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红楼之老来子 > 178.178

178.178


  对此, 贾攸半点不同(情qíng),也不想点醒人家,尽管他也是勋贵出(身shēn)。一来, 他早就对那帮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不满了;二来, 便是自己好心,可也不一定叫人心领;三来,这可是圣人的软刀子, 不想自讨没趣, 还是冷眼旁观吧。

  他考虑的是经此一事后的影响以及圣人对勋贵们的看法, 要知道, 自家可也是勋贵出(身shēn)。

  勋贵们纵然风光一时,但却为(日rì)后埋下不少隐患。

  这些人家人前看着光彩, 但是背后里少不得一些腌臜事。为了自家姑(奶nǎi)(奶nǎi)省亲,家中宽裕的也就罢了。那些后手不继的,为了撑起这个面子, 就不得不四处敛银。他们能做什么,用脚指头贾攸都能想到包揽诉讼、巧立名目收礼、放印子钱

  这帮子天老大、地老二的家伙, 个个胆大包天, 没什么不敢干的。尤其是娘娘省亲, 挂上皇亲国戚的名头之后。

  贾攸从不高估他们的品(性xìng)

  而这些, (日rì)后若是秋后算账, 那是一抓一个准。

  换句话说, 圣人此举, 毫无疑问, 假借施恩的名义,给勋贵们画了个大饼,勋贵想要咬下这张大饼,一不留神,可能就被噎死了。

  此外,圣人既然下了谕令,那么有志于省亲的家族少不得要大兴土木,偏生贾攸早先意外得知圣人的(奶nǎi)兄弟,名下就有几家商行,专门做营造和江南奇石、盆栽生意的。这其中的关联,也不得不叫人多加思量。

  惊讶于圣人对人心的算计,贾攸却想到了更多。或许圣人早就有了打算,只是之前不知为何一直没有用,直到今(日rì)抛出。但是圣人绝不会无缘无故对勋贵动手。若是想要动手,以如今这些人的(情qíng)况,小辫子可谓是一抓一大把。

  这个谕令,倒更像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看似有些急功近利,但却像软刀子杀人,温水煮青蛙,叫这些人失了警惕,随即便任人拿捏了。

  昨(日rì)自己面圣的时候,圣人嘴里完全没有这个意思。他对圣人了解颇深,意识到这必然是圣人昨(日rì)回去后的决定。可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昨(日rì)自己离开过宫里发生了什么事

  太上皇

  贾攸立马意识到了关键。

  近年来,京中的勋贵子弟越发不成器,即使圣人没想太过大动干戈,但贬斥了不少尸位素餐的人。这些人不仅不反思自己,反而愈发怀念起当初顾念旧(情qíng),御下宽和的太上皇。

  除了嘴中多怨怼之语,更有些认不清楚形式的人,见退位后的太上皇因为修养得当,愈发精神抖擞,心里竟然起了别的心思,开始同忠顺王府亲近起来。

  对于这些人,贾攸只想送给他们两个字蠢货

  不过这也倒是(情qíng)有可原,毕竟忠顺王爷的母家甄家可也是勋贵中的一员,和众勋贵多有联姻来往。便是贾家,两家也是老亲的关系。因此对于不少勋贵而言,忠顺王爷天然地和自家亲近

  因而,当一些不得志的勋贵觉得是圣人轻慢功臣后人之后,少不得会往忠顺亲王靠拢。

  说句不客气的话,圣人登基至今,可以说早已坐稳大宝,出了那些个脑子不清楚的,或是已经上了贼船下不来的,但凡是个明眼人,都知道忠顺亲王前途黯淡。

  可偏偏,这些脑子不清楚的人,多出自勋贵。

  这样也导致圣人对勋贵的看法一直不怎么正面。若非有贾攸这个活生生的例子证明勋贵当中是可以出人才的,又念着他们祖辈为大齐江山出生入死的功劳,圣人先前也不会手下留(情qíng)了。

  但是得了太上皇那边的(情qíng)报后,圣人心里难免犯了嘀咕,他对太上皇所谓的那几张底牌一直耿耿于怀。

  只是太上皇防备自己防备地很,很难查探。

  不过随即他便回转过来,太上皇退位多年,还能留下多少依仗若不是自己顾忌孝道名声,说句难听的,他一句太上皇病重,就能将其软(禁jìn)起来。

  但是到底心中意难平,因此对那些一直对自己若即若离,但偏向忠顺和太上皇的那批勋贵老臣更加反感。

  宫中嫔妃,不少都是出自勋贵,这也是常态,不仅仅是他的后宫,当年他父皇的后宫也是如此,甄妃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考虑让嫔妃回家省亲,原本也只是他的一个念头罢了,并没有打算施行。

