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甲申风云 > 第三卷 逐鹿 第一百零三章 相持

第三卷 逐鹿 第一百零三章 相持


  第一百零三章相持

  可世上的事,哪有这么一帆风顺的。

  双刀大将冯双礼奉了孙可望的将令,领着五千人马前来迎接永历帝,此时,已经进抵沅州了。听说有个叫焦涟的马夫前来求救,冯双礼半信半疑,等到下午斥候报告说永历帝的大军调头北上了,冯双礼脑子一下就大了,知道这回真的出了大事。

  赶紧召集来众将,冯双礼急得不住地搓手,“诸位!圣上遇险,正是我们滇军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根据探报,这个逆贼陈邦彦是想北进到苏家堡,从那里进入衡山山区,绕过衡阳,去投孔有德!我军一定要抢在他前头堵在那里,否则,一旦放这厮进了山,山路崎岖,不利大军纵横,再想围歼,可就困难了。

  传令,我军兵分两路!命张久胜领着三千步兵迅速向苏家堡前进,本军门亲自领着两千骑兵直插苏家堡,在那里恭候诸位的大驾了。”

  “军门!您身边只有二千骑兵,陈邦彦可有二万人马,一旦受阻苏家堡,困兽犹斗,实力不可低估啊!”

  冯双礼将嘴一撇,“和他们明军打交道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想陈邦彦这等贪图富贵之徒老子见多了,心思哪里放到过如何带兵上?

  所以,别看他人多,真要动起手来,还不又是狼上狗不上那套把戏。“

  一旁的总兵官张久胜,也是征战多年的宿将了,在军中一向以稳健著称。此时,见诸将有了畏缩胡疑之意,也站出来为之打气。“军门所言甚是。按理说,他们明军这几年和鞑子交手,胜多败少,圣上身边的那五千御林军,护驾多年,应是一支jīng兵了。可一夕之间,就被人家兵不血刃地收了编,真是叫人无话可说!

  从这点来看,这支明军人数虽然众多,可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估计一旦动起手来,真正能替陈老贼卖命的,也就是这回他所动用的那千把人的亲兵卫队了。这点人马,搞个偷袭还凑合,可要真刀真枪的对仗,难不是填旋儿嘛!”

  见诸将的jīng神头来了,冯双礼很是高兴,大叫道:“儿郎们!我们现在是官,不是贼了!知道这朝廷里什么功劳最大吗?

  救驾!没有比救皇帝老子的命更大的功劳了!今儿个,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叫咱爷们给撞上了。

  你们想想,四位王爷,就艾爷撒手走了。咱们是没娘疼的,要是几位王爷的兵马俱在,这等好事能轮到咱爷们吗?

  好好干,这加官进爵是跑不了的了!”

  被冯双礼忽悠的,这些将佐热血沸腾,轰然叫好。

  其实根本不用忽悠,冯双礼率领的这支骑兵,想当年可是四将军艾能奇的亲卫队,俱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了。只一个昼夜,就跑出来五百多里,根本没功夫宿营,又是一整天的疾驰,终于在太阳落山前,赶到了坐落在衡山山脉西侧边缘隘道口的苏家堡。

  陈邦彦做梦也没想到,会有一支队伍能在两天一夜的功夫里追赶出近八百里。所以,大队人马只是乱哄哄地往前赶路,根本就没有做好战斗的准备。当斥候来报,苏家堡外,发现两千大西军骑兵列阵,而且打的是双刀大将冯双礼的帅旗,陈邦彦一下子就蒙了,冯双礼不是远在沅州吗?这怎么可能?

