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 第33章 胡白案

第33章 胡白案


“重八,这白莲教虽刺杀王驾,但其信众皆是我大明百姓,其不过是听信了这些余孽的谣言,断不能株连啊!
  重八,我也知道你恨不得将白莲教的余孽全部处死,但这些百姓何其无辜,他们也是受了白莲教的蛊惑。如果我们株连这些信众,那么不仅会引起大明江山的动荡,也会让那些真正的凶手有机可乘,从而继续煽动民众,造成更大的混乱。
  所以,我们不妨从宽处理这些信众,让他们不仅有机会改过自新,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还能体现出你这位皇帝的仁德,就当做是给雄英这孩子积累名声和威望吧。”
  皇后马氏不愧有着仁慈的美名,那些直接参与不轨乃至刺杀的人,虽然无法摆脱其罪责,但马氏还是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搞什么株连,或者说抓大量的无辜百姓。
  朱元璋思索了一番,这才开口说道:“妹子,这无辜百姓咱可以赦免其罪责,但那些白莲教教众和那陈理,咱啊,是断然不会放过他们的!”
  朱雄英在听到陈理这个人的时候,就很好奇这陈理又是谁,故而向身旁的太子朱标询问:“父亲,敢问这陈理何许人也?怎么又和这白莲教勾连在一起了?”
  朱标解释道:“雄英,这陈理乃是故陈友谅的子嗣,自陈友谅鄱阳湖兵败之后,这陈理就继承其父亲地位。次年,你皇爷爷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后封为归德侯。
  洪武五年,因其郁郁不乐,颇出怨言,你皇爷爷又考虑到其年少容易被蛊惑,遂将人送到高丽那边,免得被一些小人找到,而不能善终。
  至于后来这陈理怎么跟这白莲教勾结在一起,我还真就不知道了。”
  朱雄英听完自己父亲的解释,点了点头表示了解,并开口感谢:“孩儿多谢父亲解惑。”
  这陈理该怎么说呢,在朱雄英看来,成王败寇,历代末代之君又有几人得到善终的?自己的皇爷爷想必也是英雄惜英雄,故而才留了这陈友谅后代的命,血脉才得以保留传承。
  但这陈理又怎么做呢?好好的归德侯不当,偏偏跟这白莲教余孽有所勾结,然后直接参与了刺杀,自己的皇爷爷即使仁慈,这次也不可能说是饶了他。哎,这人就不会学那刘禅的安乐公嘛。
  “叮,智能助手提醒您,历史上的陈理是得到善终的喔。但随着使用者的到来,以及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将来所有的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都将往未知的方向发展,还请使用者悉知!”
  靠,感情这陈理是因为自己才不能得到善终的啊,Sorry了陈理。
  朱雄英在心里暗道对不起的时候,朱元璋也发话了:“妹子,你自己也听到了,咱对这陈理可谓是仁至义尽了,连他的兄弟一脉都封了爵位。但是你再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勾连白莲教余孽,刺杀王驾,怎么?难不成还想要勾结那诚王旧部不成?
  妹子,不是咱不想放过他们,是他们自己不想放过自己。”
  皇后马氏见此情形,无奈地叹了口气:“重八,那你准备怎么处理这陈友谅一脉?难道都杀了?”
  其实朱元璋更偏向于斩草除根的,毕竟当初也不过是为了新地安稳,才有如此对策。但是今天嘛,既然对方给了自己动他们的机会,那么自己就不会白白浪费掉。
  然而为了自己的妹子不要因此而担心,朱元璋故意露出一丝怜悯的神情,他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哎,咱也暂时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他们,若他们与这件事没有牵连是最好的,荣华富贵咱还会继续给他们这一脉。”
  皇后马氏见朱元璋并没有立即决定,心中也就稍稍松了一口气。她知道,朱元璋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一旦他决定了的事情,就很难再改变。正因为皇后马氏如此了解朱元璋,当初的刘基,她才能保住其一条命。
  皇后马氏轻轻地握住朱元璋的手,说道:“重八,我知道你对这陈友谅一脉怀有仇恨,但是,你也要考虑到这件事情的后果。如果你将他们全部杀了,那么你的名声、标儿的名声也会受到影响。”
  名声?朱元璋恐怕最不怕的就是名声了,但为了自己的妹子不用担心此事,就故意叹了口气说道。
  “也罢,咱先派人调查一下他们与这件事情的牵连,如果他们真的与这件事情无关,那咱就放过他们,大孙你觉得呢?”
  朱雄英闻言一愣,虽然说心里确实有一些想法或者说是决策意见,但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是断不能仗着自己有爷爷奶奶的宠爱,去干这擅权的事情。
  “皇爷爷,事关重大且孙儿对这事情尚不太清楚,因此孙儿就不敢多言语,言断了。”
  在朱雄英看来,一人之过,不能牵扯其家族,这一点他是认可自己皇祖母的看法的,当然了,若是这陈理的其它兄弟也自己主动参与此事,那自己也就无话可说。
  自古以来,民力都是很珍贵的资源,若按照自己这位皇爷爷动辄几万,十几万人的株连,那大明朝1065万户,5987万人都不够皇爷爷挥霍的。当然了,明初动辄十几万的重大事件也就洪武北征、明初四大案等,对当今大明的人口体量来说,确实影响不大。

