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 第35章 山穷水尽 绝处逢生

第35章 山穷水尽 绝处逢生


  休息几天后,婷婷身体恢复了一些。

  这天,刚吃过中饭,婷婷坐在缝纫机前做事。刘阿姨带来俩年轻女孩子,其中瘦一点的望着婷婷问:“师傅,我看到街上有人穿连衣裙了,你会做吗?”

  婷婷笑着说:“会做,只要你把式样说出来,我都能做。”

  女孩高兴的眨了眨眼睛说:“真的呀!我说不清楚哪式样,你有纸和笔吗?我画给你看。可以啵?”

  婷婷一边把纸和笔递给她一边说:“可以,你能画当然更好。”

  女孩画完了,婷婷拿过来一边看一边笑着说:“画得蛮好诶,看得出你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后领口什么形状呢?”

  婷婷这一问,女孩才发现自己没有画后领口,她侧着头,努力回忆曾经看到过的哪件连衣裙,可怎么也想不起来。她望着婷婷,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我记不起来了,师傅,后领口你随便做吧!”

  婷婷给女孩量了尺寸,然后把写了尺寸的纸包在布里,望着女孩说:“今天二十九号,下个月五号接。可以吗?”

  女孩瞪着两只大眼睛,娇声娇气的说:“哎呀!要等一个星期啊?刘阿姨说你做衣服又快又好,你现在就给我做嘛。我想五一节穿。好啵?”

  婷婷看了一眼自己身上的棉袄笑了笑说:“后天就五一节,你穿连衣裙不冷吗?”

  女孩摇了摇头说:“不冷,二四八月乱穿衣嘛,再说我这连衣裙的布很厚,不会冷的,万一冷的话,我套一件春秋衫就是了。”

  站在一旁的刘阿姨也帮着说:“婷婷,小王想五一节穿,你加个班帮她做嘛,现在没人吵你,做起来快。我告诉你,你帮她做好了不会吃亏的,她是手套厂的,手套厂全是女工,到时候,小王把同事都带到你这里来做衣服,你就有生意了。”

  听说小王是手套厂的,婷婷确实很高兴,手套厂女工多,而且大多数是年轻女孩。婷婷喜欢给年轻女孩做衣服。年轻女孩漂亮、充满活力而且身材都比较标准,衣服穿在她们身上,怎么看都好看,给年轻女孩做衣服事半功倍。

  年龄大的妇女身材大多数都变形了,再说女人到中年,特别辛劳疲惫,再好的衣服穿在她们身上也显现不出来,怎么看都不好看。而她们自己又往往意识不到问题出在那里,总要唠唠叨叨的埋怨,责怪裁缝没把她们的衣服做好,然后,三番两次的改了又改,到最后还是事倍功半,甚至事倍功无。

  虽然说人靠衣服马靠鞍。但衣服也要靠人穿。同样的衣服穿在不同的人身上效果截然不同,甚至天壤之别。

  几年来,婷婷遇到不少这样的事情,所以她很怕给哪些体形变化大又不切实际选择款式的女人做衣服。给年轻女孩做衣服少收加工费她都愿意。

  婷婷答应小王第二天晚上取衣服,这样既满足了女孩的心愿,也等于给自己在手套厂做广告。

  小王一走,婷婷放下手里的事开始裁剪连衣裙,裁好后立即上缝纫机制作,很快一件漂亮的连衣裙出来了。

  婷婷用衣架把做好的连衣裙挂在竹杆上,然后往后倒退几步,用挑剔的目光,远距离的审视这件连衣裙的整体效果,越看越满意,婷婷笑了。

  自从春节生病后婷婷很少做衣服,尤其是像这样有款有形的衣服还从来没做过。

  望着挂在竹杆上的连衣裙,婷婷想象小王穿上这件连衣裙在袜厂女工中一定会引起轰动,越想越开心,越想越高兴,精神好了许多,这时才发现天气原来很暖和,她脱下棉袄。

  婷婷望着连衣裙琢磨,既能做好了,干脆让女孩拿去,女孩明天上班就可以穿,肯定很多女孩会喜欢这件连衣裙的款式。这样很快就会有女孩来找自己做连衣裙。对!让刘阿姨叫小王现在就把连衣裙拿走。

