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 第42章 偶遇良师 造化弄人

第42章 偶遇良师 造化弄人


  八一年五一节过后,婷婷偶尔认识了一个来城里进货叫招弟的乡下女人。招弟是离洪昌三十公里的谢埠镇人,在镇上做点小生意。闲聊中得知谢埠镇上有学校,婷婷立即有让儿子去谢埠镇读书的想法,她把自己的想法说了,招弟满口答应,还说:“我自己俩个儿子也在读书,你们城里规矩多太麻烦,我们哪里随时可以报名上课,你儿子现在就可以去我哪读书”

  听说现在就能上学,婷婷很高兴,决定让儿子去谢埠镇上学。于是,她把家里地址告诉招弟,要她第二天上午来自己家。

  婷婷担心涛涛不肯去,没想到涛涛满口答应,他说他喜欢乡下。

  第二天上午,招弟来了,见到涛涛很喜欢,拉着涛涛的手要涛涛叫她妈妈,涛涛望着她笑了笑,朝婷婷扬了扬下巴说:“她是我妈妈,你是阿姨。”招弟哈哈大笑。

  婷婷问招弟把儿子寄养在她家每月多少钱和粮票,招弟爽快的说:“哎呀!随便你,我不是为了赚钱,说实话,我觉得你这个人蛮好,再说我自己有俩个男孩子,多一个也没什么关系,一头牛是放,一群牛也是放嘛。”

  婷婷笑了笑说:“招弟,每月我给你三十斤粮票十五元钱。我儿子读书和零用钱另外给。可不可以?”

  招弟连忙说:“可以哟!可以哟!说句实话,我不过就是加把米的事!”

  婷婷一边给儿子收拾衣服一边说:“涛涛,到了阿姨家乖点噢,要听阿姨的话,阿姨会给你报名读书。听到没有?”

  涛涛点了点头说:“妈妈,你同我去乡下啵?”

  婷婷看了儿子一眼笑着说:“妈妈去,认一下路,以后有时间妈妈去看你。”

  婷婷问招弟谢埠镇下午有没有汽车回洪昌,招弟说:“太晚了没有,我们现在走,到家正好吃中饭,你可以坐下午最后一班车回洪昌。”

  在旁边一直没说话的晶晶吵着也要去乡下,想到家里不能没人,婷婷说:“晶晶,你不能去,你要留在家里,如果有人来做衣服叫他们晚上来。听到没?晶晶乖,晶晶最听妈妈话,我下午就回来。”

  一行三人到达谢埠已经下午一点了,谢埠镇只有一条小街,街两边的房子破破烂烂,到处灰蒙蒙的又乱又脏。

  婷婷一路走一路看,越看心里越难过,如果不是为了读书,怎会让儿子来这种地方。招弟的家在小街上,卸下门板在家门口搭了一个卖东西的小摊,门板上摆满了招弟从洪昌贩来的各种生活用品。摊位前坐着一个驼背的中年男人,估计是招弟丈夫。

  招弟没看驼背男人一眼领着婷婷母子径直朝屋里走去。房子蛮大但很破旧也很脏,堂屋里俩个和涛涛差不多大小的男孩趴在桌上吃饭。

  婷婷走近一看,大大的饭桌上一碗黑乎乎的盐菜和一碗豆干,招弟让婷婷母子在竹床上坐下,自己去厨房煮饭。没多久,招弟端来两大碗米饭放在桌上,大声招呼婷婷和涛涛吃饭,转身进厨房端来一碗蛋汤放在涛涛面前。然后她又去厨房,转眼工夫端着一大碗饭边走边大口大口的往嘴里扒。

  招弟俩个儿子死死盯着哪碗蛋汤,招弟用手里的筷子在大儿子头上敲了一下,凶凶的说:“快吃饭!哪蛋汤是弟弟和阿姨吃的。你们不能吃!”

  婷婷心里很不是滋味,乘招弟不注意端起蛋汤往俩个孩子碗里倒,最后倒了一点给涛涛。招弟想拦住来不及了,她望着婷婷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吃过饭,招弟对婷婷说:“我们现在去学校,我跟老师说一声涛涛就可以上课,你等儿子进了教室再走,还早,回洪昌的最后一班车四点钟。”

  儿子马上就可以上课了,婷婷高兴的牵着儿子跟着招弟去学校。

  几分钟就到学校了,婷婷一看,天啊!这也叫学校?两间东倒西歪的房子,里面几张破破烂烂的桌子和凳子,三条腿的占了多数。

  望着眼前的情景,婷婷心里又酸又难过,和城里的学校简直没法比。然而,正因为这里落后才给了涛涛一次读书的机会。否则,怎么会接受十一岁的孩子读一年级啊!想到这里婷婷心里得到了一些慰籍。是啊!自己还得感谢这座给了儿子读书机会的破学校。

  不远处走来一位五十来岁瘦瘦小小的男人。招弟笑眯眯的上前大声喊:“关老师,你这么早就上课啊?”