  等陈邦彦醒悟过来,知道这一时的失态,已然坏了大事。当着这么多将佐,特别还有御林军一系的几个游击,怎么就忘了回避一下。这些可好,这个坏消息想瞒怕是也瞒不住了,于是赶紧传令,大军停止前进。

  二万的人马,再加上是陈邦彦这等人物带兵,这令传得,拖拖拉拉。准确地说,前锋营的大队人马停下来,并不是得到了将令,而是再往前走,就和人家大西军撞上了。

  面对杀气腾腾的大西军,陈邦彦招募的士卒训练不足三个月,关键还在于这是一群压根就没有上过战场的生瓜蛋子,面对身经百战的老兵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那股杀气,还未动手,腿肚子就开始哆嗦了。

  冯双礼是什么人,放眼南明,也是有数的几员名将之一。眼看对面的明军,一副被吓傻的模样,别说两翼展开,就是弓箭手,也没有站到最前面,于是,将令旗一摆,顿时,两千匹战马如离弦之箭向着明军高速冲了过来。

  两千匹战马的奔腾之声,传到这些明军的耳朵里,简直就如天塌地陷般的夺人心魄,哪里还敢向前,直吓得转身就跑。

  先是几百人、上千人的溃退,渐渐地就蔓延开来,从前卫传到中卫再到后卫,整个的军心彻底动摇了。

  陈邦彦也没想到自己的部下会这么的不济,急忙叫人向左翼的御林军传令,“速速前来接应!”

  可没一会儿的功夫,一名副将飞马而来,离着老远就哭喊道:“大帅!御林军反了!陈京军门,您的侄儿,被乱刀砍死,被这些贼子悬首示众呢!”

  陈邦彦脑子轰的一声,知道大势已去,好悬没从马上栽下去。

  象陈邦彦这等最是贪生怕死之徒,此时,哪里还敢和冯双礼一决雌雄,赶紧传令,“快!快!传令楚将军保着皇上往回跑!”

  眼瞅着传令的游击跑远了,陈邦彦还是不放心,扯着脖子叫嚷道:“想着告诉老楚,切记要将黄龙旗高悬啊!”

  说罢,陈邦彦哪里还敢耽搁,一拨马头,慌慌张张领着近千人的骑兵亲卫保着家眷,调头向东跑了下来。

  渐渐远离了战场,陈永福不解地问道:“大帅!咱们费劲心机,就这样丢下皇上不管了!”

  “保命要紧!你没瞅见冯双礼是全军杀来,这么至关重要的苏家堡竟没留下一兵一卒拱卫?他要的,是朱由榔,志不在咱们。你要不识时务,还拽着朱由榔不放,不是找死吗?

  趁现在,咱们调头直冲苏家堡,只要进了山,我们的命就算保下了。”

  此役,冯双礼两千破两万,不但救下了永历帝,还俘获一万八千多士兵,而陈邦彦,则冲过苏家堡灰溜溜地独自向湘潭逃生去了。

  对于这个事件,清廷功败垂成,白白让已经到手的朱由榔跑掉了,当然不好大肆宣扬了。至于这个没有什么兵马,甚至没有什么真本领的降将陈邦彦,出于做给明军看的打算,还是大方地赏了个公爵的空衔,命在孔有德跟前帮办军机。

  而对于冯双礼,孙可望觉得此事说出来太过丢脸,原打算一笔带过。谁知,这回朱由榔不干了,为了收买人心,死活要加封冯双礼公爵。双方争执不下,当然都给周明磊来了信件。

  扣下孙可望的没有搭理,明磊给瞿式耜写了封密信。果然,永历帝不提加封冯双礼的事了,突然,吵着要离开安隆所,还驾沅州了。

  老实说,这个安隆千户所,原本只是个在贵阳连接沅州的官道上设立的军事要塞,常驻人口不足五千。朱由榔一到,当然大失所望了。孙可望根本就是糊弄,什么行宫,简直就是茅草屋。而且一下子拥进来这么多人,顿时就将这座小城,挤的满满当当的。军队还好说,马吉翔用十万两银子,从冯双礼手中换回的这一万八千人马,可以在城外安营;可这些官员都带着家眷,怎么凑合?僧多粥少,就算把全城的百姓都轰走,这房子也不够分的啊?

  其实,孙可望选择安隆,也是煞费了一番苦心的。当时的云贵,有两个政治中心,一是昆明,二是贵阳。但贵阳肯定不行,孙可望常驻此地,他可不想把永历帝贡在身旁,别的不说,光是天天早朝的请见,就是他打死不愿意的。至于昆明,那就更不行了。李定国、刘文秀的大本营就设在昆明,孙可望再傻,也不敢让这二位和永历帝朝夕相处。

  所以,孙可望才会选择安隆。这样,一是可以将永历帝和李定国他们远远地隔开,你们不是吵着要面圣吗?老子不拦着,但贵阳是尔等的必经之地,有老子隔在昆明和安隆之间,看你们还有胆子耍什么花活?

