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资本中华 > 第三卷 烽火 第二十三节 救灾

第三卷 烽火 第二十三节 救灾


  天启元年八月初五,镇海侯李柏华在他的钦差行辕宴请宾客。坐上的嘉宾有两人,一是新上任的徐州知府张瑞图,另一人则是新晋东海侯周彦宏。

  张瑞图是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及第,也就是当年的探花郎,授翰林院编修,诗文字画十分精良,来徐州前官居南京礼部侍郎。本来他这人属于两袖清风,醉心于诗画的闲人,不乐意外放为官。但听说李柏华在徐州,却迫不及待的抢着要来做这徐州知府。

  原来这还和他年青时的一句誓言有关。当年他年近三十却仍未考中,在福建泉州家乡一面教书谋生,一面参加科举考试。妻子王氏,善于纺织,婚后就以机杼纺织的收入供给家用和支持张瑞图求学的资用。有一天,张瑞图从私塾中归家,看到王氏在喝大麦粥充饥,不由长叹:但愿老天开眼,让我早日出头,别让家人总吃这大麦粥!等到他高中之后,仍然忘不了当年的那些艰辛,也市场对穷困士子予以接济。

  后来李柏华发明了织布机和纺纱机,福建也有商人购买了专利使用权开设了布厂,很多贫穷人家的女子被招去工厂工作,都有不菲的收入,很多士子都因为这样才能够继续求学读书,张瑞图看在眼里,对李柏华的敬佩也记在心里,经常留意关于李柏华的消息,最近更是想好好会会这位造福大众的新晋侯爷。

  周彦宏的到来是李柏华特意致电青岛请来地。当时他带着哲哲等人一起去看望灾民居住区,看到灾民们都住在了中华布厂紧急加工出来的帐篷勉强能填饱肚子,他心里很是欣慰。但和灾民们谈到返回家园重建家园的时候。他又犯难了。

  这时候黄河决口的地方尚未完全堵好,徐州南部和凤阳北部还是一片泽国,等徐州这边安顿好了,他还得亲自去洪灾现场指挥水利疏通和灾后重建,但没有一两年时间,这片区域很难恢复到宜居状态。=君  子  堂  首  发=如果异地安置这些灾民,现在哪里能找到让这些人安顿下来休养生息的土地呢。

  “夫君,当年你曾和我爹爹说起过,南洋侯发现的那片大陆水土肥美草场丰厚,将来可以让我们族人移居过去放牧。眼下这些人失去了土地。妾身想是不是也可以先将他们安顿过去呢?”哲哲将李柏华的忧虑看在眼里,就给他出了这么一个主意。

  这主意听的李柏华眼里一亮,马上让宋献策安排人手在难民中大肆宣传朝廷新发现的两块水土肥美的大陆,并把那里描绘成低头就能捡到金子,种地也都是一年三熟地好收成。并且还说了,现在那里没有多少人,去那里想要多少地就有多少,谁都可以当个大地主。

  当这个消息沸沸扬扬的在难民中传了三四天之后,李柏华开始张贴安民告示,向大家征集愿意去美洲大陆开拓的人员。并以镇海侯的名义许诺。只要合格的报名者,到达美洲之后,将按照人头,没人可分得良田五十亩。女眷可以安排进中华布厂的美洲分厂做工,男劳力也可以进如中华矿业在美洲开办的矿场。

  接下来的几天里,十几万难民群情振奋,纷纷报名要求去美洲定居,就连徐州城附近的居民也嚷嚷着要报名前去。李柏华不得不以年幼或年长的不宜长途航海为由。开始将报名条件限制在十二岁至五十岁之间,就这样还是有八万余人合格。按照这样地势头发展下去,凤阳那边恐怕也能征集到近十万人移民,凤阳的十万可以安排到洪承畴所管理的宝洲去定居。^^君  子  堂  首  发^^这样,不仅仅解决了灾区人民的安置问题,也解决了两块大陆地移民占领,毕竟中国人的恋家本性是十分强烈的。

  所以,东海侯周彦宏被李柏华紧急召至徐州,请他将筛选合格的人等带回青岛暂时安置。并打造更大的宝船,等待秋季气候适宜太平洋地航行后再出发。这些精壮人力的提供,也让周彦宏下一次的航海准备有了足够的人手使用。

  此刻的周彦宏已经是风光无限,在山东家喻户晓,特别是沿海的人,十分羡慕他这样的航海家。纷纷组织起船队。向官府申请出海寻找新的陆地,梦想着也能像周彦宏一样。从一个破落的穷秀才,一举成为光宗耀祖地侯爷。李柏华对山东沿海出现的航海热非常支持,要求山东巡抚和布政司不得阻碍,还要提供大力支持。