  想到这里,婷婷立即洗脸梳头,整了整身上的衣服去楼下找刘阿姨,婷婷站在过道里四处张望,这时才想起自己只知道刘阿姨住楼下,但不知道住哪间。

  这时,一年轻女人从房间出来,婷婷连忙上前问:“同志,请问刘阿姨住哪间啊?”

  年轻女人用手指着左边说:“她在厨房做饭。”

  婷婷走到厨房门口朝里张望,见里面有三四个年龄和刘阿姨差不多的女人正忙活着。婷婷朝着刘阿姨叫了一声,刘阿姨没听见,旁边一位胖胖的阿姨告诉刘阿姨有人找,刘阿姨这才抬头看了一眼门口,见是婷婷,连忙招手要她过去。

  婷婷走到刘阿姨身边望着胖阿姨笑了笑以示感谢。然后说:“刘阿姨,连衣裙做好了,麻烦你叫小王来拿。好啵?”

  阿姨惊愕的望着婷婷说:“什么啊?就做好了,怎么这么快?小王要高兴死了,好,好,好,等我做完饭就去告诉她,她就住对面。”

  婷婷正要转身回去,刘阿姨一把拉住她,对胖阿姨说:“蒋师母,这就是楼上的哪个裁缝,搬来快两个月了,一直生病很少下楼,所以大家不认识。”

  面相慈祥的蒋师母望着婷婷笑着说:“你好少下楼哦?上次送生姜的是你儿子吧?刚刚搬来还送东西给我们,谢谢你哟,哪生姜好哦!洪昌买不到。”

  婷婷笑了笑说:“一点点东西还谢什么,我们这里少,安洲多,也很便宜,我每次去厂里都会带一点来。”

  这时,一个瘦瘦的老太太转过身望着婷婷说:“你在安洲工作?你怎么不上班呢?”

  不等婷婷回答,刘阿姨抢着说:“赵师母,人家转劳保了,不用上班,坐在家里每个月还可以领到二十多元钱工资。”

  赵师母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望着婷婷说:“哪蛮好嘛,你什么时候再去安洲?”

  婷婷对赵师母笑着说:“我每三个月去厂里拿一次工资,七月初去。”

  赵师母稍微思索后说:“有一件事想拜托你,我老伴喜欢吃小麻油,洪昌没有,听说安洲有,你下次去帮我买一点来,好不好?”

  婷婷立即说:“好的,如果有,我一定帮你买。”

  赵师母笑着说:“谢谢你啊!”

  婷婷说:“赵师母,你太客气了,还没买来就谢我,买来了也不用谢,举手之劳嘛。”

  刘阿姨接着说:“谢就不用了,等她儿子读书的时候,请赵老师帮个忙就可以了。”

  不知赵师母没听见还是不好随便答应,她没做声转过身打开锅盖,用锅铲翻动着锅里的菜。婷婷一边往外走一边说“刘阿姨,我走了,记得叫小王啊!”

  刘阿姨跟在婷婷后面走到过道里,轻轻的说:“刚才哪赵师母的爱人就是林云小学的老师。”

  婷婷点了点头说:“哦!我知道了。”

  果真和婷婷想象的一样,小王拿走连衣裙的第二天晚上,带了三个女孩来做衣服。说要做和小王一模一样的连衣裙。

  婷婷看了看几个女孩,笑着说:“做一样的款式对我来说省事,但为了你们每个人都穿的好看,我建议你们不要穿一样的,最好根据自己的身材和脸形做不同的款式,这样会更漂亮。可以吗?”

