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宠姬舞妃:皇上快点回宫 > 铭泾公子的小心思

铭泾公子的小心思


  “贤德虽不能退去三军,但可以安定军心,如若崇尚武力一直对待百姓、将士严苛,那谁还会为保我齐国而鞠躬尽瘁?”

  对方冷笑一声,“依我看,贤德不过是懦弱之人的一个借口罢了,哪位君王不是依靠武力打天下的?就拿我国齐王来说,如果没有战力强悍的军队恐怕我齐国早已被魏晋两国吞并了。”

  “话不能这么说,我国齐王不是一直以德服人吗?莽夫才会将武力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准。”

  “纵使如此,哪一个引领三军的人是个文弱书生?百无一用是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只会满嘴风花雪月。”

  “你……”铭泾的食客被他堵得说不出话来,眼看就要败下阵来的时候关莞忽然站了出来,“不知这位兄台能否听我一言,在我的家乡有一位聪明绝顶的谋士叫诸葛亮,他为收服一个叫孟获的人七擒七纵,最后一次将他抓住时仍要将他放走,最后那孟获及他的将士无不对诸葛亮心悦诚服,感念他的仁德,不肯再离去,因此,诸葛亮才得以收获一名悍将。如果当初诸葛亮一直以武力要挟与孟获,恐怕他得到的无非是一具尸体罢了。所以我以为,以德治国才是上策。”

  “那就如公子所说,诸葛亮七擒七纵定然费了不少的功夫,俗话说兵贵神速,战争一旦打响那可是分秒必争的,为了一个小小的孟获不知会贻误多少战机。而以武治国就不同了,一个孟获又怎能与一座城池相提并论?”

  “一座城池中如果荒无人烟也只是一座废城,有与无又能有多大的差别?唯有以德治国才能获取百姓的支持,没有哪一个老百姓会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一个不施廉政的暴君。在我的家乡还有一位很有名的皇帝叫李世民,他便是崇尚以德治国的最好例子,他做了君主后知人善用、虚心纳谏,并尊重边族风俗,天下黎民苍生无不臣服,一时之间四海升平,创造了一个难以比拟的盛世皇朝。若是以武治国,即便打下了天下,刑法残酷,那大街小巷犯人不是随处可见?那时人心惶惶,务农者无心耕种,参政者无心协助君主治国,这样一个国家覆灭恐怕也只是早晚的事罢了!”

  关莞说的口干舌燥,拿起桌上的茶水一饮而尽,在座的众人纷纷喝彩,铭泾也不由得低声赞赏,“到底你这张利嘴没有白长,说出的话来比针尖还要尖锐几分。”佑公子听了她的一番辩驳不由得对她更加上心,目不转睛的盯着她看了许久。

  佑公子的食客们窃窃私语着,“这小子是什么来头,好毒辣的一张嘴。”

  “谁晓得,只知道是铭泾公子身边的随从。”

  “这下子咱们可栽了,公子还不定如何给咱们颜色看呢。”

  “那可未必,单枪匹马的也许斗不过他,但咱们人多势众,大不了跟他来个车轮战,还怕他不输?”

  众位食客纷纷赞同的点了点头,小声附和着,“好,就这么定了,我还不信咱们这么多人说他不过!不过是个骨瘦如柴的少年罢了,还能有通天的本事?”

  说着,一个男子站起身大步流星的走到关莞面前,“兄弟好口才,只是以我愚见,武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强弱至关重要的一项,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虽远必诛!若没有强大的武力便无法抵御外敌,何谈治国?”

  关莞放下茶杯上下打量着他,冷冷一笑,“德高者,众望所归,民心齐而天下安,天下安而国强盛。若一个君主已然失了民心,谁还会为他出生入死?所以,以德治国才是正理。”

  那男子悻悻的坐下,片刻后又一位食客走了过来,又说道,“抛开天下而言,只说细微之处,有句古话叫棍棒之下出孝子,可见武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唯有家齐才能治国平天下,以小见大,公子难道还要固执于以德治国吗?”

  “不知阁下可否知道人有一种心理叫叛逆,尤其是对少年而言,你越是对他严厉他越是反叛,为何不选择好言相劝?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以德治国有何不可?”

  一时之间,宴会厅中唇枪舌剑好不热闹,关莞击败了一个有一个对手,直叫人瞠目结舌。在座的权贵大臣对关莞纷纷侧目,低声议论着,“好才华,说的句句在理,当真是叫人挑不出半点不是来。”

  “是啊是啊,说他咄咄逼人也不为过,不过老臣还真是十分欣赏呢。”

  “可不是,铭泾公子真是好眼力,寻摸出这么一个辩才无碍的少年来。”铭泾公子的食客们听到众位大臣对一个小厮如此的夸赞,脸上都有些挂不住,众人眼神一对,就有了注意,这么多人难道还辩论不过一个小厮?一个食客起身,走到正得意洋洋的看着铭泾的关莞面前说道:“你说要以德治国,那么我想问,若是有别国攻打我们齐国,是不是让这位小哥站在城墙上面劝说一番就可以让敌军退兵呢?”

