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斗兵天下 > 第18章 大举办学 二

第18章 大举办学 二


  “昔日天下汹汹,先是黄巾之祸,接着是董卓之乱,帝国势微,军阀混战,北方尤为惨烈。不少大族士人群体纷纷南迁。荆襄地区水陆交通便利,为东西南北通衢之枢纽,从而成为中原士人乱世中播迁的首选人文乐土。朝廷任命的刺史刘表单骑入荆州,用蒯越武功之谋,武力平定荆州之乱;取蒯良文治之略,蒯良的路线发展荆州,兴建学校,招揽名士,刘表亲自参加射礼,出现五载之间,道化大行,耆德故老綦母凯等负书荷器,自远而至之空前盛况。以宋忠为督学,集合各家学者编《五经章句后定》为州学教材,同时教授天文历法、刑法、兵法、音律、丹青等。从教的儒士有三百多人,在州学就学的生徒有千余人,荆州学校的规模和制度也远超出郡国学校的范畴。从此,荆州州学大兴,正是唯楚有才,于斯为盛,荆州代洛阳一举成为大汉官学魁首。

  今天下战乱,为今之计,须继承发扬光大荆州之办学传统,大办官学,辅以私学,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根本问题。这样官学培养出来的人才,文人就成为国家行政的官吏支柱,武人就成为国家军队的精英栋梁。世家大族就再也不能与政权讨价还价,胡作非为了。不拒众流,方为江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此,方能广纳天下英才而用之。拥有一支只忠于大汉,所向无敌的强大队伍,将指日可待!”阿斗慷慨激昂道。

  诸葛亮闭上了双目,陷入了沉思。阿斗真乃神童也,见识如此惊世骇俗,奇思妙想世属罕见。转世北斗星果然不虚。

  “亮深以为然!小主公真乃千古神人也!”诸葛亮作揖行礼道。

  “先生折煞学生了!”阿斗赶紧还礼。

  “然,官学所需钱粮经费何来?”诸葛亮忧虑道。

  “吾自有妙计!先生勿忧!”阿斗笑道。

  师徒俩一直商量到深夜。

  第二天,荆州城贴出告示:一、左将军府决定兴办官学,荆州成立明熙书院太学,设博士,学制一年,新录取各级官吏必须是太学出来的学生,而且要经过府试,也就是左将军亲自或者委托其他官员,进行府试合格方可通过。二、南郡、零陵、武陵、桂阳、长沙各郡成立明熙书院中学,设学官,学制两年。三、各县设明熙书院小学,设教授,学制三年。食宿服装全部免费,全封闭全日制,世家大族和平民子弟皆可报名。如捐献五百石或者一千两银子,或者50人劳役的,经考核合格后优先录取。四、得入太学者,可成为左将军公子伴读,毕业后颁发左将军府盖章,刘公子亲笔签字的学业证书,视才能高低安排到各级府衙任职。五、优秀的低级学生,可以提前跳到高级学校就读。差的高级学生降到低级重修。六、各地私学经考核合格后,可以整体加盟,官府任命学长为学官。

  告示一出,荆州七郡彻底炸锅。不少有眼光的官员和荆州大族家主、大商贾,看出了明溪书院的门道,不想错过发展壮大的良机。都纷纷托人情、找门路、找关系,或者宴请,或者捐钱,或者主动送劳役帮助府衙修桥铺路兴修水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一而足。总之,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削尖脑袋想把子侄外甥亲戚,送进明熙书院读书。一时间,荆州府衙、官员、家属门庭若市,酒肆茶楼、工地热闹非凡。这情景,跟阿斗在后世里看到的一模一样,只是物是人非的区别罢了。几天时间,荆州府衙就收到了大量的钱财,行进中的劳役也得到解决。

  诸葛先生深觉民心可嘉,民力可用,信心倍增,经过与马良等幕僚商议,征求了阿斗的意见,请示孙夫人首肯,拟出了明熙书院的办学大纲和招生简章。阿斗更是得意洋洋,想不到,他把后世的办法拿来用,还真的有用。办学是个好办法,通过学生与家长纽带的关系,就可以把荆州的人财物等资源全部统揽整合,对迅速壮大荆州的整体实力非常有效。

  那天晚上,阿斗详细对诸葛亮说出了,自己办官学的想法和计划。对目前报名近二千名孩子,要多方面的层层考察,符合办学大纲和招生简章要求的正式录取进明熙书院各级学校。学校分重点班、普通班、预备班。对家长的考察,最重要的一条是,政治上要可靠,是否忠于大汉,特别是对刘备的态度;第二,是否遵纪守法,热心公益事业等;第三,对学生的考察,重点看孩子的天资、体格,优秀的进重点班重点培养,次之进普通班,剩下的进预备班经过培训后,合格的可以升普通班;第四,实行优胜劣汰、可升可降的考核办法。就是说,重点班学员学习和纪律不好的,经考核后,降到普通班,普通班可以晋升重点班,以此类推,形成良性竞争的机制;第五,教材统一,实用至上,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小学教材以《五经章句后定》、《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等为主。中学以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即《诗经》、《易经》、《尚书》、《礼记》、《春秋左传》,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著作经典,《商君书》,《盐铁论》,《吕氏春秋》,《说文解字》,《史记》等经世济民的著作为主;进太学后,根据学生特点特长爱好等,实现分专业授课,分农业、文书、财务、行政、商务、地理、计数、刑法、音律、丹青、天文历法、军事兵法等专业班,由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大师、大将亲自授课;第六,统一服装,统一校训,统一校歌。以天蓝色短衣长裤劲装作为校服,“精诚团结,奋发向上,扫灭反贼,光复大汉”为校训《汉戈行》为校歌。

  同时,建立明熙书院的管理机构,经过大家商议公推刘备为院长,诸葛亮为副院长,马良主管日常管理,向朗、黄月英、尹默(字思潜)、李撰(字钦仲)等荆襄名士为博士,马谡负责后勤保障,向宠负责安全护卫。各郡学、县学各有安排,广招英才,高薪聘请其他荆襄名士任教,特请黄月英之父黄承彦、庞德公老先生担任总顾问,一时应者如云。各级学校的官员比当地行政长官只低半阶,俸禄却是相差无几。各地私学见有利可图,有官可当,纷纷请求加盟。

  由于破除了只有世家大族、官员子女,才能进明熙书院读书的陈规陋习和门阀制度,明熙书院得到了当地民众的交口称赞和一致好评。在荆州上下的鼎力支持下,明熙书院办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名声远播。

  (各位看官:码字不容易,请多鼓励,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各种求!)


  (https://www.biqwo.com/dudu/82/82517/429740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