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情愫三国 > 第六章

第六章


  晨光几缕破晓而至,悠悠然将整个张家的院子囊括。大雾还没有消散透,庭中的老槐树如盘虬着的真龙,巍然严肃,周遭清草露珠欲滴。无名的鸟雀也没有闲着,自以为是地大扯着嗓喉做乐,一切都如此和谐与畅意。

  许云早早起了床,这是他多少年来养成的习惯:无论昨晚如何,第二天总是要清早起床。一边踱步他心中一边思量着,在这乱世中总得有些立世的资本,不然即便活着也是任人践踏,没什么意义。

  日光微澜,夏意盎然,若只是蜷缩在京口此处,还别说,真会给人盛世太平的错觉。许云知道这样的光景,仅限此时的江东,几年之后的几场大战便会让这些不复存在。正是有这样的忧患意识,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许云几近把张家珍藏的兵法典籍翻遍。《神农兵法》、《蚩尤二篇》、《赤松子兵法》、《吴孙子》等等,这些当时的传世大作都被他烂记于心,更有像《齐孙子》之类的失传经典。(吴孙子是孙武所著,既是后来的《孙子兵法》,《齐孙子》是孙武后人孙膑所著,但在后世失传,不为人知)这不得不说是对许云心术的一个很大提高,所谓诵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许云现在有盲目的自信,如今他的才智计谋不会轻易下于当世任何一人。

  正想间,不觉已到了后花庭。许云抬首一觑,行廊尽头,雾霭未尽,一袭青衫飘然,此人天庭饱满,儒雅之风散漫,是贾诩。

  “大哥。”许云走了过去。贾诩微微点头示意,像在沉思着什么似的。

  许云默默侧身一旁,看着贾诩眼前一亮又一闪。“不行,这样不行。”贾诩自己摇头否决。

  金黄的阳光就这样直直地照在两个年轻又并不年轻的脸颊之上。耀日斑斑,好像在见证着什么。

  “坏蛋,公子,用膳了。”庭院的入口处传了晴儿脆若春燕的唤声,许云心头一愣,旋即释然,敢情是叫的两个人,略带调侃地看了贾诩一眼,贾诩尴尬地摸了摸鼻子。

  偌大的八仙大桌,没有山珍海味,但清淡得沁人心脾。待许云跟贾诩刚落座,一个粉妆玉琢的小女孩迎面扑来,

  “嘻嘻,云哥哥,跟我玩儿。”一把吊在了许云的脖子之上。

  这是他舅舅的小女儿颖儿,活泼过人,备受家人喜爱。说到许云的亲戚世家,他两个舅舅都是领兵在外,几个表哥表姐都已然成家立业,同他年纪相近的一个也没有。许云微微一笑,溺爱地拈了下她的小脸,“哥哥不会玩七巧板跟九连环,你找晴儿和月儿玩。”

  颖儿瞥了瞥小嘴:“哼,每次都是这样。”突然她神色又一欢快,从许云身上跃下,“祖父,祖母。”

  刘氏笑呵呵道:“颖儿乖。”

  张昭的万年冰脸上也难得融化了一些冰块,摸了摸颖儿的小脑袋瓜,又看了看桌边的贾诩和许云,出声道:“你们来啦。”

  许云神色复杂地看着两老,脑中的记忆一股脑儿涌上:当年他母亲与他普通士卒的父亲相恋,由于门弟悬殊甚大,遭到张昭和刘氏的极力反对,无论如何也是不让她母亲嫁给他父亲,后来刘氏还以死相逼。张昭也把许云父亲发配到偏远的蛮夷之地,生死未卜。他母亲也是个刚烈性子,产下许云不久,竟抱石投江而死。到现在,二老对许云的好,让许云也不知是真心还是愧疚多一些。

  从记忆中许云得知往日的“许云”对两老很是愤慨,选择了纵情声色,整日沉湎于烈酒,滚石子当中,落下了个京口无人不晓的败家之名。

  这些许云都看得很淡,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何必纠结不放?此间,几个侍女已把餐食尽皆端上。贾诩起身道:“二老好。”张昭示意他随意,刘氏已经动起碗筷,不住往贾诩和许云盛汤,“来,这是我亲自下的厨,看看怎样。”

  许云心头暖暖,“好好,我们自己来就行了。”

  这时张昭突然道:“主公近日要在京口野外围猎,文武百官一并参加,可携家中子裔”。许云心中一动,孙权围猎?这样的千古风流人物定要瞧瞧他的英姿。算来将近一年,许云也未曾见上孙权一眼。

  “那好,我们参加。”他连忙应道,生怕这少有的机会一纵即逝。一旁喝着粥的贾诩也是一喜,像是想到些什么,脸上浮现出浅浅的笑意,张昭头也不抬:“好,就在后日晨时。”颖儿舔了舔嘴边的残羮,大声嚷道:“哇。我也要去,好爷爷,带我去啦……”刘氏拢了把耳边的头发,满是溺爱地抚着颖儿的小背,“还没马腿高呢,倒想着围猎,等我们颖儿长大了再去喔,乖。”“呵呵”,“哈哈”几人都是大笑不已。

  颖儿接连两次碰壁,心头不爽,小嘴翘得老高。刘氏见状,道:“围猎有什么好的,奶奶带你去玩七巧板。”

  “呵呵。”颖儿几乎是破泣为笑。一顿早饭几人倒也吃得称意。回到书房,许云见贾诩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苦笑道:“大哥,你有什么就说吧。”

  贾诩打开木窗,四顾无人,回身在许云耳边道如此如此。许云听得一惊一乍。“这……”“机会是不等人的。”贾诩摇了摇墨扇。“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https://www.biqwo.com/dudu/42/42921/239671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