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晚明之我是崇祯 > 第218章 代善的心思

第218章 代善的心思


  巴思哈顶着风雪回到了宣府,然后就直接来到了代善那里,此时代善正在和手下的两红旗将领们商讨军务。

  听到巴思哈回来了,代善心中一阵欢喜,立刻传令巴思哈进来。

  “五万石军粮可否运抵宣府?”

  代善看着一脸欢喜的巴思哈进入了大殿,立刻问道。

  在他看来巴思哈如此欢喜,一定是完成了押运军粮的任务。

  一开始代善还有些担心,毕竟巴思哈身边只有几十个侍卫,虽然洪承畴也会派遣一些手下护卫粮食,但是代善心中还是不放心。

  虽然现在察哈尔王部的下落不确定,并且代善判断不会威胁到运粮通道,但是他内心还是放心不下。

  直到此时看到巴思哈一脸欢喜的样子,代善认定粮食一定顺利运到宣府来了。

  “启禀王爷,粮食没有运来,半路被洪承畴的手下孔有德劫走了。”

  巴思哈一脸淡然地说道。

  但是他的话顿时让在场的两红旗将领们一阵惊骇,就是代善听了巴思哈的话之后,也惊骇不已。

  代善认为自己可能听错了,洪承畴如果敢劫走粮食,那就表示洪承畴要造反了,但是看着巴思哈一脸淡然的样子,代善反倒认定事情是真的,而且他感觉到了巴思哈的变化。

  代善人老成精,身边的两红旗将领们听到洪承畴劫走了粮食,立刻意识到事情不妙,洪承畴要造反了。

  但是代善看到巴思哈一脸淡然,加上刚才进来的时候满脸的欢喜,代善认定巴思哈一定有问题。

  “你们都退下,巴思哈留下。”

  代善随后朝着下面的众将领们说道。

  众将领立刻领命退下了,留下了一脸得意的巴思哈。

  “说说事情的经过。”

  代善随后坐了下去,然后朝着巴思哈说道。

  巴思哈随后将事情的经过简单地说了一遍,无非就是洪承畴早有不满,给了粮食之后又劫走了。

  代善听了巴思哈的话之后,深深地看了一眼巴思哈,他知道巴思哈一定没有将事情全部告知自己。

  代善在这之前已经接到了洪承畴的书信,洪承畴已经同意运送粮食过来,而且从巴思哈的话中可以得知,代州的粮食已经起运,但是为什么有被中途劫回去,这里面一定有原因,而且一定和巴思哈有关。

  代善没有继续追问,然后朝着巴思哈淡淡地说道:“如此说来,洪承畴已经准备造反了。”

  巴思哈立刻说道:“祖父,洪承畴确实要反,这是我们对付多尔衮的机会。”

  代善听了巴思哈的话之后,深深地叹息了一下,他知道洪承畴如果真的造反了,对多尔衮确实打击不小,但是也不至于让多尔衮彻底衰败。

  “巴思哈,你太年轻气盛了,洪承畴这种人是不会回到大明的,所以他造反只会对大清更加不利,最后还是削弱大清的力量。”

  代善叹息地说道。

  他其实已经看透这一切了,现在满清的人心已经散了。

  但是他身边的巴思哈可不是这样的想法,巴思哈立刻说道:“祖父,洪承畴一反,将大大削弱多尔衮依仗的汉军,甚至成为他的累赘,到时候朝堂上面那些早就反对汉军和汉将的权贵必然会更加激烈地反对多尔衮,如果祖父乘机对多尔衮发难,完全可以废掉多尔衮的专权,到时候祖父德高望重,又是太祖长子,如此身份,必然会一呼百应。”

  其实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努尔哈赤的长子为褚英,但是早年就战死了,比努尔哈赤死的还早。

  代善叹息地摇了摇头,然后说道:“多尔衮没有那么容易对付,弄不好咱们两红旗的力量全部都要赔进去,此时咱们只静观其变,万万不可有任何过激的举动。”

  巴思哈对于代善的反应非常不满,他认为多尔衮没有什么可怕的,反倒是认定代善太过谨慎。

  在巴思哈看来,如果当年代善能够再激进一些,也就不会轮到皇太极继承大位了,最起码也不至于让多尔衮这个毛头小子后来掌权。

  巴思哈随后说道:“汉军一反,必然会牵连甚广,河北保定的尚可喜也一定会起兵,此时多尔衮身在高丽,祖父只需要领兵入关,控制阿济格的军队,咱们就是京城的主人了。”

  代善看着巴思哈依然执迷不悟,立刻反驳道:“我不会去冒险,你也老老实实地在宣府带着,没有我的命令,不得擅自离开。”