  关老师很绅士的点点头,看了看婷婷母子,然后望着招弟笑着说:“不早哦!你家来客人了?”

  招弟一把拉住关老师,指着婷婷说:“这是我洪昌亲戚,想让儿子到我们这里读书,我说现在就可以上课,对啵?”

  关老师充满惊奇的眼睛看看婷婷又看看涛涛,他无论如何不相信这对来自省城的母子和自己的学校会有什么关系。他用手指着招弟说:“还不赶快回去好好招待客人,跑到这里来逗我干什么啊?。”

  关老师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孰,年轻时在省城谋过事,有一些见识,是当地人眼中的秀才。他认为省城的孩子绝对不可能到贫穷落后的乡村来读书。眼前这个长着一张白白净净鹅蛋脸,又高又挺的女人肯定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优越的物资条件,这样的人家怎么可能把儿子送到乡下读书。所以,他认定是招弟在和他开玩笑。

  婷婷望着关老师笑了笑说:“关老师,我儿子是要在这里读书,以后麻烦你了。”

  关老师这才相信招弟不是逗他玩,但他不解的望着婷婷问:“你儿子读几年级?为什么来这样的地方读书?”

  关老师这样一问,婷婷不知道怎么回答好,她苦笑着说:“关老师,这事一言难尽,说起来话长,简单一点说,我住洪昌市,可户口在安洲,学校规定没户口的小孩属借读,因为是借读生,孩子稍顽皮一点老师就要我们退学,我儿子确实比较顽皮。关老师,一看就知道你是有文化受过教育的人,你说小孩子怎么可以不读书?不瞒你说,我儿子在洪昌市已经读了四次一年级,每次只上了十几天课,时间最长的也只有一个多月就被退学了,我实在没办法了才来这里,希望关老师教教我儿子。”

  关老师的面部表情随着婷婷的叙述,从开始的疑惑到忿忿不平最后转为一脸同情。关老师正气懔然的说:“洪昌市学校这样做是不对的,谁也不能剥夺孩子读书的权力,男孩子顽皮一点怕什么?男孩子就要顽皮,顽皮的男孩子将来才有出息。看得出你儿子是个聪明机灵的孩子,身体好长得也好。你不用担心,既然到了我学校,我一定会让他在这里好好读书。”

  婷婷被关老师的话感动的眼泪要掉下来,连忙说:“这就好,这我就放心了,我这傻儿子遇到贵人了,关老师,感谢你,我会一辈子记住你。”

  关老师笑了笑说:“不用客气,你来这里也是看得起我们乡下人,再说教书育人是我们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一年级下午没有课,你母子跟招弟去街上看看,让你儿子明天早上来上课。哦!时间到了,我上课去。”

  站在一旁看着他们谈话的招弟见关老师要走连忙说:“吴老师,我现在让她把学费交给你。可以啵?”

  关老师看了一眼招弟,说:“拿两元钱吧!人家自己有书,再说马上就要放假了。”关老师说完朝学校走去。

  婷婷走之前答应儿子一个月后再来看他,并再三嘱咐儿子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次读书的机会。然后乘坐最后一班汽车回洪昌。

  婷婷走后的第二天,涛涛开始上课,尽管涛涛在城里进过四次学校,可时间最长的一次也只上了一个多月,读的是一年级上学期的课程,而现在已经是一年级下学期了,上课时涛涛一点听不懂,好在关老师经常给他补课,在关老师一个多月的帮助下,涛涛期末考试居然及格了,关老师很高兴,涛涛升二年级没问题。

  招弟在外面跑生意很少在家,驼背老公算好米下锅,饭做好了自己先吃。招弟的俩个儿子吃完第一碗立即盛第二碗,轮到涛涛盛第二碗饭时已经锅底朝天了。

  到谢埠后,涛涛几乎没吃过一餐饱饭,经常饿得眼睛发黑,有时走路都走不动,涛涛多次想过回家,可又舍不得天天教自己认字和蔼可亲的关老师,他很想在这里读书。

  这天晚上,饥肠咕咕的涛涛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突然,他想到了一个可以盛到第二碗饭的办法。

  第二天盛饭时,涛涛把饭弄得蓬松蓬松,看上去一碗饭实际上只有半碗,当俩兄弟还有小半碗饭时,涛涛已经把第一碗饭吃完了,然后马上去盛第二碗而且盛了满满一大碗。

  这个办法让涛涛每餐能多吃半碗饭,可兄弟俩的第二碗饭却少了很多,他们很生气,为了抢在涛涛前面盛第二碗饭,兄弟俩商量,第一饭吃快一点,可再快一大碗饭怎么也快不过半碗饭啊!

