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第三罗马 > 18 施内贝事件

18 施内贝事件


  在亚利参加德皇腓特烈葬礼的访问中,曾向俾斯麦提出要建立俄德联盟的构想。不过接连在土耳其海峡问题吃了几次亏的德意志外交部害怕引发英德外交危机——更不要提在刚刚并入德意志的奥地利地区,没人喜欢与帝俄交朋友。

  帝俄势力在巴尔干独大已成事实,除了罗马尼亚能够稍微抵挡一下之外,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南斯拉夫等斯拉夫国家在帝俄的引导下组成了斯拉夫联盟,但帝俄本身并不想参与其中。正如帝俄的教会在帝俄的政治活动中的地位一样,帝俄在这个大联盟中有列席和观察员资格,但决策程序完全放手,因而对这个组织没有建议权和决策权。只不过形式上帝俄的不参与并不能改变帝俄实质“领导”这个组织的事实。

  自从德意志意大利两国统一,奥地利和奥斯曼两国解体之后,所有欧洲的事务必须通过在欧洲具有影响力的大国完成。三皇同盟的对象并非针对任意一个其他的列强——尽管这种列强会议之间倾向也很有市场——这样的同盟主要针对的是巴尔干的民X主义和赤色分子。结果这样的同盟,在帝俄履行新宪法并与波兰分立之后,已经瓦解了三皇同盟。三个最开始确立的埃曼纽埃尔,威廉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几个皇帝相继去世的情况下,他们的继任者无论是翁贝托,威廉二世还是亚利本人,都没有继续维系这种联盟的想法。

  结果,三皇同盟演变成了德意同盟,但是俾斯麦发现,如果继续孤立帝俄,那么会使得法俄接近——一旦法俄联盟形成,必然成为德意志的梦魇。德法关系现今不能取得突破,因而只能在俄德关系上下一番苦工,只要德意志不在土耳其海峡,帝俄不在波兰问题上相互找麻烦,这种努力的效果是可以预期的。

  突然发生的施内贝事件却让俾斯麦震慑帝俄的方案慢慢破产,让慢慢地使得德意志重新回到了1875年之前的近孤立主义政策轨道上。

  ————————————————————————

  这场外交危机的起因其实很有趣,威廉-施内贝是一名法国警长,是很多效力于法国的阿尔萨斯人中的一个。1886年,施内贝先生被德意志法务部登上了从事间谍行为的人员中的通缉令。施内贝本人对此一无所知,于是就在他从南锡前往梅斯的铁路上,寻求与德国警长在边境寻求会面时,被德国警方逮捕,并连夜被送往柏林。

  然后,麻烦来了。法国人认为,施内贝是受德国警长的邀请才前往与之谈判的,无论逮捕的行为发生于法国边境内还是德国边境内,他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无法被追究责任的外交人员;而德国人称,施内贝进入了德国过境,因而德国法务部有逮捕施内贝的合理理由去这样做。

  普法战争之后,每次与德国的火星都能撩到法国人的X点上,这次也不例外。施内贝事件之后,巴黎群情激奋,要求法国政府总动员,对德宣战,以夺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并重新找到拿破仑三世时期法国的外交弥坚的实力。这场声势浩大的游行受布朗热将军竞选演说的鼓舞——这位将军在勋章事件【注1】获得了较多的外界同情,而且他的竞选演说也符合法国中下层民众——也就是法国民粹派——的口味。

  于是,为了应对这样的舆论压力,法国政府内部连夜召开了内阁会议。法国内阁明知自己的实力无法匹配德国的情况下,内阁成员仍然投了5票在支持对德发表最后通牒的决定上。好在总理非常理性,没有跟着某些部门的总长一起发疯,不然等着法国的仍然是又一场大溃败。

  在报纸上公布此事件的布朗热将军也没得到什么好果子吃,他于89年初就选择辞职并参与大选——却没有被邀请进内阁。在此事件之后,他反倒被记者爆出与波拿巴党人,奥尔良派份子甚至和正统主义者密谋颠X覆共和国,连夜逃亡至布鲁塞尔和不列颠。这位将军在这之后再也没有回归故土上,两年之后的1891年4月,这位将军自杀在自己**的墓地之前:这位投机派将军是否想要武装夺权至此无人知晓,而且也一直没有被“赎罪”或者平反:反倒是与他一起被追究“叛国罪”责任的议员在接下来的20年内成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进步力量【注2】支柱,在法国政坛和历史中名闻遐迩。

  亚利在1889年春天,再次致信威廉二世和俾斯麦发表了要求俄德联盟以稳定欧洲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了俾斯麦犹犹豫豫的支持——俾斯麦手上的牌太好太多,反而让铁血宰相有些玩不转了。在给威廉二世的报告中,他用了“可以”和“推荐”,而不是他经常在报告中使用的“应当”。亚利的努力没有白费,德国在接下来的时间内不断地改善与帝俄在欧洲的关系,却没有与帝俄签订一份完整的同盟书。

  在这次事件中,德国并未获得任何好处。本来俾斯麦的意思是希望能让亚利看到到底谁是欧洲和平的破坏者,也同时想警示帝俄、巴尔干和中欧的君主和大臣们对欧洲和平进程表示警醒。可是,法国出乎意料的隐忍让德意志一下子变成了欧洲和平的破坏者。继波兰、南斯拉夫之后,罗马尼亚也开始与法国保持良好关系,并终止了与德国共同开发保加利亚油田。

  亚利见到中欧和巴尔干已经不会成为帝俄在欧洲的威胁,越来越多的把他的精力放到了远东,在那里,一个新的强权和即将干预帝俄在远东的利益。

  ————————————————————————

  注1:所谓的勋章事件,是指第三共和国朱尔-格列维的女婿丹尼-威尔逊出售荣誉军团勋章的丑闻。在这场丑闻中,新的内阁得到了布朗热的支持且因为此项丑闻得以上台,而布朗热与热罗姆-波拿巴二世勾结,被驱逐出军队;丹尼-威尔逊也在同一天因证据不足而开释——这就给了巴黎市民好人反而受到打击而坏人继续猖狂的印象,所以说受到了巴黎民众的同情。

  注2:见进步主义词条,已经说得很好了;

  另注:本来,施内贝事件并不是什么主流历史事件,而且发生于87年;但考虑到情景,还是让这个事件发生了;接下来,法国发生了更恶心的意大利工人事件和排犹运动。

  ;


  (https://www.biqwo.com/dudu/49/49341/265451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