  代善见过太多像巴思哈这样的旗人子弟,他们对多尔衮的专权非常不满,都叫嚣着要对付多尔衮。

  但是代善心中非常清楚,他们这些人都不是为了满清江山,他们只是想要成为另外一个多尔衮。

  眼前的巴思哈就是如此,代善非常清楚巴思哈想法,这个旗人贝勒野心勃勃。

  就是代善这次站出来和多尔衮对抗,取代了多尔衮,但是结果又能怎样,代善已经六旬之年,他非常清楚自己活不了几年了,到时候他的位置该有谁来继承,巴思哈估计做梦都想出掉多尔衮,然后他取代多尔衮,成为另外一个摄政王。

  现在满清皇帝孱弱,所以很多权贵都不安分了,他们都叫嚣着反对多尔衮,但是他们中哪有几个人将皇帝正眼看上一眼了。

  “祖父,咱们大清如今兵多将广,远甚当年,为何祖父如今畏手畏脚,做事如此小心。”

  巴思哈不明白地问道。

  虽然现在满清处境有些不好,但是如今八旗的力量,完全胜于当年太祖时代,就是皇太极时都不如。

  皇太极鼎盛的时候集合了满汉蒙三族人马十二万攻打高丽,但是现在满清军队中汉军就有十万之多,还有高丽军队,八旗虽然遭受了很大挫败,但是也已经超过十万。

  所以巴思哈不明白力量增长了,反倒是出现畏手畏脚的情况,尤其是代善的谨慎令巴思哈非常不满。

  “宣府还有两万汉军,两红旗治下共有三万汉军,如果洪承畴起兵,必然会波及到汉军,宣府也不能幸免。”

  代善随后说道。

  现在汉军已经充斥在满清各处,而且代善认定重用汉军没有错,因为将来他们需要面对中原和北方大量的汉人,所以必须要使用汉人,如果只凭借旗人,是根本无法统治广袤的汉人江山的。

  “如此不如将宣府的汉军全部缴械,扣押。”

  巴思哈不以为然的说道。

  他认为汉军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是给旗人作仆从军而已。

  但是代善不这样认为,他冷冷地说道:“当年你父为何遭受杀身之祸?原因就是你父大量重用汉人,和汉军将领结拜,真心相待,在后来攻打山东的时候立下大功,超越了多尔衮,这才招来多尔衮的暗算。”

  代善的话顿时让巴思哈震惊了,他没想到事情竟然是这个样子,当年父亲岳讬病死之后,巴思哈设想了多种可能,最后认定一定是父亲善战,被多尔衮嫉妒,最后下毒毒死的。

  但是巴思哈没有想到父亲立功的原因竟然是大量重用汉军,最后功劳超越了多尔衮。

  也正是因为岳讬当年重用汉军,在攻打山东的时候立下大功,深深地刺激了多尔衮,同时也让多尔衮看到了汉军的重要作用。

  于是后来的多尔衮也开始大量使用汉军,最后为他夺取满清的权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日之后,洪承畴起兵造反的消息传到了宣府,洪承畴统领孔有德和耿精忠两部兵马五万人,在代州起兵,然后北上封锁了雁门关,同时和太原的李自成部下程奎罢兵言和。

  同时,代善西进接收了大同,然后就按兵不动,此时草原已经迎来了入冬最寒冷的时候,加上察哈尔王古伦的叛军一直飘忽不定,代善选择了驻守宣府和大同。

  洪承畴继吴三桂之后,也叛离了满清,消息一出,顿时震惊了天下,让北方陷入了更加分裂的局面。

  就在洪承畴复叛满清的消息传到河北保定之后,驻守保定的尚可喜顿时一脸悲怆。

  尚可他知道洪承畴的复叛意味着什么,在一阵悲叹之后,尚可喜也决定起兵反叛满清,统领三万军队驻守保定。

  随着洪承畴等人的复叛,整个满清朝堂顿时炸开锅了,所有的满清权贵都开始疯狂的咆哮。

  此时多尔衮还身在高丽,在得知洪承畴复叛之后,多尔衮意识到局面有些失控,于是立刻起身回到辽东。

  入冬的京城陷入了排斥汉臣的气氛之中,只要是为满清效命的汉臣和汉军,都受到了排斥和攻击。

  一些汉军被收缴了武器,然后编入奴隶,一些汉臣也纷纷被弹劾,朝堂上面的满清权贵都想要将这些汉臣全部排挤出去。

  洪承畴起兵之后,立刻得到了吴三桂和李自成的拥护,两人在得知洪承畴起兵之后,立刻派出了使者和好洪承畴。

  如今北方局面的变化对满清非常不利,但是对割据北方的吴三桂和李自成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尤其是李自成,更是派出使者,带给了洪承畴一个晋王的封号,册封洪承畴为晋王,统领太原以北到雁门关之间的山西之地。

  至于吴三桂,派出的使者带着一封谦卑的书信,表示了对老上级能够起兵反叛满清的拥护,并且直言将会随时听命洪承畴的调遣,继续为洪大帅效命。

  (本章完)


  (https://www.biqwo.com/dudu/141/141591/772902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