  一次因为吃得太快,老二差点被饭噎死了,吓得驼背呼天喊地,急得涛涛又是喂水又是捶背,哪团要命的饭好不容易吞下去了。可能是噎得太难受了,缓过气来的老二哭着责怪老大,说就是他要自己拼命吃,气得驼背拿起棍子要揍大儿子。

  从此以后,兄弟俩再也不敢拼命吃饭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涛涛盛第二碗饭。望着兄弟俩可怜兮兮的样子,涛涛心里有说不出的味道,盛第二碗饭时他会少盛些多留点给哪兄弟俩。

  兄弟俩恨透了涛涛,他们认为如果涛涛不在这里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兄弟俩开始商量怎样赶走涛涛。

  招弟一回家,兄弟俩便编了很多涛涛的坏话告诉母亲,要母亲送涛涛回洪昌,招弟一听就知道是自己儿子耍小心眼。她望着俩儿子神情严肃的说:“你们为什么容不得涛涛?他又没吃你们的,人家妈妈一个月给我们家三十斤粮票十五元钱。你们知道吗?”

  大儿子嘟起嘴巴说:“我就是看不得他,你不送他走,我不挑水了,你叫他挑,他吃饭不做事啊!”

  为了让大儿子心里平衡一些,招弟答应道:“好,好,好,以后你不要挑水了,我叫涛涛挑,这可以了吧?”

  招弟把大儿子不肯挑水的事说了,涛涛马上说:“阿姨,我来挑,我喜欢挑水。”

  农村出于防火完全考虑,村干部要求每家每户的水缸都要装满水过夜,村民们每天晚上把水缸装得满满的。

  吃过晚饭,涛涛挑着两只大木桶来到井口,学别人把绑了绳子的小木桶放到井里,然后抓住绳子一下一下把装满了水的小木桶提上来,再把小木桶里的水倒进两只大木桶里。两只木桶太大,从来没有挑过水的涛涛怕自己挑不起,先装大半桶试试,一担、两担、三担,直到第四担才把厨房里那口大水缸装满。盖好缸盖,满头大汗的涛涛拿着毛巾提个小木桶去井口,用清凉的井水把自己擦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回屋睡觉。

  一天早上,还在睡梦中的涛涛迷迷糊糊的听到驼背在喊:“涛涛,你昨天怎么没挑水啊?缸里一滴水都没有,我拿什么做饭嘛?赶快起来挑水去。”

  涛涛迷迷糊糊的爬起来,一边揉眼睛一边嘀嘀嘟嘟的说:“昨天晚上我挑了四担水,怎么会没有水哦?”

  他慢慢的走到厨房朝水缸里一看,水缸果真空空的。这怎么回事呢?昨天晚上自己明明挑了满满一缸水,一夜之间怎么水就没了呢?水去了那里?来不及多想,驼背还在等水做饭,涛涛连忙拿起扁担挑着木桶去井口。

  涛涛一直觉得这件事有些蹊跷但没有多想,毕竟他还是个孩子。

  这件事本来过去了也就算了,谁知几天后又发生了同样的事情。这时,涛涛心里明白肯定是哪俩兄弟使坏,准备找他们理论去,想想不行,他们不会承认,自己还是先挑水,这事以后再说。

  这天晚上,涛涛躺在竹板床上想家想妈妈,突然,发现老大轻轻的起来,然后蹑手蹑脚的走出黑乎乎的堂屋,涛涛悄悄的跟在后面,只见老大进了厨房,涛涛便蹲在厨房窗户下慢慢的直起身子朝里看,借着微弱的光线,见老大用打井水的小木桶把缸里的水舀到大木桶里,再双手把大木桶提到厨房外面,然后把大木桶里的水全部倒进下水沟。

  看到这里,涛涛真想上去揍他一顿,转念一想,他返回堂屋来到招弟竹床边,轻轻推醒招弟对着她耳朵小声说:“阿姨,你跟我来。”

  被叫醒的招弟有些希里糊涂但很快清醒了,黑暗中她感觉涛涛有些神密兮兮,惊奇的问:“什么事呀?涛涛。”

  涛涛没吭声拉着招弟的手来到厨房,见老大正吃力的把一大桶水倒进下水沟,招弟全明白了,但她不敢相信自己老实巴交的儿子会做出这种事来。

  招弟大吼一声:“短命鬼!你怎么做这样的事啊?”