  几个女孩非常理解婷婷的好意,点头同意。婷婷给她们一一量尺寸,然后,画出适合各自脸形的领口,几个女孩看了画图很高兴。临走,提出两天后来接三件连衣裙,她们三个人要同时穿,婷婷笑笑爽快的答应了。

  白天忙做事什么也不想,到了晚上,婷婷展转不安思绪万千,不知道俩孩子在乡下怎么样?涛涛胆大而且曾经在乡下待过容易适应,晶晶胆小老实、性格又内向,能习惯吗?唯一让婷婷感到安慰的是姐弟俩在一起。可涛涛回来后晶晶怎么办?突然,婷婷有了一个想法,干脆把涛涛寄养在他们家,每月给他们家一些粮票和钱。这样既妥善的按排了儿子,晶晶也有个伴,真是两全其美。

  婷婷正打着如意算盘,刘阿姨来了,一进门就大声囔囔:“哎哟,我兰兰昨天从娘家回来,说你涛涛在乡下闹得天翻地覆,我亲家母要你赶快接涛涛回来。”

  刘阿姨这样一说,婷婷哪还敢提刚才的想法,只好答应等做完手上几件衣服去乡下接儿子。

  几天后,兰兰带着婷婷去了乡下,兰兰的父母对婷婷很热情,说晶晶很乖,他们很喜欢这个孙女。也喜欢涛涛,本来涛涛可以在他们家长住,家里不在乎多一个小孩吃饭,只是涛涛太野太顽皮,整天不是逗得这个哭就是打的哪个叫。

  兰兰哥嫂还说;开始他们以为城里的孩子斯文,想不到比乡下孩子还顽皮。

  婷婷只有笑笑,最后,她提出了自己唯一的要求;一定要让晶晶上学。兰兰哥嫂满口答应,说开学后一定送她上学。

  想到儿子回洪昌后女儿一个人留在陌生的乡村,婷婷心如刀割,眼泪止不住往下流。更让她心碎的是,女儿不哭不闹,轻轻的说:“妈,你不要打涛涛啊!我长大了就回去。”

  涛涛对着晶晶耳朵说:“晶晶,我不在这里,你不要怕他们,那个欺负了你,全部记住,下次我来帮你报仇。”

  望着窃窃私语的一双儿女,婷婷很困惑,如此团结的一对姐弟,为什么在自己家里一天打到晚?否则,晶晶也不会送到这里来。望着面无表情的女儿,婷婷小声说:“晶晶,妈妈现在太穷了,身体又不好,实在没有办法,你暂时待在这里,你乖一点,让大家喜欢你,等妈妈条件好了一定接你回去,这些话你记在心里,千万不要告诉别人。知道吗?”

  晶晶懂事的点点头。兰兰哥嫂带着晶晶把婷婷母子和兰兰送到车站,汽车开后才回去。

  回到家,婷婷对儿子说:“涛涛,晶晶去乡下了,现在你一个人在家里乖一点,不要惹祸,让妈妈多做衣服多挣点钱。好不好?”

  涛涛嘟起嘴巴说:“我就不乖,我喜欢乡下,你把我送到乡下去,让晶晶回来。”

  婷婷无奈的摇摇头。

  打倒□□后,整个国家处在拨乱反正、百废待兴之中,恢复了高考,□□中瘫痪的行业和部门都在逐步恢复。老百姓的精神状态和面貌有了明显变化,各种颜色各种款式的服装取代了原来清一色的黑白灰。

  自从给手套厂小王做了第一件连衣裙后,几乎天天有人找婷婷做衣服,婷婷认认真真、不怕麻烦、不怕费精力、不怕化时间、乐此不疲的为顾客设计和制作各种款式的服装。

  随着身体和精神状态的好转,婷婷例假血量过多的病情也有所好转,血量一个月比一个月少,逐渐趋于正常,婷婷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婷婷经常做衣服忙的忘了做饭。在外面玩饿了的涛涛回家见炉子还没生,便自己生炉子淘米做饭,开始只做一锅饭填饱肚子,慢慢的涛涛会炒菜了,而且菜炒得越来越好吃。见儿子又能做饭又能炒菜,婷婷干脆把做饭的事全交给七岁的儿子,自己一心一意做衣服。