  在他看来,大可将罪魁祸首之人斩首于世,而其家人、家族之人则是充入军中,或其苦役,为将来做准备。
  朱元璋看了一眼身旁的皇后马氏,而后深深地呼出一口气,想来,这大孙必是有自己的看法,但念在自己对皇祖母孝心的份上,故而不说出自己的看法。
  这时,太监总管朴不成来到殿内,小声的汇报道:“陛下,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大人在殿外、刑部尚书王时大人在武英殿殿外有要事求见。”
  朱元璋眼睛左右看了一眼,思考片刻开口:“让他们候着,咱待会儿就召见。”说完,朱元璋转头对皇后马氏说道:“妹子,咱这就去处理朝廷大事去了?”
  皇后马氏自然是通情达理之人,故而点了点头说道:“重八,去吧,朝廷政务为重。”
  朱元璋闻言起身,对着太子朱标、朱雄英说道:“标儿、大孙,你们也跟咱来。”
  两者见皇后马氏并没有多说什么,遂起身行了一礼,这才跟着朱元璋离开坤宁宫。
  回去武英殿的路上,朱元璋询问毛骧道:“什么事?”
  毛骧从怀中拿出一封奏折,递给朱元璋,朱元璋接过之后,这才开口汇报:“皇爷,自皇爷返回皇城之后,卑职就带着锦衣卫前去捉拿白莲教余孽和陈理等叛逆,今已将陈理等人捉拿至锦衣卫昭狱,恭请皇爷圣裁。”
  朱元璋微微点了一下头,他对毛骧的能力还是挺认可的。毛骧作为他手下的得力干将,一直以来为他出生入死,忠诚度也很高。这次陈理与白莲教勾结的事情,也确实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但是,作为自己的绝对亲信,毛骧这次的失误仍然让他感到有些失望。他自己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一直以来都在努力排除身边的一切威胁,以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这次陈理与白莲教勾结的事情,如果不是大孙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会对朱家的统治造成严重的威胁。
  也罢,等过段时间再处理这事情吧。
  朱元璋将手中的奏折翻开看了一眼,然后随手拿给身后的太子,开口道:“标儿,大孙,你们看看。”
  朱标闻言接过奏折,朱雄英也凑近观看,半刻钟后,朱标拿着奏折行了一礼说道:“父皇,儿臣建议全部诛杀!”
  朱雄英算是知道自己这位皇爷爷为什么如此痛恨这白莲教了,虽然他不知道历史上的白莲教有没有这样做,也暂时不知道这锦衣卫的奏报的真假。但是目前来看,其真实性还是很高的。
  常见的蛊惑百姓等手段暂且不论,就单单这私藏兵器铠甲、贿赂大明官吏、拐卖孩童等行为,这已经跟叛军、谋反无异了。
  这里面还有一条更为炸裂的消息,就是这胡惟庸也跟这白莲教、陈理有所勾结,据奏报来讲,胡惟庸在意图刺杀之后,这白莲教就会对大明各地进行起义。
  好家伙,这哪里还是妖教?这简直是大逆不道,致民族存亡而不顾啊!
  朱雄英也是热血上头,陈奏道:“皇爷爷,孙儿附议,但孙儿觉得除了这白莲教余孽等叛逆外,今日的百姓,或被蛊惑的百姓不能牵连其中。不然,这牵连之人之巨,可达十数万人,会动摇我大明江山社稷之安稳。”
  朱元璋深深的点了点头,大孙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大孙,说得不错,百姓又何罪?等到了武英殿再说吧。”
  武英殿
  待朱元璋落座,太子朱标、朱雄英站定,刑部尚书王时拿出三封奏折陈奏:“陛下,臣在太子殿下带领下,会同大理寺、都察院审理胡惟庸一案,今已审理完毕,特将罪状、证据等呈献陛下御览。”
  自从胡惟庸意图以醴泉谋反失败被抓之后,朱元璋并没有像历史上的那样,当日就处决了胡惟庸,而是将其打入了天牢,并派锦衣卫暗中看护。
  朴不成接过刑部尚书王时手中的奏折,并小心翼翼地将手中奏折递到御案上,朱元璋看都不看,让王时口头汇报内容。
  “陛下,据臣等的调查,胡惟庸其罪有五。
  其一,犯下未经法司,随意杀人之罪。胡惟庸因私人恩怨,在洪武八年,其儿子骑马被一马车不小心辗死后,不经应天府或刑部、大理寺审理,私自杀害马夫,藐视大明律法。
  其二,犯下生杀予夺,独断专行之罪。胡惟庸担任中书左相多年以来,在陛下出行等情况下,私自独揽朝廷大权,擅自决定官吏的生死升降,并修改上报给陛下的奏折内容。
  其三,犯下拉拢官员,结党营私之罪。胡惟庸担任中书左相期间,利用职权之便,收受贿赂,广泛收买人心,形成庞大的胡党势力集团。
  其四,犯下加害同僚,党同伐异之罪。胡惟庸对已故诚意伯刘伯温和魏国公等人进行打压,甚至毒杀诚意伯刘大人。
  其五,犯下三方发难,图谋造反之罪。胡惟庸秘密囤积兵力,勾结外敌,企图发动叛乱。
  陛下,所有罪状皆已查明,人证、物证俱在,恭请陛下圣裁!”