  经过一个晚上的交谈,李柏华发现张瑞图算是一个比较清廉爱民的好官,毕竟他自己过了三十余年的困苦生活,对百姓们的疾苦了解甚深,把徐州地赈灾救济工作交给他也还算放心。他交接掉徐州地事物之后,还得赶去凤阳府的黄河大堤,查看河道修复情况。

  八月初九,宜远行。周彦宏带着第一批移民队伍三万余人,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徐州。与此同时,李柏华也在徐州南门告别了前来相送的徐州当地官吏和士绅,还有那不断高呼青天大老爷的百姓们,前往凤阳府灵璧县黄河大堤巡查河工。

  由于此去道路泥泞,条件困苦,李柏华此行只带了庄志忠和一连骑兵,哲哲等随从人员都留在了徐州行辕,行辕的事物由宋献策打理。

  一路往南,炎热的夏日阳光炙烤着大地,满目的沼泽地被晒的更加污浊不堪。大灾之后防大疫,由于曾了解过当年长江中上游洪灾过后造成的严重后果,李柏华对于黄泛区的防疫工作极为重视。

  洪水过后,由于气温较高,细菌繁殖加快,苍蝇、蚊子孳生多、密度高,加之水源污染严重,食品容易**变质,人员接触疫水机会增多,生活环境条件下降。因此人体抗病能力降低,更容易患病。他还未到灾区便让信使火速赶往凤阳,带去了他亲自编写的灾后防疫手册,其中对饮食卫生、环境消毒等都有详细的指导,并要求凤阳知府马上准备大量的石灰。

  每路过一个村镇,李柏华总要带队前往尚未搬走的人家去看望,给他们送去粮食,并告诉他们如何防御水退去后的瘟疫,这些善良的百姓们看到一位侯爷对他们如此关心,大都激动的痛哭流涕,磕头相送,弄得李柏华很不好意思,因为这非常得民心的一招也是跟别人学来的。

  到了河堤的决口处,河道总督陈道亨已经指挥大量的民工基本上堵塞住了缺口。站在大堤之上,李柏华望着仍处于汪洋中的四周,心情沉重的说道:“陈大人,你做这河道总督已经有几年了,可这几年中,黄河屡次决口,长江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样下去,我们中原儿女赖以生存的两条大河都将成为我们的噩梦,百姓如何才能得以安生呢。”看到陈道亨尴尬的表情,又说道:“本侯不是在怪你,换作任何一人来做这河道总督,这河道还会是这个样子。黄河年久淤积,像现在这样的河堤已经不能挡住这汹涌的河水了,百密总有一疏。”

  陈道亨这几日奔波于河堤之上指挥抢险,已经是好几日没有合眼了,他疲惫的回答道:“多谢侯爷的理解,这河道年年修,年年垮,今年修了这边,明年另外一个地方又垮了。说实在的,这几年朝廷对于整修河道也不是很上心,拨款是越来越少,需要修的地方是越来越多。侯爷对大堤的情况这几天都看到了,下官还请侯爷回京后能请圣上多调拨一些经费,下官在秋收之后必定全力组织人力修筑黄河,如果明年再有决口,下官提头面圣。”

  李柏华见他说的斩钉截铁,心道这时候的官还不似晚明时期那样争权夺利为重,心里还是装着百姓的。他心里对陈道亨更是敬重起来,便想着如何帮他将河道治理好。看着周围的民工抬着一筐筐的黄土,李柏华突然相出一个让他汗颜的主意。之所以汗颜,因为这个金手指对国防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应该早就开始试制了,这就是水泥。

  “陈大人的一番心意,本侯十分佩服,这样吧,这些天把这里的事情了掉之后,你组织人手查探一下黄河河堤的情况,特别是容易出事情的几个段落要详细探查,然后编制一个详细的预算给我,需要多少钱,我让工部核实之后就奏请圣上批复。”李柏华看他有些不明白,便又详细的给他讲述了预算的意义,听的陈道亨不住的点头,心里也是充满了敬佩。

  接下来李柏华告诉他水泥的大概烧制方法让他又有一丝的疑惑。因为李柏华自己也不是很了解水泥是如何制作的,他只是告诉陈道亨用石灰石和粘土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煅烧,然后磨成粉末,和上水后会硬的和石头一样,这对修筑河堤十分管用。

  虽然陈道亨和工程打了三四年的交道,对石灰石烧成的石灰的用途也略知一二,但这水泥却是从未听闻过,半信半疑的对李柏华表示近期安排工匠烧制试试。更。

  9?9?9?W?X.C?O?M,sj.9?9?9?w?x.c?o?m,。9?9?9?w?x.c?o?m


  (https://www.biqwo.com/dudu/63/63489/341689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