  晶晶去乡下后,涛涛乖了很多,可能是一个人闹不起来,不过,他待在家里的时间也很少,除了做饭吃饭在家里,其他时间都在外面玩。偶尔会有人来告状,但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没闯过什么大祸。

  七月初,婷婷又要去安洲,临走前一天晚上她去赵老师家,问赵师母要买多少小麻油。赵师母听说她要去安洲,高兴的说:“小麻油买半斤够了,还有一件事要麻烦你,如果有红豆,你帮我买两斤,我女儿吃的中药里面缺一味红豆。要带多少钱去?”

  赵师母边说边在口袋里掏钱,婷婷摆摆手笑着说:“先不急拿钱,等我买来了再说。”

  赵师母笑着说:“哪也可以,等买来了再给你钱,婷婷啊!红豆你一定要帮我买到。医生说缺了红豆药效差很多。”

  听说红豆是她女儿治病的一味药,婷婷认真的说:“赵师母,你放心,我会尽一切办法帮你买到红豆和麻油,我可能要到明天晚上或后天回来。”

  上次去安洲,婷婷答应了给桂花和毅红做衣服,所以,这次作好了住一两晚的准备。第二天一大早,她带着涛涛坐上了开往安洲的列车。

  车上,婷婷一直担心,安洲有没有小麻油和红豆呢?小麻油是调味品可吃可不吃,有没有无所谓。可红豆是治病救命的药,千万不能没有啊!

  到安洲后,婷婷牵着儿子几乎是跑步到粮站,一进门首先问有没有红豆,回答有。婷婷悬着的心落下来了,再问没有没有小麻油,也有。婷婷很高兴,买了两斤红豆和半斤小麻油,再办支拨证,最后把一季度计划油装进了新买的塑料壶里,去桂花家的路上又买了十多斤生姜。

  事情办得又快又顺利,婷婷高兴的牵着儿子来到桂花家。

  见婷婷来了,桂花喜笑颜开,立即把早已准备好的花布拿出来,小声的说:“你先给我做,等做完了我的再告诉毅红你来了。不然的话,她怕你回去,一定会要你先给她做。哎呀!中午一点菜没剩,吃蛋炒饭可以吗?”

  涛涛高兴的跳起来说:“好!好!好!我最喜欢吃蛋炒饭。桂花阿姨,多放一点蛋哦。”

  桂花望着涛涛笑着说:“好哦!乖崽,你要乖一点啊!”

  母子俩吃完饭,涛涛和小他几岁桂花的俩个女儿玩耍去了。婷婷开始做衣服,一直做到天黑,把桂花的两件短袖衣和一条裤子做完了。

  晚上,毅红来了,她要婷婷去她家睡,婷婷说自己更愿意在桂花家睡,后来说好第二天上午给她做两件衣服,下午回洪昌。桂花说:“后天回去,明天上午我们上街买点布,我还想做一条裙子。”

  想到桂花一直帮自己领工资,来安洲吃住都在她家,而自己每次来去匆匆,从来没满足过桂花做衣服的心愿。这次多住几天没问题,晶晶在乡下,涛涛带来了,所以同意后天回洪昌,桂花高兴得搂着婷婷转圈。

  婷婷答应多住一天还有一个想法,她想去看看四年多没见面的秦丽娟和程斌,以前来安洲也曾想过去看看他们,每次都因时间仓促没去成。

  这次要在安洲待两个晚上,有时间了,她准备先看看秦丽娟和程斌,再去看看车间同事和母子楼的邻居。

  吃晚饭时,婷婷把自己的想法说了,桂花脸上露出惊愕的神情,桂花爱人哈哈大笑,婷婷莫明奇妙,但凭直觉,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些人里面肯定有谁出了问题,她不安甚至有些恐慌的望着桂花爱人问:“你笑什么?”

