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明朝之未来 > 第四十三章 朝议

第四十三章 朝议


  京师之地的老百姓,有个最大的优势,就是不管朝堂中发生了什么大事,他们总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能知道。尤其在当今万岁登基搬倒九千岁魏忠贤后,连锦衣卫都收起了爪牙。朝堂简直成了一个筛子。时而就有亦真亦假的消息在京师内传扬。

  崇祯平台召对结束后。消息立即不胫而走。

  第二天官员们还在朝堂议事。京师大街上的茶馆里就有相熟的人凑在一起,对昨天平台召对的内容议论了起来。

  “陈兄。听说了没?关外新来了一股鞑子。”一个稍显富态的白皮中年人用一般议论事情的通用开场语提起了话头。

  “王兄,你说的新来的鞑子,倒也不算新了。

  就是前段时间攻击了大同卫还掳走右卫所有人口的那些鞑子。鞑子入边墙,攻入右卫这样的城池不是一次两次了。

  反正都是给了赏银之后就退走。也就倒霉了右卫那些老百姓。不过倒是听说那个右卫逃出来的参将,要被万岁爷调到登莱平叛去了。”

  “最好被那孔有德杀了。这种贪生怕死的武将,真可惜了右卫城的那些老百姓了。

  不过我听说这股鞑子没要赏银就退回了关外。

  听说现在正准备从漠北那边调来十万人,准备打进大同卫,占领京师,恢复鞑子的大元呢。”

  他对面的陈兄鄙夷的看了他一眼,淬了一口茶,慢悠悠说道:“你这是瞎传。鞑子哪有十来万?也不是来打大同。

  是这鞑子自己人也不安生,听说这些漠北来的鞑子,把原来漠南的鞑子打败了。据说连漠南鞑子的大汗的都打死了。”这个陈兄说到这里,压了压声音,“听说这些鞑子带着大炮,打败漠南的鞑子是顺带手干得。

  其实真正是要来救前段时间手底下闹出叛乱的登莱巡抚孙元化。

  那些鞑子的首领据说是个汉人。是跟孙元化一齐跟那些南面来的洋人学造炮的师弟。

  一样都入了洋教,头发也不留,形如和尚。

  听说还给皇上上了国书,要跟我们大明通商。你看看,这可不是就和那些南面的洋人一样吗?就是为了赚钱。

  你看看,圣人说,华夏入夷狄,即为夷狄。

  这个孙元化的师弟,不光入了洋教,还入了鞑子,靠着造炮的手艺成了鞑子的首领。为了救孙元化,还掉过头来跑轰了朝廷的大同卫,这不是威逼朝廷么?

  这种忘了祖宗的人,还有那些投了后金的人,就该想办法抓回来千刀万剐。”这位陈兄说完,抿了一口茶。

  “对,就是。就该千刀万剐。”提起话头的王兄立即对陈兄的这个建议表示了赞同。

  那个陈兄等对面的王兄跟上自己的思路,又接着说道:“你说也怪,这跟洋人学造炮就学吧。听说这个孙元化的师弟,还娶了个洋婆子,还是正妻。

  这洋婆子在我大明,向来不多。就算那洋人最多的广东,听说这些洋婆子娶回家,也最多就是个小妾。

  你说他娶个色目人,他死了以后,还能带到祖坟去让祖宗见吗?

  这样的事,真是想不通。估计这信了洋和尚的人,已经连祖宗都不要了。

  不过我煌煌大明,岂是一个鞑子拉着几门炮就能吓唬的了的。

  听说上回右卫城被攻陷后,皇上还专门派了使者出关申斥了这个鞑子首领。

  听说那个鞑子首领已经认罪。还说要来朝见万岁爷。不过万岁爷操劳国事,哪有时间专门见他。

  万岁爷还说其人行事虽鲁莽,但却一片友悌之情。所以昨天已经赦了孙元化的罪,还专门派他到那个鞑子部落里,与他师弟共治那个鞑子部落。

  让他们尽心尽力给咱大明保着宣大边墙,不能让女真鞑子再进了关。至于炮轰大同卫和掳走右卫人口的事,就不再追究了。”

  “放了?难倒皇上不明白这是放虎归山?或者,难道那些鞑子以后真的就算是我大明的属下了?要是真能防着女真鞑子从宣大进关,倒也是大功一件啊。”

  “嘘!”这位陈兄示意对面的人小声,又说道:“那可不?不过这都是明处的。

  听说,暗里是这个孙元化的师弟,以带着自己手下的鞑子去给咱朝廷剿灭山陕的乱匪为条件,才让皇上答应放了孙元化。

  听说这个鞑子首领还保证,等乱匪一平,就带着手下的鞑子乖乖的回到漠北。除了跟咱大明做生意,再也不进中原一步,包括他和孙元化。”

