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剑隐昆仑 > 第三章 品茗论道

第三章 品茗论道


  二人穿过空地,前面便是几间屋子,屋子不大,也不破,却很旧。透过濛濛小雨,依稀能看见袅袅轻烟自屋内飘出。

  凌、石二人进门便看见屋内供着一座佛龛,佛龛下有个香炉,炉中插着几柱香。佛龛右面生着一个火炉,此刻正有一人坐着一个马扎围在炉旁,看火煮茶。这人衣冠整齐,神采奕奕,穿着一身洁白的长袍显得格外的气度不凡。此人的年纪接近五十岁,不算太老但也是过了中年,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沈家庄主管沈剑。

  凌若竹四年前跟他见过面,不想时间匆匆转眼这人也是个老人了,但见沈剑的模样自然,神色悠哉,对火上的茶煮的十分用心。两人走进来,沈剑竟然置若罔闻,仿佛他煮茶时,天下所有事与他无关一样。

  两人对视一眼,默不作声走到火炉旁的一张木桌前,拿过旁边的马扎,各自坐下。佛龛前的香从二人进屋后开始算起,已烧了一半有余,沈剑这才将砂壶慢条斯理的端上桌,然后从桌下拿出茶具,竟然是几个琉璃杯。

  沈剑先将茶稍稍洗了一下后便开始沏茶,凌若竹对酒不感兴趣,但对茶却十分上心。他见沈剑拿出那些茶叶,其形茸毛遍布,卷曲似螺;其色嫩绿浅翠,明亮如玉,一眼观之便是上等的洞庭茶。但见沈剑徐徐将水冲入琉璃杯中,顷刻间杯中白云滚滚,清香四溢,片刻琉璃杯中白云散去,透过琉璃杯能清晰的看见螺旋状的茶叶缓缓舒展羽翼,前后翻飞,上下沉浮。继而茶色银澄碧绿,明亮诱人,一股清香浓郁之气,扑鼻而至。

  凌若竹忍不住惊叹道:“在下素来知道洞庭茶,其色浅碧新嫩,其味鲜爽生津,其香浓郁清雅,其状飞旋如螺。却不知用琉璃杯来沏此茶,竟能将这番情景历历在目,尽收眼前。”

  沈剑眉毛微微一蹙,静了半天才抬头看了凌若竹一眼道:“你知道琉璃杯,还懂茶?”

  凌若竹微微一顿道:“本来只懂得品茶,却不懂赏茶,今天总算让我知道这赏茶不但是一门极高的学问,还是一件极为享受的事情。”

  沈剑脸色微微一动,目露喜光,“哦”了一声道:“茶道本身就是一门极高的学问,赏茶更是一件奢华的艺术享受。你能领会,实在了不起。”说罢伸手请酌。

  石未然早就渴的难捱,若不是见凌若竹与沈剑二人在此对着琉璃杯宛若在观赏一件工艺奇珍,啰里啰嗦半天,他已喝饱了肚子。这时一听见沈剑开口,他迫不及待的端起琉璃杯咕咚一阵喝了个底朝天,然后长长喘了口气道:“好茶!”随即又倒满一杯。

  沈剑脸色不由一沉道:“你把我这宝贝当酒喝么,当真是焚琴煮鹤,大煞风景!”

  却见凌若竹浅饮一口,在嘴里来回滚动片刻,缓缓咽了下去,然后回味一阵,突然皱眉。沈剑的武功高不高另当别论,但他茶道却是举世无双,品茶之人天下比比皆是,但真正能从品茶之中悟出赏茶意境之人却是不多。以前他孤身一人自顾自赏倒也罢了,今日难得碰见一个能懂赏茶之人,若他也喝不出自己这好茶的妙处所在,天下之大日后再从何处觅得知己之人?所以凌若竹一皱眉,沈剑不由心下惴惴。

  只见凌若竹皱着的眉,缓缓一展,舌尖舔了下嘴唇道:“沈前辈,按说我对茶道不精也算通,洞庭茶为天下奇茶,我倒品过几次。不过喝那几次茶时,都是一酌色淡幽香,二酌味醇浓郁,只有这第三酌才会清香回甘。你这茶怎么入口便会这般回味无穷?”其实他哪里真的懂这些,早在玉峰山庄时宋灵犀曾给他沏过几回洞庭茶,他喝完之后只不过同茶经上描述之言印证过一番而已,此时随口照搬出来,却也似模似样。

  石未然在旁斜视着凌若竹,心下不由道:“马屁精,简直比聂谦的马屁拍得都高明!”