  正往沟里倒水的老大被突如其来的骂声吓了一跳,丢掉手里的木桶拔腿就跑,招弟一把揪住自己儿子扬手就打,涛涛连忙上前拖住招弟的手说:“阿姨,别打他,叫他以后不要倒掉水就可以了。”

  这一闹,全家人都醒了,一惯不喜欢老大的驼背喋喋不休的骂着,把老二上次差点被饭噎死的事也抖了出来,口口声声骂老大是个祸星。

  招弟很生大儿子的气,可丈夫没完没了的骂大儿子她又心疼,在她眼里,自己生的儿子,再不好也比哪该死的驼背好上一万倍。

  招弟指着驼背厉声呵斥:“你凭什么骂他?他好不好关你什么相干?就因为你无能害得我三娘崽吃苦,你怎么不去死嘛?你死了,我马上嫁个好男人。”

  天下万物,一物降一物。这话一点不假。被招弟痛骂一顿后,驼背不声不响的趴到竹床上睡觉去了。

  看着招弟这样骂驼背,涛涛心里很难过,觉得驼背叔叔可怜,他不明白招弟阿姨为什么骂他?难道就因为他驼了背吗?驼了背也是人啊!怎么可以这样欺负人呢?这时,十一岁的涛涛暗暗对自己说;我长大以后绝不欺负人,更不欺负残疾人。

  转眼间,涛涛去谢埠两个月了,由于太忙婷婷没去看儿子,招弟来洪昌时,婷婷把第二个月的钱和粮票给了她,听说涛涛在她家很好而且考试还及了格也就放心了。婷婷准备开学前去看看儿子,顺便送点东西给关老师,感谢他对儿子的帮助。

  八月中旬的一天,婷婷来到谢埠镇,见到儿子后婷婷没有半点高兴和喜悦,两个多月了,儿子不但没长大反而小了一圈而且又黑又瘦,婷婷心疼的把儿子拉到一边哽咽的问他怎么瘦了这么多?

  听完儿子的叙述婷婷的心碎了,做梦也没想到两个多月儿子过得是这样的日子,她抱着儿子呜呜的哭起来,涛涛一边帮妈妈抹眼泪一边说:“哭什么嘛?我马上就要读二年级了。哦,妈妈,我忘了告诉你,关老师病了,你去看看他吧!”

  婷婷拿着送给关老师的东西跟着儿子前往关老师家。走了一段路后,涛涛指着一座破旧的老房子说:“妈妈,这就是关老师家。”

  吴老师家的房子可能因长年失修已经严重倾斜,屋檐的边沿残缺不齐,木质材料腐朽陈旧,整座房屋给人摇摇欲坠的感觉。

  想不到知书达理的关老师竟然住在如此破旧不堪的房子里,婷婷为关老师鸣不平,为关老师心酸,为关老师的安全担忧。

  进屋后,看见关老师躺在堂屋里的竹摇椅上,本来就瘦小的关老师现在像□□岁的孩子般大小,见涛涛领着妈妈来了,关老师想起身,婷婷连忙摁住他,关老师有气无力的喊了一声,房间里出来一个和他一样瘦小的女人,涛涛喊她婆婆,婷婷便知道是关老师的爱人,连忙把自己手里东西递给她说:“关师母,这是我一点点心意。”

  关师母客气几句后把东西放进屋里去。

  望着躺在竹摇椅上有气无力的关老师,婷婷心里很难过,想不到两个月前还好好的人,怎么突然病成这副样子了。

  告别前,婷婷真诚的对关老师说了很多感谢的话并要他好好休息,说自己有时间还会来看他。

  关师母送婷婷母子俩时,悄悄告诉婷婷关老师已经十多天没吃没喝,估计拖不了多长时间,家里已经在给他准备后事。

  从关老师家里出来,婷婷对儿子说:“涛涛,妈妈带你回家。”

  涛涛头一歪,说:“我不回去,我要在这里读书诶!我马上读二年级了。”

  望着口口声声要读书的儿子,婷婷心如刀割,同时感慨世事的无常和命运的不济。她仰头深深地叹了口气说:“崽诶!读不了书啦!刚才你没听见婆婆说关老师快要死了嘛?关老师死了谁教你?再说他家老大那么坏,妈妈不放心你在这里。去把自己的衣服拿好,我跟阿姨算下账,马上回洪昌。”

  婷婷要把儿子带走,招弟苦苦挽留,可无论她怎么说,婷婷主意已定,她用一个月的钱和粮票付了涛涛十几天的伙食费,然后牵着骨瘦如柴的儿子离开谢埠。回洪昌的车上,婷婷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让儿子离开自己。


  (https://www.biqwo.com/dudu/91/91825/491222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