  “哦?这可是好事啊?只要这鞑子不进关,咱万岁爷可就少操不少心啊。

  咱这万岁爷可也苦啊。你看看又是乱匪,又是女真鞑子。听说咱万岁爷连身好衣裳都舍不得治。唉——

  陈兄,您先做着。我得把这好消息给大家都说道说道。顺带着也让大家伙都知道万岁爷的不容易啊。”这位王兄说完,立即拱了拱手,下了茶楼去其他地方宣扬刚刚得到的好消息。

  那位陈兄送走了王兄,又坐下端起茶盏,细细品了起来。看着楼下,等着再有熟人上来。

  虽然自己只是个闲着,但是还是要尽心尽力的。如果做得好,讨了那位欢心,前途可就不是大事了。虽然家里小有资产,可是毕竟没有当官来得体面。哪怕只是个冗官,可也算是正途了不是?

  朝堂上的大臣正在对王皓国书中提出的条款是否可行纷争着。王皓提出的条件几乎对明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从明面上实在挑不出理。但是似乎这里面又有让人看不懂但又隐隐感觉到不妙的东西。

  不过既然皇上已经赦免了孙元化,并已经准备派孙元化去关外的鞑子那里学造炮。而孙元化又是首辅周延儒一力要搭救的人。所以没人愿意顶着皇帝和首辅两个人的压力对孙元化学造炮之事再有非议。

  与崇祯会面这件事,七十八岁的礼部尚书黄汝良慷慨说道:“皇上,臣以为万万不可。那王皓既然是个汉人,当为大明之子民,无论其是何身份。提出与陛下见面,而不是朝拜,此为僭越,已然十恶不赦。其他各事自然不能应允。”

  但是这见不见面实在是崇祯自己的事,就算王皓真的算僭越。可在大臣们心里想来,如果仅仅是因为一个皇上面子的事,把这个蒙古部落逼到后金那边,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算算帐,让皇上降降身段和这个王皓见一面实在不算什么大事。但是既然王皓说时间地点由皇上来定,那这事就不着急。

  不过看皇上昨天第一时间就把孙元化释放,让他去关外学造炮,可见,在皇上眼里面子远远不能跟大炮相比。大炮就是社稷。

  至于通商和港口的事。无论背后站着江南商人还是山西商人的官员都一致同意。这个事关大臣们个人和家族利益,大明国的颜面和利益显然就不重要了。

  他们已经从各个渠道知道,那些去关外行商的山西商人可是着实从这个蒙古部落里带回来不少好东西,有的甚至闻所未闻。而这却是他们背后的那些商人们渴望得到的东西。而且是越多越好。

  那些背后没有这些商人背景的官员则坚持反对。我煌煌大明物产丰富,根本不需要关外蛮夷的东西。通商只能助长关外势力壮大是他们的坚定理由。

  首辅周延儒站了出来:“太常寺张少卿。以你之见,这自由爱玛克如不与我大明通商,是否可存活下去。”

  “可。”

  “那如果我大明不与其通商,其是否会与我为敌。”周延儒接着又问。

  “以下臣所见、所感。这王皓极重通商之事。如不答应,怕是会有不妥。

  而且,该部落所需我大明之物,非盐非铁。只是棉布、丝绸、纸笔、瓷器罢了。而且据王皓讲,其部落漠北地域内,粮食自产足用,甚或可将粮食售于我大明。

  其部落还将羊毛纺成了布匹,名叫呢子,其部落之人并不缺少衣物。而且其部落还正在漠北试种棉花,据王皓所说漠北每日的光照时间比我关内更长,棉花单产和品质肯定要比中原的更好。

  王皓还曾说,如果我大明愿意和其通商就要尽快。如果晚了,其部落将再不缺少中原之物,到时我大明之物在其部将再无市场。”

  “这,这怎么可能。漠北乃苦寒之地。怎会有如此多物产?陛下,臣弹劾太常寺少卿张国维收受蒙古部落贿赂,为其张目。”

  “臣也弹劾太常寺少卿张国维收受蒙古部落贿赂……”

  “好了,此事朕自知晓。朕也相信那王皓不是虚言。”崇祯打断了接续下来准备发起提出弹劾的大臣。从看到那张照片开始,崇祯就已经信了。他昨天还从兵部找了曾出使林丹汗,与林丹汗会过面的人,已经确认那张照片上的人就是林丹汗。

  这王皓绝不是一般人。只以不到万人,就击败林丹汗十万之众,还生擒林丹汗。虽不知其如何办到这些事,但其所言必不会虚。崇祯已经从心里认可了王皓的实力。

  只是大明的脸面又该放哪?他这个一国之君的脸面又该放哪?

  ;


  (https://www.biqwo.com/dudu/51/51563/292525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