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宠姬舞妃:皇上快点回宫 > 粮草的担忧

粮草的担忧


  “是,王爷深思熟虑,让人望尘莫及。”关莞谦逊的垂下头来,接着为她磨墨。铭泾暗自惊叹关莞能如此迅速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起事来又可称得上面面俱到,对她的评价不由得又高上了几分。

  一日清晨,关莞正欲换上衣衫当差的时候却发现不知何时长衫上已经沾上了些许污渍,她刚想唤来当日陪她更衣沐浴的侍女之时,才猛然想起已经好几日不曾见过她了,她叫来一名小厮,形容了那名侍女的模样,那小厮却一脸茫然,“我不曾见过公子说的那位姑娘,想是公子记错了?”关莞又接连问了几个人,答案都是如此,更吃惊的是之前的那些仆人现在都不见了,别人都是对此一无所知。她略一思索,随即便明白了铭泾的用意,看来是他刻意想要隐瞒住她的身份,所有知道她是女儿身的人恐怕都已经从王府里消失了。

  关莞此刻心里一怔,前所未有的感觉到权利的恐怖,在这个没有人权只有势力等级的社会里,权利就是一切,她决定一定要抓住铭泾,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而此时的铭泾正一边用着早膳一边听他安插在关莞身边的侍卫报告关于她的情况,当听到关莞今儿个晨起打听关于那名侍女的事他的眉头微不可见的轻挑了一下,他放下手中的粳米粥,含笑吩咐手下把关莞叫了过来。他手握一杆狼毫在宣纸上勾描着什么,一片片梅花跃然纸上,仿佛都能嗅到梅花淡雅的清香,“听说你在打探那位侍女的事?可是有什么遇到了什么事需要帮忙?”

  关莞一边摆弄着腰上挂着的香囊一边暗自思忖着铭泾问及此事的用意,任何一位领导者都不会喜欢自己的想法被手下窥探到一览无余,她思索了片刻便决定将此事掩饰过去,她浅浅一笑,“我只是觉得与那位姑娘很有缘分,忽然想起来有些时日没见到她便想找她交个朋友,可惜却没有打听到她的消息,莫非是公子给了她个恩典放她离府嫁人了?”

  铭泾放下手中的毛笔,不动声色的说道,“是,本公子怜惜她家中老母年事已高,无人照料,便给了她五十两银子恩准她还乡了。既然你没有什么事那再好不过,以后安心当差,有了难处不妨大胆告知本公子。”

  关莞应了一声,见铭泾再没有其他吩咐就退了下去。

  一栋黄彩琉璃瓦堆叠而成的大殿屹立在皇城正中央,八条垂脊上饰有八十八仙人,金碧辉煌,气势恢宏,正殿内,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身着一件绣着精细的龙形图案的明黄色长袍端坐在龙椅之上,这个人正是齐国的国君,齐王,只见文武大臣谦恭的站在大殿两侧,手持朝板。

  齐王凌厉的眼神扫过殿内的重臣,缓缓开口,“近些年来我齐国愈渐繁荣,朕甚是欣慰,但唯有一点让朕心内难安,那便是我国的粮草越来越难以满足百姓的需求,不知各位爱卿可有何良策?”

  一时之间,众位大臣小声私语着,片刻后却无一人能够提出让人满意的对策,一位大臣上前说道,“回禀皇上,这庄稼地里的收成如何可不是人力可为的,今年若是天公作美,风调雨顺,自然收成好一些,若是大旱抑或大涝,无论如何也难求个好收成。皇上体恤天下黎民,乃是苍生的福气,只是,此事老臣当真是无能为力,还请皇上恕罪。”

  说着,众位大臣一齐跪了下来,高声喊着,“求皇上恕罪。”

  齐王暗暗叹了口气,又将视线投到几位皇子身上,“皇儿们可有应对之法?”

  铭泾俯身行了个礼,这才说道,“回禀父王,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无论何时粮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儿臣这些时日来也在思虑这个问题,还请父王给儿臣些时日,儿臣定会还父王一个满意的答复。”

  众皇子齐声附和,“儿臣们定当尽心竭力,为父王分忧。”齐王微微点了点头,“好吧,朕给你们七日时间,此事已经迫在眉睫,不可再拖了。朕年事已高,也该有新的君主登基,朕期待你们给朕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齐王意味深长的环视着他的孩子们,随后便宣布退朝让众人散了去。

  刚刚走出皇城,齐王的儿子佑公子和太子萧季便带着各自的随从匆匆赶回了府里,佑公子对身旁的下人说道,“把齐国所有的种田好手都给本公子找来,今儿个父皇在朝上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此时对于日后谁能登基坐上那把龙椅只怕是至关重要的,铭泾一副言之凿凿的模样,本公子又怎能输给他?”