  朱元璋点了点头,这些罪状其实在昨日就审理出来了,只不过是今天才全部整理好,这才递交上来。
  “王爱卿,你身为刑部尚书,自然深知大明律法,胡惟庸一案,该当如何判决啊?”
  王时深知大明律内容不假,但这种事情他又怎么可能说会这样明说,眼前的陛下表面上是征询自己的意见,但实际上是让他请皇帝来决定。
  “陛下,胡惟庸一案事关重大,据臣等事后统计,涉及该案之人粗略计算有三万多人,臣不敢擅专,恭请陛下圣裁。”
  老狐狸,站在一旁的朱雄英看眼前这位刑部尚书就在心里嘀咕一句,他这哪里是擅专?这本就是他这刑部尚书该管的事情,又何来的擅专之说?看来能站在这朝堂之上的官员都不是普通人,心思多着呢。
  说白了,不就是为了你自己那名声嘛。
  朱元璋微微点头,这事情的判决其实自己早已经有了决策,但他还想看看自己大孙的想法,故而看向太子朱标、朱雄英这边询问:“标儿,大孙,你们觉得如何判决?”
  朱标并未说出自己的看法,他虽然说明面上领衔三司会审胡惟庸,但是他也不过是第一次审理胡惟庸的时候,出现了一次罢了,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又怎么可能会知道呢?
  “父皇,儿臣事务繁多,故而不能每次参与审理,因此容儿臣看完卷宗之后,再行定夺吧?”
  朱元璋自然是知道太子朱标很忙,自己要不是有太子帮忙处理朝政,这么多的奏折都不可能一天能批阅完的。
  朱标在朱元璋同意之后,也就从御案上拿起王时递交的奏折,当看到自己的恩师——宋濂也牵连其中的时候,他就不淡定了。
  朱标强忍着心神,在看完所有奏折之后,这才开口替恩师宋濂说情道:“父皇,雄英这孩子说的对,不宜牵涉太多无辜之人。
  因此,儿臣斗胆请父皇饶恕恩师宋濂的罪责,实在是恩师年迈,不宜再受这儿孙带来的无妄之灾啊,父皇!”


  (https://www.biqwo.com/dudu/86202/86202520/3630282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