱人)、哈喇昆(一般人)、恩衮昆(平民)、奇塔特(汉人)或孛斡勒(奴隶)。也有的是祖辈就来到了这个爱玛克,一直在这里生活。

  这个爱玛克里各部落的逃亡奴隶最多。所以也被附近的爱玛克和其他部落称为奴隶爱玛克。

  王皓听老道士说着,脑子里忽然冒出有关这里的资料.

  这片土地下资源多的让人无法想象,煤、铜、钨、莹石、金、银、铝、锡、铁、铅、锌、石油等80多种矿产。其中石油、天然气、黄金、铜的储量列入世界前十位。

  后世的这里有迷人的景色,有最鲜嫩的牛羊肉,当然最让人称道的就是随处可见的喀尔喀蒙古族美女了。只有二百五十万人口却有很多的乐队,有的乐队更是属于世界级的。《乌兰巴托的夜》和很多原创于这里的歌曲在中国被改编翻唱。

  可惜现在是三百多年前,大明朝的年代,而且还是明朝末年,崇祯二年(1629年)。

  这个奴隶爱玛克部落介于土谢图汗部落和车臣汗部落之间。一条西北——东南向的山脉和克鲁伦河一条直流流过形成的沼泽地紧密包围之间。

  王皓脑子里除了崇祯吊死在故宫后的歪脖子树上,独臂神尼,李闯王,吴三桂,满清,皇太极,国姓爷和他爹的名字,再没有其他更多的关于这个时代的历史资料冒出来。

  倒是对这个时代的武器和手工业发展资料好像知道的更多一点,而且这些东西的发展史和最终版本都清晰的出现在脑子里,而且稍微一联想,又有好多的技术资料出现在脑子里。

  王皓突然想到了这里的河流和朝鲁带他来部落的路上看到的那些碱。

  “对啊,草原上是不缺这些化工原料的,而且这里矿产这么丰富,完全可以发展起工业体系来。”

  “我难道是来拯救地球来的么?”王皓脑子里顿时出现了一个把裤衩穿在裤子外面的形象。

  在老道士讲这些之前,王皓已经在吃饭时,答应留在这个部落里。他也想不到自己还能去哪。老人询问时,他和老人说他希望把这里当自己的家。

  老人听到家的时候,庄重的点点头。给王皓介绍了周围的人。包括那个叫朝鲁的壮汉。也把王皓介绍给了大家。

  不论长的凶恶与否,看到老道士已经决定把王皓留在部落里后,都很和善的和王皓打着招呼。王皓看得出来,所有人都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家人。

  王皓和每个人都礼貌的打了招呼。也仔细观察着。金发碧眼的、灰发蓝眼等等的色目人、蒙古人、维吾尔人、汉人、回回人,各种人种都有。不论什么人种基本都会说蒙语和汉语。交流起来很方便。

  回到老人的屋里。王皓拿出那个钱袋,倒在老人的炕上。

  老人拿起一个铜钱,出神的看了一会,一丝缅怀挂在眼角。

  “牧人不需要这些,也不懂他们的价值,只有那些精明的权贵才用得上。”

  老人把钱又装到钱袋里,递到王皓面前:“你收起来。”

  王皓也不客气,把钱袋收到了背包里。

  老人的话必须听,像这个部落里的所有人一样。因为他是大家公认的首领。

  王皓又把背包上绑着的皮甲、弓、弦和其他从尸体上拿的东西都一一放在炕上。

  “这都是昨天的战利品,我当时不知道,就拣自己有用的拿了。箭支在碰上朝鲁的时候他拿走了,正好----我根本不会用弓箭。”

  看到王皓拉开背包,要从里面往出掏东西,老人示意他停下。

  “你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出来。以后也尽量不要让我们看到。部落里只有你有这个资格。我也会嘱咐他们。”