  毕竟这法子虽说效果显著,还能给自己的小金库增收,但在明眼人眼中,倒显得有些不够光明正大。自己作为天下之主,用这招,显得怪小家子气的。

  但是想到太上皇仍然不肯安心做一个富贵闲人,希图依仗着勋贵的鼓噪对自己、对朝政指手画脚,圣人就感到出奇地愤怒。碍于孝道,他没法对太上皇出手,也就只能迁怒到这些没眼色的勋贵(身shēn)上了。

  对于圣人来说,钱财倒是小事,借着省亲一事,表面上显出了自己的仁德,内里,他却可以借机抓到这些人家的破绽。俗话说得好,破船还有三斤钉,这些自大齐开国就屹立不倒的勋贵世家,内里的底蕴,自己也可以借此查探一番。

  不过一转眼的功夫,贾攸等人心思流转,便转过了这么些许的念头。

  只是显然(身shēn)后的人没有贾攸等人想得这么深、这么远。尽管竭力压制,贾攸也看到了他们眼里掩饰不住的雀跃之(情qíng)。

  唉心里无奈地摇了摇头,自找麻烦贾攸目不斜视地往前看,似乎什么都没发现。

  除了这两拨人外,(殿diàn)中群臣,不知道有没有意识到该谕令背后的深意,或是交口称赞圣人之孝,恩泽万民;或是漠不关心,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到底,此事是圣人之意,内容又同后宫相关联,属于皇家恩典,又不耗费国库的银子,圣人直接命人在大(殿diàn)上宣读的,即便有些人觉得于礼不合,便是不赞同,也住了嘴,没有出声反对。

  不管大(殿diàn)众人怎么想的,这内侍读完谕令后,圣人便散了朝,独留了贾攸。

  无视了离开同僚们眼中羡慕嫉妒的神(情qíng),贾攸一面跟着领路的内侍往里走去,一边内心思索着此番圣人留他可能是为了什么事,自己又该怎么回答,在心中打了腹稿。这也是他为什么多年来深得两代帝王信重的原因之一。

  不论圣人问些什么,贾攸不过略微思考片刻,便有一篇花团锦簇的答案出来。

  内(殿diàn),圣人看着向自己行礼的贾攸,抬手制止,径直问道“攸同,今(日rì)这谕令,你是怎么想的”

  贾攸内心却波澜不惊,显然已经猜到了圣人可能会问这个问题,当即回答道“圣人用心良苦,想必诸位娘娘及贵戚也会感激涕零。”

  圣人皱皱眉头,显然对他的话不甚满意,但是他也知道贾攸素来就是谨慎的(性xìng)子,一点不像是国公府(娇jiāo)养出来的少爷。

  “我记得宫中贾美人是(爱ài)卿的侄女吧可要上折子奏请迎回贾家省亲。”圣人随即便换了个话题,似乎是漫不经心地问道。

  贾攸心知这大约便是圣人的试探,即便自己科举出(身shēn),又有了岳父的加持,又努力和那些四王八公撕扯开来。但是归根到底,贾家还是勋贵。

  当即,贾攸作出一副为难的样子,回答道“回禀圣人,臣这位侄女,自幼贤淑乖巧,家中长辈俱是疼(爱ài)。若是能回家省亲,那定是了不得的恩典。只是”

  他顿了顿,说道“贾美人归家,是阖族的荣耀,只是家中才刚分家,也早已在官府中分了户。臣二哥分宅子虽在城内,但到底不比府内广阔,家资也不丰,到底资格不够迎了美人归家。”

  “好在”,他似乎是感激地看了一眼圣人,说道,“这几年圣人恩典,臣的二嫂每月都能进宫探视美人。毕竟便是寻常人家,也万没有这样的事。贾家上下对陛下恩典俱是感激不尽。只望贾美人在宫中好好服侍圣人,也算是报了圣人这般厚遇。”

  圣人见贾攸拒绝了省亲的意思,却也不以为意,反而心(情qíng)舒畅了许多。

  他明白贾攸的意思,知道他明白自己背后的深意。而他这般直接地拒绝,又点出了两点原因,足以说明他并不见外,是将自己视为自己人的。

  贾攸见状总算是松了口气。

  他家素来深受太上皇信重,尤其是先父贾代善,更是太上皇的心腹,自己的仕途也是在太上皇时期起步的。但是为家族计,为子孙计,他都不得不一直保持小心谨慎。

  所以说他一直以来都恪守中立,不偏不倚,只忠心皇位上的那位。但是在太上皇看来,自家无疑是背叛了他。他也不以为意,说句不好听的,太上皇岁数这么大了,还有几年的命好活也是个未知数。。

  因此,这些年他冷眼旁观,看着圣人和太上皇斗法。此时,他是万万不愿意被牵扯进这种事(情qíng)的,更别说被认成是太上皇余党了。索(性xìng)三两句话向圣人表明了心迹,也算是交了一份投名状了。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https://www.biqwo.com/dudu/86/86314/506002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