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明朝之未来 > 第四十五章 扛不起

第四十五章 扛不起


  孙元化和张国维的队伍出了边墙就被自由军的巡逻战士发现。在澄清身份后,他们被带到了边墙外几十里的五师派出的一个连的连部,在稍作等待后,他们又被直接带到了一百里外的五师师部。

  到了这里,不过一刻,一个自由军的高级军官——张国维上次在东胜卫已经学会了如何辨别这种标在肩上的军阶——五师师长就告诉他们,首领已经知道他们来的消息,不过首领尚在二百里外,将于明天早上赶到。

  期间孙元化和张国维就有点小小的疑问,这自由爱玛克的军队是如何传递消息的。靠驿马传递就算八百里加急也不会有这么快。靠鼓号旗帜?也没看到他们有什么动作啊?两个人一合计,确定肯定是王皓已经提前吩咐过,等他们来了就直接带到这里。

  但是王皓怎么能这么快就知道自己等人已经到了。两人都是宦海沉浮的人,不会自恋的以为,作为一个将要面对十万后金大军的部落首领的王皓会抛下军国政事专程在这里等他们到来。

  然后他们被五师长带到了电报室。他们看见了几个钢铁的匣子。这个蒙古部落钢铁多,这他们俩都了解了。然后他们看见每个匣子上面还有几个小琉璃包在随着几个耳朵包上的人握着一个手柄的抬抬落落的哒哒声里不停闪灭。

  他们感觉挺有意思,但是并不知道带他们来这里干什么。看戏法?

  然后五师师长给他们传来一张纸,纸很好,又白又结实。上面应该是用木棍烧的碳头写的字。

  “欢迎两位的到来。王皓。”这个什么意思?两个人互相看了看。这是那个年轻的色目人专门替王皓写的欢迎辞?太草率了吧。儿戏?

  五师师长看他们没有当初自己等人看到这个叫电报机的东西时的诧异和激动。立即明白他们不相信。叫那个参谋过来,两个人商量了下,把一台空的电报机移到了师部里。

  然后又请两位明国使者回到师部的帐篷。

  “这是首领的命令,让两位了解一下我们的电报机。现在请一位使者到刚才我们去过的电报室悄悄的写一串数字。大小写均可。然后交给电报员,请不要让别人看到。让后请另一位使者坐在这里等这里的电报员接收到消息后,拿给您看。然后请那位大人再回来看一下是不是您交给电报员的内容。”

  两个人莫名其妙,这是干什么?但还是照做。张国维去了电报室。五师长也跟了过去。一会儿孙元化前面坐在钢铁匣子前面的电报员手里开始哒哒的响了起来。哒哒声结束后,那个电报员在手边的纸上写了一些东西,交给了孙元化。

  孙元化看了一眼,几个大写的数字。壹叁伍柒玖。呵呵的笑了下,这个有什么意思?

  抬眼看张国维已站在了帐篷门口。孙元化给他看了那张纸。张国维也呵呵的笑了。这戏法是怎么变的?

  五师长看两个人还没有反应,心里就有了我拿自己的宝贝给你看,你反倒脸上一点惊喜都没有的失落。执拗脾气也上来了。想解释他也说不清。两个明朝使者就是听他电啊、波啊的说了一通,还在天上划拉。好像还挺郑重的样子。两人心说,明明是变戏法么,还这么认真干什么?想笑也不好意思笑。

  五师长看还是不行,又琢磨了一下。命令两个电报员带着电报机上马,也让两个使者一人跟着一个,出了营地,开始在荒野里背向而行,直到相距五里地才停下。又给了两个人一人一个望远镜,让他们互相看着对方。

  两个人看着这个东西倒是有趣,不过西洋人手里也有这个东西,他们也见过,只不过西洋人的都是单筒的他们这是双筒的。

  然后五师长这次让孙元化先写了纸条,孙元化看他如此郑重的样子也不好敷衍。只得写了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交给了电报员,那个匣子开始哒哒的响了一会儿。

  一会儿他望远镜里看到张国维看了电报员递给他的纸,然后也写了什么交给了电报员。然后一会儿他看到自己这里的电报员又给他一张纸,上面写着“不亦说乎”。

  这时,张国维已经带马跑过来了。两个人一照面,互看一眼,脸上俱是一白,什么都没说。看对方的脸色已经知道对方也明白了什么。

  张国维拨马而回。一会儿,孙元化又收到一张纸,“心存于正”。他心里一叹,想来已经与他们所想不差了。

  他们都能看出来,这两个电报员绝非中原人,一个是色目人,一个肯定是蒙古人。即使他们认识字,可是除了他们这些明国的士子,没有人会去背朱子集注这样专为科考而学的东西。

  立即在背面写上“志于道,拒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交给电报员。张国维写的“心存于正”乃是朱子论语集注里对《论语-述而第七》子曰:“志于道,拒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注释。这也是他们对这些电报员的最后试探。

  孙元化也没再看张国维那里,将手里的望远镜交给跟着的自由军战士。没骑马。望荒草深处缓缓行去。

  张国维看了电报员递来的纸张,果然如此!深深叹了一口气,将纸揣到自己怀里。也没骑马,跟着孙元化的方向走了下去。

  跟着的战士们看了看他们师长,五师长这时心里高兴已极,终于让两个明国使者见识了首领的厉害。他让战士们在周边放哨即可,自己骑马回了营地。他要将此消息告诉首领。

  “哈哈。终于怕了么?知道怕,说明还有救。

  就怕那些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啊。抱残守缺,不过是多了几个死不瞑目的冤鬼而已。”王皓看完五师长的电报,笑了笑说道:“咱们出发吧。二百里得走一夜,早点到了还能多休息一下。”