  桂花满脸惊奇的神情说:“静秋,这几年你在那生活?难道你没碰到过安纺的人吗?”

  婷婷自从七三年三月份回洪昌,带着俩孩子一直住在郊区,除了上工或在家里做衣服。还有就是每三个月回厂拿一次工资和粮油,除此以外与厂里没有任何联系,厂里人和事的变化她一点不知道。

  婷婷摇摇头说:“我从来没碰到过安纺的人,这几年我累得晕头转向,大出血差点死了,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活过来的,那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别人的事。到底出什么事了?快说嘛,急死我了。”

  桂花欲言又止,她爱人望着婷婷一边笑一边说:“我告诉你,你俩个好朋友都不在厂里了。秦丽娟嫁了中粮车队的山东佬,生了个女儿,后来得了肺结核,跟老公去了山东。程斌更惨,结婚才几个月得了肺癌,几年前就死了。”

  婷婷瞪着眼睛张着嘴巴,手里的饭碗差点掉在地上。桂花连忙起身,把她手里的碗拿过来放在桌上,惊奇的说:“我真想不到,这么大的事你一点不知道?”

  婷婷像座雕朔一动不动,任凭泪水无声流淌。

  这时,涛涛端着饭碗从外面进来,见妈妈满脸泪水惊呆了,他看看桂花又看看桂花爱人,不知道这三个大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桂花接过涛涛的碗,帮他夹了一些菜要他出去吃饭,涛涛没接桂花递给他的碗。而是走到妈妈身边,拿起桌上的一条毛巾帮妈妈擦眼泪,嘴里嘀嘀嘟嘟的说:“妈妈,你为什么哭嘛?我没气你啊!我也没打架呀!妈妈,不要哭嘛。好啵?”

  婷婷拿过儿子手里的毛巾,擦了一下自己的脸说:“乖崽,你吃饭去,妈妈没哭。”

  晚上,毅红来了,三个女人在桂花家聊天。婷婷一直流眼泪,责怪桂花为什么不早点告诉她。桂花说:“这不能怪我,你每次来总是办完事就走,从来没有坐下来谈过话,我怎么跟你说?再说我一直以为你知道这些事。”

  毅红发现婷婷眼睛有些红肿,担心第二天自己的衣服做不了,笑着说:“哎呀!不要说了,人都死了这么多年,说也没什么意思。”

  婷婷哽咽着说:“我做梦都想不到秦丽娟会得哪样的病,我们一同上北京,那时候她身体多好啊!更想不到程斌……”

  说着说着一个劲流眼泪,话也说不出来。

  第二天,桂花和毅红见婷婷两眼红肿无精打采的样子不好再强留她。婷婷帮毅红做完两件衣服,下午便回洪昌了。

  回到洪昌,一进家门,婷婷立即把半斤麻油和两斤红豆外加一块生姜送到赵老师家。一家人正在聊天,见自己家急需要的东西都买到了,赵家人欣喜若狂,特别是赵师母笑得嘴巴都合不拢,说了不少感谢的话,问多少钱。婷婷说:“这次算了,下次再说。”

  赵师母客气几句后说:“这怎么好意思呢?哪么远买来还不收钱,谢谢你哦!”

  婷婷走后,赵师母对爱人说:“你知道她为什么不收钱吗?这女人聪明,会做人,她有个七岁的儿子,马上要读书了,户口在安洲,想要你帮忙。到时候你帮帮她吧!让她儿子去你学校读书。行不?”

  赵老师笑了笑说:“应该没问题,户口不在本地可以借读嘛。”

  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在赵老师的帮助下,涛涛在林云学校报名上学了,属借读生。

  开学的前一天晚上,婷婷拍拍装满课本的新书包望着儿子满心欢喜的说:“乖崽,明天你就要上学了,你现在是学生了,学生要懂礼貌、爱干净,上课时要用心听老师讲课。听到没有?”