  老人又良久望着屋顶,似乎是出神,也似乎是思考。

  “牛羊开始肥壮。秋天很短。部落里在准备过冬的东西。部落里如果能有更多的人就好了,可惜没有更多的地方用来开垦种粮。牛羊也不能再繁衍太多,富余的草场也不多了。每年这个时候都有一些孩子再也回不到部落。

  人力有穷尽,我老了。

  朝鲁是个好孩子。勇敢,聪明,忠诚。他是部落里战士们的主心骨。

  铁匠塔拉是汉人。虽然啰嗦,可是很实在。他是逃亡的奴隶,他可以帮你和其他人通译。

  明天你可以多在附近走走看看。”

  老人说完,没有管表情诧异的王皓,到了屋外。抬头静静的仰望着满天璀璨的星斗。

  “随七色云彩而来,必是长生天的恩赐。奉道三十载,老天必不诳我!”

  第二天,老道士安排朝鲁和塔拉领着王皓在村里看了一遍。看完后,朝鲁说要去看看昨天逃回来的拉克申、刘根那些兄弟,走了。叮嘱王皓有事就找自己和老首领。

  “塔拉,你有尺子吗?”来到塔拉的家兼铁匠铺,屋外就是铁匠炉。王皓看完塔拉打制的农具和刀,叉等物,坐下问塔拉。

  塔拉找来一把折叠的木尺。“有了这把尺子,我就还是部落的木匠。我爹是木匠,我从小看他干活。那年口里遭了灾,活不下去带我出了口外。后来又被一个又一个部落抢走。到了北边离这里很远的部落。

  这里木匠没多少活,我爹护着我没饿死。但是他饿死了。师傅收留我做铁匠。我师傅被喝多的蒙古人杀了。我们是他的奴隶,就像牛羊一样。后来我偷了一匹马,逃了出来。

  我想回口内,在草原上边躲藏边流浪。有一天我病得快死了,老道士把我救回这里,给我治好了病。

  他从不说自己的名字,只让人叫他道士。他在这里不知道呆了多少年。他说他也是被人带到这里的。他来的时候,这里就是这样的规矩。这里一直都是既养羊,也种地,也都在一起努力活下去。这里不会拒绝任何一个无路可走的人。你要愿意就安心呆下来吧。这里离口内很远,一个人回不去,说不好就死在路上了。

  老道医术很神,这里很少有人得病死。

  朝鲁的妹妹是他徒弟,跟他学医。朝鲁的父亲以前是这里的首领。朝鲁的父母后来死了。老道士养大他们兄妹俩。这里很多孩子都是被别人家养大,长大成人,然后为部落战死。”

  “没想过出去生活吗?”

  “对于想出去的人来说,这里就是监牢。出不去,这里都是各个部落的逃人,外面的草原都有主人。出去了只有死。这里就是大家一起尽力,一起活下去。看你以前不像个穷人,这里的日子可能难过些。”

  折尺,三寸一折,十折三尺,全折起来正好一手可握。很方便。王皓把折尺拉开叠回去,又拉开又叠回去,反反复复。

  “看你打得东西,铁和碳是哪来的?”

  “有,很多,就在后面山里,不远,埋得也浅。”

  “部落里存的羊毛多吗?”

  “今年的很多,都留着擀毡。往年生了虫子的都扔了。”

  “羊皮,牛皮呢?”

  “很多,都留着做皮袄和皮甲呢。”

  “那就好。塔拉大哥最近忙不忙?”

  “秋收的镰刀都打好了,最多收割时候去地头磨一磨。武器装备很多,偶尔有其他的马匪来换,没什么事。”

  “那塔拉大哥能不能照这个尺子帮我多做几把?”

  “没问题,老道士让朝鲁安顿大家了。你想干啥,让大家都必须帮你。”

  “那,多谢塔拉大哥了。我先回山上了。”

  “好,我做好了给你送过去。”


  (https://www.biqwo.com/dudu/51/51563/292518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