  却见那边坐着沈剑突然间眉开眼笑道:“小兄弟,行家!”说着大拇指朝凌若竹一翘,继续道:“旁人都道洞庭茶不宜沸水来沏,有一定道理,殊不知沸水不宜沏茶但是可以用来洗茶。此茶一洗之后,青涩之气顿除,但是沸水的火候一定要刚刚好。洗完茶后还要用心算着数,从砂壶离火到洗茶,时间不多不少正好六弹指的功夫,而从洗茶到沏茶不多不少也是六弹指的功夫,赏茶与品茶之间又是六弹指的功夫。这样以来不但水温正好,茶气散发正好,连茶味也正好,所以你饮茶才会有回味无穷之感。”

  凌若竹听完恍然大悟,忍不住连连点头道:“闻君一席话,令在下茅塞顿开,只是在下还有一问不解。”

  沈剑听他如此一问,心不由揪了起来,故作平静道:“但说无妨。”

  凌若竹盯着桌上那三个接近透明的琉璃杯,缓缓开口道:“前辈,这茶道之术虽然难得但这三尊琉璃杯更是可遇而不可求之物,古法琉璃取材特殊,制作工艺更是极为复杂,不知前辈是如何觅得此物的?”

  沈剑揪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正像凌若竹所言茶道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的艺术成就,懂得其中意境固然难得,但常人大多只是注重茶叶本身的高贵,至于茶具只是附属之物,并非太过认真。殊不知沈剑此人对茶的喜好已到了痴之地步,旁的事都可以迁就,唯独茶道不行。故而他花费了大量心血派人四下寻觅这几只琉璃杯,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让他如愿以偿。

  可是如此珍贵的琉璃杯,从外表来看固然是精美异常,不菲之物,但若非识货之人谁能看出来它竟价值连城?沈剑请过不少御剑城名家前来此居品茗论事,可多数人只谈及他的茶如何如何好却从不问茶具之事,他曾为此一度感到遗憾,但又不能自己说出来,否则落下个自夸之名,岂非令人暗中耻笑?

  凌若竹不同,他凡事都比较好奇,他第一眼见到这杯子时以为是精玉所制,可看到沈剑拿出这三个杯子小心翼翼如若至宝,心下已知这杯子不是俗物。若当真是精玉所制,沈剑绝不会这般在意,又仔细观之,才觉得这杯子透感十足,明泽流彩,当下断定这是古法琉璃。

  沈剑一听到凌若竹说出“古法琉璃取材特殊”,当下双眼放光,竟激动的失了分寸,伸手抓住他的胳膊道:“兄弟……总算遇着伯乐了!”

  石未然投奔沈家庄已三年有余,从未见过沈剑这副神情,在旁一时惊的瞠目结舌。只见沈剑起身又为凌若竹斟满茶杯道:“你且说说我这琉璃杯如何可遇不可求,我再将得来之法讲与你听如何?”

  石未然见凌若竹神色犹豫,窃喜道:“嘿嘿,叫你显摆,这下傻眼了吧?”只见凌若竹对着琉璃杯犹豫半晌,饮了口茶,才缓声道:“小弟才疏学浅,对古器向来不是很懂,唯独对这琉璃略知一二,若说的不对还请沈大哥指教。”他本来一直称沈剑为“前辈”而自称“在下”,但见沈剑以兄弟相称,所以也就不客气的自称“小弟”了。

  沈剑笑不拢嘴道:“好说,好说。”

