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晚明之我是崇祯 > 第219章 福临发威

第219章 福临发威


  洪承畴造反的消息已经传到京城,如今多尔衮不在京城,于是京城就失去了掌权人。

  平日里没有什么大事,皇太后古特氏和几位王爷还可以商讨应对一下,但是如今洪承畴叛乱,这样的大事立刻让满清朝堂陷入了混乱。

  皇太后古特氏立刻传信给多尔衮,同时召集大朝会,稳定人心,一方面也是商讨一下眼前的对策。

  皇太后古特氏带着小皇帝福临坐在龙椅上面,看着下面的百官,脸上一片凝重,如今多尔衮迟迟未归,让古特氏心中非常焦虑。

  虽然多尔衮擅权,但是在关键时刻还是可以稳定人心的,而且一旦多尔衮离开朝堂,那些反对他的人也开始不老实了。

  如果平日里没有什么事情还好,但是如今洪承畴造反了,连带着保定的尚可喜也造反了,这样的局面让京城立刻陷入了纷乱之中。

  “诸位爱卿,如今洪承畴叛乱,保定尚可喜也趁机起兵,不知诸位有何对策。”

  古特氏看着下面的百官,然后说道。

  她身边的小皇帝福临也是一副正襟端坐,已经带着一丝帝王的气息。

  “太后,如今汉贼作乱,臣下认为应当立刻罢免全部的汉臣,将这些官位让给旗人子弟,方可保证大清的稳定。”

  此时,巴布泰站了出来,一副冷冰冰地说道。

  巴布泰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子,努尔哈赤一同有十六个儿子,但是如今建在的只剩下二儿子代善、十子巴布泰,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

  所有在满清朝堂,现在代善和多尔衮、多铎都在外领兵打仗,朝中太祖的儿子就剩下巴布泰和阿济格。

  巴布泰才能一般,而且傲慢自大,贪图享乐,多次出兵不胜,于是现在只有一个辅国公的爵位。

  如今太祖的儿子陆续离世,于是巴布泰的地位也就凸显出来了,但是巴布泰对于自己的爵位非常不满意,多次找到多尔衮索要爵位。

  但是多尔衮知道这个巴布泰的德行,每次都言辞拒绝了。

  如今多尔衮信任的汉臣陆续造反了,巴布泰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打击多尔衮的机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汉臣。

  “辅国公所言诧异,朝廷中不乏忠贤的汉臣,他们也为大清效忠,不可全部罢免。”

  古特氏随后说道。

  她也知道巴布泰的为人,平日里就对多尔衮和古特氏非常不满,还对小皇帝呼来喝去,就仗着自己的是太祖的儿子,朝廷上面也没有人敢招惹。

  平日里这个巴布泰也作恶不少,到处圈占土地,建造庄园,就是在京城外面,巴布泰的庄园就不下二十个,圈养了五千多奴隶为他劳动生产。

  “此时太后难道还要为这些汉臣说话吗?说不定那天他们就站出来反了,这里可是京城,如果京城陷落,太后也要遭殃,如果太后身下敌手,将有辱祖宗,臣下认为摄政王也一定会非常难过的。”

  巴布泰口无遮拦,立刻冷冷地讥讽了一下古特氏。

  “巴布泰,你竟然敢对哀家不敬。”

  古特氏愤怒地说道。

  “辅国公,如今当务之急是如何应对洪承畴和尚可喜的叛乱。”

  此时,站在巴布泰一旁的济尔哈朗站了出来,然后说道。

  济尔哈朗看到巴布泰刁难讥讽古特氏,也是出来劝阻一下。

  古特氏忍住了心中的怒火,然后看向济尔哈朗,随后说道:“庄亲王不知有何对策?”

  济尔哈朗略微思索了一下,然后说道:“启禀太后,陛下,如今洪承畴和尚可喜作乱,但是两人力量有限,洪承畴虽然有五万汉军,但是偏居山西,有宣府阻隔,对京城暂不构成威胁,如今对京城威胁最大的当属驻守保定的尚可喜部,但是尚可喜只有三万兵马,而且战斗力不强,臣下认为尚可喜不会贸然北上攻打京城,反倒是可能会南下和吴三桂或者明朝人汇合。”

  济尔哈朗随后说道。

  众人听到济尔哈朗的话之后,都点了点头,认定济尔哈朗说的有道理。

  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三弟舒尔哈齐的儿子,舒尔哈齐还一个儿子也非常优秀,那就阿敏,但是阿敏此时已经病死。

  济尔哈朗是旁系中的佼佼者了,地位在满清仅次于多尔衮和代善。

  “济尔哈朗,你说了半天,也没有说到重点,我也知道洪承畴和尚可喜打不到京城来,但是京城的这些汉官该怎么处置,难道还继续留任吗?”

