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泱泱大隋 > 第十一章 依旧是雨

第十一章 依旧是雨


  “大嫂,大嫂,我回来了。”范遥欢呼着回到了家。

  “哎哎,我听到了,别总是大呼小叫,成何体统。”嫂子停下手里的活计,从里屋慢慢踱出来,打趣道,“怎么今日这么早就回来了?莫不是被陶家劝退了?”

  果然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现世报来的快啊,早晨刚打趣完陶适,这一回到家就被嫂子笑话了。

  范遥不好意思地捂着嘴,揉了揉鼻子,“怎么会呢,像我这样玉树临风,风流倜傥,文武双全,才高八斗的人才打着灯笼也找不着啊!”

  “哟,脸皮还真厚,都可以当城墙了。”嫂子笑着宠溺地摸了摸范遥的脑袋。

  “嫂子我这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要先听哪个?”范遥感受着嫂子手掌的温暖,神秘地问道。

  “看你这神神秘秘的,这么高兴坏消息也坏不到哪里去吧?先坐下再说吧,坏消息是什么?”

  “坏消息就是——我可能需要一笔钱买些东西。”见嫂子坐好了,范遥迫不及待地说道。

  嫂子低头盘算了一下,问道:“买些东西?都是些什么?非买不可么?”

  看来家里的情况有些拮据,水灾又很有可能发生,这一季土地甚至有可能颗粒无收。范遥激动的心情冷静了下来,“买什么我也不清楚,但是恐怕是非买不可。”

  见范遥如此回答,连自己要买的东西都不清楚,嫂子微微皱眉。

  “哎,一时激动忘了问了,鬼知道六礼是什么?”范遥嘟囔道。

  “六礼……”嫂子柳眉一挑,面色有些不善,“六礼?小叔你还未束发,莫不是动了什么心思?”

  “啊?拜师还有年纪要求?”范遥懵懵懂懂地问道。

  “拜师?”嫂子惊喜地站了起来,“这就是好消息?小叔将拜何人为师?陶家哪位少爷?”

  “自然不是两位少爷,”

  见嫂子黯然地点了点头,又坐下,轻声道:“也好也好。有先生肯收你就好。”

  知道嫂子怕是误会自己不知拜了哪家默默无闻的先生,范遥也不敢卖关子了,连忙说道,“陶老先生亲自收我入门。”

  “什么?!”嫂子刚坐下,又被范遥的话惊地站了起来。快步走到范遥面前,用手背触碰范遥的额头,“莫不是发烧了说胡话呢吧?”

  “哎呀,我是认真的,陶老先生亲自收我为徒了。”范遥拿开嫂子的手,得意地说道,“嫂子,六礼给不给准备啊?”

  “当然当然,束修六礼也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小叔,你下午便去采买吧。”

  “好的。”

  “还有,记得好好写拜师帖,入门要给老先生留下个好印象,还有还有去采买六礼的时候买两张红纸,送礼之时需用红纸覆盖礼物。”

  “那个……嫂……”

  “哦对了,跪拜的时候要认真些,不能敷衍了事,奉茶的时候一定要用双手。”

  “嫂子……”

  “先生叮嘱门规以及训话时要认真倾听,不可插嘴,不可走神。”

  “我说……”

  “还有还有,先生回礼时一定要三辞,若礼物过于贵重,坚辞不受,还有……”嫂子似乎有些激动滔滔不绝地嘱托着。

  “停!嫂子!等下!让我把话说完!”范遥实在是遭不住了,不得不大声打断。

  “好,你说吧。”自己苦口婆心的教导被打断了,似乎有些不爽。

  “拜师礼已经行过了,回礼也已经收了。明日带去束……束修六礼走个过场也就是了……”

  嫂子目瞪口呆地盯着范遥看了许久,“如果我没听错的话……你的意思是六礼还未奉上,先生不仅不生气,还收下了你?而且先回礼了?”

  范遥挠了挠头,“嫂子你的耳朵那么灵敏,应该是没有错的。”

  “失礼啊!太失礼了!”嫂子轻轻跺了下脚,“哎呀,这显得我范家太没家教了。”又把范遥的脑袋掰来掰去,“小叔你到底有什么天纵之才,居然能让老先生如此心急地就收你为徒了?”

  “这个……哈哈……”范遥干笑两声,“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随即有拍拍瘦小的胸脯,“当然,我也是才华横溢,所以我刚才就说了嘛,我可是文武双全,才高八斗的人才啊!”

