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横扫天下之南宋女状元 > 第十六章赶集找宝

第十六章赶集找宝


  吃完午饭,郑阜南来到村口那颗大榕树下,俩人说好了。在这里碰面。

  村口的大榕树,听大人们说,至少有三百多岁了。树干足有三丈多高,枝桠如蟠龙一样伸出去,密密麻麻,遮天蔽日。巨大的树冠投下的阴凉足有一亩地大,这里是村上人避暑乘凉的好地方。榕树四季常青,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郁郁苍苍,青翠欲滴。树干需要郑阜南这样的孩子至少十五六个手拉手才能合抱。大树上垂下了许多气须林林总总地从树上往下扎,一些气须已经扎进泥土,变成巨大的树根,像一架巨大的竖琴。

  郑阜南背着书包,站在榕树下,和来来往往的熟人要不停地打招呼,大家基本上异口同声,问郑阜南是不是上学去啊?郑阜南回答是啊,其实自己心里很虚,害怕别人识破自己,上学去怎么站在村口,这不是上学的必经之路。万一这话传到自己家里或者老师耳里,可想而知。想来想去郑阜南躲在树后,免得碰见熟人露出马脚。

  过了好一会,钱穆生才跑过来。郑阜南有点生气,你怎么像个小脚女人一样磨磨蹭蹭,让我在这等了那么长的时间。钱穆生笑着解释,是我爸不让我走,上学,上学平常你几时才走?不许走!所以,自己才来晚了,请你原谅!这么一说,郑阜南的气就消了。两人有说有笑地踏上了去集镇的大路。

  集镇离村上也就五里地,俩人边走边玩。南方的春天明媚而俏丽,田野里秧苗嫩绿嫩绿的,树上叶子是翠绿翠绿的,虎跑江里的水是碧绿碧绿的,郑阜南的脑子里一下子蹦出了那首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群亭枕上看潮头,能不忆江南?”江南美得让人迷离美得让人陶醉。水网交织,十米一桥百米一亭,青瓦白墙,流水叮咚,那一口口池塘,倒映蓝天白云,微风佛来揉皱一池春水,芳草萋萋,莺歌燕舞,春光进了一草一木中,春光融进了一山一水间,春光写意了江南,春光流进了每个人的心田。

  这真是,江南春光无限好,沉醉其中忘行程。

  俩人蹦蹦跳跳,走了一个时辰来到了集镇上。今天正是赶集的日子,街上熙熙攘攘,行人如织。这是一条东西大街。西头卖吃的小摊一个接着一个,什么炒年糕、梅花糕、榴莲酥、三山板栗、酒酿饼、鸡米团,青团、芡实糕,大肉馒头、袜底酥、百果蜜糕、茨宝糕、雪饺,灌油小笼、麦芽塌饼、油卜塞肉、臭豆腐等等应有尽有,鲜香扑鼻。钱少侠偷偷地买了两只青团,用竹签插着,递给郑阜南一个。郑阜南推让了一下,还是接了过来。香甜的青团,带着叶子的香气,很好吃。郑阜南还是第一次吃青团,她决心让家里的人挣上第一笔钱,到时她给家里每个人都买上一个青团,让他们也尝尝青团的滋味。

  接着他们来到了生活用品的摊位,都是日用百货,锅碗瓢盆,坛坛罐罐什么的,一家挨这一家,热闹嘈杂。他们要找的东西在大街的东头,那边全是卖粮食蔬菜什么的,挤了半天,两人来到粮蔬市场,买稻米的,卖绿豆的,卖红豆的,卖江米的,也是一家挨着一家。再过去就是卖蔬菜的,什么油菜,青菜,蒲瓜,芋头,菜心,芥兰,莴笋,椰菜,苦瓜,豆角,丝瓜,南瓜、萝卜等等就是不见红薯的影子,难道这时候红薯还没有引进?

  “郑阜南,你到底在找什么呢?巴巴地看过去巴巴找过来,你到底在找什么呢?难道连我也不能告诉吗?”钱穆生憋不住,问问郑阜南咱两找了一下午,也不知道郑阜南在神秘兮兮地找什么呢?

  “没找什么,钱穆生你不用好奇地问这问那,我只是逛逛市场,看看集镇的模样。好奇害死猫!说了你也不会懂!不跟你说了!”郑阜南一发火,钱穆生的嘴就哑了。钱穆生就是这股德行,只要郑阜南一发火,立时三刻立马歇菜!

  前面还有两个摊位在旮旯脚极不显眼,摊位跟前也没有什么买主。郑阜南走过去瞧瞧。一个是卖荸荠的,一个个圆滚滚的泥乎乎的,显然来得晚,还有两个多半筐,看来生意不怎么地,卖主有点垂头丧气的。郑阜南刚刚想离开,那个卖主叫住了她。

  “小丫头,买点荸荠呗?早上刚刚挖出来的,皮薄脆甜,水分很大,不信你尝尝?不甜不要钱!”那个个子矮矮的老汉拿着一个擦得干干净净的荸荠递给郑阜南,说实话郑阜南身上没有半文钱,谁让自己家里穷呢?当然,郑阜南没有接这个茬。钱穆生从身上摸钱,想买点荸荠俩人路上吃,郑阜南可不想再沾别人的光,她一把拉住钱穆生转身就走。连旁边那个摊位卖什么都不管了!

  “小少爷,你不买荸荠,那就买点我家的新品种————红薯?糯甜糯甜的!”


  (https://www.biqwo.com/dudu/88/88247/454375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