  巴布泰随后朝着济尔哈朗说道,他现在就像一条疯狗,此时又开始对济尔哈朗发难。

  同时站在巴布泰身后的一众旗人权贵官员也纷纷赞同巴布泰的说法,他们都对汉官不满,都想乘着这个机会除掉朝中的汉官,尤其是一些掌握着要位的汉官。

  听到身边的很多旗人官员赞同自己,巴布泰更加得意了,他认为这是自己笼络旗人人心的好机会。

  济尔哈朗也懒得和巴布泰争论,这个家伙没有什么本事,当年险些害死太祖,自此太祖再也不相信巴布泰的带兵能力了。

  但是这个巴布泰唯一的优点就是命长,太祖的儿子陆续离世,但是巴布泰依然健在,而且从刚才的语气可以听出来,巴布泰底气十足。

  “巴布泰,朝堂大殿,是你这般叫嚣的,皇太后和皇帝在此,如果想要处置汉官,也该由皇帝定夺才是。”

  此时,阿济格站了出来,冷冷地说道,同时将目光投向了坐在龙椅上面的福临。

  阿济格的话非常有分量,因为阿济格是多尔衮留守京城的主将,京城的防御全部由阿济格掌控,阿济格手下有三万旗人军队,还有两万汉军,力量非常强悍。

  所以英王阿济格一站出来,让朝廷立刻变得安静了,那些拥护巴布泰的旗人官员也纷纷安静了。

  众人都看向坐在龙椅上面的小皇帝福临,这也是福临听政以来第一次被人问及如何处理国事。

  福临平日里都是听朝廷百官的议事,从来没有发表过自己的主张,但是今天阿济格突然提及福临,顿时让朝廷的气氛有些凝重。

  众人都看向福临,毕竟阿济格将问题扔到了福临那里,皇帝现在也不得不表态了。

  福临倒是没有任何慌张,他看了看一众汉人的地方,范文程是汉官之首,也是内阁大学士,地位是非常高的,但是今天的这种事情,范文程这些汉人是没有发言权的。

  古特氏随后想要开口,但是福临已经率先开口了。

  “大清从太祖起兵之日,就从来没有离开过汉臣,当年辽阳的署官里面,一半都是汉人,他们统领着治下的汉人,其中更有大学士范文程这等才学之辈为太祖出谋划策,如果没有范大学士的谋划,大清绝不会有今日。”

  福临的话立刻让下面的百官一阵肃然,他们都知道福临说的非常道理,每个人心中都清楚这个道理。

  但是因为之前的朝堂被巴布泰等人吆喝着,所以道义和伦理就丧失了,此时听到皇帝福临的话之后,所有人都肃然了,大清朝廷还没有失去道义和伦理。

  福临接着说道:“诸位争论了如此之久,却没有人说出洪承畴造反的原因,但是朕知道你们心中都清楚,原因就是代善向洪承畴索要军粮,并且派遣旗人前往代州,在代州劫掠杀戮百姓,公然进入代州府库搬运粮食,这等猖狂之举,如果朕是洪承畴,也一定会起来造反,至于尚可喜,他必然清楚洪承畴一旦造反,自己绝对不会幸免,索性就起兵造反。”

  福临此时已经有些愤怒,他看着下面的人都在睁眼睛说瞎话,刚才怎么就没有人说造反的原因呢?

  福临随后说道:“你们都是大清的臣子,理应为大清解忧,但是如今你们在干什么,一个个争权夺利,还有辅国公你,你在京城外面大肆圈占土地,建造庄园,让多少百姓沦为奴隶,如今竟然还敢职责别人,传旨,废除巴布泰的爵位,贬为庶人,抄没其全部家财,现在就给朕打出大殿。”

  福临最后冷冷地说道,他现在的态度完全不是一个孩子,已经带有君王的威严了。

  所有人都震撼到了,他们不敢相信这是福临说出来的话,尤其是最后竟然直接废除了巴布泰的爵位,还令人将巴布泰打出大殿。

  大殿上面顿时一阵死一般的寂静,阿济格脸上带着震惊,他本来是想让小皇帝出丑的,因为阿济格是非常想让多尔衮登基称帝的。

  至于福临身边的太后古特氏,此时脸上带着激动,她呆呆地看着身边福临,然后眼角就泛起了一抹激动的泪水,古特氏知道福临长大了。

  最为震撼的当属巴布泰了,就是太祖和皇太极都不敢废除他的爵位,但是眼前的这个儿皇帝竟然要废除他的爵位。

  但是还没有等巴布泰明白过来,福临又说道:“难道你们要抗旨吗?”

  随着福临冰冷地话音一落,几个殿外的侍卫立刻跑了竟来,几个人手中都握着木棍,然后来到巴布泰身前。

  “福临,你竟然敢,我可是太祖的儿子。”

  巴布泰挣扎地说道,但是脸上已经带着恐惧了。

  几个侍卫看着巴布泰,都犹豫了一下,但是他们同时也看到了坐在龙椅上面的福临。

  几个侍卫略微犹豫了一下,然后一狠心,就开始抽打巴布泰,大殿上面顿时一阵哀号声。

  任由你巴布泰如何张狂,但是也禁受不了几个青壮汉子的木棍抽打,巴布泰顿时哀号声不断,被几个侍卫一边抽打,一边拖出了大殿。

  所有人都震惊地看着这一幕,没有人站出来为巴布泰求情了。

  此时在大殿的门外,一身风尘的多尔衮已经目睹了大殿里的一切,他本来是想要进入大殿的,但是当看到福临的举动之后,多尔衮神情闪烁了一下,然后就转身离开了。

  (本章完)


  (https://www.biqwo.com/dudu/141/141591/772902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