  嫂子不由笑了,“就你这样,瘦的跟竹竿似得,还文武双全。”

  “哼!”范遥看了看自己的细胳膊细腿,不服气道,“那就改学富五车嘛。”

  见嫂子还是不停的在笑,只好想办法转移话题,“对了,嫂子,刚才我最开始说六礼的时候,你的脸色为什么有些难看?还问我懂了什么心思?那是什么意思?”

  谁料范遥问完话,嫂子笑得更大声了,上气不接下气地道:“哈哈哈哈!这个……这个等你大哥回来你……你自己问他吧!哈哈哈哈!”

  范遥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无奈地耸了耸肩,“嫂子,给点钱花呗,我休息一会儿就出门采买去了。”

  嫂子闻言大笑着走进里屋,摸索了一会儿,出来的时候终于停下了笑声。用布包好了一些钱财交到范遥手中,郑重地道:“记好了,束修六礼分别是是不忘谢师恩的肉干,告诫自己业精于勤的芹菜,渴望启窍生智的龙眼干,希望先生苦心教学的莲子,盼望早日学业有成的红枣,寄望宏图大展的红豆。最后再买一张红纸,千万不要买错了。”

  范遥边听边一一板着手指,“肉干,芹菜,龙眼干,莲子,红枣,红豆,红纸,好了我记住了。”

  “嗯,小叔一会儿出门一路顺风。我先进屋干活了。”嫂子最后嘱咐了一句,缓缓进入了屋内。

  范遥掂量着手里的小布包,深深地感受到了嫂子交给他布包时沉重的希望,家里不多的钱财就有一部分握在自己手里,范遥往高处一抛,劈手接过布包,揣在兜里,头也不回地迈出了家门,空气中淡淡地传来坚定的声音,“养育之恩无以为报,唯努力,自立,尽力尔。”

  陶家书楼。

  老先生依旧在隔间休息,书房却有一个人站在案几前诵读老先生留下的文字。读到妙处,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隔间的老先生被这声音惊醒,出声问道,“来者可是德阳?”

  “啊,爷爷你醒了,孙儿吵到你了么?”陶德阳闻声来到隔间,“孙儿看到好文章不由入了迷,却不知爷爷在隔间小憩。”

  “无妨,德阳觉得此文如何?”老先生躺在胡床上慢悠悠地问道。

  陶德阳不假思索地回答,“此文在目前的我之上太多,但假以时日,孙儿未必不能作出此等锦绣文章。”

  “都说文人相轻,难得你还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老先生欣慰地点了点头,“难道你读此文没有挑出什么刺吗?这不是你平时最爱干的事情么。”

  陶德阳听到爷爷这么说,意识到刚才自己确实被文章所惊艳,完全没了平时咬文嚼字的习惯,不由摇了摇头,细细思考起来,“孙儿知道了,此处世人皆爱牡丹,不妥。”

  “有何不妥?”

  “世人范围太广,以偏概全,牡丹并没有流行全国,但是改成京都之人盛爱牡丹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异样感、”

  老先生点了点头,“依你之见,应该如何修改?”

  陶德阳沉思了许久,最终还是放弃地摇了摇头,“虽可以用其他花草来替代牡丹,但是世人这词却是恰到好处,陶渊明、世人与自己形成鲜明对比。奈何实在是没有世人盛爱的花卉啊。”

  老先生把视线投向窗外,喃喃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浑然天成的文章,当真一字一句都不能修改么。”

  “此文莫不是范遥补完的?”陶德阳挣扎了一会儿,还是问道。

  “自然,范遥现在是老夫的弟子,德阳,你已经不可直呼其名了。”

  “孙儿早已与他相识,自然可以平辈论交。”陶德阳不服气地说道。

  上回眼睁睁看着陶德阳与范遥不欢而散,拂袖而去的老先生笑着看了他一眼,也不点破。

  “范遥确实是个人才,爷爷,我们这次是捡到宝了啊。”陶德阳有些兴奋,“两日后的雅集我陶家势在必得。”

  “不可放松大意,你也需早做准备才是。”老先生见德阳有些自信过头,敲打道。

  “爷爷教训的是,那毕竟是范遥的实力,不能完全算是陶家的实力,孙儿自己有所成就才是正道。”陶德阳态度端正地说道。

  突然间一到惊雷闪过,倾盆的雨如同决堤一般瞬间泄了下来。

  老先生制止了陶德阳关窗的举动,看着窗外滂沱的大雨,在雨中摇曳的槐树,深深地邹起了眉头,微不可查地叹了一口气。

  ;


  (https://www.biqwo.com/dudu/61/61743/341500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