  涛涛问道:“妈妈,上学做什么?你去不去哟?”

  婷婷双手捧着儿子的脸笑着说:“妈妈不去,妈妈小时候也上过学。上学是学文化、学知识、学本领。知道啵?”

  涛涛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又想起了什么似的说:“妈妈,以后我每天都要上学吗?”

  婷婷一边铺床一边说:“是哦。乖崽。”

  涛涛嘟起嘴巴说:“我想玩怎么办呢?”

  婷婷铺完床直起腰,轻轻拍拍儿子的脸,笑眯眯的说:“星期天不上学可以去玩,放了学做完作业也可以玩啊!”

  第二天,涛涛吃过早饭背着书包跟着赵老师来到学校。

  走进教室,见很多小朋友规规矩矩的坐在位子上,涛涛觉得奇怪,这么多人坐在这里干什么呀?他不坐,背着书包到处走。

  上课铃刚响过,一位四十来岁、中等身材的女老师走进教室。涛涛站在教室后面一动不动的望着老师,老师要他坐到位置上去。然后,女老师站在讲台前,望着大家笑了笑说:“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班主任,我姓刘,叫我刘老师,从今天起,你们是一名学生了,学生要遵守学校纪律,要讲卫生,懂礼貌。下面我开始点名,叫到名字的同学喊一声‘到’,好不好?”

  刘老师点过名后,转身在黑板上书写学校的名称和年级班次。见老师背朝着自己,涛涛拿起书包走出教室来到操场。转了一圈见没人又跑回教室。刘老师见他从外面进来,问他出去干什么?涛涛说:“我出去玩啊!老坐这里干什么?”

  刘老师走到涛涛身边,笑眯眯的说:“秦涛同学,上课的时候不能随便出去,下了课再出去玩。好吗?”涛涛点了点头。

  中午放学后,涛涛一进家门便说:“妈妈,上学一点也不好玩,我不去了。”

  做好了饭菜等儿子回来的婷婷听儿子说不上学了,笑着说:“乖崽,你已经长大了,要好好读书,妈妈才会喜欢你。知道啵?乖崽,吃饭,妈妈给你做了好吃的菜。”

  晚上,婷婷给儿子讲了很多为什么要上学,应该怎样上学的道理。最后涛涛同意上学。

  几天后,涛涛中午放学回家,一进门就嘟着嘴巴告诉婷婷,说老师要她下午到学校去一趟,婷婷一听就知道儿子惹祸了。

  下午,涛涛把妈妈带到老师办公室,刘老师让涛涛回教室上课,然后请婷婷坐在自己办公桌旁边的凳子上,客气的说:“秦涛妈妈,我姓刘,是秦涛的班主任,今天要你来,是想让你了解你儿子在学校里的一些情况,同时也希望你协助学校帮助秦涛同学改正一些不好的习惯。”

  婷婷满脸歉意的说:“刘老师,真不好意思,我儿子不懂事,让你操心了,回去我一定好好管教他。”

  刘老师一脸无奈的神情说:“开学那天,我给他们上第一节课,你儿子跑出去了,其他课老师也反映,上课时,他坐不了几分钟就要站起来,而且在教室里到处乱走,有时还跑到学校外面去,我和他谈了好几次,他都点头答应,一上课又忘了。如果他不改掉这坏习惯,不仅他自己学不好,还会严重影响其他同学,我们老师也上不好课。你说对不对?”

  婷婷不知道情况这么严重,一时又气又急又尴尬,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刘老师不忍心太为难这位年轻的妈妈,轻轻拍了拍婷婷手臂,说:“你也别太急,孩子小不太懂事,多和他说说道理,慢慢就懂了。你有事先回去吧!以后我们多联系。”

  婷婷感激的朝老师点了点头,起身走出办公室。

  晚上,婷婷板着脸问儿子,上课为什么要到处乱跑,见妈妈生气了,涛涛有些胆怯,小声说:“我坐不住嘛,坐哪么长时间好难受。妈妈,我不上学好啵?”