  “哈哈哈……或许这位小哥真的能做到也说不定呢……”佑公子阵营中爆发出一阵阵刺耳的哄笑声。关莞脸上的得意也不见了踪影,她没有想到会有人问如此尖酸刻薄的问题,但是身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的人,什么场面没见过,想当年她可是辩论赛的常胜冠军。关莞用眼神扫过佑公子的一众食客,勾唇一笑,对着那个像她发问的人说道:“那敢问这位先生,若是先生觉得以德治国是不可行的,那么先生认为,若是有人攻城,应该怎么做呢?”那人方才将关莞憋得哑口无言,现在正在得意,于是马上接口说道:“那自然是举兵攻打了。”

  “此时敌方将士已经来到了城门下,而我方现在没有一点准备,请问应该怎么攻怎么打?”关莞在一步一步的将对面的那个自鸣得意的食客引到陷阱中去。

  “若是这样的话,自然应该先站在城楼上对着下面的对军喊话,拖延时间,给我方的将士一些准备的时间才是。”这位食客的话音一落,自己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看到了关莞脸上的讥讽的笑容。关莞想着,这人真是蠢笨,这才问了一句,就掉进陷阱里面去了。铭泾公子的食客,此时心情都非常的舒畅,刚才在佑公子的食客手中吃了亏,现在也算是扬眉吐气了。不过都想着,这平日里还真是没有多留意过公子身边的这个小厮,公子的身边果真是藏龙卧虎,一个小厮都能有如此的能耐,当下更加坚定了跟随者铭泾公子的信念。

  关莞见那个食客现在还没有反应过来,鄙夷的对着他说道:“既然还是要开口劝说,说明这位先生还是认同可以以德治国,如若不是定当直接就开门迎敌才是。”那个食客现在才明白自己已经败下阵来,脸一白,担忧的看了一眼佑公子,想着这次回去可不好交代了。这名食客刚刚坐下,他身旁的一个食客又起身说道:“这位小哥好辩才,但是不要忘了我们这次要辩论的是以德治国还是以武治国,而不是有敌国来攻打,所以刚才的辩论是不作数的。”关莞听后面上恼怒,“这位先生不要忘了,方才辩论敌国来攻打我国还是贵方辩友先引起来的。”

  关莞一生气,没注意九就将现在的词语说了出来,那人没有听懂,疑惑的问道:“辩友?辩友是什么?”关莞翻了个白眼,但还是解释道:“现在我们是在辩论,所以你们都是参加辩论的朋友,简称辩友,懂么?”说完还抛给那个人你怎么这么笨的眼神,那人面上一讪,但是还是说道,“如此我们就回归正题,讨论一下,到底是以德治国还是以武治国。”

  关莞无奈的伸伸手,说道:“您先请。”然后在心中想想着这古代人还真是难缠,看来当初商鞅舌战群儒的时候还真是辛苦。但是没想到那个食客学聪明了,将问题又抛给了关莞,说道:“既然你们坚持说以德治国比较好,除了那个七擒孟获的之后,还有什么例子吗?因为我觉得那个在下委实不敢苟同。若说到七擒孟获那也是你说的那个诸葛亮用武力擒拿的,不过是用了点计谋。”

  关莞听完那人的强词夺理之后说道:“好啊,那我就再给你说个例子,话说我们家乡有个传说,就是一天有个叫邯郸的都城是赵国的被另外一个叫秦国国家包围了。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请求援兵,同时缔结联合抗秦的盟约。平原君决定带二十个个文武双全的勇士同去,但挑来挑去,还缺一个人。后来,一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己推荐自己。经过一番考问,平原君勉强同意他一起去。貌不惊人、语不出众的毛遂,其实是个能言善辩的人。到楚国后,他与同行的十九人人谈论起天下大事,头头是道,大家对他的学问和辩才都佩服不已。

  平原君与楚平王会谈那天,两人从早晨一直谈到中午,还未谈出结果。十九个门客十分焦急,毛遂便自告奋勇上殿去看看情况。毛遂按着剑从容不迫地走上了台阶。楚王瞧不起他,要他退下去,他却紧握剑柄,大步走到楚王面前说:“大王敢当着我主人的面对我如此无礼,不过是倚仗楚军人多势众罢了。但现在您跟我距离不到十步,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的手里,楚军再多也没有用!”接着,毛遂义正词严地从历史到现实分析了楚、秦两国的关系,说明赵国派使臣来缔约联合抗秦,乃是为了救助楚国,而不只是为了赵国自己。


  (https://www.biqwo.com/dudu/74/74551/393047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