  身旁的小厮奉承道,“公子不必担心,铭泾公子与您比起来相差甚远,他门下的食客也都是一群只知道吃喝玩乐的无能之人,公子放心,小的这就去。”

  佑公子听了他的话很是受用,“去吧,这件事儿若是办好了本公子重重有赏。”

  而太子萧季也不甘落后,他派出人手四处打探着有何处理此事的良方。

  铭泾一回到府中便召集来他门下的食客在书房商议此事,关莞侍立在他的身后,在一旁听着食客们的建议。只见一位年轻男子站起身来说道,“公子,依属下愚见,如今我齐国兵强马壮,不如挥兵出战,开疆扩土,如此一来我国疆域便可以大大增加,粮草也将不再成为问题。”

  铭泾皱起一双剑眉,轻摇着手中的折扇,“不可,如今我三国鼎立,一直相安无事,如果我国率先挑起争端只怕会成为众矢之的,引其余两国群起而攻之。”

  “公子,我国如今的百姓大都依靠上山捕猎再将猎物贩卖为生,从而致使粮食生产大为搁置,不如下令凡是粮产最高的农户可加官进爵,如此一来还怕百姓不以务农为重吗?”铭泾听了这名男子的建议微微摇头,“此法虽妙但却治标不治本,不是长久之计。”

  一位年长者轻叹了一口气,感叹道,“若我国四季如春可长期种植水稻就好了,每年一次种植即便产量再高恐怕也难以满足百姓的需要啊。”

  关莞听到这里猛地抬起头来,很是诧异的问,“你们这里一年只种一次水稻吗?”铭泾闻言合起手中的折扇,“怎么?难道一年还可种植多次吗?”

  关莞放下手中的茶杯,站在众人面前,“回禀公子,在我的家乡水稻都是采用双季种植的方法,便是一年两次。第一次正月下半月便开始播种,之后二月初插秧,六月收割之后再播种,待到十月收割。”

  一位老迈的食客不可置信的上下打量着关莞,轻蔑的说道,“哪里来的黄口小儿,岂容你信口开河?千百年来我齐国一直是每年播种一次,老朽活了六十几年也从未听说水稻还可以种植多次。”

  关莞冷冷一笑,“先生难道不知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吗?你没有听说过也不代表我是在信口开河。若是齐国改为一年两次种植,我想粮草问题将不再是问题了吧?”

  “话是这样说,可你又有多大的把握?”

  关莞抿了抿嘴,低头思索着,“没有十成也有八成,至少比你们方才说出的那些不切实际的建议要可行的多。”

  那食客闻言很不服气,正欲反驳,却被铭泾打断了,“好了,不用再说了。关莞,你方才所说的可是实情?”

  关莞笃定的说道,“自然是实情。”铭泾半信半疑的端起茶杯品起茶来,足过了半盏茶的功夫他才下定了决心,“好,既然如此你稍后将详细的做法说与本公子,倘若当真可行本公子重重有赏。”

  说罢,铭泾挥手让众人退下,又命关莞坐在他对面的椅子上这才示意她接着方才的话继续说,关莞清了清嗓子,说:“南种北引,水稻的生长期便会缩短,迟熟品种会变为早熟品种,再加之如若缩短水田里水稻之间的距离便可增加种植的数量,只是一点,采用此法水稻的种子将会至关重要,如果种子达不到标准只怕也不会成功。”

  铭泾抚摸着下巴上青色的胡茬,手边的茶已经凉了大半,“好,既然如此你明儿个随本公子出一趟门子,寻找你说的种子,再看看还有何需要改进的地方。”关莞点头称是,回去打点好行装次日一早便于铭泾下到了农田之中。

  关莞与铭泾一路行走在田埂之上一路与身边的务农者交谈着,虽并未发现什么问题却也没有任何收获,转眼已是正午,关莞已经感觉有些疲惫,可奈何铭泾却像有用不完的精力似的,一直继续往前走去。

  又行了约百十步的距离,关莞忽然在一小片农田旁停了下来,她对着那一株株水稻观察了许久,忽然兴奋开口的喊住了铭泾,“公子,公子你快过来,快!”铭泾不明所以,有些狐疑的走到关莞身边,“怎么了?可是有何发现?”

  关莞指着身边的水稻,眉飞色舞的说道,“如果我没有认错的话,这种水稻便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公子你看,这类水稻茎杆粗,杆壁厚,节间短,重力低,与其他水稻大为不同,想必是有心人精心培育而成,请公子准许我去寻出这一位有心人,公子也可在此稍作休息。”铭泾见事情已有了进展不由得心情大好,他立刻准许的关莞的决定,倚着一棵柳树席地而坐,王爷的威严也弃之一边了。


  (https://www.biqwo.com/dudu/74/74551/393046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