  儿子又说不上学,这时,窝在心里的火再也压不住了,婷婷一把将儿子摁倒在床上,扬起手在他屁股上啪!啪!就是几巴掌,打得涛涛嗷嗷叫。婷婷还是不解气,厉声呵斥道:“上不上学?上课还到处跑吗?”

  涛涛怕再挨打,连忙大声说:“上学嘛!不跑嘛!”

  儿子同意上学,还答应上课不乱跑,婷婷这才消了一些气。为了鼓励儿子,第二天早上,婷婷还特意给儿子煎了一个荷包蛋。

  几天后,刚吃过晚饭,赵师母来了,要婷婷去一趟她家里。

  婷婷忐忑不安的来到赵老师家。一进门,赵老师客气的请她坐下,见婷婷很紧张,赵老师笑了笑说:“小仝,别紧张,我跟你谈谈你儿子在学校里的情况,他班主任找到我,说他每节课都要到处乱跑,怎么说也不听,要我跟你说一声,再这样下去,可能会不让他上课,还有一件事,算术老师说,他把阿拉伯字的4字总是写成反的,怎么教都没用,要握住他的手才写得成,一放手又写成了反的,你在家里好好教教他,叫他上课千万不要到处乱跑。”

  回到家,婷婷憋着一肚子怒火边做事边等儿子回来。一会儿,满头大汗的儿子一阵风似的进来了。婷婷噌的站起来,揪住儿子两只手臂,气势凶凶的说:“涛涛,你答应我上课不再乱跑,为什么还要乱跑?还有,你怎么上课的?上了这么久的课,连个4字都写不成,你说!你跟我说!”

  一顿劈头盖脑的训斥把涛涛吓蒙了,他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婷婷一把将儿子推开,然后伏在桌上嚎啕大哭。涛涛被推得差一点跌倒,站稳后,走到桌子边拉着婷婷的袖子,嘀嘀嘟嘟的说:“妈妈,不要哭嘛,我乖嘛,我保证不乱跑了,好啵?妈妈,你不要哭嘛。”

  痛哭后情绪平静了一些,婷婷起身装了一盆水,让儿子洗脸洗手。然后,从书包里拿出写字本和笔放到桌上,对儿子说:“你把阿拉伯字从1写到9。”

  涛涛坐在凳子上认认真真的写起来,婷婷站在儿子身后看着他写,123都写得很好,写到4字就写反了,婷婷没做声让她一直往下写,涛涛写完9个字,把笔一甩,起身想走,婷婷一把拉住他,指着哪个反4字说:“这个字写反了,不是往前拐是往后拐,再写,记住!往后拐,”

  涛涛拿起笔又写,写出来的4字还是反的。婷婷握住儿子的手接连写了三个4字,然后放手要儿子自己写,可写出来的4字还是反的。就这样反反复复的写,除了婷婷握住他手写的4字是正的,他自己怎么写都是反4字。婷婷又气又急又奇怪,她想不通怎么会这样,什么原因呢?

  婷婷又拿来一支笔和纸坐在儿子旁边,她要儿子和自己同时写,她看着儿子手里的笔,她要儿子也看着她手里的笔。她慢慢的写,儿子一边写一边认真看着她手里的笔,可还是写成了反的。婷婷叹了口气,摇摇头说:“不写了,睡觉吧!”