  孙元化一直走,一直走,直到腿一软坐了下来,他随之席地躺倒,眼睛无神的看着蔚蓝的天空。

  张国维跟了上来,走到孙元化身边也躺了下来。眼睛紧紧闭上,浮现淡淡的愁容。

  “我知道了。他真的是为了救我,才让我来学造炮。”

  “我不该当使者的,如果我不去东胜卫见王皓,我就不会陷入这场噩梦。我就可以继续在京师里莺歌燕舞,讨酒寻欢。

  哈哈哈,我不该来啊。

  我本是太常寺少卿,出使敌国,出使一个难忘项背的敌国,这是兵部的差使才对。”

  “你现在不就是兵部的人了么?”

  “我宁愿不是。只是每月多了那么一点点俸禄罢了。”

  “可不是一点点,我巡抚登莱,每回兵部拨款还不是让你们这些尚书、侍郎们扣一大部分么?”

  “可我还没这机会呢。”

  “朝中我估计回不去了。我也不想回去了。我要在这里呆下来。在王皓打败后金后,我就跟随他回漠北去。

  但愿王皓能够收下那些金银,允准那些士子跟随我一同去漠北。我要将他这些尽皆学会,带回大明。不然长此以往,大明将毫无还手之力。甚至现在——

  玉笥,你责任重大啊。我大明还能否能够延续下去,就要靠你回京后向陛下陈说厉害了。”

  ……张国维沉默。

  “玉笥。只能靠你了。我希望你能劝陛下和这个王皓见一面。我有个感觉,那王皓提出要与陛下见一面,似乎并没有恶意。”

  “自王皓来到漠南关外,行事张扬,可又并不恃强凌弱。即使攻入右卫,也不擅杀一人。只为报仇而已。

  甚至我在东胜卫时听说,之所以要攻入右卫,最开始的目的是为了给那些偷袭他们、结果被他们俘虏的明军士兵找粮食。匪夷所思啊。

  前有生擒林丹汗,后又在这里准备与后金对仗。

  地盘?人口?财富?一个港口?通商?剿匪?似乎这些都不是他的最终目标。

  不会派兵轻入我边墙内,亦不准我大明士兵进入他的地盘,将后金和大明隔开,替我大明剿匪,没有条件,或者说没有一个起码能够让付出与回报相抵的条件。他难道真的是在雪中送炭?

  你我宦海沉浮,可曾还相信有人会做雪中送炭之事?

  可是他到底想要什么?陛下不知,首辅不知,你我亦不知。

  或许他想与陛下见面,就是为了这个目标?可是他又不像很着急的样子。

  整整十车金银。那是多少?

  可是王皓的那些士兵,只是好奇的看了看、摸了摸、似乎是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金银。也就是似乎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金银,就像在说这个邻居家居然有这么多钱一样。再没有一点别的反应。哪怕连一点贪婪的眼神都没有。

  从王皓到他手下最低阶的士兵,对我大明的财富、土地、人口——就算他迁走了右卫两万多人,还盯上了流匪的匪众,可是这点人口在我大明又算什么?只能种地而已——没有一点的贪婪、恶意。

  初阳兄,你说他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初阳兄,我责任重大又如何?舍去这一命而已!

  可是初阳兄,我心里没底啊!朝中诸位大臣又怎会允许陛下轻出皇宫?整个大明的前途,我扛不起啊——”

  张国维失声痛哭。

  微风乍起。广袤的荒原上,野草轻摇,掩映着两个为了家国的前途近乎绝望的人。

  (因为一直没什么成绩,所以这章估计还是免费章节。就多说点题外话。

  因为是第一次写书,看成绩实在是写的一般。不过人总得有点坚持吧?不知道这章写得如何,尤其是张国维。

  张国维历史上在陈新甲后任兵部尚书。

  崇祯十六年四月,我大清兵入畿辅,国维檄赵光抃拒螺山,八总兵之师皆溃。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帝念其治河功,得释。召对中左门,复故官,兼右佥都御史,驰赴江南、浙江督练兵输饷诸务。出都十日而都城陷。

  清顺治二年(1645年),他拥鲁王朱以海监国,总兵方国安叛降,遂召二子问其生死态度,长子世凤即表示决不偷生,次子世鹏应答稍缓,张国维即以石砚掷击,不中。世鹏泣对"从容尽节,慷慨捐躯,儿等甘之如饴,唯祖母年迈八旬……."。午夜,张国维穿戴衣冠,向母诀别,从容赋《绝命书》三章,又写"忠孝不能两全,身为大臣,谊在必死。汝二人或尽忠,或尽孝,各行其志,勿贻大母死,使吾抱恨泉下!"掷笔于地,付遗书于次子,投园池而死,年五十有二。后人在苏州虎丘山区建造了张国维祠作为纪念。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社团组织南社第一次雅集就选择在张国维祠,深有寓意。

  此章张国维说扛不起大明的前途,可是在历史上他扛了,即使没扛住。除了崇敬没别的。

  孙元化在历史上的本年——崇祯五年七月二十三,因为被温提仁构陷,被砍了头。孙元化死后,西洋火器派在中国的朝堂上彻底退出。直到我大清的北洋舰队。

  故此,温提仁此人将在本书中少有提及。首辅也是断断当不上的。)

  ;


  (https://www.biqwo.com/dudu/51/51563/292526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