  凌若竹沉吟道:“我曾听说古法琉璃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十六道工艺精修细磨方能成型,而且需要在高温千度以上的火炉中锻炼才可将水晶琉璃的母石熔化。”

  沈剑抚掌笑道:“不错,不错,正是如此,而且母石熔化之后全是天然流成,人工无法左右。兄弟,你且细看。”说着朝其中一尊琉璃杯一指。

  凌若竹见那尊琉璃杯壁内,有天然的气泡夹在水晶颜色间,大小不一,沉浮不定,正不明所以,却听沈剑声音颤抖道:“这些泡在晶莹剔透的水晶之中游荡,在柔情似水的色带之间漂浮……”他话声未绝。

  凌若竹忍不住插口道:“显得分外的洒脱快意,绝世出尘!”

  沈剑重重点头道:“除了这些里面还蕴藏着天地之情,浩然之气。”

  石未然见二人对着桌前的两尊茶杯一唱一和,说的天花乱坠,烁烁生光,仿佛这两只茶杯不是茶杯,而是天上仙物,凡间不曾存在一般。

  凌若竹又道:“此杯本身的流云漓彩,高贵华丽自不必说,据说其十六样制作工艺把握相当困难,尤其是火候把握之难,技艺只占三分,运气却占了七分!”

  其实古法琉璃制作,技艺至少占五成以上,凌若竹为了夸大这琉璃杯的珍贵程度,故意说占三分而已。

  沈剑听罢,不禁用手朝桌前一拍道:“不错,单单是出炉问世这一节,只有六成把握。”

  凌若竹脸色一惊道:“古法琉璃不可回炉,一旦失败,所有努力便会付之一炬,而且这琉璃器具皆是独一无二,天下绝不会有两个一模一样之物。”

  沈剑将凌若竹这话听在耳朵中,觉得舒服极了,只见他不住的点头。凌若竹说到这里,忽然转声道:“大哥这琉璃杯,色泽白而通透,学术上来讲,护身则百病不侵;护庄则百毒不入。此外这杯子又属纯色琉璃,以易经学说法,象征法力无边之意。”

  凌若竹此话可以说是恭维之言,但说得也是实话,因为单色琉璃在民间的确有这样的说法。石未然悠哉的喝着茶,已经喝了三杯了,只见他一副不以为然之相,心道:“这两人,言者巧舌如簧,听者脸厚无耻,实在令人佩服。”

  沈剑道:“兄弟,依你看我这杯子价值几何?”

  凌若竹笑了笑道:“大哥俗气了,这琉璃杯本是名器,又是佛家七宝之一。它是一种身份与境界的象征,这无价之物用金钱来衡量,岂非俗不可耐?”

  沈剑开怀大笑道:“可这个天下本就是个俗世,俗世中的人,自然就是俗人,俗人都是喜欢金钱的。我只答应了那西域商人可以来御剑城走货,便换取了他五只琉璃杯。”

  凌若竹忍不住失色道:“大哥这笔买卖做得真是太划算了,若换做是我,别说走货,便是给他三座镖局,两处商铺,也是值得的。”

  沈剑斜眼瞅了石未然几下,哼了声,啧啧道:“石护法,你听听,当初幸亏没听你们的话,否则这得吃多大的亏。”

  凌若竹见状忙道:“大哥不必生气,他们不懂嘛,毕竟怕你上当受骗,心里其实是为你好。”

  沈剑长叹一声道:“也只有你知道我这笔交易是赚了不少。”

  凌若竹含笑道:“其实大哥你自己心里明白的很,只是不愿意和别人一般见识罢了。”

  沈剑微微一笑,为凌若竹斟满茶杯后又道:“兄弟,品完这杯茶,让你再见识一下真正的西湖龙井。”凌若竹本就喜爱此道,自是欣然接受。于是二人又谈论起来什么西湖名茶狮、龙、云、虎、梅,什么雨前龙井旗枪分明,石未然听在耳中觉得头疼欲裂,杯中名茶再也喝不下去半分,转身从屋中出去。

  ;


  (https://www.biqwo.com/dudu/55/55263/305573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