  这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只相差几天,九月中旬,做衣服的人特别多,婷婷起早摸黑忙得做饭的时间都没有,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涛涛的学习情况。

  这天晚上,婷婷正在给手套厂的几个女孩量衣服,无意中抬头看见赵师母站在自己房门口,心里咯噔一下,她知道赵师母来自己家里绝不会有什么好事,肯定是儿子又惹麻烦了。她连忙放下手里的皮尺,笑眯眯的和赵师母打招呼,赵师母见屋里有人便站在房门口说:“小仝,你先忙,等下你到我家来一趟。”赵师母说完走了。

  手套厂的女孩走后,婷婷怀着一颗不安的心来到赵老师家。赵老师欲言又止一脸为难的样子,可能儿子惹大祸了,婷婷作好让赵老师骂一顿的思想准备,骂得再厉害也要接受,因为自己给别人带来了麻烦。

  婷婷微笑的看着赵老师,赵老师仍然不做声,房间里空气似乎凝固了,最后,赵师母打破沉默,她望着老伴说:“老赵,你说嘛,小仝是通情达理的人,你把事情说情楚,人家不会怪你的。”

  赵师母的话让婷婷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啊?她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只见赵老师轻轻的叹了口气,一脸无奈的说:“小仝啊!学校要你儿子退学。”

  婷婷一听怔住了,虽然她估计到事情可能蛮严重,但没想到这么严重,儿子竟然被退学。这怎么办?好不容易请赵老师帮忙以借读生的身份入了学,还不到一个月就要退学,不行!儿子怎么能不上学呢?再求求赵老师。她望着赵老师说:“赵老师,我求你给学校说说,不要让我儿子退学。好啵?”

  赵老师不知道说什么好,其实他已经争取过了,他能不争取呢?秦涛是他介绍入学的,自己介绍来的学生被退学,自己也没面子啊!再说婷婷待自己家不薄,从各方面考虑,他都希望涛涛留在学校里继续读书。可校方已经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他实在无能无力。

  面对婷婷可怜兮兮的目光,赵老师心里有说不出的味道,他同情婷婷可又爱莫能助,只能说些安慰的话,说等孩子大一点,懂事了再上学。

  儿子退学已不可挽回,婷婷知道赵老师有心无力,说了几句感谢的话便回家了。

  涛涛退学后,每天在家里做三顿饭,然后就是满世界玩,婷婷生气着急无济于事,只有等来年再报名上学。

  涛涛开心极了,拿着妈妈给他的零用钱,在附近的区文化馆旱冰场学滑冰。在学校里笨得连个4字都写不成的涛涛,学滑冰却出奇得聪明,不仅很快学会了滑冰,而且滑得非常好,旱冰场上每天都能看到涛涛身轻如燕的变换着各种姿式和花样,像水里的鱼儿自如的在人群中穿来梭去。

  冰滑得很好后,涛涛又想玩射击,可他每天的零花钱只够滑一场冰,滑了冰就没钱射击,如果要射击就滑不了冰,他很想射击可又舍不得放弃滑冰,他希望滑冰和射击两项都玩,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他准备要妈妈每天多给自己一点钱。

  滑过冰回到家,涛涛一边淘米一边说:“妈妈,你每天给我两毛钱好啵?”

  正在裁衣服的婷婷看了儿子一眼说:“你要哪么多钱干什么?”

  涛涛把淘好的米倒进锅里,又把锅放到炉子上,然后走到案板边,认真的说:“妈妈,我已经学会了滑冰,我还想玩射击。一毛钱只能滑一场冰,你再给我一毛钱玩射击好啵?”

  婷婷一边裁衣服一边说:“你想玩射击就不要滑冰了,妈没钱,乖崽,省一点啊!”

  涛涛拉着妈妈的衣服角撒起娇来:“不嘛,我要玩射击也要玩滑冰嘛,妈妈,你就多给我一毛钱嘛。好啵?”

  想到儿子没有学上,天天在家做三餐饭,也够可怜够让人心疼的,再说滑冰和射击都是有利于小孩身体发育的运动,婷婷便答应每天多给他一毛钱。

  从此,涛涛成了区文化馆的常客,他上午滑冰,下午射击。

  读书,涛涛不行,玩,他很有天赋,不仅冰滑得好,枪法也不错,整个文化馆里数他年龄最小,但数他最会玩,玩的最棒。


  (https://www.biqwo.com/dudu/91/91825/491221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