  二来,孙可望知道朱由榔必会将兵马带来,那好吧!城池就能容纳四五千军队驻扎,你就是有几万人马,大部分还要仍在城外,一旦有事,自己从贵阳出兵,对付野外的几万军队,还是有把握的,不要说昆明、桂林,就是沅州的兵马,还没飞到,估计自己已经占领安隆了。

  可万万没有想到,永历帝才到安隆,就突然提出此地狭小,要移驾沅州。这下,孙可望慌了,要强行扣下永历帝,他还真没有这个胆子,可又怎能让到手的鸭子飞走呢?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明磊姗姗来迟的回信终于到了。没办法,权衡再三,孙可望点头答应了。

  于是,惠国公周明磊给朱由榔上了一道奏折,只是一句,一旦孔有德出兵苏家堡,就能偷袭沅州,当即让圣上改变了主意。而此时,孙可望也上了奏折,主动将原本用来修建贵阳秦王府的价值二十万两银子的木料献给朝廷,用来扩建安隆千户所。

  此时,李定国、刘文秀的请安折子也上来了,均表示愿意出人出力帮助朝廷修建都城,而刚刚被加封为兴国侯的冯双礼更是积极,索xìng留了下来,指挥士卒开始了对安隆的扩建。

  于是,手腕渐趋老到的朱由榔不失时机地颁布明诏,正式提升安隆千户所为安龙府了。

  这一年接下来的rì子里,孙可望、朱由榔忙着给自己建窝,明磊一边忙着舔大战过后的伤口,一边忙着鼓励各sè人等向清廷控制区贩卖私盐,一时间沿海各地的海盐晾晒厂如雨后chūn笋般地冒了出来,其后,终于如愿以偿的将第一批吃螃蟹的私盐贩子组织起来,创建了盐帮。

  而清廷也没有折腾的实力了,双方就这样渐渐安静了下来。随之而来,多尔衮的政策也渐渐发生了改变。

  军事上,清廷开始试着与活跃于东南沿海的郑成功进行和谈。这年十月,更是派出刘清泰做为特使,带着郑芝龙的亲笔信,“遣人往谕成功等知悉”,劝之接受清廷议和的建议。

  郑成功将计就计,没成想刘清泰真的请旨将偷袭郑氏“金穴”厦门的福建巡抚张学圣、道员黄澍、总兵马得功、巡按王应元等撤职查办了。清廷甚至还连发两谕招抚郑氏,不断放宽谈判条件。

  政治上,多尔衮少见的也开始玩起了怀柔,颁诏“赦除前罪”。规定“自顺治七年五月二十五rì以前凡又啸聚山林劫掠道路曾为土贼者,无论人数多寡,罪犯大小,但能真心改悔,自首投诚,悉准照曹四达子事例尽赦前罪。”

  纵观这次的“尽赦前罪”政策,清廷少有的连颁三诏,强调悔罪投诚者,从前罪犯可以宽宥、赦免,无疑也是为了争取人心而特别采取的政治让步策略。

  此外,清廷还打出提倡礼义忠恕的幌子,出人意料地表彰起李自成攻陷běijīng时殉君死难及顺治元、二年间抗清死难的志士来。

  多尔衮这手玩的也够绝的,就是照着这帮汉人一旦rì子好过了,就要闹内讧的特xìng出牌。如此一来,既可表明朝廷为正朔所系的内涵;又可从多方面分化抗清阵线。

  经济上,清廷也改弦更张,主动给予那些抗清活动激烈的地区实惠,颁诏免除钱粮。分别免除湖南“寇荒”六、七两年拖欠钱粮及福建拖欠的钱粮。这招是在学明磊,反正收不上来,索xìng承认事实,干脆借此收买人心算了。

  这种全面收缩的态势,无疑是清廷统治遇到严重障碍的表现——清朝与南明的对抗就此进入相持阶段。


  (https://www.biqwo.com/dudu/40/40137/212675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